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潜伏》中,站长的职务对应现在是什么级别?他一共管理多少人?

勇往直前不回头10


军统的一些大站,比如南京上海北平天津这些是一等,站长的军衔少将。这也是最高水平的辖属机构军衔。

毕竟局长戴笠资历浅薄,挂中将都是后期才晋升的,1938年成立军统时还是少将。军统中将只有副局长郑介民等少数资历高者。

黄埔二期的郑介民为老蒋立了不少功劳,结果屈居于戴笠这个挂名五期实际六期生之下,内心一直是不满的。就算戴笠本人也对自己五期资历而受到的压制很有情绪。但是中央军是非常讲究资历的,所以说什么戴笠喊张治中为文白兄是很奇葩的编剧。张治中是二三期教官和学生总队长,戴笠见面喊老师才是正规的。称文白兄的就是找脸抽。

至于编制。军统抗战期间大肆扩充,法定编制根本只是糊弄军委会官僚的。大量外勤,潜伏特务,情报员根本不会上编制表。对外公开身份的工作人员是很少一部分。

1945年9月,军统拥有的公开武装力量比如军委别动军,忠义救国军等大约10万出头,公开编制和身份的军统工作人员有5万。其余派至日占区、香港南洋,日本朝鲜,CCP解放区,国军各团以上单位,国内各城市,大学中学及社团组织的秘密特工、情报员不少于15万,这些人都是秘密身份。也就是说,军统天津站编制160人左右,但作为一等大站,实际秘密特工还有四五倍才是合理的。


四川達州


在淞沪抗战之前,戴笠曾说:这次我们一定要打了。国民党元老吴稚辉问戴笠:武器经济都差得那么远,拿什么打呢?戴笠说出了堪称经典的一句话:

“哀兵必胜,猪吃饱了等人家过年,是等不来独立平等的。”

《潜伏》中的站长,是军统中层领导。军统的前身是力行社特务处,原来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下面负责情报的第二处。1938年,负责党务的第一处单独分出去,另成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即中统)。第二处就成了我们所说的“军统”。

最初是资格老的陈立夫任军统局局长(1938年3月以后,由侍从室第一处主任兼任局长),戴笠任副局长,实际工作其实一直是由戴笠指挥。军统局内勤组织八处、六室、一所。外勤单位组织架构师:局-区-站-组-队,站和组是军统主要的外勤单位:省设立“站”,重要城市设立“组”。

而军统的“站”也是有甲、乙、丙三级分类的。不同级别的“站”管辖范围和人员是有差别,例如:北平、天津这样的站属于甲级站,站长少将,管辖在册人数为160人;安徽、贵州等“站”属于乙级站,在编110人;丙级站只有60人。

《潜伏》中的吴敬中作为国民党军统天津站站长,属于少将军衔,管理在册人员160人。他的原型是吴景中,1943年任兰州军统局西北区当区长;1947年,任国防部保密局天津站长。09年《潜伏》热播的时候,吴景中的子女也曾每晚定时守在电视机旁观看此片。

军统是抗战的功臣。

抗日战争中,军统为抗战做出了重大贡献,它的作用不亚于正面作战的军人。同时,军统也付出了很大的牺牲。军统局总务处少将处长沈醉回忆:抗日战争中军统牺牲者达18000之多,而当时全部注册人员仅4.5万人。这些牺牲人员,还不包括为军统做配合的忠义救国军等,不在军统注册范围内的人员。

忠义救国军最初叫“苏浙别动队”,是戴笠找杜月笙帮忙组建的。1937年9月,在蒋介石的电令下,戴笠和杜月笙在一个月内组建了一支万人武装,配合正规军对日作战,并在敌后骚扰日军,从事敌特活动。为了掩护正规军撤退,别动队出动一万人,最后只回来了两千人。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站长是军统下属分管一个省或大城市的分支机构,手下人数数十人到数百人不等。

军统属于蒋介石的三大情报局之一,名义上的局长是陈立夫,戴笠是副局长负责主持工作。军统全部人员在10万左右,军统区下属有外勤组织和内勤组织。内勤组织是八处六室一所。而外勤组织就是各地机关组织层级是局-区-站-组-队。

局,就是军统局,是一个全国机构。

区,是将全国分成几个大区,比如华北区、西北区、华南区等。每个区负责几个省范围内的事务。区长一般是少将。

区下面设站。一个站一般分管一个省或者一个大城市的事务。站长好的是少将,差的是校官。

站下面设组。组是军统局的基本单位,根据任务不同分普通组、潜伏组、行动组、策反组、随军组、防谍组等。每组一般10个人左右,组下面可能再分队。

根据军统编制,站分甲乙丙三等。越重要的地区,站的规模编制越大。 比如甲等站下属编制是160人,丙种站只有几十人。不过这只是编制数字。实际上军统有钱,戴笠也支持手下人大力扩编,所以一个站长只要有本领,手下几百个人是不夸张的。


巴山夜雨涮锅


怎么都把保密局和军统局的概念搞混肴了啊!

潜伏电视剧,前十二集讲的是军统局,后十八集讲的是保密局。这其中,以第八集戴笠摔死为分界线。军统和保密局的编制是不一样的!

沈醉在他的《国防部保密局内幕》一文中详细的介绍过保密局的编制,即保密局外勤各省站的编制,按国防部核定的人数分为三种:

如上海、南京、天津、北平、四川、云南等大一点的地区称为甲种站,为160人;

安徽、贵州、新疆等称为乙种站,110人;

更小一点的地方称为丙种站,只有60人。

说到这里,再强调一下。沈醉说的这个编制是改组为保密局之后的编制。军统时期的编制比保密局要大的多!

比如说抗战胜利后,军统天津站长陈仙洲,他就是一人兼三职,除了天津站之外,还兼任天津警备司令部稽查处长和天津财产清查委员会行动组长两个职务。请问军统的天津站长一共管多少人?是160人吗?

陈仙洲调离天津后,保密局的公开机关和秘密单位分离,新任站长吴景中不再兼任稽查处长职务。军统的老特工白世维接任警备司令部稽查处处长。所以保密局时期的吴景中站长,他的编制人员是160人左右。

这160人的详细编制如下:

(1)站长、副站长、书记、情报编审、译电员,各一人;

(2)人事、总务、会计、交通等科室主管,各一人;

(3)助理书记、助编、司书,一至两人;

(4)搞学运的学运指导员、搞工运的工运指导员、直属省站的情报员,若干人;

(5)保密局本部督察室,派往分站的督察员,若干名。(督察员受督察室和站长的双重领导)

(6)保密局本部电讯处,派往各分站的电讯支台工作人员若干名。支台下辖若干组,每组设有组台,由支台直接和保密局总台联系。(支台工作人员不受站长领导,直接向本部负责。)

以上人员,全部是正式编制,都是吃皇粮的公务员。

军统各站的行动队正式编制是一百人,但实际人数一般会超编。保密局时期的编制只有几十人,缩减大概三分之一。

此外还有非正式编制,比如电视剧中廖三民派去跟李涯谈话,暗中录音的人就是保密局临时工。这样的人,数量若干。大概在几百名左右。

另外,保密局天津设有两个站,天津一站专搞一般情报,由吴景中负责。天津二站专搞外事情报,由黄天迈负责。

关于保密局的资料,可以直接查阅沈醉的《国防部保密局内幕》。描述的非常详细。

至于站长的职务级别,天津站的站长是少将。

有些人说沈醉是云南站站长,又是中将。就说保密局站长是中将,这就是没有搞清楚沈醉的职务。

沈醉出任保密局云南站站长时,他是少将。

后来国防部任命沈醉为中将游击司令,他才晋升为中将。他担任游击司令时,已经不是保密局站长了。


Mer86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军统的结构其实很简单,比大家想象的简单多了。

上面就是戴笠,直接领导军统的处和股,以及设在省级或者大城市的区。

处是军统的中央结构,类似于我们的国务院之类。

区类似于我们的华东、华中、华南这种,是地方机构,负责具体执行任务。

区下面是站,站下面是组。

区一般管几个省或者大城市比如上海、南京、香港,区长的数量不多,只有几个人而已。

区下面是站,也就是管辖1个省。

站下面则是组,就是具体管辖1个市。

组长就是最基本单位,下面一般有几个队,分别负责收集情报、侦查和执行。

其中行动队负责暗杀、绑架等特殊工作,人数也不多,通常几十人甚至十几人而已。

队和队之间没有联系,全部只对组长负责。即便是兄弟、夫妻、父子,在不同的组也不许联络,这是怕一旦被捕会导致全面泄密。

而组往上也是如此,军统所有都是单线联络,一些特殊机构甚至由戴笠亲自指挥,一些特殊的人物,比如汪伪高层的大卧底也只和戴笠联络,保证绝对保密。


站长在军统中已经不低了。

军统组织和其他组织不同,比军人还危险,稍有不慎就会出人命。所以,军统组织内部没有草包,因为草包根本就生存不下去。

即便普通的队员一般也是很厉害的聪明人。能够混到站长级别,就是人精中的人精了。


多说一句,军统是抗战胜利的重要功臣,它的作用不亚于正面作战的军人。

据原军统总务处长沈醉回忆:抗日期间,军统局的正式在册人员和学员,牺牲者达1.8万人以上,而抗战结束时,全部注册人员也仅为4.5万人。

而还有如忠义救国军等,并不在正式注册的范围内,战死也有上万人。


戴笠曾经说过:我们和军人的任务是一样的,却不能抛头露面。军人是有名英雄,我们注定只能做无名英雄。


萨沙


夜深,原打算休息,看见一位答友的回复,说“军统天津站指挥中统天津区和三青团,站长为中将”,确实有点崩溃了,问答虽然没有评判答案,但是我们广大答友还是应该认真严谨一些,否则不仅是闹笑话的问题,还会误导喜欢学习历史的朋友。

军统还没有哪个省站的站长能是中将军衔,《潜伏》里的吴敬中少将而已 ,陆桥山和李涯是中校,余则成刚来时是少校。老陆再回来时已经是上校,余副站长也升了中校。

军统局的省级站按国民党国防部的人数核定分为三种,上海、北平、天津、四川、云南等较大地区为甲种站,在编160人,站长少将;安徽、贵州等为乙种站,在编110人,站长上校;丙站在编60人,站长中校或少校。

但是,国防部核准的只是编制人数,按戴笠的作风,各地军统站有权有钱,所使用的人员远不止此数,编外人员、秘密情报员和武装打手等很难统计,也只有站长心里有数了。



军统是不能直接指挥其它宪兵等部队的,更别提指挥死敌中统了,它在进行大的行动时,一般通过警备司令部协调军警宪特各部门,但是军统站长一般有公开的身份以方便任务,比如警备司令部稽查处(二处)处长基本都由当地军统头子兼任 。

同时,由于军统在蒋介石那里较受信任,并且有监督和监视军警宪的权力,所以国民党各部队和部门哪里敢惹,通常较为配合。



军统(保密局)天津站真有个站长叫“吴景中”,是《潜伏》里吴敬中的原型 ,1947年4月任保密局天津站长,天津解放前南逃,被毛人凤以擅离职守罪名羁押,后经蒋经国保释赴台。


度度狼gg


保密局局长中将级,副局长是少(中)将级。主任秘书少将级,秘书少将级,助理秘书上校级。处长少将级,副处长上校(少将)级。科长上(中)校级。股长少(中)校级。组长少将(上校)级。总台长是上校级。汽车队长中校级。 站是保密局这个时期外勤的最高组织。



全国各省市均设有站,站之下设组,站设站长一人,副站长或书记一人,站员若干人,电台台长一人。组设组长一人,组员若干人。组则看情况,决定是否设立电台。站长少将(上校)级。组长少(中)校级。 《潜伏》中,站长是指保密局外勤各省站的站长。根据沈醉的回忆,保密局外勤各省站的编制,按国防部核定的人数分为三种:如上海、南京、天津、北平、四川、云南等大一点的地区称为甲种站,为160人;安徽、贵州、新疆等称为乙种站,110人;更小一点的地方称为丙种站,只有60人。” 《潜伏》中的天津站就是编制比较大的甲种站。 保密局成立时,毛人凤因为担心对外勤人员控制不了,所以各省站的站长,用的大都是“军统”临澧特训班的毕业生和提升起来的一些中级特务,有意不用资格老的人。



但因为由“军统”时期起便有一条规定:“秘密领导公开”,而各省公开单位的负责人,又多是“军统’’的老特务,他们对那些年资浅的省站站长都不买账,所以各站的工作也就推不动。等到毛人凤把郑介民挤了出去之后,一方面已经大权在握,一方面也感到再这样下去实在不行了,才决定把一些将官级的大特务调出去当站长。并在一九四八年春天,把新调任的站长和准备保留的一些老站长总共三十人左右,在南京办了一个站长讲习班,由他自己亲自主持,训练了一个月。而把原有的一些资历较浅的站长,降为副站长。


李三万的三万里


《潜伏》中,国民党军统局分散在全国各地的组织大致是分为三种,类似于当时首要城市比如北平、上海、云南、四川和我们剧中余则成副站长潜伏的天津属于甲种站,而安徽贵州等这种次要点的属于乙种战,再次点就是丙种战。

在潜伏中我们知道,按照军统分内外勤来看,这些派驻在各地的军统站属于外勤。而军统又属于蔣校长“枪指挥党”管理军队密特的职能来看,军统应该是属于军方序列,所以军统在各地各站的主要成员只能是按照军衔评级。

好,我们回归话题,《潜伏》中天津站站长吴敬中的军衔撑死了是少将,实际上甲种站站长大多是少将军衔,毕竟他们的老板戴笠在1946年到死也就是个中将,军统局长贺耀祖也仅是个中将。他们要是内勤如唐纵等还好说,外勤不可能军衔比戴老板还高。我们的孤胆英雄余则成刚刚到天津站时是少校,后来升为副站长则是中校。

(《潜伏》吴敬中)

类似于天津站这种甲种站直接核心在编人员大概是160人,而乙种站在编是110人,站长大概是上校,丙种站则要少一点60人,站长是中校或者少校。

其实,军统外勤大多就是些基层跑腿打头阵的小喽喽,而军统内勤才是大鱼逡巡之地,比如其涵盖军事情报处、党政情报处、行动处、司法处、电讯处等10个处,后来又增秘书室、特种政治问题研究室等5个室和特务总队、特别侦察组等四个单位,其中单单处长与室长职位就多为少将军衔了。

我们再看后来美国中情局披露“戴笠指挥下军统最巅峰大概约有32万特工直接受其指挥、调遣,每天4万人24小时马不停蹄为其工作,可以说当时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军统成员。”


我们参照32万人这个庞大的基数,显然国民党总部军统内勤是放不下这么多人的,撑死了10万,剩下的22万必定分散各地,虽不敢说都归外勤各站管辖,但是大家按照这个22万的数字划分便大致可以得出,像是天津、北平这种军统外勤甲种站它的潜伏军统成员基数肯定是大的吓人的,最少不下于2000人,那160人只是在站内总部核心运作人员,2000人应该才是站外为站内打基层在各地发挥作用的主要成员,这个数字或许有偏差,但是绝不会太大,甚至会偏少。

当然,类似于吴敬中这种执牛耳的首脑人物,他完全没有必要去一一管辖,只要管理好160个核心成员,然后各级逐次管理便能各司其职,发挥作用。


不书


《潜伏》中,站长的职务对应现在是什么级别?他一共管理多少人?

《潜伏》这部电视剧,反映的是国民党军统特务的事。国民党军统局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戴笠生前为军统局,戴笠摔死改为保密局。军统和保密局的编制是不一样的!而国民党特务组织既是军队编制;又区别于军队管理,自主性较大。因此,它建制比较混乱,极差过大、权力过于集中。

抗战期间,国民党军统局大肆扩充,法定编制根本只是糊弄军委会官僚的。大量外勤,潜伏特务,情报员根本不会上编制表。对外公开身份的工作人员是很少一部分。1945年9月,军统拥有的公开武装力量比如军委别动军,忠义救国军等大约10万出头,公开编制和身份的军统工作人员有5万。其余派至日占区、香港南洋、日本朝鲜、解放区,以及国军各团以上单位、国内各城市、大学中学及社团组织的秘密特工、情报员等不少于15万,这些人都是秘密身份。也就是说,实际秘密特工一般都是军统站编制人数的四五倍左右。因此,军统时期的编制实际人数一般会超编,所以比保密局实际编制人数要大得的多。

至于国民党保密局的编制,沈醉在他的《国防部保密局内幕》一文中详细的介绍过保密局的编制,即保密局外勤各省站的编制,按国防部核定的人数分为三种:如上海、南京、天津、北平、四川、云南等大一点的地区称为甲种站,为160人;安徽、贵州、新疆等称为乙种站,110人;更小一点的地方称为丙种站,只有60人。因此,保密局时期的编制比军统局是缩编的,缩减大概三分之一。

以保密局时期160人的甲种站为例,其详细编制如下:①站长、副站长、书记、情报编审、译电员,各一人;②人事、总务、会计、交通等科室主管,各一人;③助理书记、助编、司书,一至两人;④搞学运的学运指导员、搞工运的工运指导员、直属省站的情报员,若干人;⑤保密局本部督察室,派往分站的督察员,若干名。(督察员受督察室和站长的双重领导);⑥保密局本部电讯处,派往各分站的电讯支台工作人员若干名。支台下辖若干组,每组设有组台,由支台直接和保密局总台联系。(支台工作人员不受站长领导,直接向本部负责)。以上人员,全部是正式编制,都是吃皇粮的公务员。


怀疑探索者


第一:吴敬中是天津站的站长。军统改革之后,原本的军统天津站改成了天津市保密局。因此吴敬中算是军统系统的二级部门的直接领导。

第二:天津站很重要。天津站即使比不上上海、重庆、南京等站,但起码来说和当时的北平、西安等地也是同等重要的,说明天津站就是军统系统内部的一二线站。

第三:我们现在知道,吴敬中是军统元老,其本身就是少将军衔。少将军衔意味着什么?戴笠生前也只是个少将,飞机失事之后才被追授为陆军中将的。所以吴敬中的军统的系统内部,地位也是较高的。所以吴敬中管理天津站,对天津站来讲应该来讲是高配。

如此分析,如果放到今天,在军内,吴敬中今时今日算将军是明白无误的,是个省军区司令级别的人物。

如果在政府体系,考虑到军统的特殊性,吴敬中更类似与今天政府系统中海关总署下属的各直属海关的关长,比如深圳海关的关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