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漢末荊州的黃蓋、黃忠、黃祖、黃承彥四人是否是同宗?

歐潤輝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把這四人在史書中的籍貫列一下吧。

  1. 黃蓋:荊州零陵郡泉陵縣人。

  2. 黃忠:荊州南陽郡人。

  3. 黃祖:未知。推測方向為荊州南陽郡人。

  4. 黃承彥:未知。推測為南郡襄陽人。

下面我來分析一下。

如圖所示:黃蓋在南(零陵郡),黃忠在北(南陽郡)。


黃蓋出身於官宦之家,他的祖先是南陽太守黃子廉,其後人遷徙到零陵郡,黃蓋的籍貫所以成了零陵郡。黃蓋年輕時就被舉孝廉,並在地方當官,還曾進入朝廷公府當掾吏,可見他是個文武雙全的人才。

黃忠是南陽郡人,在早年就得到劉表的重用,和劉表的從子劉磐一同守衛長沙郡,對抗江東孫氏的入侵。

同樣,黃祖也是劉表重用之人,並出任江夏太守。早些年,他救援襄陽,擊殺孫堅,為劉表穩定荊州立下汗馬功勞,所以他被提拔為江夏太守。可以說,他坐鎮江夏十多年,訓練水軍,是劉表荊州東部防線的戰略屏障。

黃祖在史書上並沒有留下籍貫記載,按照漢末“三互法”的存在,黃祖能在江夏做官,就不能是江夏本地人,所以黃祖可以排除是“江夏黃氏”的族人。
江夏黃氏在漢代有著名人物:黃香,時人稱“天下無雙,江夏黃香”,黃香的故事還被編入《二十四孝》之中,其中“扇枕溫衾”的故事主角就是黃香。

黃香的曾孫子黃琬,在漢末也是一代名臣,最終因此參與刺殺董卓,被李傕報復殺害。

“江夏黃氏”從漢末到現代,都是黃氏家族中首屈一指的家族,因為黃香等人的緣故,其家族的文化底蘊肯定是有的。而黃祖這個人在史書上顯得就像是個沒文化的“大老粗”,加上“三互法”的存在,所以我說黃祖絕無可能是出身江夏黃氏。

黃祖文化程度不高的佐證見於《禰衡傳》,他曾經對禰衡寫的文章非常滿意,誇讚道:“你寫的字正是我想說的話!”可見他對辭章並不精通,有話寫不出來。後來,禰衡作死罵他是“死鍛錫公”,似乎可以證明黃祖年輕時還做過鐵匠。

如果以黃忠的籍貫(南陽郡)和作為(擔任武將,對抗孫氏)來看,黃忠和黃祖很可能是同族的,所以我推測黃祖可能是南陽郡人。


最後說黃承彥。

《襄陽記》上說他是“沔南名士”,《襄陽記》又屬於地方誌書,所以,推測黃承彥是荊州南郡襄陽縣人,也是可以的。

按照《黃承彥碑》的記載,說他是“沔南白水人也”,與《襄陽記》又是吻合的。只不過,東漢行政區劃中,荊州並沒有“沔南白水”這個地名,只能有兩種可能,

第一,漢末劉表在襄陽附近設了沔南縣,白水為鄉名。

第二,《黃承彥碑》有作偽可能,作偽者用《襄陽記》的內容編出“沔南白水”這個地名。漢碑中記載人物籍貫用“郡縣”描述,“沔南白水”只能是“縣鄉”,這種描述方法違背常理。

不管怎麼說,用《襄陽記》推測黃承彥是襄陽人,這一點是沒有問題的。

結論

在題目中的四人裡,黃忠、黃祖有同族可能性(南陽黃氏),黃蓋、黃承彥與他們都不是同一個家族的。


潯陽鹹魚


五百年前就不知道了,三國時期肯定不是,黃本身也是中國的大姓,現在也排在前二十(具體多少記不清了),多出幾個名人也不足為奇,黃蓋字公覆,零陵人;黃忠字漢升,南陽人;黃祖是江夏太守,其家族是當地豪族,很可能就是江夏人;黃承彥是諸葛亮岳父,沔南白水人。


小雨老師第一個留級生


雖然四人都是姓黃。但絕對不是同宗。因為四人出生地都不相同。《左傳·襄公十二年》“凡諸侯之喪,異姓臨於外,同姓於宗廟,同宗於祖廟,同族於禰廟”。姓>宗>族。

黃蓋,字公覆。零陵泉陵人。著名的就是赤壁之戰中捱打假投降,使得曹操打敗。黃祖,因為部下射死孫堅,被東吳記恨,後被孫權所殺。黃忠,字漢升。南陽郡南陽人。五虎上將之一。定軍山斬夏侯。黃承彥,襄陽人士。黃月英之父。


隱泉


四人雖然同姓,但很難確定是同宗。三國志沒找到同宗的證據,三國演義更沒有。


美妙行


黃蓋黃忠都是武將,黃蓋是孫堅鐵桿舊部,孫氏父子長期受士族輕視,黃蓋出身應該不高。黃忠曾被關羽罵作老兵,應該也是寒門庶族。

黃承彥歷史記錄很少,能確定只有他是沔南名士,諸葛亮岳父,自己是蔡家女婿,跟劉表是連襟。

黃祖的記錄也很少,只知道此人在劉表手下長期擔任江夏太守,不識人才,不肯重用後來成為孫吳名將的甘寧,殺過著名狂生禰衡,後來在戰爭中被甘寧殺死。但此人不是一介武夫,他兒子黃射在同期當過章陵太守,能在重視出身的劉表手下父子雙太守,可見必為士族。

黃祖黃承彥同為士族,又都是荊州人氏,同族可能性很大。甚至有人猜測黃祖字承彥,就是同一個人


真正鱷魚不哭


黃蓋字公覆,歷經孫家三世,一生立戰功無數,祖籍零陵泉陵人

黃忠字漢升,曾在長沙太守韓玄賬下,後被劉備收服,曾在天蕩山斬殺夏侯淵,受封五虎將,徵西將軍,祖籍南陽人

黃祖,與劉表交好,官至江夏太守,獻計射殺孫堅,被禰衡痛罵,荊州人士。

黃承彥,諸葛亮的岳父,三國記載曾幫助陸遜破解諸葛亮的石頭陣,祖籍沔南白水人

史書並無記載四人有同宗同脈之說,應該都算是荊襄名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