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人文主义是怎样兴起和发展起来的?

张琳


十五、十六世纪是一个发生伟大变革的时代,我们今天世界的轮廓就是在那个时候形成的。这个时候的思想基础发生了变化,开始意识到人自身应该成为世界的中心和,衡量一切的标准。弗朗西斯科·比德拉克是一位学者,自幼接受中世纪基督教教育,受到了古典文化的冲击。他对地位没有任何兴趣,他宁愿在阿维尼翁附近的沃克吕兹乡村优势,可以继续研究希腊和拉丁文典籍。也正是因此他清晰的认识到古代哲学和价值观念,他特别小的时候就接触到中世纪基督教教育,受到了古典文化的冲击。希腊艺术中对人体美,自由,还有城邦观念得推崇,和罗马人的历史,就是政治权力的坚强的意志相结合。在这样的情况下,彼特拉克,重新发现了文科研究所具有的重大意义。这就是一种“人文学科”,这是你们对希腊罗马那会儿的自由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问,涵盖了,语法,修辞,诗歌,历史,哲学等,这样的学问会教会人如何说话,如何写作,如何读书,怎么成为一个文化人。所谓人文主义者,就是,受过这种教育的人,而十九世纪的这种现象就被称为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非常重要的,最早主要在意大利和法兰西传播,16世纪的时候,这种人文主义已经流行到了全欧州。不过在14世纪的时候,不少人把人文主义者看作成长万恶之源。


艺滴美育


“人文主义”(Humanism)是一个历史不太长的新词,据史家考证,大概出现于1808年,最早由一个德国教育家提出来,用来形容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思潮。因为这个原因,传统上所谓的”人文主义者“,基本上指的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学者。这些人秉持一个共同的观念,那就是把人性当作上帝创造的最高成就来赞美。也因为这个原因,他们认为,人的认识力和创造力几乎与上帝比肩。就像当时佛罗伦萨的米兰多拉(Pico della Mirandola)在《论人的尊严》里借上帝之口说的那样,我(创造)你(人),就是想让你有选择的能力,可以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塑造自己——你既不属于天,也不属于地,既不全能也非不朽,但你可以选择自由和荣誉,选择堕落或崇高。不过必须提醒大家的是,无论彼特拉克、伊拉斯谟、达芬奇还是米兰多拉,将他们称为人文主义者都是后世的事情。

依照这一共同的观念,在文艺复兴时期,一个人文主义者的主要活动就是研习古希腊罗马的艺术、历史、哲学、修辞和伦理等人文学科。也正因如此,后世的学者们追根溯源,把人文主义的历史脉络向过去延展到了古希腊罗马时期,继而认为人类很早就拥有与人文主义类似的人文思想或“人文精神”(Human spirit)。

那么,什么又是人文精神呢?实际上除了不包含思想体系这层意思之外,它基本上是人文主义的同义词。一句话,人文精神指的是“人(man)之为人(human)”的全过程。用这一定义衡量,人文主义的思想其实东西方皆有萌芽,无论孔子还是苏格拉底。古罗马的西塞罗甚至已经在用”humanitas“这个拉丁文来指代对人之为人的过程,也就是公民的人文学科的全面教育。但这一思想要能持续、传承和绵延,必须包含三大要素的运转,分别是人性、理性和超越性。以历史的眼光看,西方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做得比东方好。

仅就现代意义而言,人文主义的兴衰大约有500年的光阴。19世纪末人文主义已然在权力、商业和科学的多重压力下日渐式微,并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后奄奄一息。20世纪后半叶迄今,有识之士试图重续传统,倡导人文精神的复兴,目前看来起色不大。时移世易,方向不明矣!


西闪


人文主义兴起与14世纪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旨在肯定人的价值,保护人的尊严和权力,反对歧视与偏见的一种价值观念,在今天看来这都是很平常的事。这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文艺复兴三杰:薄伽丘,彼特拉克,但丁。
17、18世纪,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兴起,开始出现启蒙运动,思想得到解放,人文主义进一步得到发展和认可,人们也更加在意自身的价值和利益,加上自然科学的发展,也推动了人文主义的进步。


史界观


商业繁荣导致市井阶层思想的解放。同时,文化界也不单单只为贵族老爷们服务,普罗大众也养得起他们了。自然而然的迎合他们的作品也就出现了,透着烟火气息,不再高贵冷艳。像明中后期出版业就很发达。唐寅也会画一些春宫图,迎合市场。教科书称为资本主义萌芽与人文主义思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