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易中天和王立群誰的歷史水平高?

反邪勇士1



王立群好歹還是個學者吧,雖然也在努力學習說評書,但本職工作還是一個學者。把易中天和王立群放在一起比,不太合適。

易中天老師就不同了,只能說是一個讀過一點書的評書演員,說評書才是專業特長,做學問基本上是客串,很業餘。


王立群的史記是建立在自己的閱讀和研究基礎上的,雖然電視上的播出效果不咋樣,但學術上還是嚴謹的,並沒有過多的隨意胡亂發揮。

易中天就剛好倒過來了。易中天對三國的研究肯定說不上,知乎和悟空問答上好多人都比她懂。但是易中天是個好演員,講得唾沫橫飛,聲情並茂,算是我國評書界中生代的中流砥柱。


倒過來說吧,百家講壇上確實不乏學術上比較靠譜的好學者,但是總體來說不多,或者是說過就完了,並沒有火起來。真正火起來的,往往都是易中天,于丹這種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盪的半吊子學者。

這其實也不難理解。學問做得好和在電視上講得好是兩回事,學問做得好往往要嚴謹,不能信口開河,而要在電視上說得好,自然少不了要有很多自己的即興發揮,不靠譜的東西肯定要多一些。


蕭武彈史


易中天和王立群誰的歷史水平高其實是不太重要,他們最大的作用是普及了歷史,成了學術明星,拉近了專家學者和普通大眾的聯繫。百家講壇其實提供了一個平臺,能夠讓很多學者能夠成為學術明星,特別是當時的易中天和于丹,風頭要壓過很多當時的明星。這些人對年輕人樹立了一個榜樣,不光會唱歌,會演戲,會跳舞,能夠成為明星;如果好好做學問,成為學者,有一天也能夠家喻戶曉,也能夠像明星一樣光芒四射。

易中天,王立群這些人能夠這樣火,其實能夠很好的促進大家去做讀書,去做學問,去做研究。這種意義遠大於他們歷史水平有多高,到底講了什麼。要知道對於歷史人文這一類的歷史學者,生活其實並不容易的。中國經常有會時不時流行“讀書無用論”,因為很多人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做一輩子的學問,搞了一輩子的研究,可能收入低得只能讓自己的老婆孩子跟著自己受苦。易中天在去廈大之前,評不上副教授,一家人只能蝸居在十幾平米的住房裡。特別是在1984年的時候,他的一個師兄因病死在了講臺之上,他們去他師兄家的時候,他師兄家基本是一貧如洗,來的人只能坐在半蹲的小板凳上。他當時寫了這樣的輓聯:

學富五車,才高八斗,嘆人間從此惜年少;

身躋九流,家徒四壁,問天意何時重斯文。

這些事情其實讓易中天“感受到做學術的淒涼”,難道中國的學者、知識分子,就該過這種日子?後來易中天走出了象牙塔,和大眾和媒體開始接觸,他的學術研究也開始服務於大眾,比如《中國的男人和女人》、《閒話中國人》等等。可以說,他完全是靠著這些書來賺錢,來養活自己。

所以易中天后來能火併不是偶然,而是他很早就開始不在做小眾的研究,而是注意服務於大眾,吸引大眾的注意力。後來,央視創立了《百家講壇》,但是由於講述人都是非常專業的學者,講的東西也非常專業,使得大眾難以理解,節目收視率很低,一度面臨淘汰。後來節目組只能改變策略,於是易中天才能夠上臺開講。再後來,他憑藉著《漢代風雲人物》和《品三國》使得他家喻戶曉,成了學術明星,吸引了無數粉絲。不光易中天,後來還火了很多學者,于丹,紀連海,王立群等等。


歷史是什麼


王立群老師與易中天老師,均是優秀的著名歷史學者,二人見解獨到、學識淵博、談吐不凡,都堪稱名士高才,並且在人文社科方面,各有千秋,各有所長。正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王立群老師,儒雅溫和,滿腹經綸,治學嚴謹,遵從史實,有正確的歷史觀,從講學方面而言,論其學識、談吐、文學修養與文人風骨,儼然有大家風範。他為人隨和,與人交談也是不卑不亢、從容應答,十分的謙和有禮,有長者之風。對於歷史,他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給我們分析的也頗有道理,令人稱讚不絕。王立群老師,講述歷史,史料多來自於正史,也就是古代史官的明確記載,有案可稽,經得起推敲的事實,也是史學家一致認可的。他在講解“楚漢之戰”與“兩漢”這一段歷史,尤為精通,而他自己也是熟讀《史記》、《漢書》等“二十六史”。

易中天老師,博學廣聞,風趣詼諧,為人較圓滑,善於言辭,口才很好,雅俗共賞,很接地氣,是個十分有趣的人。當年,他在《百家講壇》這個節目,講的《易中天品三國》,風靡大江南北,掀起一股“三國熱”。當然,易中天老師,講的三國,並非小說《三國演義》,而是正史、即陳壽寫的《三國志》及裴松之的註解。他對於三國曆史,很擅長,給書迷、觀眾,講的生動有趣,大家也聽的津津有味。易老師,講說三國,也夾雜的有野史、戲曲、評話等其它文學體裁,引經據典,深入淺出,所以說,文學性較強,歷史性不太突出。但是,觀眾喜歡聽他的講座。

自古道“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兩位都是著名學者,何必計較高下優劣呢?








朱曉風


問的是誰的歷史水平高,因為倆位都是講歷史出名的,所以其實問的是誰的水平高吧?

(小人物評說名人,僭越了哦)

聽看過一些王立群百家講壇的節目,聽看過一些易中天的講壇和講座,倆位曾有過同臺對話,僅此做點評說,似乎以偏概全。

1.功底有不同。王立群教授治學嚴謹,是以史講史。易中天教授是以文話史,治學偏重推斷(有點神探狄仁傑的味道,呵呵)王立群教授多以正史講授,所以功底要高。

2.演繹有不同。歷史或許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真實歷史既已不可考,那麼便會有推斷和演繹。易中天教授這方面明顯要高。比如他對禪宗、中華文明的研究。這點上與石國鵬老師有相似之處,總能講出一些歷史以外的東西。

4.講課水平有不同。不說了,易中天教授更詼諧幽默些。

5.綜合看,王立群教授是學者型教授,易中天教授是文人型教授。王立群對歷史的研究會產生很大貢獻,易中天對文化的研究會產生很大貢獻。

補充一點,中國缺少的是王立群類型的治學鑽研之人,易中天能夠娛樂社會,如果不帶來社會浮躁,也很不錯。

結論,都不錯!各有千秋!


鋤揚軒


我們先來看看兩位教授的簡歷:

王立群教授:著名文化學者,1945年3月14日出生於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祖籍山東省泰安市新泰市現為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帶頭人,主攻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研究,中國《史記》研究會顧問,中國《文選》學會副會長。 2006年,登上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講述“王立群讀《史記》”系列人物並出版相關圖書,被觀眾譽為“百家講壇最佳學術主講人”,是十年來連續在《百家講壇》擔任主講人的學者。2013年,擔任青歌賽評委。2015年參加安徽衛視《中華百家姓》節目,與錢文忠、蔣方舟共同擔任分享嘉賓。曾榮獲河南省、國家高校教學名師獎,河南省十大師德標兵、十大教育年度人物稱號,是河南省省管專家,河南省政協第十屆委員會委員。 先後出版《現代學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成書研究》(商務印書館)、《中國古代山水遊記研究(修訂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等代表性著作。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產》等國內權威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



易中天教授:1947年2月8日出生於湖南省長沙市。文學碩士。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6歲時隨父母親從長沙遷居武漢,先後在武漢閱馬場小學、華師一附中分別度過小學和中學時光。1965年,高中畢業的易中天受蘇聯小說《勇敢》的影響,自願報名支援新疆,從那時起,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八師一五O團工作、生活了10年,1975~1978在新疆烏魯木齊鋼鐵公司子弟中學任教,1978年,適逢國家恢復研究生招生,易中天經過3個月的備考,考取武漢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專業研究生,師從於著名魏晉南北朝文學及唐宋詩詞專家胡國瑞。1981年,易中天從武漢大學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按照當時的規定,易中天必須回原單位——新疆烏魯木齊鋼鐵公司子弟中學工作,經導師胡國瑞向當時的武漢大學校長劉道玉力薦,提出人才難得,要求挽留,劉道玉隨即找當時的教育部部長,明確要求破格留任易中天,於是通過校方、教育部與新疆自治區政府的協商,劉道玉答應以當年分配5個本科畢業生到新疆作為把易中天留下的交換條件,最終由教育部專門下文批准,易中天才得以留在武漢大學任教。留校不到一年,易中天被提拔為武漢大學中文系副主任。由於體制原因,易中天在武漢大學任教的十年時間裡,儘管受到學生的歡迎,但遲遲評不上副教授,科研經費申請困難重重,一家人也常年蝸居在面積僅10平米的簡陋住房內,迫於學術發展及生活壓力的考慮,1991年,易中天選擇了離開武大,去了廈門大學。  易中天長期從事文學、藝術、美學、心理學、人類學、歷史學等研究,著有《美學思想論稿》、《藝術人類學》等著作,並撰寫出版了“易中天隨筆體學術著作·中國文化系列”四種:《閒話中國人》《中國的男人和女人》《讀城記》和《品人錄》。  2005年起開始在CCTV-10百家講壇節目裡講解歷史,因其白話式的幽默分析,受到追捧。最新著作《帝國的惆悵》和《易中天品評漢代風雲人物》。  2006年開始製作《易中天品三國》,一舉成名。因《三聯生活週刊》封面標題,而享有了“學術超男”的稱號.  2006年5月22日,他的《品讀三國》書稿在北京舉行了“無底價競標”,這在國內出版界還是頭一遭。  2007年11月,在上海出版了新書《帝國的終結》。  2007年被評為武漢大學第五屆傑出校友。  2008年,和百家講壇再度攜手合作,錄製播出《先秦諸子·百家爭鳴》,共36集,分成《實話孔子》、《儒墨之爭》、《儒道之爭》、《儒法之爭》、《前因後果》、《繼往開來》六個部分,以孔子和儒家思想為重點。以饗觀眾朋友、讀者和他的‘易酚’即‘粉絲’們。  2009年,再度和百家講壇攜手合作,錄製節目。



從王立群教授和易中天教授的工作經歷和從事的方向來看,王立群教授和易中天教授是屬於不同的方向。

王立群教授為歷史學者,他更偏向於去追求歷史的真相,以便讀者對歷史有個更直接和直觀的認識!比如王立群教授的《史記》,王立群教授總是在歷史中尋找真相。



易中天教授為文化學者,他更偏向於在歷史真相的基礎上進行文學加工,有時候史實是否嚴格意義上的這樣也不是那麼的苛求,他營造的是一種文化,一種不同的視角!比如《品三國》。

所以,按道理來講王立群教授的歷史水平應該更高,雖然易中天教授的也很高!


風雨奕生局


他們兩個只是傳說,我的歷史水平高,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上下五千年無人能敵,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往前300年往後300年無人能敵,時代巨人。

什麼是名人,就是通過各種活動認識的人多了,瞭解你的人多了就是名人,怎麼說咱也是網絡名人啊,中國農資人論壇簽約作者,專家團成員,網名山東王萬海,認識我的人很多,很多人只知道名字,沒有見過我,首次見面都是驚訝的問,你是山東王萬海嗎?是啊,幸會,每每這時我都很幸福,名人真好。

我只知道易中天,根本不知道王立群,其實也沒有必要了解他們,他們就是把歷史人物的事蹟給我們敘述一遍,即使他們不說難道我們不瞭解歷史嗎?很多營銷專家講課也是,從百度上面弄點材料講給大家聽,其實百度上都有,稍微喜歡看新聞的人都能看得到,我之所以不喜歡聽他們講課,因為我每天最少3個小時看新聞。

這兩個人沒有什麼可比性,我還是相信自己,感覺我比他們厲害,比他們知識豐富,他們說的每一句話網上都有,何必聽他們講課呢?多看看新聞比什麼都重要。

相信自己,我能!何必崇拜別人呢?我們都是一個腦袋兩隻手,我始終認為我是最厲害的人,我就是山東王萬海




大海傳媒


說起歷史領域的學術明星,易中天和王立群絕對是典型的代表人物。然而,有趣的是,他們二人都不是歷史專業的老師,卻在史學界形成了頗具影響的學術風格。

其實,他們之所以能夠聲名鵲起,絕對離不開一個重量級的平臺,即央視的百家講壇。易中天的品三國、王立群的讀史記在百家講壇上吸引了億萬觀眾,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歷史學的復興。那麼,這二人究竟誰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當代歷史大儒呢?

為了回答這一問題,首先還是要對這二人做一個簡要介紹:

1.易中天

1947年2月8日出生於湖南長沙,198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中國知名作家、學者、教育家,後任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

2005年,他開始在CCTV-10百家講壇節目裡講解歷史,因其白話式的幽默分析,受到追捧。

2005年4月,易中天在央視《百家講壇》開講“漢代風雲人物”。

2006年年初,《漢代風雲人物》的講稿結集《易中天品讀漢代風雲人物》正式面市,起印數量就達到了驚人的15萬冊。

2006年2月12日,在《百家講壇》開講《品三國》。以人講事,以事說人,從中透析歷史事件的本質並點說普遍的人性。首期《品三國》播出後,讚賞和質疑聲不絕。

武漢大學前校長劉道玉對其有如下評價:易中天是一個十分聰明,很有理想的人,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現在出的十六卷文集,就是他取得成就的最好證明。在我國當代,能出十冊以上文集的學者並不是太多。

2.王立群

1945年3月14日出生於安徽省六安市,著名文化學者。現為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帶頭人,主攻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研究,中國《史記》研究會顧問,中國《文選》學會副會長。

2006年,他登上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講述“王立群讀《史記》”系列人物並出版相關圖書,被觀眾譽為“百家講壇最佳學術主講人”,是十年來連續在《百家講壇》擔任主講人的學者。

可以說,憑藉著紮實的史學知識加上淺顯易懂的語言,王立群將《百家講壇》倡導的學術品位和大眾口味有機的結合起來。簡而言之,王立群傳播了《史記》,《史記》成就了他的人生。

綜上所述,易中天和王立群風格迥異,卻殊途同歸。至於二人誰才是當代的歷史大儒,這個問題見仁見智,小編就不作回答了。


明文薈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搞清楚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要讀歷史?在小編看來,讀歷史可以明智,因為“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我們只有透過歷史,才能以史為鑑,避免重蹈歷史覆轍。從這個意義上說,歷史的實用性應該是評判一個歷史學家水平高低的標尺。

我們先來看一下王立群的歷史水平。王立群曾經在《百家講壇》上講過《史記》。從他講課的方式來看,他讀《史記》應該是非常用心的。不過,他講的歷史主要是還原歷史的真實面貌。這固然是歷史學的一個使命。但是,小編並沒有覺得他所講的《史記》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借鑑意義。

反觀易中天則不同,他是從人的角度出發,再現了三國的歷史畫卷。在他的描述之下,曹操、劉備、孫權等人不再是刻板的歷史人物,而是有著鮮明性格特徵的人。這樣的人在我們今天的生活中也能找到。因此,我們聽他講的三國,不僅可以增加文化素養,而且可以學到為人處世的一些道理。從這個意義上講,易中天的歷史水平比王立群的要高。


這個歷史有點料


易中天和王立群都是教授,學術水平根本不是我等可以評判。

但從兩個人在《百家講壇》裡的表現來講,作為觀眾,覺得易中天教授的講座通俗易懂,幽默風趣。王立群教授的講座娓娓道來,睿智豐富。至少在我來講都是受益匪淺。

有人把易中天教授的講座成為“學術評書”,其實也不錯。

王立群教授的講座我感到知識信息量更大一些,《史記》《資治通鑑》研究的很透,講座中信手拈來,看樣子很自信。

兩個風格截然不同的學者,易教授明星氣濃一些,王教授學究氣明顯些。

都是有學問的人。


步武堂


王立群和易中天都是講歷史的好手,王立群對歷史事件講得更細、更翔實,評論觀點也是就事論事。易中天講的歷史,會使人感覺風趣、形象和通俗易懂,更可貴的是,易中天更善於創新處自己的思想理論!如果說王立群是個歷史學家,那麼易中天就應該被稱為是歷史思想學家!一個人懂得再多的歷史知識,如果不能提出自己的思想理論,那麼他的價值會大打折扣的。可以這麼說,易中天的思想理論當前被很多人質疑!但這正是易中天的價值所在!他勇敢、正直,不捧臭腳!一句話,勇於捍衛真理!其實真理都是在爭議中脫穎而出的,易中天正是敢於這樣做的人,數年或數十年後再回頭看易中天,他將會被尊為是中國學術界和思想界的偉人!他其實是一個真正的反愚昧的戰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