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你身邊那些特別聽父母話的人現在怎麼樣了?

鐵血錚錚的李老爺


父母的話,不是所有的都要聽。

父母往往把自己的人生強加給孩子,美名其為你好。確實,父母走過的路多,人生經歷或許飽經世故,所以總會教你一些所謂的大道理。但其實他們的人生經歷,也只是冰山一角,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自己走出來的,而不是別人安排出來的。

朋友大學畢業後來北京工作,在一家公司做公關工作。毫不誇張地說,她的父母每天都給她打至少五個電話來確定她的安危,如果她因為沒聽到或者工作忙沒接電話,她的父母甚至小題大做地把電話打到她的領導那裡。

父母的放心不下,為她帶來了巨大的困擾。另外,每次和她通話期間,父母總會旁敲側擊地希望她早點回家,考個公務員,安安穩穩地待在他們身邊。最後,她拗不過父母的執念,帶著遺憾離開了北京,終究回了家。她考了一年,考上了事業單位,進了民政局工作。

春節我回家的時候,兩個人小聚了一下。她當初的夢想早就灰飛煙滅了,被平淡安逸的生活所同化。一個月2000多點的工資,日復一日地反覆重複相同的工作,每天和同事探討家長裡短,婆媳關係。

她說,不是每個人都有權利追求夢想,有人註定了可以自由地追尋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有些人註定了要回歸平淡,迴歸普通人。

其實,沒有哪一種活得更輕鬆。無論是哪種選擇,都不論輸贏,生活都應該把握當下,過好屬於自己的人生。


千言丸語


一句話,從小聽父母的話,長大會衣食無憂,但成不了大器。

我們從小就在父母的千叮嚀萬囑咐的下成長,上學時父母教育我們要好好讀書,將來找個好工作。高中文要理科分班時父母告訴我們一定要選理科,這樣好找工作。上大學時,要找個穩妥的專業,這樣好找工作,就業時父母告訴我們要找個穩定一點工作,找對象時父母告訴我們要找個有穩定工作的對象。

呵呵呵,好像都和工作有關,如果按照父母的道路來走,確實這一輩子也就這樣了。

很真實的例子,一個表哥,一個堂弟。

表哥從小就很聽父母的話,人生的每一步都是按照父母的設想來走的,現在在一個事業單位上班,朝九晚五,工作餓不著也掙不到什麼大錢,平時對父母百依百順,出了名的孝子。

堂弟從小就不喜歡學習,父母不知道打過他多少次,都沒用,我堂弟還是我行我素,初中畢業草草上了一個職業中專,畢業回來父母託關係找人給他找了一個旁人都羨慕的穩定工作,上了一年班,和家人什麼都沒有商量,去了蘇州,有好幾年音訊全無,今年回家,西裝革履、豪車,活脫脫一個成功人士。

說了這麼多,好像告訴大家不要聽父母的話,但是人還是普通人多,相對於這個社會,父母都是過來人,對於世事看得比我們清楚,一味的聽從父母固然不好,但是父母給你的都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所以我堂弟回家,第一句話就是“外面很辛苦,當初如果聽了父母的話,會比現在更幸福”。


傲世萬年雪


我的兄長就是這樣一個人,從小到大很聽爸媽的話,這一生也走得比較順暢。

哥從小到大很乖,沒有和父母頂過嘴。學習非常上進,那時候父親在政府上班,街道上有理髮店,哥已經上高中了,每個禮拜回來還是被父親按著理父親認為好看的髮型,只記得哥很不情願地坐在那裡任憑父親擺佈。而後又乖乖坐車上學去了。在學校的時候哥喜歡上一個女孩子,父親知道後認為影響學習找班主任談了話,然後哥就被狠狠地罵了一頓,戀情也終止了。等到上大學畢業的時候,哥上的大學完全可以留在大城市,父親怕兒子留不在身邊,包了一輛車直接把哥從學校拉了回來,送到了離家很近的單位。我知道哥心裡很是恨父親,但是依舊乖乖地按父親所指的道路走下去。

該談婚論嫁,哥談了好些個對象,不知為什麼一直定不下來,父親著急了,干涉了,找了一個他認為滿意的女孩子,並給安排了工作。當然現在就是我的嫂子。起初哥心裡很不滿意,天天吵架,父親也著了急,勸,終於過了好多年,哥也當上了領導,嫂子也一樣,侄女也上班了。一家人很幸福。反觀我一直和父母唱對臺戲,反而過得坎坷。也許父母經歷過,他們會考慮很全面。


靜如止水521


在這個世界上,最疼愛你的人永遠是父母,最關心你的人也是父母。

丈夫可能會有二心,孩子也可能會不孝,但父母永遠是你堅強的後盾,他們所做的一切出發點真的只是為了孩子好!

作為孩子,聽父母的話是應該的。但是,人非聖賢,誰又能保證這輩子所有的選擇和決定都是對的呢?所以說,孩子在成年後有了自己做主的能力時,可以在聽完父母的意見和建議後做出自己的判斷,有些自己不太能接受的選擇還是可以適當地改變一下的,不能為了順從父母而一味地愚孝。



舅舅家的一個表妹,從小到大那是出了名的乖乖女,人長的也漂亮。確實,那對父母也是孝順的不得了,什麼都聽父母的,什麼都為了父母著想。

也是在父母媒人的安排下結婚了,好像是形成了一種習慣,婚後到了婆家,也是對公公婆婆的話言聽計從的,對老公更是服服帖帖的。才結婚的頭兩年日子還湊合過得去。就是去年,表妹生完第二個孩子後沒多久,發現自己的老公在外面有了別的女人,而且她老公的工資從來不給她一分錢,還經常榨她的錢花,曾經也想過離婚,但是父母總是算著說孩子太小,離婚了孩子太可憐,她居然就忍氣吞聲真的就這樣繼續了。現在那個男人更是明目張膽地告訴她:乖乖地上班賺錢,下班陪陪孩子就相安無事。問題就是:那個男人基本上不咋跟她說話了,工資依然是一分不給。在我看來:這就是活脫脫的一個“生育機器+賺錢機器”嘛!



所以說,聽父母的話固然重要,但有時候也得有自己的思想,稍微有點主見的人都不會願意這樣忍氣吞聲地過一輩子,更不會打著孩子的旗號這樣湊合。

我現在也是母親,有些時候我確實覺得我為了孩子好,什麼事都願意給他們做好定奪。等事後再想想,我也希望他們能有自己的小算盤,畢竟長大後的路還是要自己走,我們能做的只是給予建議供他們參考,真的不希望他們凡事過於依賴!


傲然於世


我一個親戚家的大哥就非常聽父母的話,目前在家鄉縣城裡做老師,過的是普普通通的縣城生活。不算富裕、但也不愁吃喝,不過旅遊這種事情就別想了。

第一,小時候上學就聽父母話,考試門門第一

我這個親戚得管他叫大伯,這哥哥比我大大概七八歲。小時候就聽我爸爸常說,哥哥學習成績多麼多麼的好,上學是多麼多麼的努力。因為大伯、伯母經常告訴大哥要好好讀書,將來上個好大學,以後混出個人樣來,多賺錢、當大官。

哥哥那時候小啊,就乖乖的聽話,在同時期的孩子裡的確算的上是愛學習的,每天都準時完成作業,幾乎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老師都誇他一定有出息。

第二,大學的時候選擇了師範學校,還是聽父母的話

我們那是個小縣城,即使我大哥是當時學校裡的名列前茅,但想考個211學校還是很難的,但普通的一本還是沒問題的。

大哥高考就過了一本線,在報考志願上,還是聽了父母的意見,選擇了師範類學校,為啥?將來畢業後好當老師啊,多麼穩定、受人尊敬的職業。

我不知道大哥自己心裡想不想當老師,但他最後還是讀了師範類學校,並且現在真的當了老師。

第三,畢業後大哥想留在城市,但楞被父母拽回了家鄉

現在的年輕人,在城市待久了估計也沒幾個人願意回家鄉了,但當時大哥的父母卻是各種阻攔,最終愣是把大哥拽回了家鄉。在家鄉的一個普通中學裡當了老師。小時候我還記得大伯常說,好好讀書,念好書,以後當大官、賺大錢。
但真到份上,並不是孩子不努力,而是不給孩子出去闖蕩的機會,直接給拉回家裡了。養兒防老,思想過於傳統。

所以,大哥這一輩子,出生在普通農村家庭,現在過得也是普通的小縣城日子。這就是最現實的寫照。


我是千城,就是那個要讀完1000本書、走過1000座城的男人。

歡迎留言說出你的想法。公眾號:千城撩書。一起打開新的世界!

在下千城


過得很好!我應該就算是在我們這一代裡特別聽父母的話的人了。我爸媽倒是沒什麼都管,但是大方向上我爸媽對我的人生規劃是:上個大學,選個能畢業的專業,畢業後當個老師或者公務員或者呆在國企裡,或者找一份沒有任何業績壓力的,離她近的,不需要高薪,每天能回家吃喝。找個好老公結婚,對方不用太有錢,跟我家差不多就行,事業有成,體貼有上進心,然後生個寶寶他們會帶著,讓我每天跟寶寶一起玩玩,平時陪她吃吃喝喝逛逛街。有假期能一大家子出去玩玩看看外邊的世界。一輩子順風順水沒有大風大浪安安穩穩。

現在我就是這樣,沒吃過什麼苦沒走過什麼彎路,果真順順當當的。幸福指數也很高。


進擊的樹熊


題主描述問題很詳細,這是一個家庭中,父母和女兒之間發生衝突的場景。

由於女兒事事習慣於聽從父母安排,她無法實現個人意願,即使交了男朋友,也得不到父母的祝福,男友也要接受女孩父母的任意臧否,這種親子模式,讓人覺得壓抑又悲哀。



人的成長是分階段的,到了青春期,俗稱叛逆期,是孩子心智發展到一定程度,產生諸多個人想法的時期,孩子會跟父母在言行舉止或觀念上產生分歧。

叛逆期過渡正常的話,孩子以後的成長,跟父母關係的和諧等,會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如果叛逆期沒有過渡好,很有可能會造成父母和孩子之間關係疏離。

有的孩子過於順從,似乎沒出現叛逆期的情況,這也不是一件好事情。就像題主所說的女兒,她在青春期對父母的意願過於順從,不敢表達個人意願,兩代之間沒有形成衝突,這就形成了一種局面:

父母會繼續要求女兒順從自己,做乖乖女。一旦女兒有不符合父母意願的行為,父母就選擇不接受。

所以說,看上去父母是為女兒好,其實是他們習慣了做乖乖女的爸媽,他們習慣了不尊重孩子個性,也不接受女兒已成長為大人這一事實。

由上面的這個故事,我想起臺灣女作家龍應臺,在寫給兒子安德烈的信裡,她寫到兒子的獨立宣言:我已經21歲,不是14歲的小孩子,你說給我自由,但是你知道嗎?你一邊說給我,一邊認為那是你的授權,你並不覺得這自由我本來就該有,是我天生的權利。到今天你都沒明白,你的兒子不是你的兒子,他是一個完全獨立於你的別人!

作為母親,龍應臺被兒子斬釘截鐵的“獨立宣言”所雷倒,那種被衝擊的感覺如地震一般強烈!但是,她還是慢慢接受了孩子的成長,努力做到尊重孩子的個性自由。

如果想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作為父母,在給孩子合理建議和指導的同時,一定要允許孩子說no,接受孩子的成長,給孩子思想的自由、選擇的自由,這才有利於建立真正良好的親子關係。

那些特別聽父母話的人,有兩個結局,一種是過得比較順利,波瀾不驚,在父母的羽翼下平靜成長。另外一種,就是青春期後,自我的個人意識覺醒,如果父母不接受這一事實,很有可能造成兩代之間關係比較疏離的局面。(完)


粒粒七七


你放心吧!過的好著呢!父母把關的人生雖然不刺激,但是誰穩定享福誰知道。別以為男女媽寶們叛逆了就會多了不起。我那些不聽父母話的同學基本都在社會底層努力的奮鬥著呢!還有叛逆的孩子因為自己的一時放縱害得爹媽賣房、賣資產(酒樓、礦)搭救。反觀我們這些規形步矩的孩子們,長大以後雖然不說能拼出來什麼輝煌的未來,但起碼贍養爹媽,養孩子、養家是妥妥沒問題的。一個三四線城市,有房、有車、有存款、有固定資產,每年出國玩一趟,國內遊隨時想走就走,孩子在本地上最好的學校(因為🈶️合適的學區房),老公沒外心回家就瞧我。我覺得挺完美的。除了少了叛逆的樂趣,有時候我也覺得忒聽話了好像自己沒為自己活過一樣。就睡了我老公也挺虧的,但想想初心把最珍貴的一直留給最愛的人,我不負他,他不負我,也挺完美的。最起碼我只需要乖乖當我的傻“白”甜就好!


小蛤蟆鼓逗找媽媽


那要看你問的怎麼樣是哪方面。我一直都堅信,凡事都有兩面性,包括聽父母話這樣事情。如果父母說:你應該好好讀書!你覺得應該聽還是不聽?

我覺得,聽父母話,要看情況,辯證的聽,適合自己的就用,不適合自己的就放棄。

說到特別聽父母話,如果是“乖乖女,乖乖仔”這類的,那在他們未成年時,絕對都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成年後呢,我想就會跟我和我的一些朋友一樣,陷入一種迷茫。我從小就很聽話,可是步入青春期後,感到無比的失落和無措。我沒有真正的朋友(我的交友情況父母要知道,我的出門時間有限制,我不能參加太晚回家的聚會,包括大學裡的活動,這些漸漸讓我被同齡人私下排斥),我拼命的更加努力的去討好別人,期待別人也能善意的對待我,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我結婚後。

婚後我有了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這讓我有了更多獨立做選擇的機會,也讓我意識到了思想獨立的重要性(包括結婚對象問題,也是我遠離他們在外工作定下的)。然而,我的獨立思考獨立決策,有時會遇到相當大的阻力,阻力來自父母,因為他們覺得怎麼結婚了,想得就跟他們不一樣了~~~他們沒有意識到,我長大了,我有了我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於是,有時會連給孩子買條褲子這樣的小事都爆發爭吵。

我有時很隨意,隨便吧,你認為這樣是你的事,我還是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但是隨之而來的就是囉嗦抱怨,怎麼不跟父母一條心~~~

導致現在,我其實在家很少表露我自己真實想法。我有朋友甚至在我們這樣的不惑之年了,才迎來自己的叛逆期,告訴我:怎麼我前面三十多年就這樣過了?乖乖聽話,乖乖工作,乖乖結婚,乖乖生孩子~~~為什麼我有自己的原則自己的想法就是不乖呢?!?!不,我就是要反抗!!(要知道,遲來的叛逆往往有著比青春期叛逆更強大的殺傷力!)

聽父母的話,我想更多的是聽他們的經驗,從他們的失敗成功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如果全盤接受,不質疑不反思不總結,也是很可怕的。


貓小瘋的媽媽咪呀


隨著時間慢慢長大,在爸媽面前你永遠是個孩子,孝敬父母有在行動上做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