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三國時代,美國在幹嘛呢?

abcd737496


三國是中國由四百年漢朝走完過渡混亂格局時期,這個時代,大統一漢朝已經滲入每個百姓心目中,他們明白劉漢王朝一旦結束,華夏曆史軌跡以後往哪走,是否能建立和大漢同等的輝煌,還是繼續處於分裂混戰局面,仍在不斷摸索。可是就在大統一漢帝國從東方消失之際,向上題所提的歐亞大陸文明外的美國在幹嘛?



我想在公元220年-280年之間,當時世界格局就影響當今的大國美,俄連個影子都沒有,然而中國卻早已屹立於兩千年以上,無怪乎我們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文明延續性,從古至今不變,也讓我們有獨傲世界的資本。美國成立相對較晚,而且相比其他地區而言,它只算新興國家,它的建立是在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中後期,所謂乾隆帝弘曆執政後期,1776年,是伴隨海外殖民地促發資本主義膨脹的結果,曾是英國殖民地的一部分。


如果算最早西方來到美洲,頂多在明朝中期,大航海時代,先後崛起的老牌殖民地像西班牙,葡萄牙,荷蘭,其中以哥倫布15世紀發現新大陸為起點,西班牙人也由此開了一個好頭,因為它在英國到來之前屬於西班牙的領地。如果繼續往前推,那就成了當地部落性政權,還處在較原始狀態,成了印第安人,瑪雅人,奧爾梅克的天下,他們也經歷上千年逐漸形成小王國,而是與世界隔絕的自立門戶的文明,所以這個時候整個美洲幾乎沒有和歐亞大陸的文明國打交道,恰恰這個時候一些發現美洲的歐亞卻成了謎,原因是像這樣文字記載很少,也無從探究,主要還是美洲兩面隔了漫長的大西洋和太平洋,誰都無法越過這個鴻溝,敢去未知世界探索。


但也有發現美洲一些事蹟,諸如離三國較近的南北朝的南朝大梁,一個叫慧深的高僧曾乘船越過太平洋去了扶桑國,描述的當地風貌和美洲一個樣,至今就有人深信不疑,這個所謂《梁書》中在大漢東二萬里有名叫扶桑國,原因當地多以扶桑為主。就這在當地還發現了不少有關中國遺蹟,像一尊銅像手捧著武當山字樣,還有佛陀雕像,殷商甲骨文,玉圭遺蹟,所以有學者猜測,古代中國殷商時期就老早達到美洲,而且一直延續漢代和美洲交往。但由於發展階段和歐亞文明脫軌,因此這個時代北美地區仍處在較原始的部落階級制。


而相比和漢朝同起的世界大國,並不是美俄,而是歐洲的羅馬帝國,波斯薩珊帝國,中亞的貴霜帝國。

東漢自中期開始走下坡路,兒皇帝出了不少,宦官把持,後宮干政屢見不鮮,導致中央架空,群雄四起,軍閥格局局面出現,首先開了一個壞頭就是鉅鹿張角農民於漢靈帝七年所謂184年,首先發動的黃金起義。他的出現也證明漢朝已名存實亡,國力不濟,這也導致一些當地軍閥趁機造反欲奪天下。由於東漢常年對西羌用兵致使民怨四起,出身西涼的董卓這個時候成為第一扳倒劉漢的當地軍閥,他雖為漢臣,可無辜入京,挾天子以令諸侯,立幼小漢獻帝為皇帝,這樣可以操縱天下,但結果卻是他後來招致朝廷大臣忌恨,加劇了各地軍閥混戰局面,王允利用美女貂蟬為誘惑,離間與手下呂布的關係,最終除了董卓。



這這事沒有完,曹操趁天下大亂也從河南一個叫毫州的地方興起,直接離國都洛陽較近便利,國都破敗,皇室敗落,無法救濟為由挾持漢獻帝想號令天下。雖口中所說復興漢室,可是經過幾年東征西討,平定軍閥卻反而逆向發展出三國形勢,曹操雖然打敗了最大勢力袁紹,已對北方形成了統治之勢,可就在他準備南進一統中原之際,赤壁之戰,讓曹操天下夢破滅,自此劉備和孫權自立為帝,與曹操形成了對立。曹操由於沒有統一天下可能,漢家天下不被承認,已至他的家族膨脹,兒子曹丕直接竄漢建魏,三國演義也由此拉開帷幕,所以這個時候也因漢朝消亡,亞洲東部進入分割爭霸局面,就在此事北面防禦也開始出現劣勢導致漠北遊牧民族不斷南下,侵擾邊陲。



與此同時,與漢同稱的二強之一的羅馬帝國也分裂明顯,三國時期,高盧獨立,也就是法國,英國還處在羅馬一個省,加上森林遊牧民族不斷南下,這個時候東西羅馬痕跡開始出現。所以這個時期世界根本就沒有可以稱得上強大帝國,像匈奴早已分奔離西,羅馬衰落,薩珊和貴霜不起氣候仍維持現狀,美洲更別提,還處在原始狀態。


龍文說史


三國時期,美國在幹嘛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通俗的三國時期,是指從曹丕篡位開始的220年到晉朝統一天下的280年之間的六十年時間,稱為三國鼎立時期。

當東方的漢帝國處於動亂和軍閥混戰時期,中東的貴霜帝國和波斯帝國薩珊王朝正處於巔峰時期,歐洲的羅馬帝國正處於內憂外患中逐漸衰弱,而處於地球另一端的美洲大陸正處於原始社會,沒有語言、沒有文字、沒有文明、更沒有國家的出現。

美洲大陸沒有原住民,至今沒有在美洲大陸發現過任何人類的祖先-猿人生活的古蹟,美洲大陸所有居民,都是移民,包括最早來到美洲大陸的印第安人。


前曼洛理人與亞洲的蒙古人種非常像,因此也算是蒙古人種的一支,包括今天的印第安人,也和亞洲的蒙古人種頗為相似,到15世紀末,整個美洲大陸約有1500萬印第安人,分佈在加拿大、美國、墨西哥到中、南美洲一帶,由於沒有天敵,印第安人發展很快。

公元前1044年,中國正處於商朝末期,當時的周武王率軍討伐商紂王,由於商紂王的軍隊全部被派出在東夷一帶作戰,商都僅有少數軍隊及大量奴隸,結果被周武王擊敗,商紂王自焚而死,商朝滅亡。

17世紀初,1607年,歐洲傳統海洋強國英國派出的一個約百人的殖民團體來到美洲的東海岸,在乞沙比克海灘建立了詹姆士鎮,這也是英國人在美洲建立的第一個永久殖民地,13年後,五月花號輪船載著一百多名英國清教徒來到美洲麻薩諸塞州的普利茅斯建立殖民地。



這就是美國的由來,美國的歷史只有240多年,美國所在美洲沒有原住民,全部都是移民,包括印地安人,而今日美國人包括歐洲人的後裔(主要是英國、法國、德國、荷蘭、愛爾蘭、意大利)和印地安人及通過奴隸買賣運輸而來的黑人,及後期不斷的大量移民,所以說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因為所有人都不是本地人,都是移民。

所以啊!那時的美國連個影都沒有,別說美國,就連美國的爹-英國也沒有建立。那時的英倫大地還是羅馬帝國的天下。


梓陌說遊戲


1492年,鄭和第一次下西洋後的87年,來自西班牙的意大利人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

1776年,清乾隆四十一年,美國建國。

西方社會一直說是哥倫布發現了美洲,發現了新大陸。

但,這實在是一個很無恥的說法。

其實,早在大約2萬年前,印第安人就來到美洲。

當哥倫布第1次到達美洲時,印第安人在南北美洲的總人數估計已達1400萬至4000萬。

印第安人的祖先來自亞洲的東北部。

根據人類學上確定的材料證明:印第安人的頭髮硬而直,汗毛稀少,顴骨比較突出,臉面寬闊,皮膚是黃色,這種身體形象與蒙古人最為接近。

由此可以斷定印第安人是屬於蒙古人種的一支。

此外與蒙古人同時到達的,還有來自澳大利亞的美拉尼亞人,他們主要生活在南美洲。


大約在25,000年前來自東北亞的蒙古人,通過白令海峽踏入美洲大陸,此後又經過漫長的不斷遷移和推進,終於散佈在南北美洲的全境。

這群印度安人的祖先是舊石器時代的人,過的是茹毛飲血,漁獵採集的生活。

這時他們和歐亞舊大陸上的人們處於同樣的文明水平。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到了中國的三國時期,也就是公元220年至280年。

經過一兩萬年的發展,中國已經從原始社會發展成為高度文明的封建社會。

有了國家,有了文字,有了紙張,有了鐵器。

而當我們把目光投向美洲的時候,驚奇的發現,這幫哥們兒居然原地沒動。

南美洲還好一點兒,出現了瑪雅文明。

瑪雅人已經創建了文字,創造了城市,在天文和數學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詣。

論文明程度大概相當於堯舜禹的時期。

而北美洲,也就是現在美國這塊地兒,那群哥們兒還過著刀耕火種,漁獵採集的生活。

文明程度大約可以和中國的神農氏時期差不多。

他們用的工具還是石器,但這時已經掌握了弓箭的技術,也懂得了用貝殼、天然銅等進行交換。

從這一時期,直到1000年後哥倫布來到美洲,北美的印第安人文明也沒有什麼顯著的發展。

反而是南美洲先後出現了阿茲臺克帝國和印加帝國,初步進入了文明社會。


說到這裡你可能會提出一個疑問,美洲文明為什麼發展的這麼慢呢?

因素當然有很多,在這裡說兩個大家公認的因素。

第一是美洲大陸的地形不便於人類文明之間的溝通。

第二是美洲大陸上缺乏可以馴化的大型哺乳動物,這也阻礙了人類文明之間的溝通和對大自然的探索。

先說第1個。從外部環境來看,美洲大陸離歐亞大陸太遠。

歐亞大陸是古代世界文明的中心,美洲大陸遠離歐亞大陸,無法和文明中心取得聯繫,發展自然就緩慢。

再者,從美洲大陸的內部地理結構來看,狹窄的中美洲、北美洲、南美洲的沙漠和熱帶雨林將生活在這裡的印第安人彼此隔絕開,溝通非常困難。


第2點,美洲大陸缺少可供馴化的大型哺乳動物,導致人類出行無力可借,這一方面也限制了車輪的發明。

美洲大陸的大型哺乳動物很少。長毛象在很久以前就被人類祖先給捕殺光了,還有一種大型哺乳動物是野牛,但非常難以馴化。

最後印第安人祖先只馴化了駝羊和狗。

沒有馬可騎,沒有車可坐,光靠人的兩隻腳能走多遠,這也限制了美洲大陸上人們之間的溝

通。


文明是在相互溝通和碰撞中進步和發展的,不能有效溝通的印第安人就發展得非常緩慢。

最後落得任人宰割的地步。

而這種虧我們中國人也吃過。

不過印第安人是地理環境限制了他們之間的溝通,也限制了他們與其他文明之間的溝通。

導致落後。

我們是從明清開始,自以為老子天下第一,主動閉關鎖國,不與別人溝通。

導致落後。


三上歷史


通俗的三國時期,是指從曹丕纂位開始的220年到晉朝統一天下的280年之間的六十年時間,稱為三國鼎立時期。

當東方的漢帝國處於動亂和軍閥混戰時期,中東的貴霜帝國和波斯帝國薩珊王朝正處於顛峰時期,歐洲的羅馬帝國正處於內憂外患中逐漸衰弱,而處於地球另一端的美洲大陸正處於原始社會,沒有語言、沒有文字、沒有文明、更沒有國家的出現。



美洲大陸沒有原住民,至今沒有在美洲大陸發現過任何人類的祖先-猿人生活的古蹟,美洲大陸所有居民,都是移民,包括最早來到美洲大陸的印地安人。

美洲最早的居民是印地安人,印地安人來自亞洲的西伯利亞,大約是在4萬年前,亞洲西伯利亞地區的前曼洛理人從亞洲經白令海峽來到美洲,4萬年前由於處於冰河期,全球氣溫普遍非常低,海水下降,白令海峽露出海面,形成一座橋,連接亞洲與美洲,因此當時的前曼洛理人得以跨過白令海峽來到美洲,這批人就是美洲大陸最早的移民,也是印地安人的祖先。



前曼洛理人與亞洲的蒙古人種非常像,因此也算是蒙古人種的一支,包括今天的印地安人,也和亞洲的蒙古人種頗為相似,到15世紀末,整個美洲大陸約有1500萬印地安人,分佈在加拿大、美國、墨西哥到中、南美洲一帶,由於沒有天敵,印地安人發展很快。

大約在一萬年前,又有一批亞洲人從西伯利亞來到美洲,這批人就是後來的愛斯基摩人,愛斯基摩人也是屬於蒙古人種,這些人主要生活在美國的阿拉斯加及加拿大的北極圈一帶。



公元前1044年,中國正處於商朝末期,當時的周武王率軍討伐商紂王,由於商紂王的軍隊全部被派出在東夷一帶作戰,商都僅有少數軍隊及大量奴隸,結果被周武王擊敗,商紂王自焚而死,商朝滅亡。

但是忠於商朝的部落,及在東夷一帶徵戰的商朝士兵及家屬,為了躲避周朝的追殺,乘船到海上避難,途中遇到風暴,這支船隊被吹到美洲,來到今天墨西哥的西海岸,並創造了奧爾梅克文明,這就是“殷人東渡美洲”的故事。



公元前1000年左右,歐洲的海盜維京人因為劫掠迷失了方向,來到今天美洲的東海岸,這是到達美洲最早的白種人,但是維京人並沒有在美洲大陸生存下來,而是返回了維京。

15世紀末,公元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可倫布來到美洲,但是哥倫布誤以為美洲是印度,並稱呼當地的印地安人為“印度人”,後人發現了哥倫布的錯誤,但是印度人的稱呼已在各地流傳開來,為了區別,將美洲的印地安人稱為西印度人,而翻譯為漢語時,被翻譯為印地安人,這也是印地安人名稱的由來。



美洲大陸被發現的消息在歐洲傳開後,就不斷的有歐洲移民來到美洲。

17世紀初,1607年,歐洲傳統海洋強國英國派出的一個約百人的殖民團體來到美洲的東海岸,在乞沙比克海灘建立了詹姆士鎮,這也是英國人在美洲建立的第一個永久殖民地,13年後,五月花號輪船載著一百多名英國清教徒來到美洲麻薩諸塞州的普利茅斯建立殖民地。

之後一發不可收拾,不斷的有歐洲移民來到美洲建立殖民地或定居點 ,這些國家有英國、法國、德國、荷蘭、愛爾蘭、意大利、挪威、丹麥等大部分歐洲國家。

就這樣一直到了18世紀中葉,來自英國在美洲的13個殖民地與英國關係破裂,13個殖民地聯合起來反對宗主國英國,並於1776年5月在費城召開會議,並於7月4日簽署著名的《獨立宣言》,從此美國就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存在,並與英國為爭取獨立而發生多次戰爭。



這就是美國的由來,美國的歷史只有240多年,美國所在美洲沒有原住民,全部都是移民,包括印地安人,而今日美國人包括歐洲人的後裔(主要是英國、法國、德國、荷蘭、愛爾蘭、意大利)和印地安人及通過奴隸買賣運輸而來的黑人,及後期不斷的大量移民,所以說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因為所有人都不是本地人,都是移民。

至於題目問的,三國時代,美國在幹嘛呢?

回答是:美國還在漫長的原始社會,雖然有人了,有了印地安人和愛斯基摩人,但是沒有文字、沒有文明,甚至都沒有古蹟,美國的歷史只有240多年,至於1700多年前的三國朝代,他們連個國家都沒有建立過呢?能幹嘛?無非就是抓野獸、捕魚、與其它部落的戰爭、吃飯、睡覺、傳宗接代而已。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公元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公元280年,司馬炎滅吳一統三國,這六十年時間,在中國歷史上被稱之為三國鼎立的時代。

那麼,這段時間裡,太平洋西岸如今的美利堅合眾國是個什麼情況呢?

19世紀的美國學者路易斯•摩爾根認為,美洲在發現的時候,既沒有任何一種政治社會,也沒有任何一個國民,更加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更談不上有任何文明。

當時最先進的美洲印第安部落距離文明的開端還隔著整整一個文化期,部落聯盟出現了,但到底什麼時候出現尚是未知之數,當哥倫布發現美洲的時候,其中在中美洲,也就是如今美國國土範圍內最先進的部落聯盟,是易洛魁聯盟,由5個獨立部落組成,勢力最盛是在1675年前後,領土範圍包括今天的紐約州、賓夕法尼亞州和俄亥俄州的大部分地區,以及加拿大的安大略湖北岸。

可是這樣的部落聯盟,距離中國的三國時代晚了1200年之久,再往前推,可能人類現如今已知的美洲文明,怕就要屬發源自墨西哥的瑪雅文明瞭。

依據中美洲編年史,瑪雅歷史分為前古典期、古典期和後古典期,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300年這段時間是文明的漫長形成期,這段時間裡出現了文字、紀念碑以及建築。瑪雅文明一直持續到了16世紀,其傳承者,也就是在公元14世紀終於由城邦形成的阿茲特克帝國,被西班牙滅亡。

由此可知,當時的美國土地上,還沒有出現文明的氣息,印第安人的即沒有醞釀出文字,也沒有營造出城市,那就更談不上了國家了。

這是美國國土上在中國三國時期的情況,那麼如今的美國人,他們的祖先又在幹啥?

美國是一個年輕的移民國家,其國民來自於世界各地,但總體上而言,其國家政權的誕生脫胎於大英帝國的殖民統治,據此,我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把美國最初的祖先,認為是英國人。

英倫三島上約公元前13世紀,伊比利亞人從歐洲大陸來到了大不列顛島東南部定居,約公元前700年以後,歐洲西部部的克爾特人不斷遷移到不列顛群島,其中一支被稱作不列吞人,大概不列顛的名字就源於不列吞人。

到了公元前54年,凱撒兩度率領羅馬軍團入侵不列顛,但都被不列顛擊退,公元43年,羅馬皇帝克勞狄一世率軍入侵不列顛,被征服之後的不列顛成為了羅馬帝國的行省,直到公元409年,羅馬駐軍被迫全部撤離額不列顛,羅馬對不列顛的統治才宣告結束。

英國人的祖先盎格魯撒克遜人,要到公元5世紀初,羅馬人撤離後,才開始逐漸遷徙到不列顛,和當時萊茵河下游的朱特人等日耳曼部落一統征服不列顛,到了公元7世紀初,這些個入侵者先後建立起7個強國,經過一個世紀的發展,迎來了維京海盜的入侵,七國聯盟出現,在威塞克斯國王阿爾弗雷德大帝的帶領下,頑強抵抗丹麥人的入侵,而阿爾費雷德也稱為了英格蘭這片土地上第一個被稱之為“大帝”的人。

事實上,到了這一時期,英格蘭先後被盎格魯撒克遜人、丹麥人統治,到了11世紀,諾曼底公爵威廉一世征服了不列顛,在此建立起了屬於諾曼人的英國蘭王朝,由此英國的封建時代才算是真正來臨。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在中國處於三國時代的時候,無論是美國國土還是美國先民都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國土還處於部落時代,現代美國人的主要先民來源的英國,還是羅馬入侵者的一個行省,當然也可以看做是羅馬帝國。

以上個人見解,閱讀如有不適之處,希望立即停止,勿要作妖評論。


江畔初見月


美國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之一,成立時間不到400年。中國魏、蜀、吳三國鼎立,只能算是三股勢力的均衡,但對於泱泱華夏大地,還是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

暫時的穩定,並不利於長期的長治久安,我國曆史上的三國時代,指的就是公元220到公元280,短短60年,這段時間三國處於最穩定和睦的狀態。

但令人難以置信的事實卻是,當時的美國卻依舊處於原始階段

縱觀美國發展史,也才短短不過數百年。公元220年,美洲大陸還處於一片荒蕪,沒有統一的語言,也沒有遺留的文字,距離文明開化也搭不上邊,甚至也不存在原住居民。

美國在當時並沒有明確的國家定義,幾乎可以算未被人類開發的處女地。當時,來自西伯利亞大陸的印第安人,也算得上這片土地的最早祖先,白令海峽也作為當時亞洲和美洲的連接點,使得這片土地迎來了它的的第一批居民,前漫洛理人。

由於美洲大陸資源豐富,也並沒有其他物種競爭,印第安人的發展極為迅速,大約到15世紀末,美洲大陸上已經孕育了1500萬的印第安人。

如此龐大的數量,遍佈於中、南美洲,隨著進一步發展,又有一批亞洲人遷徙到美洲大陸,這就是著名的愛斯基摩人,生活區域以寒冷的北極圈和阿拉斯加為主,歷史進一步推進。

奧爾梅克文明的建立,起源於殷人東渡美洲。

故事從我國商朝末年說起,商紂王荒淫無道,招致許多人的不滿,周武王作為當時的代表,代為討伐,後來商紂王兵敗,作為商紂王殘餘勢力,隨著商紂王自殺而死。

他們也正式走上了逃亡之旅,本想乘船海上避難,但是卻不料在中途遇上暴風雨,船隊也被順著大風吹到了現如今墨西哥沿岸,最終建立了奧爾梅克文明。

印第安人的由來,自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開始

大約在公元1492年左右,意大利的哥倫布帶領團隊來到美洲大陸,由於此前地圖並沒有發現這裡,恰好他把這裡當成了印度,而且把當地的原著住居民稱為印第安人,也就是先前遷徙而來的西伯利亞人。

後來直到哥倫布的錯誤發現被人揭穿,才進行了更正,美洲大陸也正式出現在人們視野當中,自此,歐洲到美洲的移民潮逐漸開始。

從1607年,英國人第一次在美洲大陸建立以殖民地詹姆士鎮開始,歐洲人就開始了在美洲建立殖民點的熱潮。有人在這裡定居,有人在這裡建立殖民點掠奪財富,不僅有英國,也有法國,德國,荷蘭,意大利丹麥等西方列強國家。

直到最近的18世紀,13個殖民地共同發表《獨立宣言》,宣佈不再從屬於英國的統治,從此美國這個獨立的國家也正式建立。迄今為止也才短短240年左右。

我國曆史上的三國時期,美國的歷史還沒有開始,當時只能算美洲大陸,美國現在所屬的領土管轄範圍之內,也並沒有有效統一的政權,甚至當時沒有國家的概念,僅僅是人類簡單的生存棲息地。

除了吃飯、睡覺、繁衍,也僅僅只存在其部落與部落之間的小衝突與矛盾,當時亞洲大陸的中國,所存在的複雜的社會形態,完善的宗教理念以及比較成熟的文明系統。

為何美國短短200多年成為世界第一?不得不歸功於歷史移民帶來先進的文明與技術,充分吸納百家之長,成功逆襲。它並不是一個單一民族,單一群體組成的國家,可以算小半個世界文明的集合體,自然也就有那樣的成就。


大國布衣


美國人的祖先是英國人,而現代英國人則是日耳曼人中盎格魯·薩克森人。

三國時期事公元3世紀到世紀之間,此時日耳曼人還在東歐欽察草原當著野蠻人。而當時的歐洲是羅馬帝國的天下,羅馬帝國雄踞地中海周邊地區,並已經征服了現在的法國和英國大部分地區。

中國古代三國時期歐洲的羅馬帝國形勢圖

在中國的三國時代結束了了近150年後,此時中國歷史進入了南北朝時期的時候,早在東漢時期被漢軍打敗的北匈奴人殘部,經過一路西行終於來到東歐的欽察草原,作為來自東方的遊牧民族,經歷了從東亞到東歐的漫長跋涉和鬥爭後,他們變得比被歐洲人稱作是野蠻人的日耳曼人更為野蠻人,於是在匈奴人的打擊之下,日耳曼人紛紛向西逃亡,並最終逃入羅馬帝國,後來羅馬帝國分裂的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而這兩個羅馬帝國都面臨著匈奴人的威脅。

匈人帝國進攻,日耳曼人進入西羅馬帝國

5世紀,匈奴人(西方稱做匈人)阿提拉在東歐建立匈人帝國。並不斷軍事打擊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無奈之下,只得啟用逃入其境內的日耳曼人作為僱傭兵,對付匈人,結果在阿提拉暴斃後,匈人帝國滅亡,可是日耳曼人卻在西羅馬帝國境內尾大不掉,最終成為了西羅馬帝國境內有勢力的軍閥,而最終西羅馬帝國被這些日耳曼人所滅亡。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在其境內出現了大大小小眾多的日耳曼王國,而其中盎格魯·薩克森人最終進入英倫三島,併成為主人,最後形成了英國。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形勢

歐洲文藝復興後,西班牙、葡萄牙開啟了大航海運動,並迅速在全世界內建立了龐大殖民地,成為近現代歐洲最早的世界帝國,而英國、荷蘭、法國等國緊隨其後,特別英國開啟了大規模的海盜運動,打擊西班牙、荷蘭等過遠洋商隊獲取鉅額利益,最終後來後來居上成為歐洲海上霸主,併成為世界上的第一殖民帝國。

英國在在北美建立了殖民地後,開始了向北美的移民,而當時願意主動去北美的是在英國那些受到宗教迫害的清教徒,這些人希望到海外建立屬於他們自己的家園,後來這些清教徒以英國在北美的13塊殖民地為基礎,發動反英起義,建立起自己的國家,美利堅合眾國也就是美國,後來他們發起西進運動,向西不斷奪取美國西部印第安人的祖地,向南進攻墨西哥,奪取西南部領土,又從法國人手裡購買路易斯安那,從沙俄手裡購買阿拉斯加,吞併夏威夷王國,形成現在的美國版圖

現代美國疆域擴張


大東北的小豆包


準確的說,我國的三國史時代非常短,只有60年左右(220~280年),而且這一時期是三國相對比較穩定,鼎立對峙的時期,沒有什麼大的戰爭。而三國最熱鬧那一段,比如說十八路諸侯討董卓、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等,那基本上是屬於東漢末年的諸侯爭霸史。



即便如此,三國至今也有快1800年了,在這1800年裡,多少個國家興亡,多少個國民族興盛到滅亡。然而三國時代,根本沒有美國一說。甚至說美國他爹“英國”的歷史還沒有真正的開啟。

根據歷史資料顯示,公元前54年,凱撒兩部率領羅馬軍隊入侵不列顛島,被當時的不列顛人擊退,公元43年羅馬皇帝克勞狄一世率領軍隊再次入侵不列顛,隨後便征服了不列顛,變成了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在409年,羅馬帝國駐軍被迫全部撤離不列顛。這時候住在不列顛島的不列顛人根本就不是現在的英國人。



直到5世紀初,羅馬人徹底撤離不列顛島後,居住在德國易北河口附近和丹麥南部的盎格魯薩克遜人,以及來自於萊茵河下游的日耳曼人征服了不列顛,自此之後,英國的歷史才真正的開始。

也就是說,三國時期,別說美國,就是美國的“爹”英國都不知道在哪裡?三國時期過後200多年,英國雛形歷史才真正的開始。而美國的歷史就更短了,即使算上美國建國之前,英國殖民美洲的歷史,至今不過400年的時間。

1607年,一個英國100人左右的殖民團體,來到北美大陸,在起沙比克海灘建立詹姆斯鎮,這是英國在北美建立的第1個殖民地,隨後的100多年裡,英國陸續在北美建立13個殖民地,這也就是美國的雛形。最終美國在1776年發佈《獨立宣言》,在打了多年的獨立戰爭之後,實現了獨立。美國的建國史就更短了,不到250年。



可以說三國時期,美國連胚胎狀態都算不了。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現在的美國是外來殖民者建立的國度,美國所在地北美洲是有原住民的,那就是印第安人,三國時期的印第安人已經有初步的文明,並能種植玉米。


大正看世界


三國時代,美國在幹嘛呢?這個問題確實真夠無厘頭的。因為三國差不多是終結於公元280年,而這時距離美國建國還有1496年,所以問三國時代美國在幹嘛實在是讓人不知道怎麼接了。不過其實這個問題也是可以有答案的,因為我們可以從美國現在的領土和建立美國的族群這兩個角度來看一下,而從這兩個角度審視一下,其實也能發現許多非常有意思的事,甚至可以說在當時這兩方面的不同情況,就已經預示了後來的一些歷史。具體如何就來看下文的詳解吧。


三國時的美國和美國人

其實這個小標題當然說的都是一些偽概念,所以我們說的要是在三國時期美國這片土地和早期美國人的先人是個什麼狀態。那麼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三國是什麼時候。其實對於三國的時間段有兩個標準,一是狹義的三國,也就是從曹丕廢了漢獻帝,稱帝建立魏國的公元220年開始算起。但其實在大家熟悉的《三國演義》裡,主要的故事都是發生在魏蜀吳三國建立之前的,所以更常見的定義是按照《三國演義》的算法,把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發生之後都算成是三國時期。

不過這種差異其實對於我們今天的話題無沒有影響,因為對於後來成為了美國的這塊土地來說,當時根本沒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所以所有的年代都是根據現代科技後段大概測出來的,幾十的差異並不會影響什麼。因為當時在美國這片土地上並不存在使用文字的社群(只是指現代美國這片土地,不是指美洲),所以當時可以說並不存在文明。但當時這裡也確實是有人定居,而且也留下了一定的文化遺存。

三國時期今天美國境內的霍普韋爾文化大致區域


當時的這個文化在現代被稱為霍普韋爾文化,當時這個文化群體主要分佈於今天美國東部的紐約、伊利諾伊和密歇根等地,可以說也已經成為了一個農業社會,當地的居民主要以種植玉米、豆類和南瓜為生,輔以漁獵和採集野果。這個文化很擅長製作陶器,也會製作很少量的金屬製品。而這個文化在現代能看到的最有特點的遺存是許多土方建築,這些土方有些是為了防禦敵人,有些是為了舉行宗教祭祀,其中一些建築規模相當大,而這說明這個文化已經有了相對複雜的社會組織出現,當時已經存在有組織的勞動。現代認為當時這個文化是一個類似部落聯盟的存在。

霍普韋爾文化製作的罐子

關於美國境內在三國時期的歷史,能說的也基本就這麼多了。現在我們轉換話題,再來說說早期建立美國的族群,也就是英國人的祖先在三國時期是種什麼狀態。其實在當時,英國人祖先的文明水平也並沒有比美國的土著居民高多少。因為在三國時期對應的公元2到3世紀,英國的主體民族英格蘭人以及英格蘭人的前身盎格魯-撒克遜民族都還沒有形成。不過這個時期倒是涵蓋了盎格魯-撒克遜民族形成的一個關鍵時間點。因為在三國基本形成的公元220年,日耳曼部落撒克遜人第一次從北歐地區入侵了不列顛島。

公元5到6世紀撒克遜和盎格魯等日耳曼部落入侵不列顛的形勢,撒克遜人對不列顛的侵擾其實在公元280年就開始了

當時統治不列顛島南部的羅馬帝國為了防禦撒克遜人入侵修建了許多要塞。而撒克遜人其實當時還是遊牧部落,而且也沒有文字,總體的社會發展水平可能還不如美國的土著。不過至少在一點上,他們甚至已經領先於1000多年後歐洲人抵達美洲時美洲的所有文明瞭,即他們在此時已經會使用鐵器,並用鐵器製作兵器。而這種差異,其實也預示了這兩個族群最終相遇時,美洲文明速敗的命運了。

為什麼美洲文明“發展緩慢”?

那麼為什麼在三國時期科技水平似乎差距不大的撒克遜人和美洲土著在1000多年之後就像是從兩個星球來的人一樣,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了呢?或者說為什麼美洲土著在這一千多年時間裡文明似乎陷入了停滯呢?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倒也不是特別困難。因為美洲大陸和歐亞大陸相比,在很多方面確實像是另外一個星球,它在古代非常不同的自然環境造就了美洲非常不同的文明形態。

舊大陸幾千年前就已經有了的馱獸對於美洲來說卻是不可能出現的

說美洲大陸的自然環境非常不同,體現在很多方面。首先是美洲大陸的生物多樣性跟歐亞大陸相比是差了幾個等級的。比如,美洲大陸的大型哺乳動物數量極少,僅有的幾個物種也基本都在1萬多年以前,人類剛剛通過白令海峽抵達美洲之後滅絕了。所以美洲大陸上除了用途有限的羊駝之外,基本不存在能夠被馴化的動物,特別是沒有動物能被馴化成在農業生產中用途非常大的馱獸,這也使美洲的文明從一開始相對於舊大陸就出現了許多短板。比如因為沒有馬、牛這類馱獸,所以美洲大陸就沒有比人直接隨身攜帶物品更方便的運輸方式,所以美洲人到歐洲人來時都沒能發明出輪子和任何一種車輛。

同時,因為美洲自然環境的相對單一,而且沒有馱獸,所以在美洲也從來沒有出現過真正的遊牧民族。而在歐亞舊大陸上,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之間的衝突與碰撞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都可以說是文明進步的發動機。遊牧民族因為掌握大量馬匹,所以擁有先天的武力優勢,而農耕民族為了對抗遊牧民族的武力優勢,很多時候只能研發新的科技(早期有很多是自發的),從而使自己在馬匹數量較少的情況下能與遊牧民族抗衡。而農耕民族研發的新科技又往往被遊牧民族學去,從而使其重新擁有武力優勢,反過來逼迫農耕民族又去研發和推廣更新的科技,才能保證自己的生存。在歐亞大陸的歷史上,無論是馬鐙還是火藥,基本都是在這種背景下被應用到軍事之上,最終推而廣之,推動了整體生產力和科技的發展。

撒克遜這個族名就是來自西克斯(Seax)這種刀具,而這類鐵製刀具美洲人在1000年後也還不會製作

而且因為歐亞草原的存在,類似匈奴、柔然、突厥和蒙古這樣的許多遊牧民族在歷史活動範圍極廣,而他們的這種活動雖然通常都伴隨著戰爭和破壞,卻也在一定程度上把他們從不同農耕民族學到的新科技帶到了其它文明區域,在整體上對歐亞大陸的科技發展也起到了促進的作用。所以在歐亞大陸,不同族群之間的交流深度與廣度相比於美洲大陸也是有著幾何級數的差別的。比如在公元3世紀像撒克遜這樣的遊牧民族也會製造和使用鐵器兵器其實是也這種例子,而撒克遜這樣本來科技水平也非常原始的遊牧民族能夠在後來實現科技水平的迅速提升,和他們能夠經常和科技水平高的多的其它民族進行交流有著密切關係。

美洲文明的科技結晶

除此之外,因為美洲大陸環境相對單一,所以其實在一定程度上人類生存起來反而比較容易。對於美洲土著來說,因為不存在遊牧民族的襲擾,所以要想生存,其實只要把地種好就行了。所以這也造就了美洲大陸的文明在機械方面始終非常原始的情況下,發展出了非常發達的農業。說美洲大陸農業發達,不是體現在他們有什麼複雜的灌溉體系或是農業保障體系,而是體現在他們培育出了相對於舊大陸超級高產的農作物。

玉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美洲文明的科技成果

比如對農業有些瞭解的朋友恐怕都知道,現代要說畝產最高的農作物,玉米、土豆、紅薯、西紅柿和辣椒基本上都是名列前茅的,但許多朋友不知道的是,這幾種高產農作物全都是來自美洲的。而這些農作物,可以說就是美洲土著在幾千年的文明史里科技成果的結晶。因為這些作物雖然也是因地制宜,來自美洲土生的野生植物,但他們作為農作物也是美洲不同文明幾千年有意培育的結果。特別是玉米,在現代世界上幾乎找不到和它類似的野生作物,被認為與其有親緣關係的野生物種與它的差異也都非常大,以至於有些人會開玩笑說它是外星物種。而其實這就是美洲文明幾千年有意培育高產作物,最終也取得了遠遠超過舊大陸所有文明的農業成果的明證。所以從這個角度,美洲文明也並不是幾千年停滯沒有發展,或者是極其原始,而是他們種植了一顆生長方向不同的科技樹,這顆樹也同樣枝繁葉茂,只是與舊大陸的科技樹相比發展方向完全不同而已。

古代中美洲文明的玉米浮雕

而美洲大陸這種相對單一的生態環境還為其帶來了另外一種嚴重的缺陷,而這種缺陷也是美洲大陸文明在後來異常脆弱的另外一個主要原因。這個缺陷就是人類的抵抗力。我們剛才說到美洲大陸生物多樣性程度比歐亞大陸低很多,這不光體現為動植物種類少,還體現為微生物種類也少。也就是說在歐洲人到達美洲之前,美洲大陸上其實相對來說傳染病也特別少,因為有些致病菌在美洲根本沒有,而這也是跟美洲動植物種類少直接相關。

耕牛促進了歐亞大陸農業文明的發展,卻也帶來了一些嚴重疾病,但在另一方面卻也為舊大陸不同人類造就了更強的抵抗力

根據一些研究,舊大陸的很多傳染病其實最早也是來自動物的,比如麻疹和肺結核最早是來自於牛,流感最早是來自於豬,天花則可能最早是來自於駱駝。而這些動物美洲都沒有,所以在歐洲人去之前,美洲也根本沒有這些傳染病。但凡事有利就有弊,因為美洲從來沒有這類傳染病,所以美洲人對這些傳染病幾乎完全沒有抵抗力,所以在跟歐洲人接觸了之後,通過各種有意和無意的途徑感染上這些疾病之後很少有人能生還(生存率跟歐洲人比要低很多),而這也進一步促成了美洲大陸文明的崩潰。


而上面所說的這些原因結合在一起,就使人產生了美洲大陸文明停滯,始終非常原始的感受,也造成了他們和新大陸接觸之後迅速崩潰消亡的結果。所以雖然說三國時美國人在做什麼這個問題看似無厘頭,但其實對其探究一下也還是能看出很多歷史發展的脈絡。而美洲文明相對於歐亞大陸文明的種種缺陷,其實對於現代文明來說,也還是有警示意義的。


桃花石雜談


公元220年起,先後建立魏、蜀、吳,此後的60年被稱為中國歷史上的三國時代。


對比北美大陸的1776年,反英殖民者簽署《獨立宣言》,這被認為是美國建立的開端。

美國成立之時距離三國時代有16個世紀之久,因此題目中所問“三國時代美國在幹嘛?”有些不妥。姑且理解為,是在探討三國時代同時期,原本生活在美國的土著居民的生活狀況。

現在大多數人認為,美國原是印第安人的聚居地,關於印第安人的來自哪裡,很多科學家都認為最早的美洲居民是來自亞洲的蒙古利亞人種。因為至今並沒有在美洲大陸上發現所謂早期人類的化石和生活的遺蹟。

據歷史學家描述,那是在冰川晚期,西伯利亞的狩獵者穿過了北美和亞洲的分界線——白令海峽到達北美的阿拉斯加。在那裡定居一段時間後,部分人群從阿拉斯加向南向東進行遷移。

實際上印第安人是對生活在美洲的幾百個不同民族集團組成的民族群體的稱呼,主要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生活在墨西哥東南部和中美洲的瑪雅人;第二類是生活在墨西哥高原的阿茲特克人、托爾特克人和薩波臺克人等;第三類是生活在南美安第斯山區等地區的印加人。



當時生活在美洲的印第安人雖然衣不蔽體,手持長矛弓箭,但是也有自己的生活群體和風俗文明。

那麼,他們的一天都在幹什麼呢?(我們可以根據如今的研究總結,合理推測一下他們的生活。)

住在北美州大草原地區的印第安人每天一定是從野牛皮縫製的帳篷裡醒來的。

由於他們一個家族都生活在草原上,為了更好地生存,他們需要不停的換居住點。野牛皮做的帳篷,既方便摺疊攜帶,又方便他們搬家,再合適不過了。

而加拿大北部的印第安人則住在大森林裡的木屋裡,他們用木材建造房屋,落地成戶,並且形成一個小村莊一樣的群居部落。

而生活在南美洲的印度安人又不一樣了,他們住在用紅土建造的房屋裡。經濟方式偏向於農耕,每天耕種土地,飼養家畜。

新的一天開始了,每家每戶的男人們外出打獵或是進行農耕。

美洲本土沒有馬,馬是後來歐洲殖民者帶來的。因此在當時印第安人不具備騎馬這一技能。不過他們很會使用弓箭,從小就開始學習射箭。

男人或是捕殺獵物,或是在地裡賣力幹活,侍弄他的玉米、土豆、花生、茄子、南瓜、辣椒、馬鈴薯、西紅柿等等,這些都是印第安人自己發現並精心培育出來的品種。


大約在明朝的時候,我們從美洲引進了這些優良的農作物,到了清朝開始大面積推廣。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印第安人的發明也豐富了世界其他地區的飲食生活。女人們或許在採集食材,或許在操持家務。

而大人們忙碌的時候,孩子們或許成群結隊的在玩射箭和其他有趣新鮮的項目。印第安人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勇敢尚武。不知道這些孩子們在一起會不會一起玩摔跤呢?

忙碌的上午過去了,這些印第安人家裡的餐桌上會擺上什麼食物呢?我們大膽猜測一下。

或許他們會把玉米,土豆,番薯等蒸熟作為主食,說不定男人們今天打獵又打到了許多野生美味,可以做一個香辣的葷菜。

除了這些以外,西紅柿、茄子等蔬菜可以和葷菜一起營養搭配,也可以單獨烹飪,那將會是另一種美味。

辛苦勞作後能夠吃飽喝足也可以說是幸福的生活,可是這還遠遠不夠,生活中娛樂是絕對不可以缺少的。

對於傳統的印第安人來說,宗教信仰在某種程度上是另一種淨化心靈的娛樂方式。



多數印第安人信仰萬物有靈,在他們之中盛行薩滿教,存在圖騰崇拜,太陽崇拜,星星崇拜等。

比如有些家族會在村口上豎起圖騰,上面的圖案會講述有關他們的家族歷史。

成年人對於孩子的教育也多是抱著他們講講家族歷史和故事,談論談論自己家族的圖騰之類的。

雖然瑪雅人的天文和數學在現在的我們看來,算是很厲害了,但是他們對於知識這個概念理解得還不是十分透徹,這些在他們的眼裡更多的是可以幫助他們的工具。

談到娛樂可不僅僅於此,印第安人也是非常會玩的。他們會吹起豎笛,打起鼓,順便再一起跳個舞。用現在的話就是舉辦舞會,歡飲達旦。

此外印第安人還有一雙巧手,會製作耐用精美的手工作品,諸如一些陶製品和編織品。

對於一些普通的小病小痛印第安人也有法子,他們會讓病人咀嚼松果菊根葉。這是特屬於他們的“板藍根”,有免疫調節的作用,可以預防和治療流行感冒。

總之,作為美洲土著居民的印第安人,在當時,他們的生活就和普通部落居民一樣。

雖然不像咱們三國時期那樣,有更迭的較為統一的封建王朝和相比之下較為先進的生產力和生產方式。
但是他們依舊會每天早起狩獵或者勞作,之後好好生兒育女,好好經營他們的家族。這是屬於他們這個群體的生活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