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易中天和王立群谁的历史水平高?

反邪勇士1



王立群好歹还是个学者吧,虽然也在努力学习说评书,但本职工作还是一个学者。把易中天和王立群放在一起比,不太合适。

易中天老师就不同了,只能说是一个读过一点书的评书演员,说评书才是专业特长,做学问基本上是客串,很业余。


王立群的史记是建立在自己的阅读和研究基础上的,虽然电视上的播出效果不咋样,但学术上还是严谨的,并没有过多的随意胡乱发挥。

易中天就刚好倒过来了。易中天对三国的研究肯定说不上,知乎和悟空问答上好多人都比她懂。但是易中天是个好演员,讲得唾沫横飞,声情并茂,算是我国评书界中生代的中流砥柱。


倒过来说吧,百家讲坛上确实不乏学术上比较靠谱的好学者,但是总体来说不多,或者是说过就完了,并没有火起来。真正火起来的,往往都是易中天,于丹这种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半吊子学者。

这其实也不难理解。学问做得好和在电视上讲得好是两回事,学问做得好往往要严谨,不能信口开河,而要在电视上说得好,自然少不了要有很多自己的即兴发挥,不靠谱的东西肯定要多一些。


萧武弹史


易中天和王立群谁的历史水平高其实是不太重要,他们最大的作用是普及了历史,成了学术明星,拉近了专家学者和普通大众的联系。百家讲坛其实提供了一个平台,能够让很多学者能够成为学术明星,特别是当时的易中天和于丹,风头要压过很多当时的明星。这些人对年轻人树立了一个榜样,不光会唱歌,会演戏,会跳舞,能够成为明星;如果好好做学问,成为学者,有一天也能够家喻户晓,也能够像明星一样光芒四射。

易中天,王立群这些人能够这样火,其实能够很好的促进大家去做读书,去做学问,去做研究。这种意义远大于他们历史水平有多高,到底讲了什么。要知道对于历史人文这一类的历史学者,生活其实并不容易的。中国经常有会时不时流行“读书无用论”,因为很多人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做一辈子的学问,搞了一辈子的研究,可能收入低得只能让自己的老婆孩子跟着自己受苦。易中天在去厦大之前,评不上副教授,一家人只能蜗居在十几平米的住房里。特别是在1984年的时候,他的一个师兄因病死在了讲台之上,他们去他师兄家的时候,他师兄家基本是一贫如洗,来的人只能坐在半蹲的小板凳上。他当时写了这样的挽联: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叹人间从此惜年少;

身跻九流,家徒四壁,问天意何时重斯文。

这些事情其实让易中天“感受到做学术的凄凉”,难道中国的学者、知识分子,就该过这种日子?后来易中天走出了象牙塔,和大众和媒体开始接触,他的学术研究也开始服务于大众,比如《中国的男人和女人》、《闲话中国人》等等。可以说,他完全是靠着这些书来赚钱,来养活自己。

所以易中天后来能火并不是偶然,而是他很早就开始不在做小众的研究,而是注意服务于大众,吸引大众的注意力。后来,央视创立了《百家讲坛》,但是由于讲述人都是非常专业的学者,讲的东西也非常专业,使得大众难以理解,节目收视率很低,一度面临淘汰。后来节目组只能改变策略,于是易中天才能够上台开讲。再后来,他凭借着《汉代风云人物》和《品三国》使得他家喻户晓,成了学术明星,吸引了无数粉丝。不光易中天,后来还火了很多学者,于丹,纪连海,王立群等等。


历史是什么


王立群老师与易中天老师,均是优秀的著名历史学者,二人见解独到、学识渊博、谈吐不凡,都堪称名士高才,并且在人文社科方面,各有千秋,各有所长。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王立群老师,儒雅温和,满腹经纶,治学严谨,遵从史实,有正确的历史观,从讲学方面而言,论其学识、谈吐、文学修养与文人风骨,俨然有大家风范。他为人随和,与人交谈也是不卑不亢、从容应答,十分的谦和有礼,有长者之风。对于历史,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给我们分析的也颇有道理,令人称赞不绝。王立群老师,讲述历史,史料多来自于正史,也就是古代史官的明确记载,有案可稽,经得起推敲的事实,也是史学家一致认可的。他在讲解“楚汉之战”与“两汉”这一段历史,尤为精通,而他自己也是熟读《史记》、《汉书》等“二十六史”。

易中天老师,博学广闻,风趣诙谐,为人较圆滑,善于言辞,口才很好,雅俗共赏,很接地气,是个十分有趣的人。当年,他在《百家讲坛》这个节目,讲的《易中天品三国》,风靡大江南北,掀起一股“三国热”。当然,易中天老师,讲的三国,并非小说《三国演义》,而是正史、即陈寿写的《三国志》及裴松之的注解。他对于三国历史,很擅长,给书迷、观众,讲的生动有趣,大家也听的津津有味。易老师,讲说三国,也夹杂的有野史、戏曲、评话等其它文学体裁,引经据典,深入浅出,所以说,文学性较强,历史性不太突出。但是,观众喜欢听他的讲座。

自古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两位都是著名学者,何必计较高下优劣呢?








朱晓风


问的是谁的历史水平高,因为俩位都是讲历史出名的,所以其实问的是谁的水平高吧?

(小人物评说名人,僭越了哦)

听看过一些王立群百家讲坛的节目,听看过一些易中天的讲坛和讲座,俩位曾有过同台对话,仅此做点评说,似乎以偏概全。

1.功底有不同。王立群教授治学严谨,是以史讲史。易中天教授是以文话史,治学偏重推断(有点神探狄仁杰的味道,呵呵)王立群教授多以正史讲授,所以功底要高。

2.演绎有不同。历史或许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真实历史既已不可考,那么便会有推断和演绎。易中天教授这方面明显要高。比如他对禅宗、中华文明的研究。这点上与石国鹏老师有相似之处,总能讲出一些历史以外的东西。

4.讲课水平有不同。不说了,易中天教授更诙谐幽默些。

5.综合看,王立群教授是学者型教授,易中天教授是文人型教授。王立群对历史的研究会产生很大贡献,易中天对文化的研究会产生很大贡献。

补充一点,中国缺少的是王立群类型的治学钻研之人,易中天能够娱乐社会,如果不带来社会浮躁,也很不错。

结论,都不错!各有千秋!


锄扬轩


我们先来看看两位教授的简历:

王立群教授:著名文化学者,1945年3月14日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祖籍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现为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主攻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中国《文选》学会副会长。 2006年,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讲述“王立群读《史记》”系列人物并出版相关图书,被观众誉为“百家讲坛最佳学术主讲人”,是十年来连续在《百家讲坛》担任主讲人的学者。2013年,担任青歌赛评委。2015年参加安徽卫视《中华百家姓》节目,与钱文忠、蒋方舟共同担任分享嘉宾。曾荣获河南省、国家高校教学名师奖,河南省十大师德标兵、十大教育年度人物称号,是河南省省管专家,河南省政协第十届委员会委员。 先后出版《现代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书研究》(商务印书馆)、《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修订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代表性著作。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国内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易中天教授:1947年2月8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文学硕士。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6岁时随父母亲从长沙迁居武汉,先后在武汉阅马场小学、华师一附中分别度过小学和中学时光。1965年,高中毕业的易中天受苏联小说《勇敢》的影响,自愿报名支援新疆,从那时起,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一五O团工作、生活了10年,1975~1978在新疆乌鲁木齐钢铁公司子弟中学任教,1978年,适逢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易中天经过3个月的备考,考取武汉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师从于著名魏晋南北朝文学及唐宋诗词专家胡国瑞。1981年,易中天从武汉大学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按照当时的规定,易中天必须回原单位——新疆乌鲁木齐钢铁公司子弟中学工作,经导师胡国瑞向当时的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力荐,提出人才难得,要求挽留,刘道玉随即找当时的教育部部长,明确要求破格留任易中天,于是通过校方、教育部与新疆自治区政府的协商,刘道玉答应以当年分配5个本科毕业生到新疆作为把易中天留下的交换条件,最终由教育部专门下文批准,易中天才得以留在武汉大学任教。留校不到一年,易中天被提拔为武汉大学中文系副主任。由于体制原因,易中天在武汉大学任教的十年时间里,尽管受到学生的欢迎,但迟迟评不上副教授,科研经费申请困难重重,一家人也常年蜗居在面积仅10平米的简陋住房内,迫于学术发展及生活压力的考虑,1991年,易中天选择了离开武大,去了厦门大学。  易中天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研究,著有《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等著作,并撰写出版了“易中天随笔体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系列”四种:《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城记》和《品人录》。  2005年起开始在CCTV-10百家讲坛节目里讲解历史,因其白话式的幽默分析,受到追捧。最新著作《帝国的惆怅》和《易中天品评汉代风云人物》。  2006年开始制作《易中天品三国》,一举成名。因《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标题,而享有了“学术超男”的称号.  2006年5月22日,他的《品读三国》书稿在北京举行了“无底价竞标”,这在国内出版界还是头一遭。  2007年11月,在上海出版了新书《帝国的终结》。  2007年被评为武汉大学第五届杰出校友。  2008年,和百家讲坛再度携手合作,录制播出《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共36集,分成《实话孔子》、《儒墨之争》、《儒道之争》、《儒法之争》、《前因后果》、《继往开来》六个部分,以孔子和儒家思想为重点。以飨观众朋友、读者和他的‘易酚’即‘粉丝’们。  2009年,再度和百家讲坛携手合作,录制节目。



从王立群教授和易中天教授的工作经历和从事的方向来看,王立群教授和易中天教授是属于不同的方向。

王立群教授为历史学者,他更偏向于去追求历史的真相,以便读者对历史有个更直接和直观的认识!比如王立群教授的《史记》,王立群教授总是在历史中寻找真相。



易中天教授为文化学者,他更偏向于在历史真相的基础上进行文学加工,有时候史实是否严格意义上的这样也不是那么的苛求,他营造的是一种文化,一种不同的视角!比如《品三国》。

所以,按道理来讲王立群教授的历史水平应该更高,虽然易中天教授的也很高!


风雨奕生局


他们两个只是传说,我的历史水平高,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上下五千年无人能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往前300年往后300年无人能敌,时代巨人。

什么是名人,就是通过各种活动认识的人多了,了解你的人多了就是名人,怎么说咱也是网络名人啊,中国农资人论坛签约作者,专家团成员,网名山东王万海,认识我的人很多,很多人只知道名字,没有见过我,首次见面都是惊讶的问,你是山东王万海吗?是啊,幸会,每每这时我都很幸福,名人真好。

我只知道易中天,根本不知道王立群,其实也没有必要了解他们,他们就是把历史人物的事迹给我们叙述一遍,即使他们不说难道我们不了解历史吗?很多营销专家讲课也是,从百度上面弄点材料讲给大家听,其实百度上都有,稍微喜欢看新闻的人都能看得到,我之所以不喜欢听他们讲课,因为我每天最少3个小时看新闻。

这两个人没有什么可比性,我还是相信自己,感觉我比他们厉害,比他们知识丰富,他们说的每一句话网上都有,何必听他们讲课呢?多看看新闻比什么都重要。

相信自己,我能!何必崇拜别人呢?我们都是一个脑袋两只手,我始终认为我是最厉害的人,我就是山东王万海




大海传媒


说起历史领域的学术明星,易中天和王立群绝对是典型的代表人物。然而,有趣的是,他们二人都不是历史专业的老师,却在史学界形成了颇具影响的学术风格。

其实,他们之所以能够声名鹊起,绝对离不开一个重量级的平台,即央视的百家讲坛。易中天的品三国、王立群的读史记在百家讲坛上吸引了亿万观众,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历史学的复兴。那么,这二人究竟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当代历史大儒呢?

为了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还是要对这二人做一个简要介绍:

1.易中天

1947年2月8日出生于湖南长沙,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中国知名作家、学者、教育家,后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

2005年,他开始在CCTV-10百家讲坛节目里讲解历史,因其白话式的幽默分析,受到追捧。

2005年4月,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汉代风云人物”。

2006年年初,《汉代风云人物》的讲稿结集《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正式面市,起印数量就达到了惊人的15万册。

2006年2月12日,在《百家讲坛》开讲《品三国》。以人讲事,以事说人,从中透析历史事件的本质并点说普遍的人性。首期《品三国》播出后,赞赏和质疑声不绝。

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对其有如下评价:易中天是一个十分聪明,很有理想的人,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在出的十六卷文集,就是他取得成就的最好证明。在我国当代,能出十册以上文集的学者并不是太多。

2.王立群

1945年3月14日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市,著名文化学者。现为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主攻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中国《文选》学会副会长。

2006年,他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讲述“王立群读《史记》”系列人物并出版相关图书,被观众誉为“百家讲坛最佳学术主讲人”,是十年来连续在《百家讲坛》担任主讲人的学者。

可以说,凭借着扎实的史学知识加上浅显易懂的语言,王立群将《百家讲坛》倡导的学术品位和大众口味有机的结合起来。简而言之,王立群传播了《史记》,《史记》成就了他的人生。

综上所述,易中天和王立群风格迥异,却殊途同归。至于二人谁才是当代的历史大儒,这个问题见仁见智,小编就不作回答了。


明文荟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读历史?在小编看来,读历史可以明智,因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只有透过历史,才能以史为鉴,避免重蹈历史覆辙。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的实用性应该是评判一个历史学家水平高低的标尺。

我们先来看一下王立群的历史水平。王立群曾经在《百家讲坛》上讲过《史记》。从他讲课的方式来看,他读《史记》应该是非常用心的。不过,他讲的历史主要是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这固然是历史学的一个使命。但是,小编并没有觉得他所讲的《史记》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借鉴意义。

反观易中天则不同,他是从人的角度出发,再现了三国的历史画卷。在他的描述之下,曹操、刘备、孙权等人不再是刻板的历史人物,而是有着鲜明性格特征的人。这样的人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也能找到。因此,我们听他讲的三国,不仅可以增加文化素养,而且可以学到为人处世的一些道理。从这个意义上讲,易中天的历史水平比王立群的要高。


这个历史有点料


易中天和王立群都是教授,学术水平根本不是我等可以评判。

但从两个人在《百家讲坛》里的表现来讲,作为观众,觉得易中天教授的讲座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王立群教授的讲座娓娓道来,睿智丰富。至少在我来讲都是受益匪浅。

有人把易中天教授的讲座成为“学术评书”,其实也不错。

王立群教授的讲座我感到知识信息量更大一些,《史记》《资治通鉴》研究的很透,讲座中信手拈来,看样子很自信。

两个风格截然不同的学者,易教授明星气浓一些,王教授学究气明显些。

都是有学问的人。


步武堂


王立群和易中天都是讲历史的好手,王立群对历史事件讲得更细、更翔实,评论观点也是就事论事。易中天讲的历史,会使人感觉风趣、形象和通俗易懂,更可贵的是,易中天更善于创新处自己的思想理论!如果说王立群是个历史学家,那么易中天就应该被称为是历史思想学家!一个人懂得再多的历史知识,如果不能提出自己的思想理论,那么他的价值会大打折扣的。可以这么说,易中天的思想理论当前被很多人质疑!但这正是易中天的价值所在!他勇敢、正直,不捧臭脚!一句话,勇于捍卫真理!其实真理都是在争议中脱颖而出的,易中天正是敢于这样做的人,数年或数十年后再回头看易中天,他将会被尊为是中国学术界和思想界的伟人!他其实是一个真正的反愚昧的战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