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一線城市房價32個月來首現同比負增長 透露何重大信號?

國家統計局24日發佈了2018年1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統計數據。

數據顯示,1月份,在分類調控、因城施策的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繼續作用下,70個大中城市中15個熱點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繼續保持穩定。

從環比看,有7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下降,降幅在0.1至0.4個百分點之間;深圳、杭州和福州3個城市持平。

從同比看,有11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下降,降幅在0.1至3.4個百分點之間,這些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低於上年同期水平。

筆者研究發現,24日公佈的房價數據,最引人注目的現象是一線城市的房價,一線城市的新房價格,32個月來首次出現同比下降現象,即今年一月一線城市的房價已經低於去年一月的水平。

三大原因導致一線城市房價同比下跌

筆者認為,有三大原因導致一月份一線城市房價32個月來首現同比負增長。

一是年初樓市一般受到季節性因素影響,重點城市推盤縮量,疊加需求趨勢性下降,使年初交投活躍度降低。同時因為今年春節是在二月份,預計該影響將在二月份還將持續。

二是住房按揭貸款環境繼續收緊,房貸利率不斷上漲,提高了購房成本,增加了樓市的觀望情緒。

一線城市房價32個月來首現同比負增長 透露何重大信號?

儘管新年伊始銀行新的信貸額度釋放,去年末排隊等候的房貸需求和新的申請相對還能得到一定滿足,但在控制信貸規模和業務結構的嚴監管要求下,住房按揭貸款投放額度仍然受限。

房貸利率方面則略有上浮,預計後續還將繼續上漲。1月全國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為5.43%,即基準利率1.11倍,較上月上升了0.05個百分點,一年來累計增長近1個百分點。2月工農中建上調了廣州首套房貸利率至1.1倍,後續其他地區銀行房貸定價也有上調的可能。

三是違規資金湧入樓市通道被堵,從源頭遏制住了樓市炒作之風。

2018年以來,多個監管部門共同推進房地產領域去槓桿、去通道,嚴控銀行信貸和信託資金違規進入樓市。近期銀行對居民和房企違規加槓桿的產品正被集中清理,一些信託機構的房地產非標業務也已暫停。清理非標業務才剛開始,其範圍或將繼續擴大。

房價穩中有降的格局將持續

筆者認為,一線城市房價同比32個月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從統計角度看有信號意義,體現了一線城市房價真正跌回去年水平。

筆者預計,接下來,房價總體穩中有降的格局還將持續。

筆者對於房地產市場的觀點一直是明確的,筆者認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在未來三五年將長期實施。

一線城市房價32個月來首現同比負增長 透露何重大信號?

以往那種房產調控忽緊忽松,導致房價不時出現脈衝式上漲的現象不會再出現了。

有關部門的執行力,筆者是非常佩服的。比如北京市,用了兩年時間,就把霧霾治理好了。比如有關部門嚴查海外併購,安邦、萬達、海航、復星等企業的苦日子就來了。

所以投資者一定不要懷疑有關部門貫徹實施“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政策的決心,在“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調控政策持續實施背景下,未來房價將維持穩中有降局面,房地產市場會真正迴歸居住屬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