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在農村,人去世以後要經過幾個過程,才可以入土為安,有什麼講究嗎?

老農民說事


在農村,人去世以後要經過幾個過程,才可以入土為安,有什麼講究嗎?



一、農村老人去死後,首先叫村上主持葬禮的棺材頭來給死人穿壽衣、扛下地,然後將床上墊的蓋的統統拿到村口“百步外”燒掉,證明這個人已經西去了。



二、僱人哭喪,通知村有直系關係的農戶端紙燒拜,以示對死人的尊敬,凡是來燒紙的人都要手上扎白布帶,以示為死去的人戴孝,晚上子女要給死人守屍,最少要停屍一天後火化,然後將骨灰入棺。



三、派人去死人的親戚家報喪,請陰陽先生擇日子、選墳地、看風水,請道士先生扎靈框,請鼓樂隊奏樂,請人幫忙擺酒席,請抬棺材的人、挖墓穴的人,幫工每家一個,無事不準推脫。



四、招收、守靈、點燈、做道場、超度整整鬧騰一個晚上,子女要披麻戴孝,腰扎麻繩,頭戴白帽子,腳穿孝鞋子,還要給死人燒紙跪拜叩頭,以表示對死人的尊重,幫助死人脫離苦海,過奈何橋、過鬼門關、遊十殿、投胎轉世。



五、出喪這天,子女要身著孝服澄跪在村口的百步外,聽到起棺的爆竹響時就起身哭喪,送喪的走前面,抬棺的在後面。到墳地要給死人蟠喪,由陰陽先擺風水、定棺、定向、喊龍後下葬。



六安葬人員要在山上墓地吃飯,不葬好不能回村,化靈、送火種、送神位,安葬好後燃放煙花爆竹。晚上子女給安葬人員跪拜謝禮。你們那裡人死後是怎樣的風俗葬禮和流程,大家都來說說吧。


老孃舅說事


我是侗族人,講講侗族人去世以後要經歷的幾個過程。

小外公姓姚,去年清明剛過就離開了人世,姚姓是鎮上第一姓氏,身上有一種團結、講信用的古人之風,所以辦的既隆重(特指人氣上),又實實在在的感天動地。

小外公嚥氣後按照習俗要擦拭遺體並穿壽衣,等待時辰入殮,入殮後由於沒到時辰出殯,小外公的靈柩要在家裡多躺幾天,期間不斷有族人前往弔唁,燒香磕頭,家裡的婦女給親人、孝子賢孫分發孝布,我在小外公靈柩前上了三柱香,就找個地方坐下,聽旁邊淒厲的嗩吶聲,真是聲聲都要叩開天堂的大門……

出殯時辰是凌晨兩點,小外公的靈柩被抬到設在鼓樓前的靈堂上,從古至今,鼓樓前的這塊場地,喪事不知辦了多少場,又送走了多少人,如今到了小外公,他的棺木旁是自己眾多的女兒和兒媳,哭紅了眼,寂寂的心情扶在棺木上,撐起一把打開的黑傘,就是最後的送行了。鼓樓下擠滿了人,不間斷地上靈柩前點香燒紙,直到黎明的第一道曙光來臨,道士才開始靈堂悼念儀式,靈柩右邊是一隻收了內臟,靜靜地趴在靈桌上的豬,樣子是那麼乖巧。

悼念儀式的第一項,是孝子們在靈柩前按照道士指令進行三拜九叩首,按習俗,孝子要光著腳,赤誠的與地母聯結。第二項是女婿們跪拜,孝子在對面陪跪還禮,看到這幕,真是無限感慨,人們真的可以做到這樣彬彬有禮。

悼念儀式完畢,給在場的人分發醃魚、糯米,天已大亮,準備出殯了。姚氏家族的墓地在鎮西南的山坡上,路上女婿抬棺,口中會說一些幽靈般的話,行到山坡腳下,嚎啕大哭的女人們不再向前,剩下清一色的男性,分工的明確,猶如原始社會,男女還有一些神性附著在身上。 婦女退下來,就剩下男性的氣場,原始的力量就會顯現出來,這是抬棺者和前面走的人一起鑄就的,是與逝者的最後一次對話,因此神聖而莊嚴。

抬到姚氏墓地,已經沒有路,全是墳墓,為了抬到山頂挖好的墓穴,抬棺者要統一步調,坡陡難行,前拉後推,硬是抬上去了。抬到了墓穴旁,還要等到好的時辰才能下葬,嗩吶師在墓穴前悽悽慘慘的吹,我在不遠處的大樹下坐著聽,樹葉一翻一翻,好不悲慼。到了下葬時辰,嗩吶師換上又大又長的嗩吶,聲音震天動地,人活一世,就這樣長眠不醒……


岑德永無鄉


一邊情況如果是老人去世用紅色的棺材,這叫喜喪。如果是年輕的因為意外死亡用黑色的棺材。

從死亡當天算遺體要放三天。期間會通知親戚朋友叫報喪。由子女擦洗身子穿上壽衣,嘴裡放上壓口錢,頭頂放一碗飯,示意吃飽了好早日投胎。兒子系白布纏麻繩,白布包頭。女兒批白布。

棺材要用板凳架起來,不能著地。要有直系親屬陪靈,防止貓狗一類的動物靠近。要用三牲祭祀。



期間有親朋好友來燒紙,悼念逝者。辦酒席供親朋好友食用。糊紙人紙馬,花圈。

出殯的頭天晚上把紙人紙馬燒掉。要在沒有人的地方燒掉。出殯當天由大兒子摔灰盆,扛白帆在棺材前面。出殯隊伍最前面有一個必須是單身的人沿路拋撒紙錢。棺材後面是女人親戚。女人不得去觀看入土,半路要回返。

入土時屬相不合的要回避,棺材上要放上打狗棒和饅頭。放炮入土。

每個地方的習俗都不同,大致就是這樣,有好多都是迷信,其實都是活著的人對逝者的懷念。


洋蔥男520


中國講究的是死者為大,雖然現在國家提倡葬禮應從簡,但依然改變不了農村人傳統的思想觀念。一個人過世後的講究很大,而所要走的程序也很繁瑣。下面就和大家談談要經歷的流程。

1.中國人自古講究走得安心和風光,在老人去世後全村的人都會在當天瞻仰遺容,表示對老人最大的尊重和哀悼。而老人死後要先檢查老人的眼睛是不是閉著了,如果眼睛是半閉著的狀態,那就有家屬把他的眼鏡合上。這樣人死了後才能安心,才能不對這個世界留懷念。

2.之後就是給老人換上壽衣,據說老人走後在陰間穿的就是這件衣服。而想要老人走得更加舒心,那整理遺容是最必要的流程。而現在給去世的人化妝已經成為一種職業,工資還挺高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興趣。

3.遺容整理完畢之後穿上壽衣,這時候需要在死者的臉上蓋上白布。其實蓋上白布也很有講究,一者說蓋上白布是為了確定老人真的離世,防止假死現象的發生。一者說當死者看到自己的臉上被蓋白布後就能意識到自己已經死亡了,這時候他就不會再眷戀塵世。再說蓋上白布也防止小孩被嚇哭,膽小的人因為恐懼感晚上會做噩夢,而親屬看到了心裡則會十分傷心。

4.人死後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守夜,這時候關係好的人都會來到這裡守夜。因為去世的第一天人的魂魄非常的虛弱,這時候親人在一起守夜能讓靈魂增加能量。不然的話就會變成孤魂野鬼不能投胎。而守夜也是見證親情和關係的一種形式。

5.之後死者的屍體並不會立馬火化,而是家中停放三天,讓遠處的親朋好友都來看望死者的最後一面。當然這也是防止假死的重要方式,並讓死者身上人的氣味發散出去。

6.之後便是火化入殮,而在農村火化之後還是要把骨灰盒放在棺材裡。因為農村人認為棺材就是死者在陰間的房子,棺材越大住的地方越大。

7.之後就是祭祀,從頭七開始一直到七七都需要祭祀。而頭七和百日祭最重要,頭七的時候死者會最後一眼看望親人。之後每年的清明、中元節、祭日、農曆十月一日都需要燒紙紀念。

當然每個地方的禮俗不一樣,不知道除了以上的流程,大家還有什麼要補充的嗎?

關注我,三農財富資訊搶先得!


用戶6223349678


在農村,人去世以後要經過幾個過程,才可以入土為安,有什麼講究嗎?我公婆是農村的,都已去世,我說說我們這裡的步驟和講究。

第一,沐 浴 更 衣。人去世後第一件事就是給死者沐 浴 更 衣。先用溫水給死 者擦洗臉及整個身體,然後趁著死 者 身 體還沒有僵硬,給死 者穿上壽 衣(穿壽衣也是有講究的,村裡專門有那樣的人,估計是她有經驗,因為給死 人穿衣服確實需要一定的技巧)臉上蓋一張紙,頭向西腳向東擺好。

第二,擺 供 燒 紙 錢。在炕下放一張桌子,桌上擺上一碗荷包蛋(一般裡面兩個)一雙筷子。桌子前面放一個泥盆,孝子孝女輪流跪著燒 紙 錢,並不停的陪前來吊 喪的親戚朋友大哭。

第三,各種準備。做孝 衣,買棺 材,拿紙 草(一般男的就兩匹紙馬,女的麻煩一點,除紙馬外還有紙車和紙牛)期間每次飯前都要送一次“漿水”(就是孝子孝女們有人領著到村外小廟去燒一次紙,去的路上不哭回來哭😭。所謂的小廟多數都是幾塊磚頭搭建的)。


第四,火 化。火 化之前先燒了灶頭馬,然後用專門的火 化車拉去火 化,孝子多的一般有孝子跟著去火 化,有孝子在家開框建墳,獨子的一般先開框再去火 化。

第五,入 殮。骨 灰拿回來後,要進行入 殮。就是把骨 灰放到棺 材裡。這裡也有講究的。棺材裡面鋪上褥子,放上衣服,孝子孝女把骨 灰放衣服裡面,上面蓋上被子,女的被子上面還要放一個剪紙的大蓮花。

第六,發盤 纏蓋 棺。發“盤纏”就是到小廟把紙馬,紙車,紙牛還有兩個小紙人燒 掉,這次比較隆重,要擺供,女兒兒媳婦要用紙包幾包飯菜放到紙草裡面,並且嘴裡唸唸有詞“××,吃飽飯啊!別害怕啊!”還有囑咐亡 人過什麼山扔什麼東西的一大篇順口溜……回來蓋 棺,蓋 棺也有講究,棺 蓋上放上小麥粒,孝子孝女圍繞著棺 材轉三圈,一邊嘴裡唸唸有詞,一邊把麥粒收到孝 服裡,(用紙包好,帶回家種到地裡)然後集體跪 拜,蓋 棺。


第七,出 殯 下 葬。幾個人把棺 材抬到墓 地裡埋 葬。所有的送 葬 人都一同去墓 地(有的墓 地比較遠的就只有男的去,女的就不去了)來回不走同一條路。回家的時候,大門口放一個水盆,裡面有水和硬幣,送 葬回來的都摸一個硬幣,用水洗一下臉。然後每人拿一塊大面餅。

第八,安 鍋 圓 墳。當日晚上,家裡的孝 子,到墳前用磚頭搭建一個圓池子。以後再掃 墓的時候,紙 錢都在這裡面燒。第二天早上,孝子孝女再拿著掃帚和鐵鍁,到墳 上依次邊掃邊填土,圍繞著墳 墓轉三圈。


到此為止,一般的儀式舉行完畢,也就是說亡人入 土 為 安 了。當然出大 殯還有許多的細節。我公公出的大 殯,我婆婆是這種簡單的。總之,不知道亡 人是不是為安了,反正子女是被折騰的精疲力盡了。假如有一天我百 年之後,我不希望這樣折騰我的兒子,我希望有用的器 官 捐 獻 出去,能救治幾個人就幾個人,其餘的火 化,骨 灰灑在兒子住地的田野或者江河,如果兒子想念我的時候,就可以看看我的QQ,微信,美篇等各個空間,春節清明到我的空間裡說幾句話就好了……

我是林林媽媽,歡迎您駐足留言!


林林媽媽


在農村,人去世以後要經過家人給辦理喪事,才可以入土為安,在我國經過千百年的發展變革,已經形成了完善的殯葬習俗,因為各地風俗迥異,所以講究也各有不同。


下面我就以俺家鄉山東省滕州市為例,講一下辦喪事的幾個過程和注意事項。

1,穿壽衣。人在臨死或剛剛去世的時候,需要家人近親給穿壽衣,壽衣都是提前準備好的。


2,放冰棺。穿好壽衣之後,需要把遺體放入冰棺裡,因為俺這邊都是找先生看日子發喪的,所以必須放在冰棺裡,就相當於古時候的停屍。


3,撘靈堂。處理好遺體之後,家人們就得佈置靈堂了,當然都是逝者的親屬幫忙,這期間孝子是必須跪在靈堂守孝的。



4,上路。出殯的前一天,拿著給逝者準備好的紙馬紙轎等,去村外的小路上燒了,我們叫“打發盤纏”。


5,火化。現在辦喪事的程序也簡化了,一般看好出殯的日子,火化儀式就在那天早上舉行。



6,出喪。就是正式出殯,一整天,逝者的親朋好友全來祭奠,一天之內要行數次禮,吃兩頓大席。


7,路祭。顧名思義,就是在路上祭拜,這是喪事的重頭戲,親朋好友按照親疏遠近依次行禮,有“七叩禮”“九叩禮”等,大有講究。


8,抬棺下葬。舉行完喪事的全部儀式之後,就到了下葬的時候了。親人們把棺材抬到林地,有提前挖好的墓穴,放好位置,就可以埋了。


往往到了這道別的最後時刻,才是最感人最悲慼的時候,一個人,一輩子,就這樣結束了。孝子賢孫大哭著給逝者圓墳,逝者就算是入土為安了。


鄉村大嫂


當地農村有人去世,是要按照:當大事,來舉辦葬禮,我們這大都是從去世那天算起到第五天下葬,也有放七天的,那都是一些高壽之人家族戶院很大、子孫眾多之人,並不多見。

淨身換上壽衣之後,放入恆溫棺,要停放在正屋,頭朝外,雙腳用麻繩細細的攏上一道,據說是防止詐屍跳起來,頭前放上供桌,擺放本人的照片以及供品,孝子賢孫按照大小排列跪臥兩旁守靈。



每天開飯之前,先燒紙,把做好的飯菜先擺放在死者的供桌上後,大家才開始吃飯,好像是死者為大,不管什麼都是要以死者先開始。這個樣子要持續到第四天。


第四天有個很重要的事,那就是移喪,一般都是下午舉行,孝子賢孫披麻戴孝,哭喊著把死者從家中移到外面已經佈置好的靈棚之中,途中還要撐著黑傘遮住陽光,防止照射到恆溫棺裡面的死者。


移到外面靈棚後,孝子賢孫依然分列兩旁,夜晚是不能離開的,要守靈到天明,不論酷暑寒冬,都要在靈棚之內陪伴死者。一是為了守孝,二有說法這天有的人可以死而復生的,要是過了今晚還沒有還魂,那就算真的去世了。



第五天是正事,街坊親戚一大早都會來幫忙,穴位一般都是頭一天就挖好了,也有當天早晨去挖的,要講究挖到五花土,挖到這個土層,才算是挖好了穴位,一般上午都是親戚朋友前來祭奠,吃過中午飯後就開始舉行葬禮了。

死者有女兒或者女家屬進行淨面之後,開始合棺,棺材抬起,孝子里居前的也就是重孝的,一般都是以長子居多,跪著磕頭,頭頂一個瓦盆,棺材開始抬動時候,把瓦盆摔碎,過去都是人抬棺材。


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在不用人抬棺材了,有人間最後末班車,也有叫天堂公交車的,一手包辦,全自動液壓直接給吊到靈車之上。



男的要在前面步行,手裡拿著用白紙纏好的柳棍,女的可以坐著靈車或者別的車輛跟隨在後面。亦步亦趨的前往墓地。到達墓地之後,有液壓機器靈車將棺材放進穴位,這時要講究的是棺材的方向,我們這叫向口,一般都是東南向,提前用木棍紅繩在穴位之上規劃好方向,有這家當事人觀看後,感覺方向正確後,就開始了填土 ,葬禮基本已經完成。


我國地大物博,各地的風俗習慣也都大有不同。都有各式各樣的講究,死者為大,入土為安這條應該都是一樣的。


棒奔霸


在你們當地農村,人去世以後要經過幾個過程,才可以入土為要?有什麼講究?

1,當天需做的事宜


第一天人剛去世,要先穿壽衣,由長子給死者口內放一枚銅錢,稱為噙口錢,意思是"口中含寶",寓吉祥之意。還要包一小包小圓餅和一包麩子分別放在死者左右手中,同時唸到:"走到螞蟻山,麩子撒兩邊,走到惡狗山,餅子散兩邊",讓死者在去陰間的路上一路平安。人死後停屍放在屋當門靈床上,用一條麻繩梱住雙腳,以防炸屍。到辭靈或入驗(棺材)時再解開麻繩扔掉。用一張白紙蓋上臉,以免死者臉色難看,以免子女看到害怕或傷心。擺上長明燈放在死者前面為死者照路,這些辦完親人痛哭一切,燒些紙錢,稱為給死者送錢"燒倒頭紙)。

2,穿孝服


孝家主要成員,用麻繫腰,戴孝帽,系孝帶,就是人們常說的"報麻戴孝"。下午執事領著孝子抱牌位上林請神,到林上燒紙時,執事日:"點香神知,聞香神現,請神入位,回家受奠。敢告"。

孝子一道揖四叩,起身抱牌位回家。抬屍入棺封棺口,移靈。搭靈棚,在靈堂門外搭靈棚、設香案、擺祭品、立牌位。正中間掛個竹簾,安放遺像,竹簾中間用白紙寫貼一大"奠"字,兩側寫喪聯。請吹器班演唱。

3,出殯


設禮桌,迎弔客,弔唁十二拜禮,把弔客帶來的供品禮先擺在祭桌,然後管事人喊孝子迎客,孝子向供一揖三叩首,平身一揖向弔客致謝禮。長輩弔唁晚輩,不通行跪拜禮,可行鞠躬禮。兄弟平輩者,以先死為太。起靈前,祭拜順序,最先孝家,然後孃家、仁兄弟、姑家、子婿、侄婿、孫婿。孝家與上林的親友一起在靈棚行送行禮一般為十二拜禮。

此時,出殯時,鳴炮奏樂,抬喪人起棺時,長子摔盆,孝家引路前行,行至路處,落喪路祭,求路神讓道。到墳地下葬,葬完後孝子們解脫下身上孝衣,在墳頭集體跪拜後喪事完畢。這就是我們當地農村人去世後幾個程序和講究。

歡迎大家評論,關注"開心果",謝謝!


農戶開心果


在農村,人去世以後要經過幾個過程,才可以入土為安,有什麼講究嗎?

在農村,死人的事是日常生活中最大的事。國家提倡移風易俗,簡化程序,以節約為本。但在農村由於千百年遺傳下來的古代文化和習俗不是很容易說改就改,說移就能移的。而且在農村仍然是以古老的習俗來辦事。但是全國那麼大,各地的風俗習慣都不大一樣,各有特色,各自特點。下面我來概括一下我老家的風俗吧!

一,老人臨終時要燒紙錢。老人壽終時,家裡所有人都要跪在老人床前叩首,燒紙錢,給老人在黃泉路上做盤纏,哭送老人離開這個世界。同時家裡讓老人合上雙眼,叮囑老人不要掛念家裡一切,早赴陰府報到。


二,給老人沐浴、更衣、整容。老人過世後,請朋友給他沐浴、更換新做的壽衣,並給老人整理容貌,讓他美麗點,親人還要給他留最後一張照片。

三,給老人入殮。將啟用早為老人準備的棺木,內面放一些幹石灰。將老人入棺,鋪好墊被和蓋被子,漸不能朦臉,待親戚朋友瞻仰遺容後,才能蓋上臉面。

四,請風水生先找墓地。老人過世後,要請風水先生找一個風水好的地方,挖下安放棺木的深井。在農村這個過程叫做"欄井"。欄井的人還要吃主人送來的欄井飯菜和酒,表示主人對欄井人的謝意。


五,請道士給老人做法場。農村老人後,一般都要請道士做法場,安頓老人靈魂,用歡慶的道家法場護送老人離開這個世界,奔赴黃泉路,到陰間地府。

六,請親戚朋友瞻仰遺容。在老人馬上要登山入土之前,讓前來送別的人瞻仰最後一次遺容。現在科學發展了,相機手機隨時就可以給離去的親人留下最後的影相,留作紀念。

七,開一個簡單的追悼會。解放後,國家提倡移風易俗,提倡給老人開個追悼會,總結老人生平事蹟和給我們留下的可貴精神財富,讓人們寄託哀思。


八,送老人登山,人土為安。這是最後一個程序,將老人棺木安放在事先做好的墓穴裡。由道士主持入土儀式,埋葬棺木,樹立墓碑。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旭日東付先。】


鄂東三農


在我們當地人去世後,將屍體停放在門板上,孝子賢孫們跪在周圍哭泣一場,村裡、家族裡的親戚朋友前來料理後事。設靈堂、搭靈棚,請道士超渡,樂隊演奏熱鬧一下,屍體一般在第二天入殮,棺材放在兩張八仙桌子中間,叫“升棺”(取升官之意),第三天早上至中午之前發喪,叫“發材”(取發財之意)。

發喪要八抬八託,八名男青壯年漢子抬起棺材,八名孝子賢孫雙手託著棺材前行,前面長子摔盆子,打幡、撒買路錢(草紙裁成方塊),沿途親戚朋友“接路”,村子裡人戴著孝帽送到村外,接路儀式是親戚朋友焚香燃放鞭炮跪著迎接送葬隊伍,給抬棺材的人員沏茶敬菸,孝子賢孫要對“接路”的親戚朋友還禮,一般對方跪接,孝子賢孫們也要跪叩還禮。

發喪到荒地,不併馬上下葬入土為安,而是停在“蠶基場”,厝上三年後才下葬。傳說,這與移民文化有關。明代洪武年間,從江西鄱陽湖遷移了大量移民到安慶,第一代至第三代移民做夢都還想回原藉,人在安慶,心在江西,尤其是逢年過節更是思念江西故里親戚朋友,希望朝廷政策有鬆動,有朝一日允許他們返回祖宗們葬身之地,江西老家,年復一年中等待機會,當第一代移民逝去後,都不願入土為安,希望能回江西老家上祖墳山與列祖列宗葬在一起,子女們只得將棺材厝在荒地,等待時機,兩三年後,厝在地面上棺材要散掉了,才不得不運到山區找塊臨時墓地,淺葬了!

淺葬的目的還是為日後遷葬江西老家做準備,以後取墳方便些,墓穴深不足一米,只能放一口棺材,薄葬,用土堆成橢圓形墳包。不象北方人喪葬習俗,要厚葬深埋。

到了第四代人手上,基本上演變成一種喪葬習俗了,也沒多少人思念江西老家了,也沒有多少人知道為什麼人死了以後要厝上三年才能下葬的典故,只當是一種規矩、習俗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