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为什么说“黄金无假,阿魏无真”?

验方流传


错了吧,不是黄金无假,是“黄芩”无假。

这两种都是中药材。前者很多,后者比较稀少。

(黄金是珍贵的物事,为了逐利,肯定有人制假的了,就有很多人民群众买到过假黄金)。

这个其实说明了一个市场上的道理,很泛滥的东西,基本不会造假,因为没有盈利空间啊,而比较稀少的东西,往往就意味着贵,所以就有逐利空间。

它让我想起了前几天315上的辟谣,说那些仿真的蔬菜,成本比真蔬菜还高,还仿什么真啊,对吧?

现在我们回头说说这两种中药材。很有意思。

尤其是阿魏。

这个怎么听起来像个人名呢?

那么,阿魏究竟是什么东东?

老李的《本草纲目》里绘声绘色地讲了一个传说,说有的人死后,埋进了土里,过了一段时间,尸体的鼻孔和嘴里就会长出一种菌,这个就是“阿魏”。

而且这种菌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从鼻子里长出来的,必须是生前大富大贵之人。

what?

连一颗草也有阶级观念?

不是的,有人就说,这是因为这个大富大贵之人将死之时,吃了各种补品,什么人参啊、六味地黄丸啊,一股脑儿塞,于是在死后,身体里就沉淀了大量这种物质,然后就长出了阿魏。

显然,这是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的。

(喏,这就是阿魏的尊容)

不过老李又说,阿魏分为草木两种,草出自西域。

好吧,扯远了。

这个事就交给中医界吧。

我们要谈的是原理。

原理也不稀奇,就是普遍的、广泛存在的东西,基本都是真的,因为太多,价格通常便宜,成本也较低,故而不需要去造假来谋利。

但稀有的东西往往不易获得,或者获得的成本较高,于是肯定就有人动歪脑筋,就拿较低成本的东西来替代制作假冒产品。

——


万亩福田


从小喜欢研究中草药,所以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

“黄金无假,阿魏无真”是一句民间谚语。真正应该是“黄芩无假,阿魏无真”,黄芩和阿魏都是中药,而黄芩比较普通,也比较好认,到中药房去不可能买到假的黄芩。阿魏则不同,比较名贵。对于阿魏,中医界一直存在着争议,“阿魏无真”的意思是指我们今天医院,药店里卖的阿魏基本全都是假的。



那么到底真阿魏是什么样子的呢?这个问题连我国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都没搞清楚。我们来看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阿魏”一药的解释:“夷人自称曰‘阿’,此物极臭,‘阿’之所畏也”。又云:“阿魏有草、木二种。草者出西域,可晒可煎……木者出南番,取其脂汁……按一统志所载有此二种。云出火州及沙鹿、海牙国者,草高尺许,根株独立,枝叶如盖,臭死逼人,生取其汁熬作膏,名阿魏。出三佛齐者,树不甚高,土人纳竹筒于树内,脂满其中,冬月破筒取之。或云其脂最毒,人不敢近。每采时,以羊系于树下,自远射之。脂之毒着羊,羊毙即为阿魏……俗亦相传,但无实据。谚云:黄芩无假,阿魏无真。以其多伪也。”



连李时珍都没弄明白的药,后世就更不用说了。有民间传说,真正的阿魏是是从死人尸体上长出来的,是一种菌类。这种菌很难找到,可谓百年不遇!它生长在那些平素嗜抽鸦片烟的富贵者身上,这类人死后入棺,尸体不腐烂,便从嘴里长出菌种,菌种穿破棺材板长出土外。这种菌就是真阿魏。据说这种药不是凡药,对于治疗肠胃病及肺结核甚至肺癌,几乎是药到病除,有起死回生的功效。有人物、时间、地点,传说得有理有据。



到底是与不是已无法考证,也无需考证,药名是由人定的,也可以由人改之。我们只要知道有这么一味中药,有这么一个传说,有这么一条谚语就够了。


在线心理剖析


黄金无假,阿魏无真,其实是一句谚语,不过真正的说法应该是:黄芩无假,阿魏无真[huáng qín wú jiǎ,ā wèi wú zhēn]才是,和“画鬼容易画人难”的意思差不多,是说常见的东西不容易造假,人们容易被不熟悉的东西所蒙蔽和欺骗。

在这句话中,黄芩相信大家都是比较熟悉的,是比较常见的中药药材,可以说是遍地都是,所以也不会很珍贵,自然而然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去造假了。



阿魏,大家一听第一反应可能会是一个人名,但是仔细一想下,你可能又会犹豫了,其实阿魏是一味药材,主要生长在戈壁和荒山上,在以前是一味非常珍贵的药材,而且不是所有人都认识的,因此说:”黄芩无假,阿魏无真。”


态度菌


黄芩和阿魏都是中药材的名字。

黄芩遍地都是,非常普遍,所以在药材行里买黄芩不会买到假货,这么普通的东西,谁值当得拿来造假呢?

阿魏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据说是产自西番,只是它其臭无比。阿魏能治疗很多疾病,是味好药。但是它非常稀有,很难找到,这就使得多数人没见过它的模样,所以过去药店里的阿魏多是假的。于是古人便感叹道:"黄芩无假,阿魏无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