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一代霸主齊桓公,最後為何會慘死?

朱維妙


齊桓公,春秋第一霸,生前何等威風,死後,在床上躺了67天,屍蟲都出來了,每每讀到《史記》中那一段,我都不願意去想象那場景,畫面真的是不忍直視。

前半生賢能而稱霸

齊襄公死後,公子小白在鮑叔牙和國、高二卿的幫助下,順利繼位,是為齊桓公。經鮑叔牙的勸諫,齊桓公不計前嫌,任用管仲圖謀霸業,對內改革,富國強兵,對外“尊王攘夷”,南征北戰,終於九合諸侯,在秦國和楚國還沒有插足中原的時候,做了第一位霸主。

公元前651年夏天,葵丘會盟,周天子承認了齊桓公的霸主地位。這時候,齊國無比強盛,齊桓公有以管仲和隰朋為代表的“五傑”,齊桓公幾乎就是個甩手掌櫃。一門心思做他的酒色之徒,齊桓公有三位夫人,六位如夫人,別的妾室不計其數。

後半生昏庸而餓死

周天子的承認讓齊桓公開始驕縱起來,同年秋天,再次葵丘會盟,很多諸侯國已經開始對齊桓公不滿意。而齊桓公也不怎麼聽取管仲的建議,有些一意孤行。

到了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重,齊桓公問管仲誰可以替代管仲的位置,他說出了三個人:易牙、開方、豎刀,都被管仲否定了,管仲認為這三個人都是諂媚小人,不可大用。

然而管仲死後,齊桓公還是重用了這三個人,齊國烏煙瘴氣。公元前643年,齊桓公病重,他的兒子們開始爭權奪勢,齊桓公沒有嫡子,曾和管仲定下立公子昭為太子,然而到了晚年,又確定不下來,以至於其中的五個兒子爭得不可開交,誰也顧不上照顧齊桓公。

他們將齊桓公隔離起來,任何人不得擅自面見齊桓公,而五人又沒有心思照顧齊桓公,以至於齊桓公餓死,即使餓死了也沒有讓五個兒子停止爭鬥,反而讓他們開始更瘋狂的奪位之爭,終於公子無詭取得勝利,成為齊侯。

而此時,齊桓公餓死在床上已經67天,《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

桓公屍在床上六十七日,屍蟲出於戶。

傳說他死的時候拿衣袖遮面,想必是無顏去另一個世界見管仲吧。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尚宮女史


【問題來答】齊桓公——春秋第一霸主,他,他,他,他竟然是餓死的!!!

齊桓公當年稱霸諸侯,晚年時期就有點“膨脹”了。齊桓公的大功臣管仲病危,齊桓公問管仲誰可替代相位,管仲臨終推薦了公孫隰朋。

齊桓公鐘意另外三人——易牙、開方、豎刁,他問管仲這三人如何。管仲說:“易牙親手烹煮自己的孩子,只為讓您嚐嚐人肉;開方多年來背棄父母,卻待在齊國巴結你;至於豎刁,他自行閹割成太監,只為討好您。這種貨色,怎能信任?”

管仲雕像

可是,管仲去世後,公孫隰朋和鮑叔牙相繼離世,齊桓公還是忍不住重用了善於巴結他的易牙、開方和豎刁。no作no die,齊桓公英明一世糊塗一時,也因此一手釀成了他慘不忍睹的死狀。

公元前643年(桓公四十三年),73歲的齊桓公一病不起,易牙、開方、豎刁三人趁機作祟,打算舍太子而立別的公子繼位,引發齊國五公子爭奪君位,齊國動亂。

宦官豎刁利用職位之便,派兵把守住宮門,對外只說是齊桓公要靜養,不準任何人進宮探望。豎刁、易牙還把伺侯齊桓公的宮人,不論男女都趕出來,並在寢宮四周壘起三丈多高的圍牆,牆底下只留一個狗洞似的小口。豎刁、易牙、開方和齊桓公的兒子們都忙著爭權奪位,竟然都不管齊桓公的吃喝了,而宮人們也都不敢接近齊桓公寢宮。

於是,曾經叱吒天下的春秋首霸齊桓公,就這麼活活餓死。這還不算,更慘的是諸位公子相互對峙,宮中成了劍拔弩張的戰場,竟然沒有人前去為餓死的齊桓公收屍。齊桓公已死六十七十天,屍臭熏天,屍體上爬滿蛆蟲,蛆蟲甚至爬到了宮門外邊,這才被匆匆入殮。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使用【文藏APP】,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文藏


齊桓公被餓死的直接原因是諸子爭立,齊國大亂,小人閉塞宮門而致。其根本原因是桓公晚年昏潰,齊國政治混亂,權力歸屬混亂,已失去了對國家政權的控制。

齊桓公其人,其實缺點很多,能力也不是特別突出。他自己承認的就有"好色、好貨"等毛病。而齊國上下對其的認可度也是較低的。當年公孫無知被殺後,齊國上下其實首選的君主是公子糾,並且派人去魯國迎公子糾為君。但由於種種原因,最終小白上位成為桓公。

但小白有一個優點,就是信任臣下,願意放權(這是他稱霸的根源,也成了他的直接死因)。

小白之所以成為春秋首霸,主要是依賴於管仲,及鮑叔牙、甯戚、公孫隰朋等賢臣的輔佐。尤其是管仲,更是天下奇才,桓公尊為"仲父",為其稱霸立下了首功。

管仲在時,能夠制約齊國內外小人。臨死時,擔心內外權力失衡,勸桓公驅逐豎刁、易牙、開方等三佞臣,為桓公安排天下事。桓公晚年昏潰,驅逐三佞後,又貪圖享受,復召三佞,最終自食其果。

還有一個原因是在管仲死後,齊國繼位正卿隰朋、鮑叔牙都很快先後逝世,大臣中也無人能制約三佞了,內外權力平衡被打破。

而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立儲不當,致使眾公子爭位,也為佞臣亂政提供了機會。齊桓公無嫡子,諸子中以無虧為長,且權勢較大;而公子昭最賢,深受桓公喜愛,並被立為太子,並託宋襄公照顧。這看起來安排不錯,可桓公在立儲後並未限制長子無虧的權力,也沒有為太子昭培植黨羽,更沒有在群臣及諸公子中確實太子的威信,致使動亂髮生時太子孤立無援,無奈奔宋。而齊國諸子爭立,大亂紛起,國君威信掃地。

他自己也被豎刁矯詔困在寢宮裡,被活活餓死,更是死後76天無人收屍,蛆蟲出戶。


投筆客


齊桓公的死是病死,嚴格來說既是現代醫學概念上的自然死亡,也是古代觀念中講究的壽終正寢,乍看上去沒什麼問題,但是讓人妹想到的是,他的死狀最後變得很慘,『榮膺』『春秋史上死得最窩囊的霸主』的『光榮稱號』。

傳說齊桓公是封閉宮門被餓死的,這個嚴格來說不是很確切,《史記·齊太公世家》如是記載:桓公病,五公子各樹黨爭立。 桓公的病在先,五公子(公子無虧、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爭立在後,可能他最後的日子所受的治療和照顧不到位,但還是相對正常的病死。

只是因為五公子爭立沒人顧得上死去的老父親,齊桓公的屍體在床上整整擱置了67天,屍蟲從框窗子裡爬了出來也無人收葬。直到十二月十四日(桓公死於是年冬十月七日),新立的齊君無虧(一名無詭,又稱武孟)才把桓公收殮。

那時候齊桓公遺體的樣子之不堪入目可以想見,很難想象,這一堆臭皮囊就是當年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春秋五霸第一人。


談古論金


齊桓公死應該是正常死亡,但是桓公死後就比較慘了。

據《左傳》僖公十七年的記載,桓公“好內”,所謂的“好內”,就是寵幸的姬妾很多。桓公的六個姬妾,分別生了六個公子。其中桓公立了孝公為太子,但是桓公同時又許立了無詭。管仲死後,除太子外的五個公子又紛紛想要立太子。這就使得他們各樹黨羽,互相攻伐。在桓公晚年臨死之際,其境遇應該是相當淒涼的,因為據《史記·齊世家》的記載,桓公死後,因為五個公子相爭,以至於宮中都空了,沒人照料桓公屍首,導致他的屍體腐爛生蛆蟲,爬的滿屋子都是。

造成這種悽慘境遇的根本原因,主要是桓公晚年用人不佳,同時在立太子這個重大事件上反覆無常,既然已經立了太子孝公,又答應立公子無詭,這樣一來,五個公子自然紛紛想得立。桓公的六個公子中,有四個先後做過齊國的君主。在立後問題上的處理不當,不僅導致桓公晚年的悲慘遭遇,同時也直接導致桓公死後齊國陷入長期的內亂之中,霸權自然也就旁落到晉國和楚國那裡了。


識小錄


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就是那個我們在語文課本中學過的公子小白和公子糾爭奪國君故事發生的主人翁。話說當時齊國發生內亂,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逃到了別的國家。後來齊國的國君死了沒有人繼位,於是公子小白和公子糾都想回國去繼承國君。公子糾這邊的管仲就跑到路上去堵截公子小白,還一箭射中了小白的衣服帶鉤。小白假裝倒地不起裝死。於是管仲回去報捷,公子糾認為小白已經死了,所以慢悠悠的往齊國趕。結果被公子小白搶先回到了齊國,繼承了國君之位。



公子小白繼位後並沒有因為當年的一箭之仇而憎恨管仲,恰恰相反,小白奉管仲為上賓,拜管仲為丞相。齊國經過小白管仲君臣二人齊心協力的整理而逐漸強大起來。齊桓公在位期間推行了很多改革制度,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齊國之內,一時之間,國富民強,百姓也能安居樂業。齊國一躍成為當時的超級大國。



但是在管仲去世後,齊桓公開始放飛了自己。他任用了易牙、開方和豎刁三個奸臣。政治逐漸開始腐敗。



易牙是齊桓公私人御廚。這樣的人居然也得到了齊桓公的重用可見齊桓公晚期確實有些糊塗。齊桓公和易牙聊天時說到“我什麼山珍海味都吃過了,唯獨不知道人肉是什麼味道”。於是易牙把自己三歲的兒子殺了做成一道美味送給齊桓公吃。後來齊桓公知道了這件事,更加確定易牙對自己是忠心耿耿。如此令人髮指的噁心事件居然被齊桓公認為是忠誠的表現,簡直讓人大跌眼鏡。



開方其實就是個擅長溜鬚拍馬的小人。開方的父親是衛懿公,開方卻不遠萬里來到了齊國做官。所以齊桓公問他“你以後是要做諸侯的人,怎麼會願意在這裡為我打工呢”?開方阿諛奉承答曰“能夠在您手下打工,勝過自己做小老闆”。這等馬屁實在拍的好,於是齊桓公認為這個人說話很順耳,視開方為自己人。



豎刁是個太監。豎刁幹過什麼事情不太清楚,只知道豎刁為了擠進齊桓公小白的朋友圈,一刀下去把下身那玩意兒給割掉了,是個狠角。若是豎刁生在現在,沒準也能闖出一番自己的事業。俗話說能對自己下得了狠手的人,多半能夠成功。果然豎刁靠著齊桓公的寵信也算飛黃騰達了。



齊桓公在管仲死後開始寵幸“三貴”。而易牙與長衛姬關係不一般,所以經常在齊桓公面前吹噓長衛姬的兒子公子無虧有多麼多麼賢能。要命的是,齊桓公很吃這一套,還口頭上答應了要立公子無虧為繼承人。這就為後來的動盪埋下了伏筆。



公元前643年,不可一世的齊桓公病死了。齊桓公的幾個兒子為了爭奪國君之位,打的頭破血流。“三貴”發動政變,推舉公子無虧上臺。由於無暇顧及齊桓公,致使齊桓公的屍體存放了六十七天腐爛生蛆,蟲子爬到宮門外,公子無虧才草草將齊桓公埋了。

齊桓公前半生英明,後半生腐敗。而他悽慘的結局則由於他寵信奸臣和沒有確立好繼承人而導致的。(文中不足之處,請大家斧正!)


三七的歷史書屋


大家好,我就是齊桓公,謝謝大家兩千多年來對我的關注,今天我就說說我是怎麼來的以及怎麼沒的。


我姓姜,名小白,是姜子牙的後人,你們可以叫我姜小白,嗯?這個名字怎麼這麼耳熟,是不是有人剽竊了我的名字,算了這都不重要。

你們要真把我當成“小白”那你們就錯了,我是個目的性很強的人,當年為了抓緊時間爭奪王位,管仲射了我一箭我就裝死不與他計較,早回國了六天順利成為齊國國,是為齊桓公。

我雖然是個寬宏大量的人,但是管仲射我一箭之仇豈能不報,我繼位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宰了管仲,但是鮑叔牙卻勸我,說管仲有治世之才,讓我寬恕他,我這個人很有野心,為了天下我只好受點兒委屈,於是我拜管仲為相,用其才。

管仲確實是個人才,三十幾年後,我已經是我已經是各諸侯國的帶頭人了,為此我還制定了一套秩序,“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弒,抑兼併”,當時的周天子也不過是個擺設,後來在葵丘我召開了一次諸侯大會,當時有頭有臉的人物都來參加了,也正是因為這次大會我被你們稱為“春秋首霸”。

就在我稱霸六年之後,管仲死了,而我也是垂垂老矣,拼了大半輩子,該享受一下勝利果實了。

除了管仲我最信任三個人,他們都對我忠心耿耿,易牙是個廚子,廚藝之高令人歎為觀止,有一次我和他開玩笑說從未吃過人肉,結果第二天他就把親生兒子做成菜給我品嚐,雖然有些殘忍,但是足見他對我的忠心。

還有個人叫衛開方,他爹是衛國的老大,但是開方出身不好只是庶子,開方對我可以說是絕無二心,為了伺候我他十幾年沒有回家,就連父母死了也沒有回去奔喪。

最後一人叫豎刁,為了能長期在我身邊服侍我,竟然把命根子切除了,你們說這是不是忠。但是我萬萬沒有想到他們能這樣對我。

這個時候我已經年過古稀,在我們那個年代能活到這麼大歲數著實不易,在位四十三年我也累了,我病倒了,我的兒子們重蹈我當年的覆轍開始爭奪王位,我已經沒有精力再去管他們了,爭吧!勝利永遠屬於強者。

我的幾個親信為了讓公子無虧繼位,竟然對一個病重的老人不聞不問,而且還不給我吃飯,我又病又餓,心想幹脆死了得了,眼不見心不煩。可是在我死後忙於王位爭奪的這些人竟然連我的屍體都不管,“屍在床上六十七日,屍蟲出於戶”。

這就是我的一生,曾經的英明神武以及晚年的昏庸。


一點點歷史


齊桓公病重期間,被他信任的易牙、開方、豎刁圍困在宮中,連口水也喝不了,最終被活活餓死。五個兒子各率黨羽競爭國君之位,誰也顧不上他,屍體放了整整76天,蛆蟲都爬出來了。齊桓公遭遇如此悲劇,表面上看是信任佞臣,實則是沒有處理好繼承人的問題。

齊桓公後期信任佞臣

齊桓公是個標準的公子哥,愛吃、愛玩、愛女人,對大臣下人都很不錯,遇到有作為的大臣,這輩子就能成就大事業,要是遇到小人,就糟糕了,和後世的明英宗朱祁鎮有點像。

齊桓公的前大半輩子,重用管仲、高傒等一幫子大臣,國家蒸蒸日上,實力強勁,齊桓公登上了中原霸主的位子。

管仲死後,缺乏得力大臣的輔佐(高傒當時已經80多歲了),齊桓公就倒黴了。在他重病期間,易牙、開方、豎刁三個他十分信任的寵臣將他孤零零的隔離在宮牆內,既不給他找醫生,也不給他送飯,只開了一個狗洞,讓一個宮女每天按時爬進去,看他死了沒有。

最終在口乾舌燥、飢餓難忍、痛苦絕望中,一代霸主齊桓公離開了這個世界。

管仲在重病中就勸過齊桓公,讓他遠離這三個小人,因為這些都是缺乏人性、不擇手段的人,舉個例子:易牙是廚子,做的飯菜非常好吃,齊桓公的口味越來越刁,有一天就無意中說道,這山珍海味天天吃,慢慢就膩了,不知道人肉是什麼滋味。易牙為了討好齊桓公,回家後就把自己親生的幼子做成了一道菜!其他二人也倒差不多。

齊桓公也聽了管仲的勸告,把他三人趕出了宮。離開了這三人,齊桓公是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沒辦法,只好把他們找了回來。不久後悲劇就發生了,看來壞人也得有核心競爭力啊。

也就是這三個沒有人性的極品佞臣,假若是其他人,齊桓公就不會落得如此下場了。

齊桓公沒有處理好繼承人的問題

為什麼這三個佞臣不顧齊桓公的死活?除了報復的快感外,他們當時也沒有空來顧齊桓公的死活,他們正在忙著一件大事:擁立新君。寵臣最大的本事就是伺候好君王,眼看著齊桓公是不中用了,如果不提前伺候好新君,將來不還死翹翹?


齊桓公妻妾成群,三位正夫人沒有兒子,沒有嫡子可以繼承;有六位寵妾的地位差不多,他們的兒子為了登上寶座,很早就開始拉攏大臣,排斥異己,朝中的大臣為了保住榮華富貴,紛紛投靠諸子,朝中是烏煙瘴氣,一團亂麻。

齊桓公病倒後,各方互不相讓,爭鬥得熱火朝天,誰也顧不得他的死活。倘若他能早日指定繼承人,也許悲劇就不會發生了。

齊桓公在位時間長達40多年,晚期的時候,諸公子歲數都比較大,有了爭權奪利的慾望;齊桓公的猶豫不定,給了他們奪權的動力。齊桓公去世後,各位公子輪番上場,齊國陷入動亂,齊桓公的霸業隨即結束。

總結:齊桓公晚年信任沒有人性的易牙、開方、豎刁,導致重病期間無人伺候,最後渴死餓死;根本的原因還在於沒有確定好繼承人;更加遺憾的是,隨著他的去世,齊國陷入動亂,一代霸業也隨之結束。


小楊品史


齊桓公好美色,好美味,好美酒,好大喜功。管不住嘴管不住老二是最後慘死的根由。無數事實告訴我們,管不住嘴管不住老二,註定不會有好結果。

管仲在時,發生了易牙阻止改革,管仲藉機要除易牙,就發生了著名的易牙烹子,搏得了桓公的信任,從此後易牙小心敬慎,終管仲一生都沒有找到合適的理由除去易牙。而易牙就是廚師的祖師爺,有一手好廚藝,重要的是他總結了前人的經驗並且自創了很多菜品。掌握了齊國廚房,每天給桓公做菜遞菜,以次成為了桓公近臣,無形之中影響著桓公的決策。一個能把兒子殺掉做菜的人,豬狗不如,人品差到極點。但是無奈桓公好美食,無法抗拒美食的誘惑,為日後埋下悲慘結局的種子。

豎刁,太監始祖。桓公好色,容不下一個男人當後宮的管家,豎刁覺察到這一點,果斷割去了命根子,桓公深深被其感動,他如願以償當上了太監,出入後宮來去自由,也成為了桓公的近臣。同樣的,一個如此不擇手段的人,如果遇到核心利益根本就不會顧及禮義廉恥。但是桓公好大喜功,喜歡聽阿諛奉承之言,更喜歡被人表現出忠心不二。

長衛姬,衛國的一個美女,家裡排行老大,被桓公收為妾,生了公子無虧。桓公頂不住美人的耳邊親暱,廢長立幼,想立公子無虧。為此,齊國內政不穩,大臣們紛紛各站其隊,尤其是管仲去世後,內政徹底失去控制,極度不穩定,黨派紛爭劇烈。權臣各握重權而不不顧君主。

有這身邊三人,是能夠輕易影響桓公決策的,桓公病危後,易牙,豎刁和長衛姬三人與支持公子無虧的權臣聯合發動政變。運用長久以來積累的內外勢力將桓公隔絕於宮內,沒有易牙的吩咐無人給桓公做菜遞飯,桓公知道內情後,老淚縱橫,想起當初管仲之言,後悔莫及,就在這種無限悔恨和無限抑鬱之中,餓死了……

另外一邊太子提前得到消息逃跑,無虧繼位。然而,三人畢竟是德行有虧的人,況且能力也很不足。雖然無虧繼位卻不能壓制住其他勢力。各公子都參與到爭奪王位之中,太子藉助宋國勢力復國繼位,然而齊國霸也一去不復返,最終還慘遭田氏代齊,姜氏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掌門聽風


春秋時代文明開始逐漸禮崩樂壞,眾國各居一勢,權利蠱惑人心,各國國君紛紛起兵作戰,逐鹿中原,欲吞併鄰國擴大疆土,國與國,君與臣的矛盾不斷凸顯。混戰時代,也是人才輩出的時代,“春秋五霸”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脫穎而出的。

秦穆公是五霸中被周天子封任“侯伯”最早的一位;齊桓公曾經九合諸侯,討伐宋國,吞併小國,尊王攘夷,北征戎狄,南伐楚國,早早就走上天下諸侯的霸主寶座;齊桓公的雄才大略,用人得當,能屈能伸等優秀品質成就了一身的輝煌,這樣一個人,為何最後會落得“活活餓死”的悲慘結局呢?

一切要從齊桓公重用管仲說起。齊桓公姓姜,字小白,在齊國內亂時期,公子小白和公子糾都逃往他國避亂,等齊國內亂平定,公子糾搶先一步,在回國的路上偷襲公子小白,欲稱王。幸運的是管仲的箭弩僅僅射中了小白的玉佩,小白趁勢倒地裝死,逃過一劫,小白順利回國後繼承王位,是為齊桓公。

齊桓公繼位後,優秀的品質奠定了他強者的地位

豁達大度、虛心待人,終抱“美人”歸

齊桓公即位後,想到當年魯國幫助公子糾刺殺自己,想要報仇,打算攻打魯國,殺了當年刺殺自己的管仲。大臣鮑叔牙卻向齊桓公說:臣幸得從君,君竟以立,君之尊,臣無以增君,君將治齊,即高傒與叔牙足也,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夷吾所居國國重,不可失也;鮑叔牙頂著齊桓公要殺了管仲的怒火向他舉薦管仲。

齊桓公聽罷,邀請管仲到齊國,厚禮相待:及堂阜而脫桎梏,齋祓而見桓公。桓公厚禮以為大夫,任政。兩人摒棄前嫌,稱管仲為“仲父”,成為千古美談。齊桓公的真誠打動了管仲,這也是管仲能為齊桓公盡心盡力,鞍前馬後的原因。

根據《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桓公既得管仲,與鮑叔、高傒修齊國政,連五家之兵,設輕重魚鹽之利,以贍貧窮,祿賢能,齊人皆說。從此,在管仲的輔佐下,齊國進入飛黃騰達的發展迅猛階段。

扶助弱小,以禮待人

禮崩樂壞的時代,個人的精神境界高尚難能可貴,周王室曾經是眾諸侯國的領導者,在混戰時期,當週王室在眾諸侯國間的威望一點點下降時,鄭莊公公然與周桓王對抗。這屬於對諸侯的大不敬,其他國家也沒有主見,跟隨在鄭的身後虛張聲勢。此時,齊桓公聽從了管仲的建議,毅然不隨波逐流,決定“內尊周王,外攘四夷”,奉天子以令諸侯,這種依然知禮守矩的行為得到了周圍國家的尊敬與追隨,這件事使齊桓公在眾諸侯間樹立的高大形象,一舉脫穎而出,成為諸侯中的老大“候伯”。

諸如此類事件,齊桓公的良好品質為他又賢良相伴,眾國簇擁打下良好基礎。齊國實力雄厚,齊工“雙商皆高”,無疑有十足威望,成就“一人之上,萬人之下”的春秋第一霸。

優點顯盡,齊桓公已經接近暮年,他的缺點正侵蝕得越來越深。

好色之徒

好色導致齊桓公後宮中宮女無數,公子眾多。在齊桓公垂垂老矣之際,對於眼下國家大事掌控心有餘而力不足,階下皇子早就為了爭奪皇位之事大打出手,各率領黨羽爭位,成為隱患所在。

喜歡被奉承

齊桓公餓死深宮的直接原因正是齊桓公被三個小人的阿諛奉承蒙蔽了雙眼,齊桓公精於飲食,給了佞臣易牙趁虛而入的機會。易牙獻媚到什麼地步呢?據說,易牙為了得到齊桓公的寵信,將自己的親生兒子做成肉丸送給齊桓公,齊桓公吃後大讚,得知是易牙兒子的肉後,更加相信易牙是忠心不渝的大臣,從此無條件的信任他。

另外兩個,也是通過這樣殘忍的手段獲得齊桓公的信任。豎刀閹割,開方背叛,這樣的性情極端之人使用出乎意料的手段打動齊桓公,齊桓公並沒有察覺,反而樂在其中。即使管仲規勸,齊桓公仍未覺察,竟然將三人請回宮內掌事。據《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管仲病,桓公問曰:群臣誰可相者?管仲曰:知臣莫如君。公曰:易牙如何?對曰:殺人以適君,非人情,不可。公曰:開方如何?對曰:倍親以適君。公曰:豎刀如何?對曰:自宮以適君,非人情,難親。管仲死,而恆公不用管仲言,卒近用三子,三子專權。

三個人圖窮匕見,原形畢露。公元前643年,齊桓公病重,此時外有戎狄侵犯,齊國內部各公子為首的黨派相互攻打爭奪皇位,齊國混亂不堪,易牙、豎刀和開方三個佞臣從中作梗,謀取權貴,並將病危的齊桓公禁閉在深宮內,有高不可攀的城牆圍住,齊桓公的屍體在床上放置六七十天,屍蟲都沿著窗子爬出來,新任的齊國國君才將齊桓公收殮。

優秀的品質固然能助人成功,可是不能剋制缺點必定要功敗垂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