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7 两伊战争时期的残酷的“人海战术”:伊朗用少年的血肉之躯去趟雷

叙利亚东古塔大战终于结束了,叙政府军将完全收复东古塔地区,巴沙尔政权也距离重新控制叙利亚又进了一步。

这其中有除了巴沙尔政权经过两代“阿萨德”的统治,在叙利亚积累着一定的人心和民心之外。来自外国武装力量的支援更是居功至伟。其中,俄罗斯出兵、出装备,可以说是首功一件。而最初帮助巴沙尔政权稳定局面,在日后的作战中鼎力相助的伊朗,更是劳苦功高。要知道,伊朗加入叙利亚内战指出,正是叙利亚政府军节节败退之际。伊朗可以说依靠一己之力,苦苦帮助叙利亚支撑局面,终于抵挡住由西方国家和一些阿拉伯国家暗中支持的叙利亚发对派。伊朗能有如此的表现,得益于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两伊战争”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教训。

两伊战争时期的残酷的“人海战术”:伊朗用少年的血肉之躯去趟雷

其实,在“两伊战争”时期,刚刚推翻巴列维王朝建国不久的伊朗,其实表现并不怎样。当然,伊朗的对手伊拉克表现的也是一塌糊涂。所以,才在战争中,拥有大量先进武器的两个国家,居然还像一战时堑壕战那样,设置防线,挖战壕,造掩体,然后防守的一方用高射速武器扫射进攻方。所以,很多评论家都认为,两伊战争时期伊朗和伊拉克的战术和指挥维持在在一战早期水平。

当然,伊朗沦落至此还是有几分原因的。1979年,推翻巴列维王朝之后,建立的伊朗,视旧王国军队为“反动余孽”。于是对所谓的“旧军队”进行了大清洗,大批军人退役。结果短短的7个月,伊朗就损失了1.2万名军官。除了军官减少之外,普通士兵也没有摆脱这种局面,至1980年战争爆发前夕,伊朗军队兵力从28.5万人锐减至15万人,许多步兵师的人数不及伊拉克的一个旅。不仅人员急剧下降,伊朗军队的装备也存在很多问题。巴列维王朝虽然遗留下447架军用飞机(包括77架美制F-14战机),1735辆坦克,3140辆装甲车,1000余门大炮,但完好率都不超过40%,而且缺少驾驭这些武器的人。

两伊战争时期的残酷的“人海战术”:伊朗用少年的血肉之躯去趟雷

所以,战争开始之后伊拉克军队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很快就深入伊朗国境40千米至80千米,夺取了席林堡,霍拉姆沙赫尔等重要城市,占领了伊朗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过,伊拉克已经感到了来自伊朗军民的坚决抵抗。比如在霍拉姆沙赫尔,当地的伊朗军民纷纷拿起枪与燃烧瓶,三五人一组的穿梭在城市内与伊拉克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在经过多次增援,付出了近6000人的伤亡之后,伊拉克终于拿下了这座城市。而伊朗方面则有2万多名军民伤亡,伊拉克人甚至将霍拉姆沙赫尔命名为“血城”。

经过鏖战之后,伊拉克军队打不动了,伊朗军队也无力反击。双方终于在1980年10月到11月期间,形成了一个短暂的“和平阶段”。但是,通过战争学习战争的伊朗人,可以借此借此来重新积累力量,笼络人心。伊朗一方面召回被迫退役的官兵,重启军事院校的培训课程。同时组建大量民兵部队,将未成年的孩子与老人都推上了战争最前线。当时3600万人口的伊朗居然有2000万的在册民兵,其中至少有10万童子军。

两伊战争时期的残酷的“人海战术”:伊朗用少年的血肉之躯去趟雷

到了1981年1月5日,战火重新开始。伊朗人开始了反击。经过近半年的激战,伊朗终于夺回了被伊拉克占据的胡泽斯坦省,并夺回了重要的石油输出港阿巴丹。取得如此战绩,并不是伊朗人的反击手段比伊拉克人高明多少,也基本采取的是火力覆盖之后步兵正面冲锋的套路。但是,伊朗人动用了一种恐怖的战术“人海战术”。尤其是在争夺博斯坦的时候,更是动用了少年发动人海袭击。

当地时间11月30日上午10时,伊拉克士兵正躺在博斯坦阵地外晒太阳,突然伊朗人的炮弹如下雨一般的落下。伊拉克士兵连滚带爬地躲入战壕和防炮洞。等到炮火延伸射击后,他们透过逐渐消散的硝烟看到,上万少年高喊口号向阵地冲来。伊拉克人的机枪发出了狰狞的尖叫,一排排的少年倒下了,新的少年又涌了上来。其实,这些少年的目标并非攻击伊拉克的阵地,而是要以他们的血肉之躯引爆地雷,为坦克进攻扫清道路。当这些少年伤亡惨重之时,大批伊朗军队穿过雷区,迅速突破了伊拉克人的防线,攻克了伊拉克经营近一年的堡垒。

两伊战争时期的残酷的“人海战术”:伊朗用少年的血肉之躯去趟雷

这种近乎自杀的方式,帮助伊朗夺回了胡泽斯坦省,同样也在伊朗肃清其境内伊拉克人的关键战役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时间来到1982年3月22人,伊朗的元旦节。伊朗动用了1个装甲师与3个步兵师的部队,向迪兹富勒发起反击。凌晨3点,当炮火和曳光弹撕破了夜空的宁静,大量青少年和老人向伊拉克人的阵地发起了死亡冲锋,并发出了山呼海啸般的呼喊。伊拉克人的各种火器几乎不用瞄准都可以打死一大批伊朗人,但是密集的火器无法阻止这种疯狂的冲锋,有的孩子甚至骑着摩托车身背炸药发起攻击。他们的目标同样,是扫清进攻道路上的地雷,为后续部队开拓通道。在这种风控的进攻下,伊拉克的射手在射击过程中,都感到了不寒而栗。最终,伊拉克人惨败,大约有10000人阵亡、负伤被俘各1.5万人的惨痛代价,另有350辆坦克被缴获。而伊朗同样也是损失惨重,除了320辆坦克被击毁外,还阵亡了大约4万人。而那些用血肉之躯扫除地雷的孩子,以及在攻击中死在双方交叉火力之下的孩子,更是不计其数。

战至1982年5月,伊朗境内的伊拉克军队基本被肃清,战争又回到两伊传统边界上。采用人海攻击的伊朗,似乎也无力继续这种疯狂的方式。于是,双方也开始个各种花样百出,但是毫无下限的攻击。比如,使用化学武器;比如,袭击油轮。最终,双方经过8年鏖战,只好坐在谈判桌前进行谈判。

两伊战争时期的残酷的“人海战术”:伊朗用少年的血肉之躯去趟雷

战争结束了,两个国家的国力都遭到了严重的削弱。好在,伊朗懂得休养生息,而伊拉克则贸然的挑起了海湾战争。如今,当年的萨达姆政权已经被推翻,而经过30年时间发展的伊朗则成为了中东极具实力的大国,而且通过对两伊战争时经验的总结,走出了“一战战术和指挥”的阴影,在叙利亚战争中发挥除了重要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