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事业编干部队伍面临的困境!

乡镇事业编干部面临的主要困境

身处一线,压力山大

乡镇虽小,责任重大,是国家政权稳固的基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级政府的各项工作,最终大部分都要靠乡镇干部去落实。

事业编干部队伍面临的困境!

乡镇工作内容涉及经济发展、社会治安、计生维稳、市容卫生、劳动力安置、民政福利等等,其中多项是考核干部时“一票否决”的“硬指标”。随着乡镇发展的提速,群众的利益诉求日益增多且更加多元化,乡镇干部常常处于“五加二”“白加黑”“晴加雨”的高强度工作状态,往往是疲于应付。许多事业编干部反映工作压力很大。通过调查分析,排在乡镇事业编干部工作压力前三位的分别是“权力小而责任大”(占58.56%)、“检查考核评比多”(占56.02%)、“综治维稳任务重”(占46.55%)。此外,“工作任务落实难”(占44.93%)、“招商引资任务重”(占38.02%)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晋级太难,收入不高

从职务晋升看,由于身份的限制,乡镇事业编干部转为公务员的机会很少,而考进乡镇领导班子的机会更少。一般只有在换届时才有机会通过激烈竞争,晋升到行政编副科级岗位。据统计,通过考试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事业编干部只有4.13%,得到提拔晋升的只有1.70%。此外,乡镇事业编的副科级管理岗位本身就很少,现有的少量副科级岗位(如维稳信息员等)还因设置不规范,面临被清理的尴尬处境。目前,许多乡镇事业编干部到退休也就是股级。为此,有的事业编干部调侃自己,“抬头就是天花板,一眼就能看到退休”。

事业编干部队伍面临的困境!

当前,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收入与职务、职称高度相关,晋级难直接影响到工作人员的收入。许多事业编干部临近退休还领着股级的工资。相比同龄的行政编干部,事业编干部不仅职务低,而且收入也低。

由于职称评聘条件受名额、职级、岗位等因素限制,再加上乡镇事业编干部队伍的人才结构、工作内容与职称评定的条件存在严重背离,事业编干部通过职称来提高收入待遇的非常少,从而增加了滋生腐败的隐患。

事业编干部队伍面临的困境!

岗位固化,交流不畅

多数乡镇事业编干部不仅提拔无望,而且受编制、身份、工作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能交流到县直事业单位、县城周边乡镇工作的机会也较少。许多乡镇事业编干部长期在同一个单位、同一个部门从事相同的工作,一干就是5年、10年,甚至20年以上,工作热情极易出现匮乏。据统计,2011-2015年,江西全省乡镇事业编干部交流到县以上事业单位的比重只有3.84%。有的事业编干部戏称自己是“一个岗位干到头,一个乡镇到退休”。

事业编干部队伍面临的困境!

横向对比,心有失落

由于乡镇工作多而杂,对专业要求不是很高,再加上乡镇人才结构不合理,导致乡镇干部“混编混岗”现象普遍。在与行政编干部的对比中,许多事业编干部极易产生心理落差。

有的事业编干部诉苦说:“跟公务员做的事,那完全是一样的,但提拔的机会就不一样。”例如,有的地方党政办主任(事业编干部)一直无法挪动,但手下公务员却一直在通过考试流动,好似“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对于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的政策,事业编干部普遍存在不满情绪。

此外,在福利待遇上,还有诸如车改等政策方面的差别。因此,有的事业编干部自嘲“同工不同酬”。

年龄断档,青黄不接

从总体上看,35岁以下年轻干部不足1/3,存在后续缺人的潜在风险。在偏远地区的乡镇,这种情况表现得更为明显。

通过实地走访了解,调研组发现部分偏远乡镇事业编干部平均年龄超过45岁,其中40岁以上干部占比接近70%,而30-40岁之间的干部只占9%,其余为新转入的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及退伍安置人员等。

不仅如此,由于工作艰苦和发展空间有限等问题,不少乡镇年轻事业编干部还存在“人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工作不专心,总在想方设法脱离乡镇事业编干部岗位。

近年来,通过考试、跳槽以及辞职等方式离岗的事业编干部绝大部分都是3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对于离开乡镇事业编干部岗位后的去向,“考公务员”愿望占比最高,达47.48%,其后依次为“调到县以上事业单位”(34.97%)、“自主创业”(12.12%)、“调到国有企业”(3.36%)以及2.07%的其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