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在农村,人去世以后要经过几个过程,才可以入土为安,有什么讲究吗?

老农民说事


在农村,人去世以后要经过几个过程,才可以入土为安,有什么讲究吗?



一、农村老人去死后,首先叫村上主持葬礼的棺材头来给死人穿寿衣、扛下地,然后将床上垫的盖的统统拿到村口“百步外”烧掉,证明这个人已经西去了。



二、雇人哭丧,通知村有直系关系的农户端纸烧拜,以示对死人的尊敬,凡是来烧纸的人都要手上扎白布带,以示为死去的人戴孝,晚上子女要给死人守尸,最少要停尸一天后火化,然后将骨灰入棺。



三、派人去死人的亲戚家报丧,请阴阳先生择日子、选坟地、看风水,请道士先生扎灵框,请鼓乐队奏乐,请人帮忙摆酒席,请抬棺材的人、挖墓穴的人,帮工每家一个,无事不准推脱。



四、招收、守灵、点灯、做道场、超度整整闹腾一个晚上,子女要披麻戴孝,腰扎麻绳,头戴白帽子,脚穿孝鞋子,还要给死人烧纸跪拜叩头,以表示对死人的尊重,帮助死人脱离苦海,过奈何桥、过鬼门关、游十殿、投胎转世。



五、出丧这天,子女要身着孝服澄跪在村口的百步外,听到起棺的爆竹响时就起身哭丧,送丧的走前面,抬棺的在后面。到坟地要给死人蟠丧,由阴阳先摆风水、定棺、定向、喊龙后下葬。



六安葬人员要在山上墓地吃饭,不葬好不能回村,化灵、送火种、送神位,安葬好后燃放烟花爆竹。晚上子女给安葬人员跪拜谢礼。你们那里人死后是怎样的风俗葬礼和流程,大家都来说说吧。


老娘舅说事


我是侗族人,讲讲侗族人去世以后要经历的几个过程。

小外公姓姚,去年清明刚过就离开了人世,姚姓是镇上第一姓氏,身上有一种团结、讲信用的古人之风,所以办的既隆重(特指人气上),又实实在在的感天动地。

小外公咽气后按照习俗要擦拭遗体并穿寿衣,等待时辰入殓,入殓后由于没到时辰出殡,小外公的灵柩要在家里多躺几天,期间不断有族人前往吊唁,烧香磕头,家里的妇女给亲人、孝子贤孙分发孝布,我在小外公灵柩前上了三柱香,就找个地方坐下,听旁边凄厉的唢呐声,真是声声都要叩开天堂的大门……

出殡时辰是凌晨两点,小外公的灵柩被抬到设在鼓楼前的灵堂上,从古至今,鼓楼前的这块场地,丧事不知办了多少场,又送走了多少人,如今到了小外公,他的棺木旁是自己众多的女儿和儿媳,哭红了眼,寂寂的心情扶在棺木上,撑起一把打开的黑伞,就是最后的送行了。鼓楼下挤满了人,不间断地上灵柩前点香烧纸,直到黎明的第一道曙光来临,道士才开始灵堂悼念仪式,灵柩右边是一只收了内脏,静静地趴在灵桌上的猪,样子是那么乖巧。

悼念仪式的第一项,是孝子们在灵柩前按照道士指令进行三拜九叩首,按习俗,孝子要光着脚,赤诚的与地母联结。第二项是女婿们跪拜,孝子在对面陪跪还礼,看到这幕,真是无限感慨,人们真的可以做到这样彬彬有礼。

悼念仪式完毕,给在场的人分发腌鱼、糯米,天已大亮,准备出殡了。姚氏家族的墓地在镇西南的山坡上,路上女婿抬棺,口中会说一些幽灵般的话,行到山坡脚下,嚎啕大哭的女人们不再向前,剩下清一色的男性,分工的明确,犹如原始社会,男女还有一些神性附着在身上。 妇女退下来,就剩下男性的气场,原始的力量就会显现出来,这是抬棺者和前面走的人一起铸就的,是与逝者的最后一次对话,因此神圣而庄严。

抬到姚氏墓地,已经没有路,全是坟墓,为了抬到山顶挖好的墓穴,抬棺者要统一步调,坡陡难行,前拉后推,硬是抬上去了。抬到了墓穴旁,还要等到好的时辰才能下葬,唢呐师在墓穴前凄凄惨惨的吹,我在不远处的大树下坐着听,树叶一翻一翻,好不悲戚。到了下葬时辰,唢呐师换上又大又长的唢呐,声音震天动地,人活一世,就这样长眠不醒……


岑德永无乡


一边情况如果是老人去世用红色的棺材,这叫喜丧。如果是年轻的因为意外死亡用黑色的棺材。

从死亡当天算遗体要放三天。期间会通知亲戚朋友叫报丧。由子女擦洗身子穿上寿衣,嘴里放上压口钱,头顶放一碗饭,示意吃饱了好早日投胎。儿子系白布缠麻绳,白布包头。女儿批白布。

棺材要用板凳架起来,不能着地。要有直系亲属陪灵,防止猫狗一类的动物靠近。要用三牲祭祀。



期间有亲朋好友来烧纸,悼念逝者。办酒席供亲朋好友食用。糊纸人纸马,花圈。

出殡的头天晚上把纸人纸马烧掉。要在没有人的地方烧掉。出殡当天由大儿子摔灰盆,扛白帆在棺材前面。出殡队伍最前面有一个必须是单身的人沿路抛撒纸钱。棺材后面是女人亲戚。女人不得去观看入土,半路要回返。

入土时属相不合的要回避,棺材上要放上打狗棒和馒头。放炮入土。

每个地方的习俗都不同,大致就是这样,有好多都是迷信,其实都是活着的人对逝者的怀念。


洋葱男520


中国讲究的是死者为大,虽然现在国家提倡葬礼应从简,但依然改变不了农村人传统的思想观念。一个人过世后的讲究很大,而所要走的程序也很繁琐。下面就和大家谈谈要经历的流程。

1.中国人自古讲究走得安心和风光,在老人去世后全村的人都会在当天瞻仰遗容,表示对老人最大的尊重和哀悼。而老人死后要先检查老人的眼睛是不是闭着了,如果眼睛是半闭着的状态,那就有家属把他的眼镜合上。这样人死了后才能安心,才能不对这个世界留怀念。

2.之后就是给老人换上寿衣,据说老人走后在阴间穿的就是这件衣服。而想要老人走得更加舒心,那整理遗容是最必要的流程。而现在给去世的人化妆已经成为一种职业,工资还挺高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兴趣。

3.遗容整理完毕之后穿上寿衣,这时候需要在死者的脸上盖上白布。其实盖上白布也很有讲究,一者说盖上白布是为了确定老人真的离世,防止假死现象的发生。一者说当死者看到自己的脸上被盖白布后就能意识到自己已经死亡了,这时候他就不会再眷恋尘世。再说盖上白布也防止小孩被吓哭,胆小的人因为恐惧感晚上会做噩梦,而亲属看到了心里则会十分伤心。

4.人死后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守夜,这时候关系好的人都会来到这里守夜。因为去世的第一天人的魂魄非常的虚弱,这时候亲人在一起守夜能让灵魂增加能量。不然的话就会变成孤魂野鬼不能投胎。而守夜也是见证亲情和关系的一种形式。

5.之后死者的尸体并不会立马火化,而是家中停放三天,让远处的亲朋好友都来看望死者的最后一面。当然这也是防止假死的重要方式,并让死者身上人的气味发散出去。

6.之后便是火化入殓,而在农村火化之后还是要把骨灰盒放在棺材里。因为农村人认为棺材就是死者在阴间的房子,棺材越大住的地方越大。

7.之后就是祭祀,从头七开始一直到七七都需要祭祀。而头七和百日祭最重要,头七的时候死者会最后一眼看望亲人。之后每年的清明、中元节、祭日、农历十月一日都需要烧纸纪念。

当然每个地方的礼俗不一样,不知道除了以上的流程,大家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关注我,三农财富资讯抢先得!


用户6223349678


在农村,人去世以后要经过几个过程,才可以入土为安,有什么讲究吗?我公婆是农村的,都已去世,我说说我们这里的步骤和讲究。

第一,沐 浴 更 衣。人去世后第一件事就是给死者沐 浴 更 衣。先用温水给死 者擦洗脸及整个身体,然后趁着死 者 身 体还没有僵硬,给死 者穿上寿 衣(穿寿衣也是有讲究的,村里专门有那样的人,估计是她有经验,因为给死 人穿衣服确实需要一定的技巧)脸上盖一张纸,头向西脚向东摆好。

第二,摆 供 烧 纸 钱。在炕下放一张桌子,桌上摆上一碗荷包蛋(一般里面两个)一双筷子。桌子前面放一个泥盆,孝子孝女轮流跪着烧 纸 钱,并不停的陪前来吊 丧的亲戚朋友大哭。

第三,各种准备。做孝 衣,买棺 材,拿纸 草(一般男的就两匹纸马,女的麻烦一点,除纸马外还有纸车和纸牛)期间每次饭前都要送一次“浆水”(就是孝子孝女们有人领着到村外小庙去烧一次纸,去的路上不哭回来哭😭。所谓的小庙多数都是几块砖头搭建的)。


第四,火 化。火 化之前先烧了灶头马,然后用专门的火 化车拉去火 化,孝子多的一般有孝子跟着去火 化,有孝子在家开框建坟,独子的一般先开框再去火 化。

第五,入 殓。骨 灰拿回来后,要进行入 殓。就是把骨 灰放到棺 材里。这里也有讲究的。棺材里面铺上褥子,放上衣服,孝子孝女把骨 灰放衣服里面,上面盖上被子,女的被子上面还要放一个剪纸的大莲花。

第六,发盘 缠盖 棺。发“盘缠”就是到小庙把纸马,纸车,纸牛还有两个小纸人烧 掉,这次比较隆重,要摆供,女儿儿媳妇要用纸包几包饭菜放到纸草里面,并且嘴里念念有词“××,吃饱饭啊!别害怕啊!”还有嘱咐亡 人过什么山扔什么东西的一大篇顺口溜……回来盖 棺,盖 棺也有讲究,棺 盖上放上小麦粒,孝子孝女围绕着棺 材转三圈,一边嘴里念念有词,一边把麦粒收到孝 服里,(用纸包好,带回家种到地里)然后集体跪 拜,盖 棺。


第七,出 殡 下 葬。几个人把棺 材抬到墓 地里埋 葬。所有的送 葬 人都一同去墓 地(有的墓 地比较远的就只有男的去,女的就不去了)来回不走同一条路。回家的时候,大门口放一个水盆,里面有水和硬币,送 葬回来的都摸一个硬币,用水洗一下脸。然后每人拿一块大面饼。

第八,安 锅 圆 坟。当日晚上,家里的孝 子,到坟前用砖头搭建一个圆池子。以后再扫 墓的时候,纸 钱都在这里面烧。第二天早上,孝子孝女再拿着扫帚和铁锨,到坟 上依次边扫边填土,围绕着坟 墓转三圈。


到此为止,一般的仪式举行完毕,也就是说亡人入 土 为 安 了。当然出大 殡还有许多的细节。我公公出的大 殡,我婆婆是这种简单的。总之,不知道亡 人是不是为安了,反正子女是被折腾的精疲力尽了。假如有一天我百 年之后,我不希望这样折腾我的儿子,我希望有用的器 官 捐 献 出去,能救治几个人就几个人,其余的火 化,骨 灰洒在儿子住地的田野或者江河,如果儿子想念我的时候,就可以看看我的QQ,微信,美篇等各个空间,春节清明到我的空间里说几句话就好了……

我是林林妈妈,欢迎您驻足留言!


林林妈妈


在农村,人去世以后要经过家人给办理丧事,才可以入土为安,在我国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变革,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殡葬习俗,因为各地风俗迥异,所以讲究也各有不同。


下面我就以俺家乡山东省滕州市为例,讲一下办丧事的几个过程和注意事项。

1,穿寿衣。人在临死或刚刚去世的时候,需要家人近亲给穿寿衣,寿衣都是提前准备好的。


2,放冰棺。穿好寿衣之后,需要把遗体放入冰棺里,因为俺这边都是找先生看日子发丧的,所以必须放在冰棺里,就相当于古时候的停尸。


3,撘灵堂。处理好遗体之后,家人们就得布置灵堂了,当然都是逝者的亲属帮忙,这期间孝子是必须跪在灵堂守孝的。



4,上路。出殡的前一天,拿着给逝者准备好的纸马纸轿等,去村外的小路上烧了,我们叫“打发盘缠”。


5,火化。现在办丧事的程序也简化了,一般看好出殡的日子,火化仪式就在那天早上举行。



6,出丧。就是正式出殡,一整天,逝者的亲朋好友全来祭奠,一天之内要行数次礼,吃两顿大席。


7,路祭。顾名思义,就是在路上祭拜,这是丧事的重头戏,亲朋好友按照亲疏远近依次行礼,有“七叩礼”“九叩礼”等,大有讲究。


8,抬棺下葬。举行完丧事的全部仪式之后,就到了下葬的时候了。亲人们把棺材抬到林地,有提前挖好的墓穴,放好位置,就可以埋了。


往往到了这道别的最后时刻,才是最感人最悲戚的时候,一个人,一辈子,就这样结束了。孝子贤孙大哭着给逝者圆坟,逝者就算是入土为安了。


乡村大嫂


当地农村有人去世,是要按照:当大事,来举办葬礼,我们这大都是从去世那天算起到第五天下葬,也有放七天的,那都是一些高寿之人家族户院很大、子孙众多之人,并不多见。

净身换上寿衣之后,放入恒温棺,要停放在正屋,头朝外,双脚用麻绳细细的拢上一道,据说是防止诈尸跳起来,头前放上供桌,摆放本人的照片以及供品,孝子贤孙按照大小排列跪卧两旁守灵。



每天开饭之前,先烧纸,把做好的饭菜先摆放在死者的供桌上后,大家才开始吃饭,好像是死者为大,不管什么都是要以死者先开始。这个样子要持续到第四天。


第四天有个很重要的事,那就是移丧,一般都是下午举行,孝子贤孙披麻戴孝,哭喊着把死者从家中移到外面已经布置好的灵棚之中,途中还要撑着黑伞遮住阳光,防止照射到恒温棺里面的死者。


移到外面灵棚后,孝子贤孙依然分列两旁,夜晚是不能离开的,要守灵到天明,不论酷暑寒冬,都要在灵棚之内陪伴死者。一是为了守孝,二有说法这天有的人可以死而复生的,要是过了今晚还没有还魂,那就算真的去世了。



第五天是正事,街坊亲戚一大早都会来帮忙,穴位一般都是头一天就挖好了,也有当天早晨去挖的,要讲究挖到五花土,挖到这个土层,才算是挖好了穴位,一般上午都是亲戚朋友前来祭奠,吃过中午饭后就开始举行葬礼了。

死者有女儿或者女家属进行净面之后,开始合棺,棺材抬起,孝子里居前的也就是重孝的,一般都是以长子居多,跪着磕头,头顶一个瓦盆,棺材开始抬动时候,把瓦盆摔碎,过去都是人抬棺材。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不用人抬棺材了,有人间最后末班车,也有叫天堂公交车的,一手包办,全自动液压直接给吊到灵车之上。



男的要在前面步行,手里拿着用白纸缠好的柳棍,女的可以坐着灵车或者别的车辆跟随在后面。亦步亦趋的前往墓地。到达墓地之后,有液压机器灵车将棺材放进穴位,这时要讲究的是棺材的方向,我们这叫向口,一般都是东南向,提前用木棍红绳在穴位之上规划好方向,有这家当事人观看后,感觉方向正确后,就开始了填土 ,葬礼基本已经完成。


我国地大物博,各地的风俗习惯也都大有不同。都有各式各样的讲究,死者为大,入土为安这条应该都是一样的。


棒奔霸


在你们当地农村,人去世以后要经过几个过程,才可以入土为要?有什么讲究?

1,当天需做的事宜


第一天人刚去世,要先穿寿衣,由长子给死者口内放一枚铜钱,称为噙口钱,意思是"口中含宝",寓吉祥之意。还要包一小包小圆饼和一包麸子分别放在死者左右手中,同时念到:"走到蚂蚁山,麸子撒两边,走到恶狗山,饼子散两边",让死者在去阴间的路上一路平安。人死后停尸放在屋当门灵床上,用一条麻绳梱住双脚,以防炸尸。到辞灵或入验(棺材)时再解开麻绳扔掉。用一张白纸盖上脸,以免死者脸色难看,以免子女看到害怕或伤心。摆上长明灯放在死者前面为死者照路,这些办完亲人痛哭一切,烧些纸钱,称为给死者送钱"烧倒头纸)。

2,穿孝服


孝家主要成员,用麻系腰,戴孝帽,系孝带,就是人们常说的"报麻戴孝"。下午执事领着孝子抱牌位上林请神,到林上烧纸时,执事日:"点香神知,闻香神现,请神入位,回家受奠。敢告"。

孝子一道揖四叩,起身抱牌位回家。抬尸入棺封棺口,移灵。搭灵棚,在灵堂门外搭灵棚、设香案、摆祭品、立牌位。正中间挂个竹帘,安放遗像,竹帘中间用白纸写贴一大"奠"字,两侧写丧联。请吹器班演唱。

3,出殡


设礼桌,迎吊客,吊唁十二拜礼,把吊客带来的供品礼先摆在祭桌,然后管事人喊孝子迎客,孝子向供一揖三叩首,平身一揖向吊客致谢礼。长辈吊唁晚辈,不通行跪拜礼,可行鞠躬礼。兄弟平辈者,以先死为太。起灵前,祭拜顺序,最先孝家,然后娘家、仁兄弟、姑家、子婿、侄婿、孙婿。孝家与上林的亲友一起在灵棚行送行礼一般为十二拜礼。

此时,出殡时,鸣炮奏乐,抬丧人起棺时,长子摔盆,孝家引路前行,行至路处,落丧路祭,求路神让道。到坟地下葬,葬完后孝子们解脱下身上孝衣,在坟头集体跪拜后丧事完毕。这就是我们当地农村人去世后几个程序和讲究。

欢迎大家评论,关注"开心果",谢谢!


农户开心果


在农村,人去世以后要经过几个过程,才可以入土为安,有什么讲究吗?

在农村,死人的事是日常生活中最大的事。国家提倡移风易俗,简化程序,以节约为本。但在农村由于千百年遗传下来的古代文化和习俗不是很容易说改就改,说移就能移的。而且在农村仍然是以古老的习俗来办事。但是全国那么大,各地的风俗习惯都不大一样,各有特色,各自特点。下面我来概括一下我老家的风俗吧!

一,老人临终时要烧纸钱。老人寿终时,家里所有人都要跪在老人床前叩首,烧纸钱,给老人在黄泉路上做盘缠,哭送老人离开这个世界。同时家里让老人合上双眼,叮嘱老人不要挂念家里一切,早赴阴府报到。


二,给老人沐浴、更衣、整容。老人过世后,请朋友给他沐浴、更换新做的寿衣,并给老人整理容貌,让他美丽点,亲人还要给他留最后一张照片。

三,给老人入殓。将启用早为老人准备的棺木,内面放一些干石灰。将老人入棺,铺好垫被和盖被子,渐不能朦脸,待亲戚朋友瞻仰遗容后,才能盖上脸面。

四,请风水生先找墓地。老人过世后,要请风水先生找一个风水好的地方,挖下安放棺木的深井。在农村这个过程叫做"栏井"。栏井的人还要吃主人送来的栏井饭菜和酒,表示主人对栏井人的谢意。


五,请道士给老人做法场。农村老人后,一般都要请道士做法场,安顿老人灵魂,用欢庆的道家法场护送老人离开这个世界,奔赴黄泉路,到阴间地府。

六,请亲戚朋友瞻仰遗容。在老人马上要登山入土之前,让前来送别的人瞻仰最后一次遗容。现在科学发展了,相机手机随时就可以给离去的亲人留下最后的影相,留作纪念。

七,开一个简单的追悼会。解放后,国家提倡移风易俗,提倡给老人开个追悼会,总结老人生平事迹和给我们留下的可贵精神财富,让人们寄托哀思。


八,送老人登山,人土为安。这是最后一个程序,将老人棺木安放在事先做好的墓穴里。由道士主持入土仪式,埋葬棺木,树立墓碑。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旭日东付先。】


鄂东三农


在我们当地人去世后,将尸体停放在门板上,孝子贤孙们跪在周围哭泣一场,村里、家族里的亲戚朋友前来料理后事。设灵堂、搭灵棚,请道士超渡,乐队演奏热闹一下,尸体一般在第二天入殓,棺材放在两张八仙桌子中间,叫“升棺”(取升官之意),第三天早上至中午之前发丧,叫“发材”(取发财之意)。

发丧要八抬八托,八名男青壮年汉子抬起棺材,八名孝子贤孙双手托着棺材前行,前面长子摔盆子,打幡、撒买路钱(草纸裁成方块),沿途亲戚朋友“接路”,村子里人戴着孝帽送到村外,接路仪式是亲戚朋友焚香燃放鞭炮跪着迎接送葬队伍,给抬棺材的人员沏茶敬烟,孝子贤孙要对“接路”的亲戚朋友还礼,一般对方跪接,孝子贤孙们也要跪叩还礼。

发丧到荒地,不并马上下葬入土为安,而是停在“蚕基场”,厝上三年后才下葬。传说,这与移民文化有关。明代洪武年间,从江西鄱阳湖迁移了大量移民到安庆,第一代至第三代移民做梦都还想回原藉,人在安庆,心在江西,尤其是逢年过节更是思念江西故里亲戚朋友,希望朝廷政策有松动,有朝一日允许他们返回祖宗们葬身之地,江西老家,年复一年中等待机会,当第一代移民逝去后,都不愿入土为安,希望能回江西老家上祖坟山与列祖列宗葬在一起,子女们只得将棺材厝在荒地,等待时机,两三年后,厝在地面上棺材要散掉了,才不得不运到山区找块临时墓地,浅葬了!

浅葬的目的还是为日后迁葬江西老家做准备,以后取坟方便些,墓穴深不足一米,只能放一口棺材,薄葬,用土堆成椭圆形坟包。不象北方人丧葬习俗,要厚葬深埋。

到了第四代人手上,基本上演变成一种丧葬习俗了,也没多少人思念江西老家了,也没有多少人知道为什么人死了以后要厝上三年才能下葬的典故,只当是一种规矩、习俗传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