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你身边那些特别听父母话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铁血铮铮的李老爷


父母的话,不是所有的都要听。

父母往往把自己的人生强加给孩子,美名其为你好。确实,父母走过的路多,人生经历或许饱经世故,所以总会教你一些所谓的大道理。但其实他们的人生经历,也只是冰山一角,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自己走出来的,而不是别人安排出来的。

朋友大学毕业后来北京工作,在一家公司做公关工作。毫不夸张地说,她的父母每天都给她打至少五个电话来确定她的安危,如果她因为没听到或者工作忙没接电话,她的父母甚至小题大做地把电话打到她的领导那里。

父母的放心不下,为她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另外,每次和她通话期间,父母总会旁敲侧击地希望她早点回家,考个公务员,安安稳稳地待在他们身边。最后,她拗不过父母的执念,带着遗憾离开了北京,终究回了家。她考了一年,考上了事业单位,进了民政局工作。

春节我回家的时候,两个人小聚了一下。她当初的梦想早就灰飞烟灭了,被平淡安逸的生活所同化。一个月2000多点的工资,日复一日地反复重复相同的工作,每天和同事探讨家长里短,婆媳关系。

她说,不是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梦想,有人注定了可以自由地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有些人注定了要回归平淡,回归普通人。

其实,没有哪一种活得更轻松。无论是哪种选择,都不论输赢,生活都应该把握当下,过好属于自己的人生。


千言丸语


一句话,从小听父母的话,长大会衣食无忧,但成不了大器。

我们从小就在父母的千叮咛万嘱咐的下成长,上学时父母教育我们要好好读书,将来找个好工作。高中文要理科分班时父母告诉我们一定要选理科,这样好找工作。上大学时,要找个稳妥的专业,这样好找工作,就业时父母告诉我们要找个稳定一点工作,找对象时父母告诉我们要找个有稳定工作的对象。

呵呵呵,好像都和工作有关,如果按照父母的道路来走,确实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很真实的例子,一个表哥,一个堂弟。

表哥从小就很听父母的话,人生的每一步都是按照父母的设想来走的,现在在一个事业单位上班,朝九晚五,工作饿不着也挣不到什么大钱,平时对父母百依百顺,出了名的孝子。

堂弟从小就不喜欢学习,父母不知道打过他多少次,都没用,我堂弟还是我行我素,初中毕业草草上了一个职业中专,毕业回来父母托关系找人给他找了一个旁人都羡慕的稳定工作,上了一年班,和家人什么都没有商量,去了苏州,有好几年音讯全无,今年回家,西装革履、豪车,活脱脱一个成功人士。

说了这么多,好像告诉大家不要听父母的话,但是人还是普通人多,相对于这个社会,父母都是过来人,对于世事看得比我们清楚,一味的听从父母固然不好,但是父母给你的都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所以我堂弟回家,第一句话就是“外面很辛苦,当初如果听了父母的话,会比现在更幸福”。


傲世万年雪


我的兄长就是这样一个人,从小到大很听爸妈的话,这一生也走得比较顺畅。

哥从小到大很乖,没有和父母顶过嘴。学习非常上进,那时候父亲在政府上班,街道上有理发店,哥已经上高中了,每个礼拜回来还是被父亲按着理父亲认为好看的发型,只记得哥很不情愿地坐在那里任凭父亲摆布。而后又乖乖坐车上学去了。在学校的时候哥喜欢上一个女孩子,父亲知道后认为影响学习找班主任谈了话,然后哥就被狠狠地骂了一顿,恋情也终止了。等到上大学毕业的时候,哥上的大学完全可以留在大城市,父亲怕儿子留不在身边,包了一辆车直接把哥从学校拉了回来,送到了离家很近的单位。我知道哥心里很是恨父亲,但是依旧乖乖地按父亲所指的道路走下去。

该谈婚论嫁,哥谈了好些个对象,不知为什么一直定不下来,父亲着急了,干涉了,找了一个他认为满意的女孩子,并给安排了工作。当然现在就是我的嫂子。起初哥心里很不满意,天天吵架,父亲也着了急,劝,终于过了好多年,哥也当上了领导,嫂子也一样,侄女也上班了。一家人很幸福。反观我一直和父母唱对台戏,反而过得坎坷。也许父母经历过,他们会考虑很全面。


静如止水521


在这个世界上,最疼爱你的人永远是父母,最关心你的人也是父母。

丈夫可能会有二心,孩子也可能会不孝,但父母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他们所做的一切出发点真的只是为了孩子好!

作为孩子,听父母的话是应该的。但是,人非圣贤,谁又能保证这辈子所有的选择和决定都是对的呢?所以说,孩子在成年后有了自己做主的能力时,可以在听完父母的意见和建议后做出自己的判断,有些自己不太能接受的选择还是可以适当地改变一下的,不能为了顺从父母而一味地愚孝。



舅舅家的一个表妹,从小到大那是出了名的乖乖女,人长的也漂亮。确实,那对父母也是孝顺的不得了,什么都听父母的,什么都为了父母着想。

也是在父母媒人的安排下结婚了,好像是形成了一种习惯,婚后到了婆家,也是对公公婆婆的话言听计从的,对老公更是服服帖帖的。才结婚的头两年日子还凑合过得去。就是去年,表妹生完第二个孩子后没多久,发现自己的老公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而且她老公的工资从来不给她一分钱,还经常榨她的钱花,曾经也想过离婚,但是父母总是算着说孩子太小,离婚了孩子太可怜,她居然就忍气吞声真的就这样继续了。现在那个男人更是明目张胆地告诉她:乖乖地上班赚钱,下班陪陪孩子就相安无事。问题就是:那个男人基本上不咋跟她说话了,工资依然是一分不给。在我看来:这就是活脱脱的一个“生育机器+赚钱机器”嘛!



所以说,听父母的话固然重要,但有时候也得有自己的思想,稍微有点主见的人都不会愿意这样忍气吞声地过一辈子,更不会打着孩子的旗号这样凑合。

我现在也是母亲,有些时候我确实觉得我为了孩子好,什么事都愿意给他们做好定夺。等事后再想想,我也希望他们能有自己的小算盘,毕竟长大后的路还是要自己走,我们能做的只是给予建议供他们参考,真的不希望他们凡事过于依赖!


傲然于世


我一个亲戚家的大哥就非常听父母的话,目前在家乡县城里做老师,过的是普普通通的县城生活。不算富裕、但也不愁吃喝,不过旅游这种事情就别想了。

第一,小时候上学就听父母话,考试门门第一

我这个亲戚得管他叫大伯,这哥哥比我大大概七八岁。小时候就听我爸爸常说,哥哥学习成绩多么多么的好,上学是多么多么的努力。因为大伯、伯母经常告诉大哥要好好读书,将来上个好大学,以后混出个人样来,多赚钱、当大官。

哥哥那时候小啊,就乖乖的听话,在同时期的孩子里的确算的上是爱学习的,每天都准时完成作业,几乎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老师都夸他一定有出息。

第二,大学的时候选择了师范学校,还是听父母的话

我们那是个小县城,即使我大哥是当时学校里的名列前茅,但想考个211学校还是很难的,但普通的一本还是没问题的。

大哥高考就过了一本线,在报考志愿上,还是听了父母的意见,选择了师范类学校,为啥?将来毕业后好当老师啊,多么稳定、受人尊敬的职业。

我不知道大哥自己心里想不想当老师,但他最后还是读了师范类学校,并且现在真的当了老师。

第三,毕业后大哥想留在城市,但楞被父母拽回了家乡

现在的年轻人,在城市待久了估计也没几个人愿意回家乡了,但当时大哥的父母却是各种阻拦,最终愣是把大哥拽回了家乡。在家乡的一个普通中学里当了老师。小时候我还记得大伯常说,好好读书,念好书,以后当大官、赚大钱。
但真到份上,并不是孩子不努力,而是不给孩子出去闯荡的机会,直接给拉回家里了。养儿防老,思想过于传统。

所以,大哥这一辈子,出生在普通农村家庭,现在过得也是普通的小县城日子。这就是最现实的写照。


我是千城,就是那个要读完1000本书、走过1000座城的男人。

欢迎留言说出你的想法。公众号:千城撩书。一起打开新的世界!

在下千城


过得很好!我应该就算是在我们这一代里特别听父母的话的人了。我爸妈倒是没什么都管,但是大方向上我爸妈对我的人生规划是:上个大学,选个能毕业的专业,毕业后当个老师或者公务员或者呆在国企里,或者找一份没有任何业绩压力的,离她近的,不需要高薪,每天能回家吃喝。找个好老公结婚,对方不用太有钱,跟我家差不多就行,事业有成,体贴有上进心,然后生个宝宝他们会带着,让我每天跟宝宝一起玩玩,平时陪她吃吃喝喝逛逛街。有假期能一大家子出去玩玩看看外边的世界。一辈子顺风顺水没有大风大浪安安稳稳。

现在我就是这样,没吃过什么苦没走过什么弯路,果真顺顺当当的。幸福指数也很高。


进击的树熊


题主描述问题很详细,这是一个家庭中,父母和女儿之间发生冲突的场景。

由于女儿事事习惯于听从父母安排,她无法实现个人意愿,即使交了男朋友,也得不到父母的祝福,男友也要接受女孩父母的任意臧否,这种亲子模式,让人觉得压抑又悲哀。



人的成长是分阶段的,到了青春期,俗称叛逆期,是孩子心智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诸多个人想法的时期,孩子会跟父母在言行举止或观念上产生分歧。

叛逆期过渡正常的话,孩子以后的成长,跟父母关系的和谐等,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如果叛逆期没有过渡好,很有可能会造成父母和孩子之间关系疏离。

有的孩子过于顺从,似乎没出现叛逆期的情况,这也不是一件好事情。就像题主所说的女儿,她在青春期对父母的意愿过于顺从,不敢表达个人意愿,两代之间没有形成冲突,这就形成了一种局面:

父母会继续要求女儿顺从自己,做乖乖女。一旦女儿有不符合父母意愿的行为,父母就选择不接受。

所以说,看上去父母是为女儿好,其实是他们习惯了做乖乖女的爸妈,他们习惯了不尊重孩子个性,也不接受女儿已成长为大人这一事实。

由上面的这个故事,我想起台湾女作家龙应台,在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信里,她写到儿子的独立宣言:我已经21岁,不是14岁的小孩子,你说给我自由,但是你知道吗?你一边说给我,一边认为那是你的授权,你并不觉得这自由我本来就该有,是我天生的权利。到今天你都没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

作为母亲,龙应台被儿子斩钉截铁的“独立宣言”所雷倒,那种被冲击的感觉如地震一般强烈!但是,她还是慢慢接受了孩子的成长,努力做到尊重孩子的个性自由。

如果想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作为父母,在给孩子合理建议和指导的同时,一定要允许孩子说no,接受孩子的成长,给孩子思想的自由、选择的自由,这才有利于建立真正良好的亲子关系。

那些特别听父母话的人,有两个结局,一种是过得比较顺利,波澜不惊,在父母的羽翼下平静成长。另外一种,就是青春期后,自我的个人意识觉醒,如果父母不接受这一事实,很有可能造成两代之间关系比较疏离的局面。(完)


粒粒七七


你放心吧!过的好着呢!父母把关的人生虽然不刺激,但是谁稳定享福谁知道。别以为男女妈宝们叛逆了就会多了不起。我那些不听父母话的同学基本都在社会底层努力的奋斗着呢!还有叛逆的孩子因为自己的一时放纵害得爹妈卖房、卖资产(酒楼、矿)搭救。反观我们这些规形步矩的孩子们,长大以后虽然不说能拼出来什么辉煌的未来,但起码赡养爹妈,养孩子、养家是妥妥没问题的。一个三四线城市,有房、有车、有存款、有固定资产,每年出国玩一趟,国内游随时想走就走,孩子在本地上最好的学校(因为🈶️合适的学区房),老公没外心回家就瞧我。我觉得挺完美的。除了少了叛逆的乐趣,有时候我也觉得忒听话了好像自己没为自己活过一样。就睡了我老公也挺亏的,但想想初心把最珍贵的一直留给最爱的人,我不负他,他不负我,也挺完美的。最起码我只需要乖乖当我的傻“白”甜就好!


小蛤蟆鼓逗找妈妈


那要看你问的怎么样是哪方面。我一直都坚信,凡事都有两面性,包括听父母话这样事情。如果父母说:你应该好好读书!你觉得应该听还是不听?

我觉得,听父母话,要看情况,辩证的听,适合自己的就用,不适合自己的就放弃。

说到特别听父母话,如果是“乖乖女,乖乖仔”这类的,那在他们未成年时,绝对都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成年后呢,我想就会跟我和我的一些朋友一样,陷入一种迷茫。我从小就很听话,可是步入青春期后,感到无比的失落和无措。我没有真正的朋友(我的交友情况父母要知道,我的出门时间有限制,我不能参加太晚回家的聚会,包括大学里的活动,这些渐渐让我被同龄人私下排斥),我拼命的更加努力的去讨好别人,期待别人也能善意的对待我,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我结婚后。

婚后我有了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让我有了更多独立做选择的机会,也让我意识到了思想独立的重要性(包括结婚对象问题,也是我远离他们在外工作定下的)。然而,我的独立思考独立决策,有时会遇到相当大的阻力,阻力来自父母,因为他们觉得怎么结婚了,想得就跟他们不一样了~~~他们没有意识到,我长大了,我有了我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于是,有时会连给孩子买条裤子这样的小事都爆发争吵。

我有时很随意,随便吧,你认为这样是你的事,我还是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啰嗦抱怨,怎么不跟父母一条心~~~

导致现在,我其实在家很少表露我自己真实想法。我有朋友甚至在我们这样的不惑之年了,才迎来自己的叛逆期,告诉我:怎么我前面三十多年就这样过了?乖乖听话,乖乖工作,乖乖结婚,乖乖生孩子~~~为什么我有自己的原则自己的想法就是不乖呢?!?!不,我就是要反抗!!(要知道,迟来的叛逆往往有着比青春期叛逆更强大的杀伤力!)

听父母的话,我想更多的是听他们的经验,从他们的失败成功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如果全盘接受,不质疑不反思不总结,也是很可怕的。


猫小疯的妈妈咪呀


随着时间慢慢长大,在爸妈面前你永远是个孩子,孝敬父母有在行动上做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