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孩子爱不爱劳动,取决于父母

我的孩子10岁了,一点家务活都不会干。她的手绢袜子也要我洗,自己的房间乱得像狗窝一样。有时我忙起来,没及时洗她换下来的衣服,她就对我又叫又闹。您说我该怎么办?"

"是呀,现在的孩子都被宠得不成样子,不但什么都不会干,非常理直气壮地呼喝家长去帮忙,还对你的服务一点感念之意都没有。这样下去,我们岂不是要培养出白眼狼?"

在家长群里经常可以看到父母对孩子不爱劳动的抱怨。孩子的劳动能力这样差,积极性这般弱,将来导致动手能力差、责任意识弱、团队协作能力迟迟不能构建,可怎么办?

孩子爱不爱劳动,取决于父母

教育部门已经看到了其中的问题,早在2016年教育部网站就曾公布过一项文件,称我国拟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包括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具体劳动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将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并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

劳动分为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本身这两种劳动没有什么高低之分,但因为脑力劳动看似清闲,并且赚钱也容易,而体力劳动受累却报酬非常低,于是一般人都会认为脑力劳动比较高级,而体力劳动低下。很多父母也是这样认为,于是在教育孩子时不知不觉中就给孩子灌输这样错误的劳动观念,从而导致孩子们厌恶体力劳动,轻视劳动人民,不愿意动手做事情,孩子的懒惰因此得以形成。

孩子爱不爱劳动,取决于父母

孩子刚开始学习做事,有时候不知道应该不应该,也不明白怎么才算是对,这些都需要从父母对自己的评价中去了解。父母如果反对自己,孩子就会减少自己的类似行为或者不再去做,父母表示支持,孩子明白这样做是对就会继续。

应该做到时刻关注孩子的举止,对孩子的细小进步应及时发现给予表扬,对孩子主动做一些家务劳动的行为要夸奖。父母的夸赞会使孩子有成就之感,这样能够提高孩子做下去的积极性,对孩子劳动的行为起到强化的作用,从而能够帮助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以促进孩子取得更大的进步。

孩子爱不爱劳动,取决于父母

父母切忌不要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否则,孩子做任何事情都不会达到父母的要求,这样会打击孩子做事情的积极性,不利于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