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心智不全的人,並非智商低或有心理疾病,而是缺乏三種思維意識

1, “自我覺察”的意識 (如何看待自己)

閒談莫論人非,靜坐常思己過。

在生活、職場中,對自己保有客觀的反思會使你更接近智慧。

所為“反思”,就是反過來思考、“回頭”看自己。

心智不全的人,並非智商低或有心理疾病,而是缺乏三種思維意識

彷彿在你的頭頂前有一個 “懸浮的注意力”,一個更加公正、理性的“你”,對自己的所思、所講、所為做出客觀評價。

開始自我覺察,就要多捫心自問一連串的“為什麼”

我剛才為什麼那樣說(做)?

我為什麼會不屑?

我為什麼會憤怒?

我為什麼會對此感到厭煩?

我在保護什麼利益?

你也許還會追溯到童年。

童年成長的環境帶給你的影響,直到你發現一直帶在自己身上的“模式”,你發現自己存在這樣、

那樣的“模式”,有的模式你是從小用到大的,也許在小時候,那種“模式”幫助你獲得了更多的

認可、關注、安全,但是當你長大了,這種模式可能並不適應成人社會的互動方式。

你覺察了,看見了,接納了,釋懷了,自然就會“調整”到更好的狀態。

心智不全的人,並非智商低或有心理疾病,而是缺乏三種思維意識

2,保持 “好奇心”的意識。 (如何看待他人)

你不僅應該經常對自己發問,也同樣要對外部世界發問。

沒有好奇心的人沒有活力,同時也容易陷入自己思維的死衚衕。

在不干涉別人隱私的前提下,保持好奇心至少有兩點好處:

1)好奇心是獲取好感的有效法寶

如果說這世界上最廉價卻也最有效的饋贈是什麼,就是贈予別人“存在感”。

2)好奇心能擴大你的認知地圖

請保持“好奇心”,哪怕是刻意的好奇。

心智不全的人,並非智商低或有心理疾病,而是缺乏三種思維意識

3, 時刻關注“事實” 是什麼的意識 (如何看待世界)

1959年,BBC採訪問羅素時,最後問了他一個問題:“假如這段影片被1000年後的人所發現,您想對他們說些什麼?”

羅素說:“不管你是在研究什麼事物,還是在思考任何觀點,請只問你自己‘事實是什麼’以及‘這些事實所證實的真理是什麼’。永遠不要讓自己被自己所更願意相信的,或者你認為人們相信了之後會對社會更加有益的東西所影響。只是簡單地去審視,什麼才是事實。”

心智不全的人,並非智商低或有心理疾病,而是缺乏三種思維意識

關注事實真相,就是對是否已看到事物全貌保持懷疑,如果你開始具備這種思維意識,就具備了學會批判性思維的基礎條件。

總而言之:愚者無疑,智者多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