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阿里当年50亿美金估值收购UC,现在看这笔交易亏了还是赚了?

darva叫西林


阿里当年收购UC,总投资额是42亿元,获得了UC总股份的66%,但这笔交易是否亏了呢?

答案似乎都说是阿里这笔投资亏了。但从另外几家角度来看,阿里收购UC,对于阿里整个企业,应该是赚了,原因发下:

1、UC浏览器相对于目前PC端主流的浏览器,确实在市场份额上占比很少,但不要忘了,自2014年当时阿里收购UC时,UC浏览器一直是手机端的热门浏览器,至2017年底,据统计网站StatCounter的数据显示,UC浏览器在PC及手机端占有的市场份额仅次于谷歌及safari,占比8.67%。给阿里巴巴带来的流量是显而易见的。

2、UC浏览器尤其是在印度及印尼,更是以市场份额51%及41%,远超谷歌Chrome与safari,要知道印度是全球第二大人口国家,总人口高达13亿,在当前印度家庭网络普及率不到25%的情况下,UC浏览器牢牢占据手机端第一份额的地位,对于阿里的意义可想而知。目前印度已成为阿里巴巴在全球的第二大电子商务市场,并成为印度第一支付公司(类似于中国的支付宝)Paytm最大股东。在其它网络巨头苦于无法打入这个全球第二大人口国的时候,马云提前的布局,无疑让阿里要全球的影响力更大!

3、其实对于UC的收购,在阿里之前,百度曾两度提出收购UC,但都被俞永福拒绝了,并最终选择倒向了阿里。马云收购阿里后,直接将UC并入阿里移动事业群,并任命俞永福为移动事业群总裁,这几年,在俞永福的领导下,阿里影业、高德地图、阿里妈妈、阿里文学、UC浏览器、PP助手、九游游戏,哪一个不是大放异彩?从这个角度讲,你说阿里是亏了还是赚了?

一件事永远不要从表象去看他是否赚了还是亏了,对于阿里这样世界级的巨头,每做一件事,必然有他的意图,不能单凭目前UC的估值来论他是否亏了。再说,以2345浏览器在A股超过200亿的估值,如UC在中国上市,市值超过300亿也不是不可能!

我是清心谱,专注投资理财,期待你的点评!


清心谱


这真心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如果单纯从投资收益来看,按照当年阿里以50亿美金高估值收购UC及如今UC的市场表现来看并不算高性价比的投资。但是,阿里收购UC并不仅仅在于财务投资,所以我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要放在当时收购情境及双方收购的目的来评价。

为了更好地分析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阿里UC收购案的始末:

  • 阿里完成收购UC优视

2014年6月11日,阿里全资收购UC,业内估值为50亿美元,创造了当时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并购事件新纪录。

整合完成后,UC全面融入阿里集团,变成阿里UC移动事业群,成为阿里电商事业群、云计算大数据事业群之后的另一股力量。UC原董事长兼CEO俞永福担任事业群总裁,并进入阿里集团战略决策委员会。


  • 2014年的UC优视

UC优视成立于2004年,是国内布局移动互联网最早的企业,也是国内互联网公司中最早进行国际化探索的一批。当时旗下有UC浏览器、神马搜索、UC九游、PP助手等移动业务。其核心产品UC浏览器当时全球用户超过5亿,UC浏览器的海外用户超过1亿,在超过10个国家市场份额超过10%,在印度的市场份额超过30%,为印度市场第一。


  • 解析收购完成的背后

1)对于UC优视:

移动互联时代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3G、4G时代的到来,UC起家的低成本流量优势越来越不明显。换句话说,在移动互联时代,单靠浏览器流量变现难以维系,需要更多支撑,进而促进了本次收购事件。

UC搭乘顺风车,完成曲线上市

当年UC已成立超过10年时间,创业团队倾向于改善生活。正值当时阿里马上就要整体上市,如果整体收购换股的话,UC也等于实现了曲线上市。

2)对于阿里:
  • 打通PC、电视、手机等平台,完成移动电商的重要一步

自2009年6月起,UC曾获阿里巴巴集团的战略投资。此后,阿里对UC的“追求”脚步就没有停止。当时UC旗下拥有UC浏览器、神马搜索、UC九游、PP助手等多个行业领先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及平台。UC的跨屏战略帮助阿里打通了PC、电视、手机等平台,使淘宝可以全面渗透到移动和家庭终端,这是阿里在移动电商上的重要一步。

  • 阿里强化“云+端”战略的体现

2014年阿里巴巴流量入口的弥补是主旋律,尤其是对移动端流量入口的布局。UC在全球拥有5亿移动端用户,移动端月搜索量达60亿次,将给阿里提供稳定、持续的大入口,补完大流量入口的布局,实现对阿里移动互联网“端”的重要支撑和补充。

  • 抢占移动互联网流量入口

阿里对UC的收购,也体现了BAT在手机浏览器这一重要移动互联领域的竞争。截至2013年12月,QQ浏览器、UC浏览器及百度手机浏览器分别占38.9%、27.5%及12.4%的比例。作为难得专注做手机浏览器的公司,UC受到BAT的激烈争夺,阿里巴巴抢先一步抢占了先机。

以上仅代表”创客帮”个人观点,如有不同看法,欢迎随时指点和评论,期待您的点赞哦,谢谢!


创客帮


表面来看,这起当年刷新行业记录的似乎性价比不那么高,如今UC在商业化变现方面的表现显然未达到预期,甚至经历了一些动荡。不过,从阿里大文娱的完整性角度来说UC又是一个不可替代的角色。

要知道近几年来,搜索引擎、网络文学、泛资讯应用、自媒体……这些你方唱罢我方唱的风口陆续出现。而在阿里内部,这些业务都与UC团队有紧密的联系:神马搜索、书旗小说、UC头条、UC大鱼号,这些板块阿里虽然没有做到数一数二,却也算是步步紧跟丝毫没有掉队。

退几步说,当年UC还是一个以浏览器为主要产品形态的企业,当时几大巨头在移动入口方面的投资并购也是一个比一个狠,如果阿里不对UC出手,UC很有可能落入其它阵营。现在来看,手机浏览器份额几乎都在百度腾讯和阿里手上,这一块的业务不管估值高低,基本上谁都不会动“出售”的念头。阿里如果当时没有插手UC,可能现在想买也买不到更好的标的。

最坏的打算是,UC还可以作为牵制性筹码。在一些纯靠砸钱无法渗透的领域里,这些虽然不温不火却始终占有一块地盘的UC系产品可以作为谈判筹码,让阿里始终不错过内容风口。

当然,这种可能性发生的概率很低,以阿里的野心来看,一定是要优先建立自己的内容生态,UC在垂直领域的表现力是否下降不是第一重点,关键还是在于大UC、大优酷、淘系电商、口碑饿了么、高德地图怎么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闭环。有了这个,阿里在商业化方面的壁垒几乎将无可撼动。

所以说,UC是亏是赚根本是个伪命题,真正的问题是:UC何时才能够成为阿里商业生态中的重要一环,形成上述的远景?对阿里来说,最宝贵的不是UC当下的估值,而是时间。


首席科技官


大家好,我是闲逛的油条,勤能补拙,学无止境!

阿里当年50亿美元估值收购UC,现在看这笔交易亏了还是赚了?

UC现在过的怎么样?

提这个问题的人感觉好像希望UC发展不好似的,那现在UC到底过的怎么样呢?我刚才去查了下。看下UC现在的市场份额如何

这个是第三方数据分析的,2017年中国移动搜索流量市场中UC的神马搜索以18.5%的份额排名第二,神马搜索连续三年位居第一集团,UC流浪器在移动搜索用户的使用率最高,呈迅猛持续增长态势。

可见UC最近几年的发展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不堪,反而发展的挺不错的。

阿里当年选择了UC,到底是赚了还是亏了呢?

说到这个问题就要说说阿里收购UC的这个问题了,当年UC为什么会选择阿里,而不是更加迫切想收购UC的百度呢?


大家都知道,移动入口对现在移动市场的作用,当年百度就一个搜索就做到了中国第一,甚至打败了谷歌大兄弟,进入移动时代,百度第一个就想更好的发展搜索浏览器市场,那UC就进入了百度的视野,但是经过几轮谈判后都没有成功,原因是什么呢?百度想左右UC的发展,想实际控制UC可能是个关键问题,UC老总一直想独立发展,想独立上市,不想有人过多的干预UC的决策以及发展,但是百度明显做不到,而这个时候阿里的出现也就水到渠成了,并且阿里一直有投资UC,以前就是UC的股东,并且阿里不会过多的干预UC的发展,允许UC独立运作,这个也是UC最后进入阿里怀抱的重要原因。阿里当时迫切的需要一个移动入口的好牌,当时可以选择的所剩不多,UC就是一个重要的牌,拿下他也是必须的。UC进入阿里家族对阿里打开移动入口有很大的帮助。

反过来说,如果UC被百度收购的话会怎么样,此消彼长,很明显,百度的份额会越来越大,那也就导致阿里的入口更加的小,就算是为了打击对手的角度来说,也需要收购UC,阿里是差钱的主吗?不差钱,收购就是。并且UC在当时已经实现盈利,光游戏一项就有几千万的收益,那对于一个优良的资产,为什么要拱手让人呢,这个人还是竞争对手。

阿里收购UC肯定是赚的,这个不需要怀疑!

大家不要怀疑马爸爸的实力,你能想到的马总早就想到了,不管是以后UC发展的好与不好,现在看来都是只赚不赔的,更何况现在UC发展的也不错,何来亏一说呢?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希望对你有帮助,点赞加关注,谢谢支持!


闲逛的油条


现在来看,这笔交易很显然是失败了,也是亏的,阿里巴巴也亏,UC更亏,所以在这场交易里面阿里巴巴没有赢,UC没有赢,交易双方都没有赢,唯一一个赢的就是曾经UC的投资人,前董事长雷军赚了。



  • 阿里是需要移动互联的门票、需要的是流量

也许阿里真的应该改变自己的投资模式了,阿里在过去的投资过程中一直没有获得太明显的成功,而作为对手的腾讯却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阿里投资收购的企业当中,天天动听、虾米音乐、高德地图、UC移动、优酷...可以说这两年阿里投资收购的企业很多,基本上都是为了移动端的入口,为的是移动端的流量,但是最终效果却并不好。收购的企业死的死,下滑的下滑,而UC就是其中的代表产品,曾经把持着移动端浏览器9成行业份额的UC,如今在QQ浏览器、手机百度的冲击下已经没有了优势。



并且UC浏览器转型以后,着重在资讯、为淘宝引流,已经变成了一款淘宝、新闻、浏览器这样不三不四的综合体,很显然阿里自己也意识到了,于是推出了轻量级的夸克浏览器,再次引爆行业,可惜还是很难回到UC当年的辉煌了,所以阿里亏了,UC也亏了。

  • 俞永福一度成为马云大将,然而大文娱之殇让老俞地位尴尬

其实早在三年前,我就说过老余做不起来阿里大文娱,俞永福、高晓松将成为阿里大文娱两个名将,但这个名将仅仅只是名气,并没有把阿里大文娱做起来。首先是音乐,高晓松作为一个音乐人并没有意识到版权的重要性,早早被腾讯抢占了版权优势,其次是大文娱,过去几年,俞永福在阿里做得最多的事就是说我们比别人强多少,领先多少,但是阿里大文娱在过去几年却没有取得明显的成就。高德地图江湖地位不保、优酷土豆从行业老大变成了行业第三、虾米音乐被网易云音乐后来居上、阿里影业远远没达到预期效果、天天动听转型死亡以后新出来的阿里星球可以说比当年的来往还惨。



  • 背后真正算是大赢家的只有雷军

毫无疑问,阿里与UC这次合并,马云马老师没赢,老余没赢,但作为UC的投资人,曾经的UC董事长,雷军毫无疑问是这里面最大的赢家。UC被阿里收购以后,雷军获得了40几倍的投资回报,可以说是一次完美的投资,一方面雷军作为UC董事长,影响过UC人,另一方面也是雷军作为投资人的光荣战绩。


所以综合来看,阿里没赢、UC也没赢,但是也不能完全说是一次失败的收购,也许UC本来的使命也许会更多,但是也不能否认本来UC的发展也陷入了瓶颈,阿里需要UC要做的也仅仅是目前的样子而已,这仅仅只是一张门票的问题。所以怎么评价,其实也是看你设置的标准是什么。


EmacserVimer


单从价值方面阿里花50亿收购市值10亿的公司肯定是亏了!

但是商人的目光都是长远的,收购UC对于阿里打造他的商业帝国也是重要的一环,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和BAT有着分不开的关系,阿里通过收购,控制的方式将互联网科技公司纳入自己的阿里生态系统,可以说阿里生态系统中每一个公司都有着他的特殊使命,而不是通过单个子公司的亏损来衡量其价值。就好人手五指有高低长短,而你就不能认为最短的就是最没有价值的,协同合作才能发挥更大的功能!

阿里巴巴已经形成了一个通过自有电商平台沉积,UC、高德地图、企业微博等端口导流,围绕电商核心业务及支撑电商体系的金融业务,以及配套的本地生活服务、健康医疗等,囊括游戏、视频、音乐等泛娱乐业务和智能终端业务的完整商业生态圈。这一商业生态圈的核心是数据及流量共享,基础是营销服务及云服务,有效数据的整合抓手是支付宝。

有很多人说被阿里收购的公司最终都走向了下坡路,这里我认为有两方面原因:

1,阿里收购手段是侵略性的,基本上都要取得收购公司的控制权,而这样会打击原团队的积极性,而阿里是做电商起家,最擅长的还是电商服务。

2,虽然阿里收购的公司往往都会走下坡路,但是阿里的核心电商,支付宝却是日益强大,这是不是游戏里“四保一”最强核心战略,阿里的“保大哥战略”,最终靠强大的大哥阿里带领你们这些小弟开疆扩土呢?

以上个人见解,欢迎大家留意讨论!


热门笑话百科


50亿美金贵吗?贵!但是对阿里这样的金主爸爸来说,看的从来都不是赤裸裸的金钱,而是企业生态的搭建,uc为阿里体系提供了巨大的流量导入,所以绝对不亏!

我们来看看收购后,对阿里和UC分别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一、对于UC:从单一生态到阿里大文娱组成部分

虽然现在流量为王,但是对浏览器从来不是这么一回事,浏览器的变现能力极低,而且无法长时间变现!所以在uc2014年被阿里巴巴收购前,uc一直是亏损的,不过当时浏览器被认为是互联网入口,所以才相对被百度和阿里巴巴追捧。

阿里的收购,让UC成功曲线上市,并且改善了核心员工的生活品质!


二、对于阿里:抢占了流量入口,打击了竞争对手

这样看是不是从财务的角度来说,阿里亏了?是,但是也不亏,因为阿里获得了他最想要的东西:打通PC、移动端平台,完成移动电商的重要一步!之后更是将整个uc团队融入阿里巴巴,俞永福也成功打造了阿里巴巴大文娱的生态。

阿里目前最缺的就是流量,但对电商来说流量是致命的!

收购UC,阿里就成功的抢占了互联网的流量大池子,这可不是45亿美金可以换来的价值,而是10年的耕耘与发力才可以有的!

总而言之,用45亿美金换人家10年的辛苦耕耘,还让uc并未进入竞争对手怀抱,怎么也不亏!


毛琳Michael


阿里巴巴50亿美金收购UC,这在当时完全可以称为互联网史上最大规模的“合聚变”。现在看来究竟是赚是亏?其实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若为阿里巴巴的转型升级以及市场覆盖起到作用就是赚到,反之亦然。



回顾历史,阿里巴巴当年与UC的合并,可以为阿里的全球化战略,尤其是在全球移动端上的战略带来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要知道,当时的UC拥有浏览器、神马搜索等多个行业领域领先的移动平台以及产品,其浏览器全球用户超过5亿,国内移动浏览器覆盖率超过60%。而阿里巴巴当时在经历了个人电脑与移动流量均大幅下降的阵痛之下,岂有不花大力气大价钱收购UC之理。



况且,阿里巴巴若希望除了电子商务平台之外,要把公司发展成一站式互联网的目的地,并发展更为广泛的数字化内容与服务的话,收购UC可是必要之举,开拓发展移动互联新领域可谓势在必行,在移动互联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快人一步与慢人一步可是天壤之别。

如今来看,UC虽然是阿里旗下的一个新媒体平台,可是其与阿里巴巴已经相互融合、相互发展,在移动大数据流量、信息服务、多元化战略等方面的合作,并不是金钱能衡量的。


寰视财经


阿里当年50亿美金估值收购UC,按照现在UC的发展状况,这笔交易阿里明显是亏了,但是从阿里的生态圈建设方面考虑阿里并不亏。


还记得最早用UC浏览器的时候还在用诺基亚,当时的浏览器没有现在这么泛滥,看新闻主要通过UC浏览器,UC浏览器当年也是装机必备软件,现在想想已经好几年不用UC浏览器了,目前可供选择的浏览器和内容平台太多了,竞争异常激烈,现在我看新闻主要用今日头条了。

2014年UC并入阿里,截至2013年12月,QQ浏览器、UC浏览器及百度手机浏览器分别占38.9%、27.5%及12.4%的比例,从当时的市场占有率来说UC浏览器50亿美元的估值虽然很高,但是也值了。估值高是由于当时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的浏览器对于阿里来说是稀缺的,阿里欠缺移动端上非常强的底层平台,UC有助于阿里进入移动互联网业务,有利于打造阿里的生态圈。



阿里肯定不想UC落入腾讯或者百度手里,那样的话阿里现在的处境就会很尴尬了。阿里收购UC能加速阿里生态圈的建设,现在UC已经是阿里生态圈的重要一环。


一路前行永不放弃


如果单从经济的角度,阿里这笔并购确实是赔了。回顾整个事件:

2013年3月,阿里向UC注资31.3亿美元,2013年12月,阿里又用11亿美元现金增持UC股份,阿里合理投入了42亿美元,获得了66%的UC股份。而UC当时估值仅为10亿美金。

从当时看,这笔交易就已经赔了,花50亿买了一个市值10亿的公司确实阿里是当了冤大头。

可从市场布局的角度来说,阿里确实又赢得了这场投资。UC带来的先进手机技术,全面的手机端战略布局,给阿里集团注入了全新的活力,给阿里提供了全新的动力。

打个比方来说吧,中国造了那么多的高铁挣钱了吗?答案是不挣钱,而且赔钱,目前光是负债就有40000亿,可为什么还要建?因为这不光是经济问题,这还关系国家安全,还关系国家的根本利益。

同样的道理,阿里买下UC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挣钱,而是要完成他的战略规划,尽早布局手机市场,抢占未来市场的制高点。从这个角度讲,看看现在的阿里集团,这笔投资无疑是值得的。

总之,综合起来看,阿里是赔了当下,赢了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