03.02 為什麼有學者說,五代十國是沙陀人的天下?

請嚴肅對待我的頭像


趣談唐宋元明清認為:五代十國時期並不是沙陀人的天下,僅僅是沙陀人建立的政權比較多罷了。

相比較而言,沙陀人憑著自己的一己之力構建出四個政權來,其實力不可小覷。但整體來看,這四個政權相對短命,最短命的王朝連五年都沒有頂過去。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五代十國時期有一部分區域是沙陀人的天下,而沙陀人因為某些特殊原因並沒有將政權一直延續下來。

沙陀的突然崛起

熟讀整個歷史,尤其是唐朝歷史,很難找到與沙陀相關的詳細歷史記錄。他們從哪兒來?到哪兒去?他們究竟是怎樣繁衍,又是怎樣沒落,他們在歷史當中究竟起到了什麼作用?他們在歷史當中又是否呈現出若干個轉折點來?

就這麼一個莫名其妙的國度,在五代十國時期大放異彩,眨眼之間掌控了多個國家的命運。史學家針對於沙陀國的崛起採用了很多語言描述,只不過這些語言很難形容突然崛起的沙陀人。

但真實情況是如此嗎?未必。

  • 唐朝不記載沙陀的原因

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在唐朝的歷史文獻記載當中,為何沙陀可有可無呢?

1.泱泱大國不屑於此。

在早些年間曾經讀過一本書籍,萬曆三大徵,萬曆三大徵當中有一些戰役明顯一帶而過,哪怕國內的史官也不屑於記載。

針對於此,走訪了很多考古學家,也走訪了很多歷史學家,他們得出了一個統一的結論:這些戰役太小了,才幾萬人參與,史官也沒有這個精力去記載。

沒錯,華夏地大物博,真正意義上體現就體現在這兒了。同時期的倭寇,可能他們一次戰役就幾十人、幾百人,死傷一兩個,就算的上非常大型的戰役了。但對於整個明帝國來說,動輒幾萬人的戰役似乎不值一提,因為在不久的將來,會有一場更大的戰役,絕大多數史官都被拎到那邊去記載更大戰役了,自然也就沒有精力去記載這樣的小型戰役。

同樣的道理,當時的唐帝國正處在一個鼎盛狀態,即便唐帝國後期落魄不堪,也沒有對沙陀提起半點興趣來。

2.沙陀的前身是西突厥。

沙陀和西突厥有著密切聯繫,從唐朝初期開始一直到唐朝滅亡,沙陀和西突厥早已秘密的聯繫在一起了。

這個時候,對於整個唐朝來說,與其沙陀沙陀這樣一個小小的族群,倒不如直接通過西突厥把所有的族群囊括其中。

並不是古代史官偷懶,也不是古代史官不嚴謹,實在沒有辦法。對於唐帝國而言,沙陀無疑就是一隻小小的螞蟻,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去研究這隻小小的螞蟻,實在是出工不出料的事情。

  • 西突厥的興衰史

如果我們詳細窺探西突厥的國王、大將軍,可能大家都非常陌生,但如果我們拿出突厥這樣一個整體來看,很多人又都能夠了解一二。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在於:突厥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了北方的夢魘。他們閒著沒事就來劫掠一番,碰上帝國強盛的時候還能夠及時反擊。

可是如果帝國虛弱,沒有辦法顧及邊疆時,倒黴的就是邊疆的百姓和士兵了。

1.東西突厥的分裂。

從公元583年開始東、西突厥正式分裂,這個時候就有了東突厥和西突厥之分。

我們先把東突厥放在一邊,單純的來看一看西突厥。西突厥的可汗開始了開疆擴土,當時的詳細歷史文獻記載:西突厥的主要輻射區域已經達到了東到今山、西到西海的諸多部落。

2.西突厥的由盛到衰。

而西突厥在最強盛時期,竟然直接控制了絲綢之路,這也就意味著整個唐帝國和西域地區往來的咽喉被控制住了。到後來,西突厥甚至控制了敦煌、裡海這些極其邊遠的區域。

只不過,西突厥的興盛並沒有太長時間,從公元583年開始到公元657年截止,這基本上,是整個西突厥的興衰史、存亡史。

因為在公元657年的時候,唐朝已經派大將軍征討西域,並且直接俘獲賀魯,西突厥滅亡。

  • 沙陀人的由來

1.沙陀人的演變。

西突厥最巔峰時期,在新疆準噶爾盆地東南地區有一片沙丘。而那一片沙丘附近有著一夥居民,這一夥居民長久居住於此。

只不過得益於西突厥的龐大影響力,對於這一部落並沒有詳細研究。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面,這一個部落也非常低調,低調到誰也不曉得的地步。

當然,沙陀人成名也和這一片區域有著密切聯繫,慢慢的從西突厥那邊演變而來,再伴隨著西突厥的隕落,沙陀人徹底成為了一個族群。

2.沙陀人的巔峰時刻。

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為什麼題主最開始的時候說五代十國是沙陀人的天下呢?其實這句話並不嚴謹,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五代十國的確和沙陀有著緊密聯繫,因為五代十國當中沙陀人建立了四個政權。

這四個政權分別是後唐、後晉、後漢和北漢。

沙陀人建立的四大政權

在上文當中,我們能夠看到沙陀人一共建立了四個政權,佔據五代十國很大一部分比例。


這個比例是非常誇張的,因為一個小小的族群,一個小小的部落,竟然短時間內能夠發揚光大,並且建立諸多政權,這就意味著這個部落必然有著極其強悍的戰鬥力。

  • 後唐的建立

從公元923年一直到公元936年,這是一個非常短命的王朝,它的存在時間僅有14年,沒錯,它就是後唐。

後唐是五代十國的沙陀族建立的,而且這=個封建王朝定都在洛京。可能我們第一次聽說過這個詞彙,根本不曉得洛京究竟代表了什麼,在這裡可以給大家科普一下:洛京就是洛陽。

大家千萬不要小瞧這個帝國,在這裡可以明確告訴大家:後唐是整個五代十國時期版圖最大的王朝。而且這樣一個版圖在公元930年的時候,控制區域達到了最大。

1.後唐的中興存在。

儘管現在咱們熟讀唐宋元明清,好像很少會接觸到後唐這樣的專有詞彙,但是後唐在當時那個年代,一直被認為是中興大唐的存在。

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後唐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和唐帝國比肩了,意味著後唐在一定程度上已經無法忽視了。而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原因在於後唐除了版圖最大之外,自身的經濟實力以及多方面的實力都非常雄厚。

儘管後唐和唐帝國沒有名義上的血緣聯繫,但是後唐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唐朝的法律法規。這樣一種制度的繼承要比血脈的繼承更具有說服力,因為一個朝代延續到另一個朝代的時候,未必真的有血緣關係,但是制度沿襲下來,百姓們也會更加信服。

2.後唐的隕落。

有關後唐隕落的相關言論非常多的,古代史學家對於後唐這個帝國也進行了大幅度的描寫。

針對於此,我們只簡單的講一講:後唐是怎樣隕落的就好。

公元936年11月的時候,後唐帝國大勢已去,在這個關鍵敏感節點,末代皇帝自焚身亡。

  • 後晉的興衰史

相比較而言,後晉比後堂存在的時間更短,影響力更低,在存在的短時間裡面,可作為的地方更少。

從公元936年一直截止到公元947年是後晉的全部,有兩位皇帝。

而在後晉的興衰史當中,有這樣一句話非常有趣:它是古代少數民族政權當中為數不多的傀儡王朝。

那麼,後晉和後唐有什麼直接聯繫呢?答案還是有的。石敬瑭滅了後唐之後,又建立了後晉。

也就是說:後唐和後晉有一個緊密人物聯繫,這個人物就是石敬瑭。

在公元947年,契丹第三次想要南下,而這個時候後晉再也堅持不住了,只能舉手投降。關於契丹族為什麼三次南下,在之前的文章當中也有過詳細解讀。這個時候的契丹屬於一個地盤野心比較大,但是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面都不具備的形態。

可即便如此,以契丹當時勢如破竹的姿態剿滅一個後晉還是綽綽有餘的。

  • 後漢的興衰史

如果按照大小個來排的話,後漢勉強能夠跟上後唐,但是後漢相比較而言一直被甩在了後面。

因為後漢成立的時間極短,眨眼之間這個帝國就已經沒了,後漢從公元947年成立到公元950年滅亡,前後經過的時間連五年都不到。

可即便如此,後漢也有其彪悍之處,那就是為數不多的中原政權。

大家也都知道,自古以來的中原政權要麼是少數民族勢力極其龐大,要麼就是咱們華夏漢人建立。

而一個沙陀部落竟然能夠建立中原政權,這的確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事情。

後漢最為鼎盛的時候,曾經佔據了河南、山東以及山西、陝西部分區域,河北、湖北部分區域。

後漢從建立政權到政權滅亡的時間之短,成為了五代十國當中最短命的王朝。請注意,我們在敘述最短命王朝的時候沒有之一。

  • 北漢的興衰史

北漢存在於公元951年,一直截止到公元979年,是五代十國當中最後一個政權。

而從北漢的發展史來看,北漢所控制的區域似乎不大,僅僅是山西省中部和北部。

這樣一個小的區域,能夠存在如此多的時間,得益於當時的天時地利人和等多方面因素。

但是無論如何,北漢也沒有辦法忽視人少地狹的姿限制。在最開始北漢建立政權的時候,一共有27萬戶人,等到北漢帝國滅亡時,僅僅才有三萬多戶。

五代十國的發展演變與沙陀人的聯繫

之前的時候聽過一個商人講過一句話非常有趣:只要能夠站在風口上,豬都能夠飛起來。


但是這句話多少有些誇張,只不過把這一部分誇張安排在當時的歷史情況下,的確如此。

1.得益於天時地利。

我們能夠發現,最開始的沙陀王國建立,和沙陀絕大多數人都沒有太大關係,而這個時候起到關鍵作用的是一個微妙的人物,他叫石敬瑭。當然,石敬瑭也是沙陀人。

可以說:如果沒有石敬瑭的話,沙陀帝國想要短時間之內有所起色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但無論如何,甭管是石敬瑭輔助了沙陀人,還是沙陀人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石敬瑭,雙方之間相輔相成,終究是建立了兩個帝國。

只不過,這兩個帝國稍不留意間就已經被亡了國。

2.時勢造英雄。

相比較而言,在亂世時期只要有人有糧,而且腦子不是特別的迂,想建立一個政權,似乎不是非常困難。

沙陀人戰鬥力非常彪悍,這一點不服不行。相對而言,集齊這幾方面優勢之後,建立一個短命的王朝似乎輕而易舉。

但從整體來看,沙陀人建立的政權並沒有長久的延續下去。

歷史啟示錄

五代十國時期,沙陀人的確大放異彩,先後建立四個政權,但是建立四個政權並不意味著五代十國都在沙陀人的統一掌控之下。

只能說因緣際會之間,沙陀人建立的政權比較多,在當時那個年代話語權比較大罷了。

可如果因此得出沙陀人控制住了整個五代十國,是極不恰當的,也是極不正確的。


趣談唐宋元明清


說五代十國是沙陀人的天下,有點誇張。但是,沙陀人的勢力在這一時期達到了頂峰,他們先後建立了四個沙陀王朝,在五代十國有著重要的影響力。

沙陀人內遷,建立割據勢力

沙陀人原是臣屬於西突厥的一個部落,遊牧於新疆準葛爾盆地一帶。大唐征服突厥之後,沙陀人也成了大唐的臣民,並逐漸內遷。唐朝末年,沙陀人已內遷至河東節度使轄區(今山西中北部),並組建了英勇善戰的沙陀軍團。

唐懿宗時﹐沙陀首領朱邪赤心率騎兵幫助大唐鎮壓龐勳起義﹐被授予大同軍節度使﹐賜姓李﹐名國昌。883年,李國昌之子李克用因平定黃巢起義之功被封為河東節度使。由此,李克用長期割據河東地區,並與佔據汴梁的朱溫爭鬥對峙。五代十國,建立政權的沙陀人都是李克用的子孫和部將。

沙陀四大王朝

後唐。908年,李克用去世。923年,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北大名縣)稱帝,改國號唐,史稱後唐,同年底,後唐滅梁,定都洛陽。後唐歷三世四帝,國祚共十四年。

後晉。936年,李克用部將石敬瑭稱帝,建立後晉。他以燕雲十六州為代價,藉助契丹兵攻入洛陽,後唐滅亡。後晉於947年被契丹所滅,一共經歷了兩帝,十二年。

後漢。947年,契丹滅後晉後佔據中原,但因契丹兵在中原燒殺搶掠,大失民心,只好北撤。石敬瑭部將劉知遠抓住時機,在太原稱帝,國號漢,後攻克並定都於汴京(今河南開封)。951年,後漢被後周取代,共歷二帝,立國僅四年。

北漢。後漢滅亡後,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弟弟、河東節度使劉崇據河東十二州稱帝,仍用後漢年號,史稱北漢。北漢依附於契丹族建立的遼朝,最後被北宋所滅。歷四帝,共28年。

沙陀王朝歷時長,疆域廣

歷時長。五代梁、唐、晉、漢、周,從907年到960年,歷時54年,而沙陀唐、晉、週三朝就建國29年,佔據了五代的一半時間。如果從李克用唐末割據河東算起,到979年北漢滅亡,沙陀人勢力遍及整個五代十國時期,而且是最後一個滅亡的政權。

疆域廣。五代都是佔據著中原地區,疆域廣、人口多,十國多是依附於五代。強盛時的後唐疆域約為今河南、山東、山西三省,河北、陝西的大部及甘肅、安徽、寧夏、湖北、江蘇的一部分,並佔有四川十年,是五代十國時疆域最大的國家。

五代十國時雖然沙陀人建立了多個政權,但是他們內遷後歷經上百年的漢化,已經接受並認同中原文化。沙陀人後唐明宗李嗣源就被認為是五代十國僅次於周世宗柴榮的明君,他除宦官、任賢能,倡節儉、修水利,關心民間疾苦,給百姓帶來了短暫的安定。


時光山人


【導讀】這個說法實際上是有一點問題的,五代確實一定程度上是沙陀人的天下,沙陀人的王朝佔3/5,但十國不能說是,十國只有偏居一隅的北漢是沙陀人政權,佔1/10,你會認為契丹是沙陀人的天下嗎,你會認為吳越是沙陀人的天下嗎,當然不會。五代後梁唐晉漢周,實際上從後唐開始,後唐、後晉、後漢這幾個朝代就和沙陀有很大關係了,後梁和後周則是漢人政權。如果說中間這三個朝代全是沙陀人的天下,其實也不盡然。相比於龐大的漢民族來說,沙陀人實在屈指可數,借這個話題引申一下,那這樣的話,大唐到底是鮮卑人的天下還是漢人的天下呢?

(李克用)

一、後梁:朱溫和李克用

解答沙陀人的問題,我們需要先從沙陀人晉王李克用說起,因為是他第一次把沙陀人帶上耀眼的歷史舞臺。後唐的皇帝是李克用的兒子,後晉的皇帝是李克用義子的女婿,後漢皇帝是李克用義子女婿手下的大將,可謂一脈相承。中和元年(881年),黃巢攻陷唐都長安城後,唐朝招天下軍鎮入援。這時唐昭宗才召回了叛逃在外的李克用,任命為代州刺史、雁門以北行營節度使。這時李克用帶領他的沙陀軍團才殺回中原。後因剿滅黃巢有功,封“隴西郡王”。天下大亂後,唐昭宗為協調岐王李茂貞和李克用的關係,封李克用為晉王,此時李克用帶領的沙陀人已經佔據了河東這塊穩固的根據地。

907年,朱溫篡唐,建立後梁,這是五代中的第一個朝代,這個時候實際上朱溫代表的漢族王朝在梁晉之爭還是處於優勢地位的,第一地盤大,第二軍隊多,從後梁開國時的潞州之戰就可以看出,實際上樑處於攻勢,晉處於守勢,所以梁代初期並不算是沙陀人的天下。

二、後唐:唐莊宗李存勖

大梁稱帝的第二年,老王李克用病死,據說臨死前給了自己的兒子(也就是後來的莊宗李存勖)三支箭,囑咐三件事,第一件就是消滅世仇朱溫建立的後梁。李存勖襲晉王,通過後面的潞州之戰、柏鄉之戰,展現了自己傑出的軍事才能,逐漸在梁晉之爭中處於優勢地位。天祐二十年(923年)四月,李存勖接受諸鎮勸進,在魏州稱帝,改天佑二十年為同光元年,實際上建立了第一個沙陀人的政權。即位當年,完成滅梁,成為當時最強大的政權。

此時建立的政權確實可以說是沙陀人的天下,在後唐,沙陀人實際上人數相比漢人還是要少很多,以至於李存勖實際有意向漢化邁進。儘管歐陽修在《伶官傳序》中批判莊宗因為喜歡聽戲而誤國,殊不知這正展示了莊宗有向漢化靠攏的決心。親近漢人,自然就會疏遠自己同族的沙陀人,後激起李克用義子,同為沙陀人的李嗣源的反抗,被後者篡位,後唐依舊是沙陀天下。

三、後晉:兒皇帝石敬瑭

石敬瑭也是沙陀人,實際上就是李嗣源的女婿。李嗣源病死之後,李從厚即位,但是接著,又一個類似於李存勖李嗣源的故事發生了。李嗣源的義子李從珂造反,殺死李從厚,自己登基為帝。石敬瑭此時就成了皇帝身邊最大的敵人,也收到猜忌,一直被軟禁在京城,直到後面找了個空子,逃回自己的領地河東。

回到領地之後,依然被皇帝猜忌,後面派人討伐石敬瑭。慌不擇路之下,石敬瑭與契丹達成同盟,除了割讓燕雲十六之外,還當了契丹國主耶律德光的義子,史稱“兒皇帝”,不久在契丹的支援下,後唐軍隊節節敗退。936年十一月,遼太宗耶律德光冊石敬瑭為皇帝,改元天福,國號晉。同月,後唐皇帝李從珂自焚,後唐滅亡。皇位轉來轉去,還是在沙陀人手裡。

四、後漢:後漢高祖劉知遠

石敬瑭死時,立侄石重貴為繼承人。登基後,石重貴決定漸漸脫離對契丹的依附,他首先宣稱對耶律德光稱孫,但不稱臣。公元944年契丹伐晉,雙方在澶州(今河南濮陽南)交戰,互有勝負。公元945年契丹再次南征,石重貴親征,再次打敗契丹。947年,契丹第三次南下,後晉重臣杜重威降契丹,這樣後晉的主力就喪失了。石重貴被迫投降,全家被俘虜到契丹。後晉覆滅。

契丹滅後晉後佔據中原,但因契丹兵在中原燒殺搶掠,大失民心,只好北撤。開運四年(947年),同樣是沙陀人的河東節度使北平王劉知遠抓住時機,在太原稱帝,建立後漢,又一個沙陀人的政權。後攻克並定都於汴州。但劉知遠只當了一年皇帝就病死了,其子劉承祐繼位,史稱後漢隱帝。

五、後周:後周太祖郭威

漢人周太祖郭威是後漢的開國功臣,受後漢高祖劉知遠重任。郭威是劉知遠臨死時指定的顧命大臣之一,他奉漢隱帝劉承祐命,多次平定藩鎮叛亂。他是歷史上第一個黃袍加身的皇帝,郭威到澶州,將士數千人忽大噪,對郭威說,皇帝該你自己做,將士搶掠京城,與劉家結了仇,不能再讓劉家人做皇帝。裂黃旗披郭威身上,擁立為皇帝。

郭威篡位後,同為沙陀人的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弟弟,河東節度使、太原尹劉崇也據河東十二州稱帝,仍用後漢的乾祐年號,史稱北漢。北漢是十國裡唯一的沙陀人政權。實際上相比與後周,北漢的地盤實在太小,但北漢一直很難打,直到最火被宋國所滅。

郭威登基後開始進行一系列的改革。減輕和免除了許多徭役,同時整頓軍紀和管理機構內部的腐敗。柴榮即為後不久便開始抵禦北漢的進攻。在高平之戰中他親臨戰場,在出師不利、己方右翼潰退的情況下扭轉戰勢,擊敗北漢軍隊,並乘勝追擊,兵峰直指北漢京都太原,但依然沒有攻下。959年柴榮再次北伐遼朝,軍隊在兩個月的時間裡幾乎攻到幽州。不久柴榮駕崩,其幼子柴宗訓登基。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結鎮、定二州將謊報說遼國和北漢聯合進犯,領兵到陳橋驛發動陳橋兵變,篡奪後周,建立北宋。至此五代結束。

五代十國在歷史學家說來是又一次民族大融合的過程,如果單純從開國皇帝的民族來說,五代中三個朝代都是沙陀人的政權。實際上魏晉南北朝之後的大唐,也可以說是鮮卑人的政權,李淵再怎麼洗白,其根本上應該也是鮮卑人血統。但經過歷代的歷史學家打扮後,這些政權又好像都是漢人的天下,美名曰“融合”。雖然鄙視前朝這些歷史學家任意打扮歷史的行徑,但“漢化”這一說都是有道理的,畢竟從少數民族和漢族的人數對比上來說,他們就只能走這條路。結果是,單從父死子繼的朝代更迭來說,這些少數民族雖然他們的血統還是少數民族,但文化上已經逐漸往漢化靠攏了。


明哲話西遊


說起沙坨人,不得不提李克用,其建立的晉,在那個戰亂年代,可謂盛極一時,其子李存勖更是統一了中原,是五代十國集大成者。沙坨人作戰勇猛,是唐朝一直御用的僱傭軍,李姓更是因軍功唐皇所賜,李克用從15歲隨父征戰各地,不斷涮戰鬥經驗,每天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練就了李克用勇敢堅毅的性格,和戰場上高超的生存能力,他一隻眼睛有疾,號稱獨眼龍,彷彿自帶瞄準功能,他有高超的射術。這不凡的經歷,註定會成就一番事業。

唐末黃巢起義,沙坨人抓住改變命運的機會,擺脫僱傭軍的命運,割據一方。手下人才濟濟,更有“將不過孝“的李存孝。以李克用的實力足以掃平四方,但李克用還是忠於朝廷,不願做唐朝的掘墓人,終其一生為唐擦屁股。更在臨終留下三大恨,“梁,我仇也,燕,我所立,契丹與為結為兄弟,皆背晉歸梁”從這可以看出李克用優點在於軍事,政治手腕不強。但有一點李克用的兒子李存勖青出於藍,連朱溫也感嘆我比李克用差在兒子上,我死後,梁必毀於李存勖,沒想到一語中的。

李存勖沒有他爹忠君愛國的包袱,二十幾歲登上大位沒幾天就和朱溫鏖戰數月,經次一役這個年輕人迅速成長,彷彿開啟了戰爭的竅門,越打越順,最終統一中原,說五代十國是沙坨人的天下應該沒錯。只可惜莊宗獨愛伶人。


饕餮中國


這個說法有一定道理。

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簡單的瞭解一下兩個概念:五代十國沙陀人

五代十國指的是唐朝末年,從公元907年朱溫建立後梁開始,歷經

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直至公元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結束的這一歷史時期,共計53年。

與這五個朝代同時並立的漢文化圈裡還有十幾個國家,比較有名的有十個:吳(楊行密)、南唐(李昪)、吳越(錢鏐)、楚(馬殷)、前蜀(王建)、後蜀(孟知祥)、南漢(劉龑)、荊南(高季興)、閔(王審知)、北漢(劉崇),因此十國是個統稱。

上個圖,一目瞭然。

雖然看起來國家眾多,但核心還是五代。

因為他們佔領的是泛中原地區,農業,文化,科技都非常發達,人口也相對集中的多,可以視作整個唐末中華大地的核心地區。因此在朱溫建立後梁後,十國中很多的政權都採用了後梁的年號,也就是名義上服從後梁的統治,正是這個道理。

至於沙陀族,原是西突厥其中的一支,本名處月,居於金莎山(今尼赤金山)之南,蒲類海(今新疆巴里坤湖)之東,因境內有大沙漠,故稱之為沙陀。貞觀之時,納入大唐統治。後來被回鶻和吐蕃襲擾,投靠吐蕃。

公元808年由部落首領朱邪盡忠和他的兒子朱邪執宜率領,三萬沙陀部眾正式踏上了東歸之路。朱邪執宜帶領倖存的族人歷盡坎坷,終於到達了靈州塞(今寧夏吳忠)。唐朝感念沙陀人的不易,特在鹽州(今陝西定邊)設陰山都督府,朱邪執宜擔任第一任兵馬使。

沙陀人東歸至最終定居晉地路線

因為鎮壓龐勳起義有功,唐懿宗封朱邪執宜的兒子朱邪赤心為大同軍節度使,並賜他皇姓,名國昌。他是晉王李克用的父親,後唐莊宗李存勖的祖父。

從此沙陀人一步步登上唐末的歷史舞臺,攪動天下風雲,成就皇圖霸業。

從李克用南下剿滅黃巢開始,唐末五代十國有四朝皆為沙陀人創立:李存勖建後唐,石敬瑭建後晉,劉知遠建後漢,劉崇建北漢。這四位都是正兒八經的沙陀人,並且全是馬上皇帝。

後唐莊宗李存勖

其中作為天下核心的五代,沙陀人獨佔三朝:後唐,後晉和後漢,並且後唐是五代疆域最為廣闊的朝代。

因此講五代十國是沙陀人的天下是有一定道理的。


任十三讀史


沙陀族為中國北方少數民族,原名處月,西突厥別部。處月分佈在金娑山(今新疆博格多山,一說為尼赤金山)南,蒲類海(今新疆東北部巴里坤湖)東,名為“沙陀”的大沙漠一帶,因此號稱沙陀突厥,簡稱沙陀。沙陀亦作“沙陁”。唐代文獻將沙陀原來的名稱處月,譯寫成“朱邪”,作為沙陀統治者氏族的姓氏。

這個古老的民族一直到唐朝以前在都難覓蹤跡,歷史文獻裡更是連隻言片語的介紹都沒有,如果不是唐朝末年天下大亂,估計沙陀人連刷存在感的機會都沒有。還好,也正是唐末的歷史風雲際會給了一直寂寂無聞的沙陀人證明自己的機會,第一個登上歷史舞臺的沙陀人李克用適時的出現了。

李克用,神武川新城人,他的姓是唐昭宗的“恩賜”,其本來的姓氏是朱邪,父親叫朱邪赤心(李國昌),李克用從小即勇武過人,十五歲即隨父出征討逆,他對唐朝忠心耿耿,多次率軍勤王救朝廷於危難之中。881年至882年李克用兩度率軍勤王,中和四年(884年)已經因功受封為河東節度使的李克用再一次率軍南下,並大敗齊軍,最終逼得黃巢自殺。此後又兵不卸甲馬不停歇連續出兵征討王重榮、李茂徵、王行瑜等人,並救出唐昭宗,因功進爵為晉王,此後很長時間裡持續與朱溫征戰,成為當時爭奪天下的兩大最強對手。

李克用與朱溫是世仇,二人關係勢同水火,李克用還曾赴朱溫的“鴻門宴”,差點就被朱溫殺了,908年李克用病死於晉陽,臨終前將後事託於兒子李存勖,叫他盯防朱溫。李存勖不負父親臨終之託,於923年稱帝建立後唐,同年發起滅梁之戰,十月汴京被攻破,梁末帝朱由貞自殺,梁朝滅亡。

後唐的建立開啟了沙陀人的開掛模式,自後唐起,五代有三代都是由沙陀人建立,分別是李存勖建立的後唐、劉知遠建立的後漢和石敬瑭建立的後晉,連續三代由同一個少數民族在中原建立的王朝,中國僅此一例,外加一個十國中的北漢,沙陀人在五代十國時期走上了其歷史最巔峰期。


詩雨花魂


為什麼說五代十國是沙陀人的天下?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五代十國,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定都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朝代,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區之外存在過許多割據政權,其中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餘個割據政權被後世史學家稱為十國。為什麼五代十國是沙陀人的天下這種說法,個人認為是因為在整個五代十國時期,其中後唐、後晉、後漢都是沙陀人建立的王朝,更有說法後周開國皇帝郭威也是沙陀人,所以會有學者會認為五代十國是沙陀人的天下。

沙陀人的來歷

沙陀族源於突厥別部,屬同羅、僕骨部。突厥為唐擊破,又轉屬薛延陀。七世紀中,唐太宗滅薛延陀,分同羅、僕骨之人置沙陀都督府。因當地有沙磧,故稱沙陀。沙陀本身是一個遊牧民族本身沒有記載史料的傳統,唐代文獻對他們的記載少之又少。因此沙陀人早期的歷史一直模糊不清。直至唐末沙陀人迅速崛起於代北後一度成為中國歷史上叱吒風雲的民族,鎮壓黃巢起義,爭霸中原,左右唐室,最終沙陀人以區區幾萬人的小部族,在中原大地上建立了四個王朝政權。

沙陀人建立的王朝及歷代帝王世系

後唐:

晉王李克用:(公元856年—908年),因一目失明,兇悍敢戰,又稱“獨眼龍”。沙陀人,唐朝末年因鎮壓黃巢義軍有功被封晉王、河東節度使。為後唐的奠基者。因與後梁作戰屢敗,憂慮過度生背疽而死。終年53歲。

莊宗 李存勖(公元885年—926年),小名亞子,河東節度使李克用長子,母曹氏。沙陀人,襲父晉王位後,建立後唐,稱帝。在位4年,926年在兵變中被箭射死,終年42歲。

明宗 李嗣源(公元867年—933年),生於應州金城,沙陀人,無姓氏,李克用收其為養子時賜名李嗣源。926年傭兵入洛陽殺莊宗繼位,是為明宗,在位8年,病中兵變受驚而死,終年66歲。

閔宗 李從厚(公元914年—934年),小字菩薩奴,生於晉陽,原封為宋王,鎮守鄴城。933年12月繼明宗位,在位僅2個月,被明宗養子李從珂廢黜縊殺,終年21歲。

廢帝 李從珂(公元885年—936年)本姓王,小名阿三,生於鎮州平山。出身低賤10歲時被李嗣源收為養子,賜名李從珂。相貌雄偉,驍勇善戰,因戰功封潞王。934年傭兵叛亂,殺李從厚繼帝位,在位3年。936年石敬瑭引兵入洛陽時自焚而死。

後晉

高祖 石敬瑭(892年4月20日—942年9月11日)沙陀人,在位7年,後晉開國皇帝。

出帝 石重貴(913年8月2日—974年7月10日)沙陀人,後晉高祖石敬瑭養子,後晉末代皇帝在位4年。

後漢

高祖 劉知遠(公元895年—948年)晉陽人,沙陀人後漢開國皇帝,在位2年。

隱帝 劉承祐(公元930年3月28日—951年1月2日),晉陽人,沙陀人後漢高祖劉知遠之子,母李皇后,後漢末代皇帝在位3年。

北漢

世祖 劉旻(公元895年—954年),原名劉崇太原人,沙陀人,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堂弟。後漢滅,他自立為帝,創建北漢政權。954年冬病逝。在位4年。

睿宗 劉鈞(公元926年—968年),原名承均,世祖劉旻次子,劉旻病逝後劉鈞向遼國同月被冊立為帝,自稱兒皇帝,968年7月病逝於太原,在位14年。

少主 劉繼恩(公元935年—968年),劉鈞養子,劉鈞死後繼位,在位僅2個月,即被郭無為殺死。

英武帝 劉繼元(公元?—991年),睿宗劉鈞養子,少主劉繼恩同母異父弟。郭無為殺死少主劉繼恩後,擁立劉繼元為帝,即英武帝,北漢王朝最後一位皇帝,在位11年。


公子靈均


在中國歷史上,有過許多古老的民族,在歷史上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如果說別的民族留下了一筆,那麼沙陀族就是留下了一幅畫。(漢族另當別論)在五代十國時期連續建立了四個政權,五代十國時期是沙陀族的天下雖然誇張了點,但也不是海口。原因具體如下。

沙陀人

1.沙陀族的起源

說起沙陀族,可能很少人會知道,但是說起五代十國時期的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大家就知道了,這對有名的父子就是沙陀人。沙陀人因為鎮壓龐勳起義而擁有了唐朝的國姓,鎮壓黃巢起義成為唐朝的左右臂。沙陀人後來以河東為基地開始爭霸中原,並且唐朝一度靠沙陀軍隊脫離危險,最終沙陀人靠自己的力量在五代時期建立了封建王朝。這麼厲害的民族是什麼時候開始形成的,史書記載:

《新唐書 沙陀傳》“ 沙陀,西突厥別部處月種也。”

《文獻通考·四裔考》“沙陀,西突厥別部處月種也。”

《新五代史 唐本紀第四》“莊宗(後唐莊宗)光聖神閡孝皇帝,其先本號朱邪,蓋出於西突厥,至其後世,別自號曰沙陀,而以朱邪為姓。”

從三部史書記載都可以指出沙陀族是西突厥的處月部落,在《新五代史》中則更加明確沙陀本來自號朱邪,只是發展到後世,又自號為沙陀,而以朱邪為其姓氏。我們可以知道了沙陀是西突厥下面的處月部落朱邪部。後來改成沙陀,沙陀的起源就是朱邪部。一個很好的例子來說明:李克用沙陀族人,本性朱邪,因功被唐朝皇帝賜國姓李。其父朱邪赤心。

2.沙陀人建立的政權

後唐:公元923年,沙陀人李存勖稱帝,建立後唐,這是沙陀族建立的第一個政權,前後共十四年。

後晉:公元936年,石敬塘稱帝,建立後晉。石敬塘是沙陀人,唐朝中和三年,石敬塘祖輩跟隨朱邪氏從靈武入付唐朝。其父名桌披雞,曾跟隨李克用和李存勖,戰功卓著,石敬塘是他的二兒子,跟隨唐明宗李嗣源。唐末帝李從珂不容他,石敬塘只好勾結契丹滅唐。但是石敬塘死後,契丹卻開始侵佔中原,最後滅了後晉。真是成也契丹,敗也契丹。

後漢:公元947年,劉知遠稱帝,建立後漢。劉知遠是石敬塘的得力將領,祖上也是沙陀人,契丹禍亂中原時,劉知遠趁機在太原稱帝,把契丹趕出了中原。

北漢:北漢是沙陀人建立的一個小國,建立者劉崇是劉知遠的弟弟,郭威進京稱帝后,劉崇在太原稱帝,建立北漢。公元979年,宋太宗親征北漢,北漢在勢單力孤下,只好投降,北漢滅亡,自此沙陀的政權歷史結束。從中也可以發現,五代大部分時期都是沙陀人在主導,而且都是自己人,比如李嗣源的部下石敬塘,石敬塘的部下劉知遠,劉知遠的弟弟劉崇,歷史真的是有趣的很啊。

梁唐晉漢周沙陀族佔了中間三個,而且都是原本自己的部下。至於一個北漢皇帝也是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弟弟,沙陀族直到北漢滅亡,已經快不行了。漸漸消失在漢族的同化中。


歷史研究課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時代,沙坨人的勢力達到了歷史頂峰,但是說是沙陀人的天下有點誇張,但是沙陀人建立的政權對中國的歷史影響是很深遠的。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下沙陀人的歷史,沙坨人,是以朱邪為氏,本是隋唐時期西突厥十姓部落以外的一部。人種特徵為深目多須的歐巴羅人種,他們最早遊牧於今新疆準噶爾爾盆地西南,因其地有大沙丘而得名。

唐末時期,沙陀人朱邪部首領朱邪赤心,因平叛有功被賜姓為李,其他沙陀人的姓氏也逐步漢化,公元923年沙坨人李克勇之子李存勖,建立後唐。史學家稱之為沙坨第一王朝。

14年後的公元936年,沙陀人石敬瑭滅掉後唐建立後晉稱為沙陀第二王朝。

石敬瑭建立後晉的12年後,即公元947年,為契丹所滅,同年沙陀人劉知遠在太原建立後漢,稱之為沙陀第三王朝。

4年後的公元951年,劉知遠的後漢被後周的建立者郭巍所滅,同年劉知遠的弟弟沙陀人劉崇建立了北漢,稱之為沙陀第四王朝,歷時28年。

這個來自西域邊陲的小部落主導了晚唐和五代十國時期的歷史進程,但這一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戰爭最頻繁,社會局面最為混亂的時期之一,也是沙陀人最輝煌的時期。

五代十國時期,沙陀人建立了4個王朝,佔據了五代十國中政權的4/5的。的確可以稱之為沙陀人影響了五代十國的歷史進程。

以上綠色框起來的即是沙陀人建立的四個沙坨王朝。


三豐讀歷史


在我國曆史上,匈奴、鮮卑、契丹、吐番、突厥、党項、女真、蒙古等少數民族都曾經在我國西北和北方地區輪番上演過一場場歷史大戲,但是沙陀卻比較少被人提及,其實沙陀人也曾經深深的影響中國歷史,特別是在五代十國時期,五代中的後唐、後晉、後漢三個朝代都是由沙陀人建立的,另外還有地方政權北漢,也是沙陀人建立的。

沙陀人,又名處月,其以朱邪為氏,本是隋唐時期,他們最早遊牧於今新疆準噶爾盆地西南(今巴里坤)一帶,因其地有大沙丘而得名,公元633年(唐貞觀七年),處月部首領曾隨西突厥貴族阿史那彌射至長安朝見唐太宗李世民,沙陀人朱邪部首領朱邪赤心因平叛有功被賜姓為李,其他沙頭人的姓氏也逐步漢化,公元923年,沙陀人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建立了後唐,有些民族史學家稱之為沙陀第一王朝,14年後的公元936年,沙陀人石敬瑭滅掉了後唐建立了後晉,稱之為沙陀第二王朝),12年後的公元947年為契丹所滅,同年沙陀人劉知遠在太原建立了後漢,稱之為沙陀第三王朝,但是四年之後的公元951年,就被後周的建立者郭威所滅,同年劉知遠的弟弟沙陀人劉崇建立了北漢,稱之為沙陀第四王朝,歷時28年。前三個政權統治中國中原一帶30餘年,北漢具有山西大部分地區20餘年,可以說是沙陀人最輝煌的時期,這個來自西域邊陲的小部落主導了晚唐和五代十國時期的歷史進程,但這一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戰爭最為頻繁,社會局面最為混亂的時期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