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 世界读书日丨那些爱读书的孩子,最后都过着不普通的人生

世界读书日丨那些爱读书的孩子,最后都过着不普通的人生

世界读书日丨那些爱读书的孩子,最后都过着不普通的人生

今天是第23个世界读书日,这是一个爱书之人的日子。

都说人的气质里,藏着他看过的书。一个人读过的书会内化成他的气质、谈吐、胸襟,进而凝结成从容而优雅的人生。

前段时间,宁波某小学王老师在微博上晒出了六年级学生小邵的作文《沙漏》。文中一段关于时间的思考,迅速在网上走红,截至目前已经收获了7万多次转发、2万多份评论和18万多个赞。

世界读书日丨那些爱读书的孩子,最后都过着不普通的人生

但对人而言,沙粒不断坠落的过程就象征着光阴的流逝,但也不能单单认为这是自己的失去。如果将我出生的那一刻定义为拥有全部时间的话,时光确实从我手中流逝了;但如果将我死去的那一刻定义为我拥有了自己全部时间的话,那么,我一直都未曾失去过时间,而是一直在获取时间。

很多网友感叹,小邵笔下赋有的逻辑感和哲思性,这是大部分成年人都写不出来的。有人在评论中请教小邵父母的育儿经验是什么,其实根本不难猜想。

王老师在微博上透露,小邵能写出这样的文字,并非妙笔偶得。

小邵从小热爱阅读和写作。从一年级起,他就在父亲的引领下读《道德经》;四年级时,他就能把《道德经》全部背出来;平时喜欢看历史和科幻,是《三体》的忠实粉丝,写过弗洛伊德《梦的解析》读后感,点评过《万历十五年》;最近在看王小波文集、科幻作家埃塞克艾西莫夫的书......而这一次写《沙漏》,因为最近在听老鹰乐队的《亡命之徒》,受这首歌的歌词启发。

看完小邵的书单和阅读经历,也就不惊讶他怎么做到妙笔生花的了。

逻辑思维强、文字感悟力好的孩子无一例外都有良好的早期阅读体验,尤其是父母陪伴阅读的孩子。

世界读书日丨那些爱读书的孩子,最后都过着不普通的人生

早期的亲子阅读不但能培养孩子的兴趣习惯和语言文字的感悟力,更重要的是,在阅读和倾听中,还能共渡美好的亲子时光,教育的同时还顺理成章地达成了“陪伴”。而通过阅读获得的潜移默化地教育效果,远远好于干瘪瘪地讲道理和吼打。

而成年之后,尤其是离开父母和学校之后,阅读几乎是最有力量的一种自我救赎途径。看书,一直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

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决赛中,杭州外卖小哥雷海为最终战胜强劲对手,一举拿冠。很多人都为雷海为丰沛的诗词储备、淡定从容的现场表现震惊喝彩,更被他不畏生活艰苦,坚持看书、阅读的精神感动。

雷海为是一名普通的外卖小哥。白天,他和其他人一样为生活奔波,只有当夜幕降临,他才显现出不同的自己——诗书相伴,如影随形。

他经常去书店看书,但不舍得花钱买,就在书店背,回家凭着记忆默写下来,周而复始。等餐路上他背诗,送餐路上他诵诗,就连等红灯的时候,都不放过任何一个与之交错的机会。收入少,就去图书馆把喜欢的诗词背下来,再回到家默写下来。日复一日,这位其貌不扬的外卖小哥,脑海里装下了千余首古诗词......

世界读书日丨那些爱读书的孩子,最后都过着不普通的人生

节目播出后,雷海为瞬间成了全国最火的外卖小哥。有人在评论里酸到:“是冠军又如何?会背的诗词很多又如何?还不是要给我送外卖。”

确实,雷海为的经济生活或许不会因为这个冠军而发生什么太大的变化,他还是那个在烈日、风雨里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外卖小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精神世界,他的内涵气质,一定比那些功利、浮躁的人要优秀。

正如董卿在评价雷海为时说的:“你所有在日晒雨淋、风吹雨打中的辛苦,你所有偷偷地在书店里背下的诗句,在这一刻都绽放出了格外夺目的光彩。”

作家梁晓声曾说:

“人的社会经验,都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最好的家风,一定是有读书传统的家风。书架,是一个家庭最好的不动产。然后诚实、善良、正直等精神品格,会逐渐成为一个家庭的自觉。”

趁着世界读书日,拿起书给自己充充电,也给孩子读读书吧。

从今天起,哪怕只是每天30分钟,抛开手机、电脑、电视,开启与孩子之间的共读时光。无功利、无条件,简简单单的,孩子自然而然就会爱上阅读,亲子之间美好的联结和幸福感也便油然而生。

-END-

世界读书日丨那些爱读书的孩子,最后都过着不普通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