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引進來”+“走出去” 看德州市如何全力培育文化演藝市場

文化演藝產業是德州市主要的文化產業形態之一。

德州市全力實施文化強市戰略,加大文化演藝隊伍、產業和市場的培育,文化演藝產業得到不斷髮展。當前,以德州雜技團為代表的演藝隊伍不斷壯大,以德州大劇院為代表的文化演藝設施日趨完善,廣大消費者文化消費理念不斷轉變,文化演藝市場越來越活躍。

1.特色雜技“走出去”,點亮城市名片

“引進來”+“走出去” 看德州市如何全力培育文化演藝市場

王磊廳長考察德州雜技團駐京演出

今年10月,德州雜技《高椅》將亮相第十三屆中國武漢國際雜技藝術節,與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世界頂尖雜技同臺競技。中國武漢國際雜技藝術節是四大國際雜技節之一,以高難度和權威性享譽世界雜壇。中國共有兩個雜技作品入圍本屆藝術節,《高椅》是其中之一。此次入圍,實現了德州市雜技入圍國際頂級賽事零的突破。

雜技是德州的特色名片,近年來,德州市雜技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獲得首屆長河文藝獎一等獎、山東省文化藝術節一等獎、全國雜技比賽暨優秀主題晚會展演三等獎等市級、省級及以上獎項80餘項。

德州雜技全力邁大步、拓市場,與中國雜技團、山東省雜技團、武漢雜技團等國內知名團體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演出,實現演員、市場等資源共享。2016年,德州雜技團到上海迪士尼參演雜技劇《人猿泰山:叢林的呼喚》,到美國加州、德國等地進行商演。2017年,德州雜技團成功入駐北京十三陵景區潤德劇場,上演了《鼎盛王朝》《夢迴明朝》等雜技。在為期一年的演出合約期內,平均每天演出4場,接待遊客1萬餘人,得到法國蒙特卡洛雜技節藝術總監的高度評價。

德州雜技正被越來越多的國內外主流演藝市場接受,將繼續走穩走好市場化商演之路,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

2.優秀劇目“引進來”,打造市民文化客廳

“引進來”+“走出去” 看德州市如何全力培育文化演藝市場

今年5月,愛爾蘭原版踢踏舞劇《命運之舞》在德州大劇院開票,作為與《大河之舞》齊名的國寶級踢踏舞劇,受到一大批文藝愛好者的關注。這是繼《天鵝湖》之後,德州大劇院又一次引進的國外知名大型舞劇。自2013年開幕演出至今,劇院自營演出達254場,包括國外劇團演出80場,港澳臺演出3場,演出了《天鵝湖》、《新年音樂會》、《雷雨》、《灰姑娘》等經典劇目。

德州大劇院自2014年由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旗下中演演出院線(簡稱“中演”)託管運營以來,德州市財政提供託管費用補貼,中演利用遍佈全國的院線平臺,確保每年引進不低於50場次的劇目。德州大劇院通過控制運營成本,合理降低演出票價,把實惠讓給觀眾。演出票價從30元數百元有多種選擇,力求票價體系上做到多樣性、可選擇。

從觀眾層面看,

健康文化消費市場正逐漸形成。隨著引進劇目數量增多、質量提高,越來越多的德州市民登錄大劇院官方微信公眾號,關注演出動態,主動購票,與家人或朋友觀看演出已成為不少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3.培養文化消費習慣,培育文化演藝市場

“引進來”+“走出去” 看德州市如何全力培育文化演藝市場

對文化演藝來說,無論是走出去,還是引進來,都要把

觀眾放在首位。

“走出去”,就是要在提高文化產品質量上下功夫,要從技巧,演出創意、內涵感染力等綜合角度去考量雜技節目。德州雜技之所以能走出德州,一個重要因素在於始終堅持走藝術、技巧並重的道路。地域文化主題雜技劇《運河流芳》,在雜技技巧中融入現代舞美技術,並把運河文化與德州雜技發展史有機結合,兼具技巧、藝術、知識於一體,成為展示德州城市文化的窗口,演出期間,觀眾場場爆滿。

“引進來”,除篩選高品質劇目,還要在提高市民藝術修養上下功夫。隨著市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斷增長,劇院之於城市的作用將越來越重要。德州大劇院需兼具藝術殿堂、精神課堂的雙重功能。要通過高水平、高品位的高雅藝術普及,在藝術薰陶中提升大眾藝術素養,在知識普及中提升大眾觀賞能力,在藝術發酵中培養新生力量、擴大觀眾規模。大劇院經常組織與演出劇目配套的演前導賞、主演見面會、音樂舞蹈類專業講座等藝術活動,並與德州學院策劃舉辦學術類公益講座,讓更多熱愛藝術的市民走進劇院、瞭解劇院、瞭解藝術,構築良好的市民文化生態環境。

今年,大劇院計劃舉辦不少於40場的藝術普及活動。

文化演藝業必須堅持市場化之路和培育觀眾相結合,把準市場需求,激發群眾觀演期待,最終實現藝術與市場雙贏,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下一步,德州市將加大對文化演藝產業的支持力度,堅持特色文化走出去、優秀先進文化引進來,發展文化產業,繁榮群眾文化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