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離婚後丈夫沒了蹤影 妻子20年如一日依然盡兒媳孝道伺候公公婆婆


20多年前丈夫開始一天兩醉,然後就是回家摔東西,打罵妻子張敬惠,無奈之下雙方離婚。從此丈夫沒了蹤影,面對年邁的公公婆婆,張敬惠沒有離棄,而是繼續擔任起照護任務,她的事蹟被街坊鄰里廣為讚揚。

原本,張敬惠也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公公種菜,婆婆裁剪,丈夫當泥瓦匠,張敬惠操持家務,日子過得也算溫馨。自從有了三個兒女後,丈夫又染上了賭博的惡習,從此性格大變。“給老子弄酒錢”回到家就大發脾氣。張敬惠忍氣吞聲的,打罵竟變本加厲成了“弄不來酒錢,就給老子滾蛋”!

“離了吧,天天喝黃麵糊糊都比跟這樣的人強!”公公婆婆實在看不下去,也勸她離婚。“為了這個家,我不想離,可日子真的過不下去了。”張敬惠在離婚協議上摁下指紋。“是我們兒子對不起你,你想回……”年邁的婆婆說。可是,張敬惠並沒有選擇離開。她說:“老兩口都70多歲了,我走了,誰來管?”


丈夫離了婚就沒了蹤影,“這個家,就像一盤散沙似的,總得有人顧。”張敬惠選擇了留下。留下,就意味著承擔責任:兩個老人,兩個尚小的女兒;一家五口吃飯是問題,兩個多病的老人吃藥更是問題。覺得自己“身體還可以”的張敬惠想到了去當泥瓦匠。一干就是十三四年,按鄉里風俗,泥瓦匠的午、晚飯都由工地負責,可每每這時,張敬惠總是一路小跑往家趕,她要回家做飯。

後來,張敬惠患上了嚴重的腰腿疼病,再也幹不動體力活兒了。社區根據她家庭的實際情況,為她和“婆婆”辦了低保,並在親戚、鄰居的幫助下開起了小賣鋪。公公因病去世後,她專心伺候起婆婆,兩人相依為命。“娘,你得好好地活著,你活著,我也好有個伴兒啊!”倒尿罐,打洗臉水,做飯、端飯,鋪床、疊被,每天重複著這樣的事兒,張敬惠還忘不了這樣“勸導”老人。

漸漸地,本來臥床不起的老人竟然能夠在張敬惠的攙扶下,坐到街上的太陽地裡曬曬暖兒,鄰居們都說:“要不是敬惠照顧得好,這老婆兒咋能活到現在身體還恁好?”“我老孃也已經是86歲的人了,可我自從嫁到這家,最多一年回去一次,想想,真是對不起她!好在我哥嫂對她很好,讓我少了牽掛。”張敬惠說。


老人身上的衣服,是前些天變天時張敬惠託大女兒給買的,而她自己身上的毛衣,線頭斷落著,大塊大塊的秋衣露在外面,“再等等吧,我畢竟比她年輕,身體好些,再攢了錢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