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玄宗为什么撤销李弘的义宗庙号?

梅宜明



先说一下庙号是古代皇帝独有的待遇之一,而且庙号这东西还不是说是个皇帝就可以拥有的。

李弘并没有当过皇帝,这是被撤庙号的最主要原因。

李弘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嫡长子。乃是高宗朝第二位太子,性格还好很是孝顺,所以深受高宗喜爱。后来随高宗出行时,猝死于洛阳合璧宫绮云殿,年仅二十三岁。

李弘死后高宗特别伤心,甚至破天荒的追赠太子李弘为皇帝,谥号为“孝敬”,还以天子礼仪下葬于恭陵。自古都是儿子追封父亲,而父亲追封儿子为皇帝,还真是罕见。

李弘的弟弟是李显为唐中宗,神龙元年,唐中宗李显为自己的哥哥李弘上庙号为义宗。这就是李弘的庙号由来。(来自今日头条宋安之首发)

因为李弘没有子嗣留下来,武则天命他的侄子李隆基做其嗣子,用以继承香火。

在西汉拥有庙号的皇帝只有四位,虽然唐朝时庙号已经泛滥了,每个皇帝都有庙号。但毕竟李弘没有当过皇帝,皇帝称号都是唐高宗破天荒的以父亲追封儿子的做法上的。庙号是弟弟唐中宗上的,的确有点不符合礼制。

唐玄宗李隆基时代,礼官上书建议唐玄宗停用李弘的义宗庙号。李隆基同意了,撤销了李弘的义宗庙号,都是并没有去皇帝谥号,不然只剩下前朝太子的身份了,而是以孝敬皇帝的谥号来继续祭祀。

唐玄宗撤李弘的义宗庙号是符合礼制的,而且还留下了其皇帝谥号用以祭祀,并非过分之举,属于正常合理范围之内的事情。


宋安之


回答这个问题前,先来谈下庙号:

庙号是古代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

而祭祀的地方在太庙,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

李弘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大儿子,唐高宗李治非常看重他。及至李弘后来病逝,唐高宗非常悲痛,破例追加太子李弘为皇帝,这是唐朝建国以来父亲追赠儿子为皇帝的先例。

正是由于这个追封,后来他的弟弟唐中宗登基后,为长兄李弘上庙号为唐义宗,神位祔于太庙祭祀。

但毕竟是追封的皇帝,所以引来了后面的非议:

公元710年,宰相姚崇和宋璟上书唐睿宗(唐玄宗之父,李弘四弟),称李弘未登帝位而与先皇同祔太庙不合礼仪,唐睿宗遂令将李弘神位迁出太庙,另行建庙祭祀。

迁出太庙只是第一步。

《旧唐书 孝敬皇帝传》:开元六年,有司上言:"孝敬皇帝今别庙将建,亨祔有期,准礼,不合更以义宗为庙号,请以本谥孝敬为庙称。

既然已经迁出太庙,那么就不需要庙号了,唐玄宗同意了礼部官员的建议,从此以谥号孝敬皇帝的名义来祭祀自己的这位大伯了。

与这个相反的是明朝嘉靖皇帝为自己生父争取到的庙号和供奉太庙的机会:

公元1521年,明武宗驾崩,因武宗无子嗣,遂从宗室子弟中寻找继承人,时年14岁的明宪宗之孙,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朱厚熜被选中继立为帝。

朱厚熜继位后,就开始琢磨着给自己的生父和生母争取名分,经过三年的时间,明朝的大礼议以嘉靖帝胜利而告终,成功的给自己已经过世的老爹争到了一个:睿宗的庙号,并奉入太庙中祭祀;朱祐杬在死后当上了皇帝,自己的王陵也升级成了帝陵---明显陵。

所以说,还是得看,自己的后代牛不牛。


古今众谈


庙号背后所体现的古代祭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其实回答这个并不难,只要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当时的历史资料,就很容易找到答案。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知道和了解一下,李弘是何许人也?为什么他没有当过皇帝,去世后却可以享受到只有皇帝才有的庙号呢?李弘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五个儿子,是武则天的长子,也是高宗皇帝在位期间所立的第二位太子,去世于太子位上,同时是唐朝历史上第一位被追封为皇帝的太子,死后唐中宗李显也就是李弘的同母弟弟为李弘上庙号为义宗。

李弘从小就孝顺仁德,在成为太子后更加体恤民情,曾上书高宗皇帝修正不合理的法律,并为两个获罪的姐姐求情,因此而深受高宗皇帝的宠爱,所以李弘死后高宗皇帝特别痛心,死后被追封为皇上。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到唐玄宗时期,为什么唐玄宗李隆基要把其庙号移除呢?其实唐玄宗李隆基停用李弘义宗的庙号,其实是根据中国古代传承下来的礼法而作出的决定。在我国古代并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庙号,只有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皇帝,才会特别追上庙号,以表示永远立庙祭祀先帝之意。所以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唐玄宗为什么要移除李弘的庙号了。




通过以上的讲述和分析,我们知道了唐玄宗李隆基为什么撤销李弘的庙号,撤销庙号其实并无恶意,而是为了符合中国古代的礼法要求。

以上为本文的全部观点,如有不同意见欢迎围观讨论交流!


BM大嘴


唐义宗李弘为唐高宗李治的第五个儿子,同时也是一代女皇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第一个儿子。

唐高宗永徽二年,李治将不顾先皇李世民的遗诏,把在感业寺为尼姑的武则天重召入宫封为昭仪,后诞下儿子李弘。永徽六年,李治废掉王皇后和萧淑妃,改立武则天为后,李弘也就一跃成为唐高宗李治的嫡长子。后再显庆元年,李治又废掉先太子李忠,改立李弘为皇太子,此时的李弘才有4岁。

李弘年幼就为太子,从而深受高宗李治的喜爱。而李弘也没有让李治和武则天失望,他不光好学上进,而且还很仁德,这点唐高宗非常看重。

但是李弘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身体状况不佳,常年体弱多病。上元二年四月,李弘随父亲李治出行东都洛阳,在合璧宫绮云点突然去世(按照现在的医学来说不是脑溢血就是心肌梗塞),年仅23岁。

唐高宗李治痛失爱子非常悲痛,破例追加太子李弘为皇帝,这是唐朝建国以来父亲追赠儿子为皇帝的先例,可见唐高宗李治对爱子李弘深深个惋惜。因为李弘早逝而没有子嗣,武则天就命楚王李隆基作为李弘的嗣子,为李弘继承香火。

唐中宗在神龙二年,为李弘上庙号为唐义宗,李弘的神位得以进入太庙。公元710年,姚元之和宋景二人上书唐睿宗李旦,称李弘没有登上皇帝的宝座,就和先皇一起被供奉在太庙不符和皇家礼仪,李旦遂下令把李弘的神位从太庙里迁出,另外建庙祭祀。唐玄宗开元六年,礼官建议李隆基停用义宗的庙号,李隆基批准之后撤销了义宗的庙号,改为谥号“孝敬皇帝”。


阆里巴人


李弘是唐高宗的嫡长子,武则天是他亲生母亲。李弘为人宽厚,对大臣礼节有理,深的父母的喜爱。曾为同父异母的二个姐姐求情,让囚禁多年30多岁的姐姐得以嫁人。早年读春秋左氏传楚世子杀君王的故事难过,说为什么这么残忍的事还要记录下来传于后世?

但李弘身体很弱,因病去世后唐高宗破例追封李弘为皇帝,唐中宗为李弘上庙号唐义宗,神位放在太庙之中。多年后唐睿宗时,有大臣向睿宗上书说李弘从没登上帝位,和皇帝同在太庙供奉不太合适。于是唐睿宗将李弘神位迁出,另外建庙祭祀。唐玄宗时礼官上书唐玄宗停用义宗庙号,于是就恢复用孝敬谥号祭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