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从技术上来说,国产车技术比韩系车强吗?

小强车讯


李老猫说车为你非专业解答各种选车用车问题

国产车的技术要比韩系车技术强吗,其实大家的愿景都是好的,都期待自主品牌有更好的发展,盼望民族汽车工业的腾飞,但还是要实事求是,正视差距,一味的盲目自信和捧杀也并不是好现象。

国产自主品牌发展期不过才二三十年,要知道在1944年起亚汽车集团就已经成立,现代汽车也已经成立了半个多世纪,2000年起亚现代合并后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五大汽车制造商。自主品牌和现代起亚比起来依然还很稚嫩。

虽然国产车在最近几年有点井喷的意思,在品质上有了很大提升,但也仅仅是刚脱离了粗制滥造的初级阶段,能拿的出手的车型寥寥无几。在国内,自主品牌依然只是小众的选择,更多人还是热衷合资品车。首先国人都不买账怎么能说自主品牌已经有多强的技术水平呢。

反观韩国,其国内的大多数人买的都是自己本国的汽车,现代起亚占据了半壁江山,不仅如此即使在我们国家韩系车也只是屈居德系日系美系之后,拥有众多的消费群体。韩国车早已经走出国门冲向世界了。

2018年沃德十佳发动机新鲜出炉,其中已经出现了韩国发动机的身影,就是起亚stinger上搭载的那台3.3t,能挤进沃德十佳靠的可不仅仅是吹牛逼这么简单,没有真正拿的出手的硬实力根本不可能从各方高手中突出重围。在17年也有曾一台现代发动机入围。而国产发动机最好的应该是奇瑞的acteco发动机了,虽然也有较为领先的水平已经出口到意大利等国但和沃德十佳比起来还有一定差距。

变速箱上,韩国基本上已经掌握了世界目前主流变速箱的核心技术,at,cvt,包括dct和混动系列,产品布局非常宽泛,在早之前很多国产车都还在引进韩国变速箱。而国产变速箱的研制工作直到这两年才有了起色,刚刚研制出了几台cvt,和at变速箱,其稳定性和实用性都还没有得到验证,目前依然是一个大致雏形,至于说匹配怎么样,耐久性怎么样都无从谈起。

所以说,无论从变速箱,发动机等汽车核心部件的研制水平还是从销量,市场认可度上,目前的国产自主品牌都和韩系有一定差距,不过这种差距也并没有国产和德系日系那样遥不可及,还是能望其项背的,毕竟国产依然年轻,相信如果自主品牌始终坚持精品造车这种理念,在不久的将来真正超越韩系也并不是没有可能。


李老猫说车


引言:自主品牌是否真从根本技术上超越了韩系车,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观点,有人说韩系车一文不值,有人说自主品牌全面碾压了韩系车,作为理性技术分析者,我要给大家泼一盆冷水。因为我们连一台好的自动变速箱都造不出来,不少自主品牌还没有在海外市场获得成绩,谈何超越曾经的第五大汽车集团现代?

先来说说韩系车,韩系车是以现代集团为主导的车系,五年前现代集团全球销量第五,仅次于丰田、大众、通用、雷诺日产,2016年现代集团全球销量超过本田、福特、FCA、铃木以及PSA集团,韩系车遍布全球各地,欧洲、美洲、非洲、亚洲以及澳洲,都能看到韩系车的身影。从世界级车企中来说,韩系车是成功的。

当然不少消费者以及媒体大吹韩系车没技术、没实力,大多是看到了韩系车多年销量下滑的趋势,韩系车最近五年市场占比一直在下滑,但即使销量下滑了五年,但是韩系车依然在国内有着非常强势的销量,去年现代起亚集团在华销量依然突破百万,现代品牌销量超过80万,依然超过了福特、PSA以及FCA,如此大销量还是基于强悍的技术下完成的。

韩系车没技术?先来说说发动机,2018沃德十佳发动机再次公布,韩系车再次登榜,这是韩系车连续4年上榜沃德十佳发动机,现代集团的混动、小排量以及大排量发动机均被评为沃德最佳。无论是可靠性、动力、排放、NVH控制上,都有着很强的实力。

如果说自主品牌没有被评为沃德十佳是因为没有在海外市场获得成绩,那么咱们接着说变速箱,现代集团拥有一整套研发自动变速箱的实力,CVT、AT、双离合、匹配混动系统的自动变速箱都可以实现自产,而且调校方面也可以做的相当出色。当然咱们再来看看自主品牌有几个品牌可以实现自产自动变速箱,吉利、长城、长安三个鸟小百万车企没有一个可以生产变速箱,其中吉利使用邦奇CVT,长城外购现代6AT,而且最有意思的是,哈弗H2口碑最好的那款自动挡车型,使用的就是现代的6AT。

豪车最考验车企造车实力,现代雅科仕作为顶级豪车在韩国本土得到认可,虽然在品牌上不如BBA,但是综合考究其做工、设计、动力、安全性、舒适性方面,雅科仕都可以说是一台非常强悍的产品,单说豪车,自主品牌除了红旗有生产百万豪车的能力,其他自主品牌有几个有实力生产出这样的产品。

小结:布局全球市场的现代起亚集团,不单单是冲出了亚洲,更是走向了全球。一个小小的韩企能做到世界第五,没有实力怎能让全球市场消费者买单,当然在这里提醒大家一句,销量碾压韩系,跟技术上碾压韩系没有直接的关系,韩系车就算丢失了国内市场,在世界车企排名中依然可以排进前十,从技术积累上来说,自主品牌与韩系车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首先需要克服的,就是先造出来一台合格的自动变速箱。


汽车扒一扒


我是車无定论,欢迎加关注一起聊车!

韩系车在国内很多消费者的眼中就是绣花枕头,外形好看、没什么技术含量。而且在自主品牌快速发展的时候,经常就会有自主品牌已经赶超韩系车的言论。实际上这是对韩系车的一种误读,更是对自主品牌发展的盲目乐观。

不可否认这几年自主品牌的发展的确是日新月异,各方面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而刚好韩系车前两年有陷入了经营困境,销量出现了大幅度的缩水。所以很多人有自主品牌赶超韩系车的错觉也不足为奇。但实际上自主品牌与韩系车在技术储备上还是有非常大的差距的。

我们就以汽车的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来讲,目前自主品牌只有发动机领域稍微有点技术储备,而在汽车底盘的研发上,只能说是刚起步,而变速箱更是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产品。即便是目前自主品牌龙头的吉利,在三大件上的技术水平也于韩系车代表的现代和起亚相去甚远。

先说发动机,从2015年起,现代起亚的发动机是年年入选沃德十佳发动机。再说变速箱,现代就有自己的手自一体变速箱,而且国内很多厂家采购的6AT也是现代的。而国内目前在变速箱这一块成绩寥寥。唯一有点成绩的就是奇瑞的CVT和比亚迪的双离合。至于平台化造车,自主品牌更是刚刚才起步。

综上分析,现代起亚作为韩系车的代表,之所以能发展成为全球第五大的汽车制造企业,光靠亮丽的外形设计是不可能的。虽然国内汽车产业与韩国的汽车产业起步的时间相近,但是目前来看差距的确很大。即便是年销量过百万的吉利,也基本上都是在国内销售,而没办法走向全球。这也从侧面反映两者之间的差距。

当然,盲目自信要不得,妄自菲薄也要不得。自主品牌现如今的发展也要得到肯定,毕竟民族工业还是要靠自己人来支持。只要自主品牌用心造车,在国内强大的市场消费力的支撑下,完全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实际上未来的新能源领域,以比亚迪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已经完全有能力正面竞争合资品牌!


车无定论


说国产车比韩系车强的都是被李书福和魏建军带的,国产车这里面进步确实大,不容小觑但是你也要实际点啊,有点进步就秒天秒地秒空气,不说别的,6AT变速箱国产哪个车企可以造出来?发动机韩系沃德十佳不知道获得多少了,国产还在停留昆仑山十佳发动机。差距有要认清,我自己也是准备买国产,不是因为爱国,只是银子不多而已。最看不惯那些键盘侠,车子都没有就一通乱吹,瞎扯犊子。。


吖江西老表


无可厚非,近几年的发展,国产自主品牌汽车,对比往时,已近有质的飞跃,不论外观、配置、质量都慢慢接近合资品牌,但是只是接近,还未能超越。一般所说的韩系车,无非就是现代和起亚,但是说国产品牌已经达到甚至超越韩系车,未来几年还是不可能的,现在韩国车在中国呈现弱势,是因为政治等因素存在。

2017年的萨德事件,狠狠地伤了中国人民对其的感情,而且韩系车在中国,一直都是缺乏产品的影响力,人民还停留在,韩国车只是样子货,但是事实,韩国车质量仅次于日系车。现代起亚汽车集团目前还是世界产量第五大汽车生产商,自行研发制作发动机和汽车变速箱,而且不少发动机曾入选当年的沃德十佳发动机名单。相反,国内品牌的研发技术,核心技术上、车辆的三大件,国内自主品牌几乎没有。例如连一个可靠的变速箱都做不出来,发动机技术更是使用人家落后的进行改良。

由此可见,从技术层面、汽车生产线的产量上说,现在国产自主品牌跟韩系拆别还是具有很大的距离,但是相信不久的将来,也不会太长,自主品牌会超越韩系。(BoBo)


DearAuto


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国产车技术比韩系车强吗?

从技术层面上看,国产车的技术还没有比韩系车更强!虽然咱们自主车企最近几年也是在突飞猛进,但对比整个韩系车还是有着不少技术上的差异的!因为咱们自主车的崛起路线与韩系车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再一点就是自主车的市场竞争思路也与韩系车有着不少相似点,都是依靠高配置来主打性价比,而这几年主打高配置的韩系车受到配置更高的自主车系的猛烈冲击,销量已经走低了不少!所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很对朋友似乎已经产生了韩系车不如自主车的想法,但在实际上,韩系车的技术还是要强于自主车的!这种强并非一定要体现在车上,基础工业的强也是强的一种!



自主车突飞猛进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过于追求高配置就形成了单纯迎合市场的状态,自主车企为了生存采取高配置迎合市场的发展方式本身无可厚非,但在赚取第一桶金之后不去回头攻基础、攻细节,而是完全沉浸在这种高配置、高产出的快速盈利模式下就是一种有些不负责任的态度了,自主车与五大车系的差距就是体现在沉淀上!韩系车的崛起之路和咱们自主车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早期都是以外部引进技术为主,依靠抄袭、逆向去强行的攻入市场,早期的韩系车在全世界的口碑奇差,一度成为欧洲、北美诸国的笑柄,但韩系车在后期成功的实现了转型!


随着韩系车依靠模仿赚到了收益后,韩系的自主研发体系成长迅速,随着魔比斯、派沃泰等一系列精工的崛起,韩系车企的全产业链布局迅速得以实现!汽车工业的发展逐渐再向多元化发展,新如今跨国、跨品牌的全球化采购零件已经是很常见的事,但韩系车企的零件几乎做到了自给自足!派沃泰能产变速箱,韩系的6AT变速箱或许名气不大,但性能不差!而魔比斯则更为强大,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四驱系统、电控系统,似乎除了挡风玻璃不产之外,其它的都能自主生产!

如果说自主能产车、韩系也能产车,似乎从字面上看不出谁强谁弱,但从一辆车的组成部件上看就能明显感觉到差异了,自主发动机就不去吐槽了,就算全自主吧;变速箱有几个是自主的?即便是号称自主开发的双离合,离开了格特拉克、Luk的模块也一样白扯;而底盘及四驱系统则离不开伯格华纳;电控部分离不开博世、西门子;所以我们这么多年究竟自主出来了什么?到底拥有了哪些可以另世界认可而另韩系车企叹服的技术?有的朋友可能会说自主车企也拥有很多专利,这点没错!但一定要清楚专利也分含金量的高、低,20多年前在汤匙柄上加个挂钩(防止滑进汤里)也可以申请专利,但这种专利的意义是什么?它又能创造出什么?所以那类低技术含量的专利,不要也罢!

写到这很多朋友就应该能明白自主车的技术还是要比韩系车企差的!相比较很容易,把韩系车已经取得的成就、殊荣,我们也取得一遍就可以了,韩系能做到,我们技术若更强,我们也可以做到对吧?韩系发动机上过沃德十佳排行,我们要不要也上一次?韩系车企有自主的6AT、底盘、四驱系统,我们敢不敢停止对外采购?电控部分韩系车可以自给自足,自主车企能做到么?魔比斯可以成为全世界汽车工业的零件供应商,这样的大型对外供应企业在咱们自主车企中有么?不能否认我们自主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同样不能否认的是差距依然存在、差距依然不小!想要超越其它车系,靠宣传造势、靠水军攻击没用,关键得去沉淀、去舍得钱搞基础、搞研发,争名逐利是正常的现象,但方向错了很麻烦!


非专业车评


最近几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进步特别快,逐渐与合资汽车展开正面竞争。而首当其冲的就是韩系品牌。很多人觉得自主品牌汽车已经强于韩系汽车了。但是也有很多人觉得自主品牌汽车和韩系车依然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本篇文章,我们从技术的角度看看,国产车和韩系车到底是谁强,谁弱。

我们说汽车的关键技术,比如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四驱系统,纯电动汽车技术。这些是最关键的,而汽车的其他方面,多半是有零部件供应商提供,比如座椅,玻璃,轮胎,以及各种传感器。因此我们本篇文章也就说说上面这几个关键的地方。

小排量发动机打平手

中国市场目前特别流行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有不少企业也开始研发三缸涡轮增压发动机。因为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在动力和油耗方面能做到很好的平衡。

最开始日系和韩系车都是以自然吸气发动机为主的,比如凯美瑞,天籁,马自达,到现在为止也依然是使用自然吸气发动机。日韩系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也基本上主要在中国市场销售。

就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来说,自主品牌与韩系品牌可以打个平手。因为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主要使用在中型车或者级别更低的紧凑型车,小型车上面。动力重要的同时可靠性,耐用性,燃油经济性也是很重要的指标。

大排量发动机中国商业化不足

大排量发动机我指的是3.0升以上的发动机。目前中国市场是很欠缺的。因为自主品牌目前的市场主要是在中国,中国市场销量最大的型号,稍微大一些的排量就是2.0T了。何况现在就连宝马,奥迪的D级车也在使用2.0T发动机,因此自主品牌目前基本上没有在市场上成熟度高,并且销量大的大排量发动机。

韩系车就不一样了,由于韩系品牌很早就进入了美国市场。美国消费者喜欢大排量发动机,因此韩系车3.0升以上的V6或者5.0升的V8发动机,已经实现了商业化,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销量。

变速箱,双离合都可以研发,但中国没有纵置8AT

成熟的AT变速箱,我指的是6AT以上的车型,中国是有的。几年前吉利汽车收购澳大利亚DSI自动变速器公司,其实就拥有了成熟6AT的生产技术。

中国还有一家独立的变速箱生产厂商瑞盛。它生产的横置8AT也应用在了很多自主品牌汽车上,但是目前它依然没有大规模的普及起来。

目前自主品牌汽车普遍使用的双离合器变速箱,也有不少企业实现了自主研发,比如吉利,比如上汽与通用联合研发,长城也能自主研发了。但依然有不少厂商是外购变速箱,比如长安,就一直采购日本爱信变速箱。

其实双离合器变速箱的技术难度比AT变速箱要小一些。自主品牌可以研发双离合,却研发不了8AT。韩国现代是全球除了采埃孚,爱信之外,第三个独立开发8AT的厂商,现在纵置8AT和横置8AT都已经大规模的使用了。在韩国市场,雅尊,K7这种B+级车,以及现代胜达这种中型SUV也已经开始搭载8AT了。可以说8AT变速箱是普及的很快的。

自主品牌在后驱底盘+四驱系统上技术不足

目前中国自主品牌主要生产的汽车都是前驱车,后驱车型很少。而后驱车型还能选装四驱系统的就更少了。去年长城推出的高端品牌WEY,不管是VV5还是VV7都没有四驱系统。作为一个剑指高端的品牌来说,这确是有一些说不过去。

而韩系车在后驱底盘与四驱系统方面也已经很成熟了,起码在现代自己的豪华D级车上,就使用了后驱布局+四驱系统。有了后驱布局+四驱系统,就具备了开发高性能车的经验了。而目前中国除了新能源汽车以外,还没有高性能燃油车的代表车型。

新能源汽车,中国纯电动车强,韩系氢燃料电池汽车强

新能源汽车技术目前看来,自主品牌与韩国品牌各有优势。在新能源汽车的热潮下,中国现在诞生了很多新的汽车品牌,这些新的汽车品牌都是新能源汽车品牌。而像蔚来EP9,ES8这些纯电动汽车其实已经是代表了目前自主品牌纯电动车的最高的水平。但是韩国就没有像中国一样诞生什么纯电动汽车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依然是现代和起亚在推动。

而韩国新能源汽车厉害的地方是氢燃料电池汽车。韩国也是世界上最早量产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厂商。目前现代和丰田都在氢燃料电池领域有不错的建树。但是目前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还是比较慢的。

总结:

从技术上讲,自主品牌跟韩国品牌还是有一些差距的。但是在20万元以内的中型车,紧凑型车领域,这种差距并不是很大。小排量发动机,双离合变速箱方面,双方的技术差不多。纯电动车上,中国甚至还要更强一些。 中国与韩国汽车的真正差距在于大排量发动机,8AT变速箱,后驱底盘这些。我想如果未来中国自主品牌能够充分参与国际竞争的话,目前的这些不足也会很快追赶上来的。


郑谊


韩系车,可能大家觉得只是外观比较漂亮而已。甚至在销量不断下滑的今天,很多人觉得自主品牌汽车已经赶超韩系车。事实并非如此,自主品牌汽车与韩系车还有很大的差距,也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赶上的。


韩系车外观动感拉风是大家普遍承认的,抛开外观不说,韩系车是世界汽车舞台上还是颇有分量的。韩系车目前成为继德系车、日系车、美系车、法系车之后的第五大车系。纵然起步比自主品牌汽车还要晚,但是到目前韩系车发动机、变速箱还有底盘都能够自主研发,并且产品实力还是非常不错的,也都已经卖到了国内。韩系车也多次获得的沃德十佳发动机称号。总体来说,韩系车整体实力还是非常不错的。

回到自主品牌汽车,到目前为止,我们自主品牌汽车连一款优秀的发动机,变速箱或者底盘都拿不出来。目前只是刚刚摆脱了三菱发动机,还处在模仿或者逆向开发的阶段。纵然变速箱是可购买,但是与发动机的契合度不高,也就说在调教水准方面表现也是比较一般的。自主品牌汽车卖的最好的车子是10万以下的,大家也是奔着超高性价比而来的,以配置换市场的情况依然没有好转。中高端车型销量表现惨不忍睹,也能够清楚的反映出自主品牌汽车做的还是比较差的。

自主品牌汽车品牌非常多,国内有几十家之多,但是表现都不够出色,缺乏精品。自主品牌汽车缺乏精品,主要还是厂家急功近利,缺乏匠心。自主品牌汽车赶超合资车,还有很长远的路要走,如果不能够静下心来潜心研发,或许没有出头之日。


小强说说车


说一下个人愚见。现在国产车的技术不敢说比韩系车强,但最起码是不相上下,有进步的。回答里面有人拿全球销量和三大件来比我说一下个人见解。

关于全球销量。个人感觉国产车除了在第三世界和俄罗斯有所建树以外。在欧洲和美国基本上没活过。从政策上来讲,欧盟和美国对车辆要求严格,许多配置需要多花成本。对车辆基本要终身负责,单从一个排放门事件就能看出欧美对车辆的严格,认真。这是国产车企所不敢尝试的。从政治方面来讲欧美排华,只要一有物美价廉的东西进入就开始征收反倾销税。

关于三大件。发动机和外观方面没的说,韩系也是靠逆向日系美系起步的,个人感觉没必要五十步笑百步。不过像某泰这样的车企有点过了。变速箱方面,现在是全球经济化,采购成熟的变速箱可能比自己研发生产还要省钱。国产车也有配zf8at的。再说当年大众不也是用过爱信吗。地盘调校方面感觉和韩系差不多,开过索八,感觉也就那回事。现在国人关于国产车最大的关在于面子关。

其实韩系的崛起与其国家政策有很大关系。我们自己的政府单位都不鼓励和支持民众买国产车,国产车能走到这一步也不容易了。希望国产车能够越走越远。


陈陈陈小伟106072846


不否认合资车各方面的优势,但是大家看看合资轿车15万以下,SUV20万以下那款不是减配不安全的破烂货,毕竟大部分国人穷,买不起高配版只能买减配版,所以大街上跑的合资车十有八九是减配货,国人并没有真正享受到国外品牌车的优越性!开车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享受愉悦的安全用车体验,看看十几万的合资车配置异常寒酸,减配和简配项目涉及到车身的每个部位,所以每逢车祸合资车首当其冲最为惨烈,更多的消费者买合资车是一种情怀,发动机技术经过了百年的发展始终没有变,而今再也不是什么尖端技术,转而再看看“价价格屠夫”“逆天配置”“马路坦克”著称的低价高配又安全的国产车,跑了三四十万公里发动机也没见有几台坏的,当下国产之间为了竞争拼命的增加车身配置和用料,相反合资车为了跟国产车竞争拉低价格大肆减配和简配车身,总之,为了生命安全我决定今生不会抛出血汗钱去购买减配不安全的破烂合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