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红楼梦》中,王夫人为何认定林黛玉不会将新衣服给金钏儿做装裹衣服?

君笺雅侃红楼


首先看这个衣服有没有!

王夫人原话说的是:“只有你林妹妹做生日的两套”!但是,黛玉生日是在花朝节,金钏死时,是在端午节后,黛玉的生日早过了!又哪里来的“做生日的衣服”?即使有,也早交给黛玉了,不可能存在贾府公库里!

王夫人这么说,不过是一种社交手段!她应该是从没想过要跟黛玉借衣裳!她根本就没考虑过,哪里有什么认定不认定?

包括后边所说的“我现叫裁缝赶两套给她”,应该也是托词。农历五月的天气正热,金钏又在井里“身子泡的这样粗”,哪里能等得现做两套!

为了目的,诸如此类的谎话,王夫人是经常说的!

比如前面说的撵金钏的原因“因为前儿她打坏我一样东西……”,再比如撵晴雯之后给贾母的交待“谁知她命薄,得了女儿痨”!

这些托词,王夫人应该是轻车熟路,信手拈来了!

王夫人应该想到了:黛玉跟宝钗最有可能有富裕的新衣!三春多半就是份例内的衣服,未必有多余的。黛玉有贾母宠着,素日又爱穿,所以衣服应该不少!宝钗是薛家嫡女,按照份例也会每年都做不少套,关键是,宝钗不常穿新衣,所以肯定就富裕下来了!

站在王夫人的立场,黛玉和宝钗,稍加权衡,便知道跟谁借了!王夫人,根本就没想过要去跟黛玉借新衣服,也就无所谓认定了!

所以我觉得:在宝钗进来时或进来前,王夫人便打定主意要借宝钗的了!所谓黛玉的新衣就是说说,是为开口借宝钗的衣服打铺垫罢了!黛玉躺枪,这还不是常有的事儿嘛!



悠然庐


这件事,林黛玉一不知情,二没拒绝。和林黛玉有心无心多心少心没有半毛钱关系,这件事王夫人压根儿就不能这么办。

王夫人的原话是这样说的:

“刚才我赏了他娘五十两银子,原要还把你妹妹们的新衣服拿两套给他妆裹。谁知凤丫头说可巧都没什么新做的衣服,只有你林妹妹作生日的两套。我想你林妹妹那个孩子素日是个有心的,况且他也三灾八难的,既说了给他过生日,这会子又给人妆裹去,岂不忌讳。因为这么样,我现叫裁缝赶两套给他。要是别的丫头,赏他几两银子也就完了,只是金钏儿虽然是个丫头,素日在我跟前比我的女儿也差不多。”

有这种念头就是错误的。

一、这事确实忌讳。

这两件衣服是特意为林黛玉生日作寿而裁制的衣服,拿去给枉死的丫鬟做装裹,不管林黛玉是否多病多灾有心无心,这都是给人生日添赌呢?这种念头本身就很恶毒。倘若是贾母,断断不会有这种念想。

二,有个人物不敢惹。

王夫人忌惮林黛玉,一是黛玉心思细密,不会锥子扎一下也没知觉,二是林黛玉半主半客,与王夫人有无直接血缘,自然应该保有距离和礼仪,三是黛玉身后的监护人不好惹。林黛玉只是个丫鬟,委屈不委屈没什么?但是林黛玉身后的贾母不好惹,林黛玉的衣食住行生活起居事无巨细都有贾母过问操心,王夫人在林黛玉稍有半点疏忽就会引火上身,潇湘馆糊窗户的布,私下给黛玉更换大夫,都被贾母发难。这两套衣服是林黛玉过生日的衣服,是定例,甭说衣服不翼而飞给人去做装裹了,就是迟了工期、材质敷衍,贾母都会有话说。忌惮黛玉是幌子,忌惮贾母才是根本。




那小子曰


金钏烈性,跳井而亡。对于她的死,王夫人是有愧悔的。所以她对宝钗说:


“刚才我赏了他娘五十两银子,原要还把你妹妹们的新衣服拿两套给他妆裹,谁知凤丫头说,可巧都没有什么新做的衣服,只有你林妹妹作生日的两套。我想你林妹妹那个孩子素日是个有心的,况且他原也三灾八难的,既说了给他过生日,这会子又给人妆裹去,岂不忌讳!因为这么样,我现叫裁缝赶两套给他。要是别的丫头,赏他几两银子也就完了,只是金钏儿虽然是个丫头,素日在我跟前比我的女儿也差不多。”

我引用原文,一向不喜欢引用长的,常常会把无关的枝节删掉,只留要紧有用的。但这一段我全引了,还有不足之意,还想把前面钗相劝的话也原文照录下来。

前面宝钗的劝告,是她受人诟病的重点之一,就是对金钏的死太过冷淡。但是平心而论,宝钗和金钏有何感情?就算因为姨妈王夫人,跟金钏常常见面,有时也一起玩耍,难道对金钏的感情能超过对王夫人吗?在王夫人坐着垂泪的时候,当然是尽量撇清王夫人执法过严致死人命的责任,以宽解王夫人的心。她的话虽然无情,却正在情理之中。


为了加重劝解的力量,宝钗还提出具体的方案:“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于是王夫人顺势说出缺少妆裹衣服、又不便向黛玉要。究竟方不方便向黛玉要,这是次要的;关键是王夫人根本没想着向黛玉要,说这话就是明示宝钗:你有就拿出来。

王夫人在刘姥姥二进贾府一回,一举送了一百两银子,比王熙凤的多了十几倍。她并不是一个小气的人。而贾家经济此时还没有下滑得那么厉害,更不是拿不出两套衣服。王夫人完全可以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上面引文里说的:“叫裁缝赶两套给他。”


但是这样一来,必须要传唤裁缝(也许还是外面裁缝,贾府有专门做针线的,未必是让他们做妆裹寿衣)。王夫人不可能自己微服出去找裁缝,也不会让贴身丫头去,那就得叫婆子去了。

王夫人最贴近的婆子,应该是陪房周瑞家的,平时管的是“跟太太奶奶们出门的事”,不是在内宅随身伺候。第七十一回又说周瑞家的“不管事”,不是像林之孝家的、赖大家的这样的管家娘子。换言之,王夫人其实没有贴心可靠、像王熙凤的来旺媳妇那样的忠仆。

婆子不亲近可靠,丫头又如何?金钏是死了,玉钏是金钏的亲妹妹,彩云(彩霞)跟贾环恋爱,王夫人刚刚知道,这还是撵金钏的由头之一。所以眼下,王夫人也没有贴心可靠、能替她悄悄找裁缝做妆裹的丫头。


说到这里,可能有朋友会奇怪:你为什么一定强调,要贴心可靠的人去找裁缝?随便打发个人去不行吗?以王夫人的身份地位,还派不动一个奴才?她为什么一定要瞒着人呢?

问题就在这里了,王夫人没说,可她的确是瞒着人的。连对宝钗,她也没有透露实情,只说“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其实如果真的是弄坏一件东西,犯错被逐,罪有应得;同时这并不是什么大罪,金钏会有“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的心理准备,还不至于负气自尽。

真正的被逐原因,是宝玉调笑,和金钏为推搪而随口说出的“往东小院子里拿环哥儿同彩云去”。公平点说,金钏从前曾挑逗过宝玉,但这次是真的没有,反而是困倦不堪、懒得理会。她的被逐,是一个冤案,而且还背负着“下作小娼妇”的恶名。而这一点,才是金钏负气自尽的真正原因。


王夫人当然不肯承认。既不肯承认自己冤枉了金钏,也不肯承认儿子调戏丫头,也不肯承认另一个丫头跟庶出的儿子贾环恋爱。不承认这些,只好推辞金钏被逐是因为弄坏了东西。这样一来,金钏的死不仅罪有应得,而且是自己糊涂。

承认了金钏的糊涂和罪有应得,只需要按规定制度发放抚恤金就可以了(就像晴雯死了,王夫人给了十两),额外的赏银和衣服完全没有必要。但糊涂和罪有应得是骗别人的,可骗不了金钏的母亲白老婆子和妹妹玉钏,也骗不了王夫人自己的良心——王夫人是有良心的, 不比王熙凤“从来不信阴司报应”的狠心。


要交代良心,就得多给银子和衣服;要给衣服,又难免惊动别人。王夫人暗示宝钗捐献,就是为了悄无声息地赏赐衣服,既瞒着人,又安慰了良心。

同时,贾府一向有宽厚的传统。袭人母亲知道“贾府中从不曾作践下人,只有恩多威少的”,贾政听说有人跳井,更是惊疑:

“我家从无这样事情,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大约我近年于家务疏懒,自然执事人操克夺之权,致使生出这暴殄轻生的祸患。若外人知道,祖宗颜面何在!”

他只是怀疑“执事人”如贾琏、赖大、来兴严酷逼死人命,就有“祖宗颜面何在”的愤慨,如果知道真正的罪魁祸首是吃斋念佛、素有菩萨之称的王夫人,又会作何感想?

贾政的这段问话,发生在宝钗慰姨母之后。但是贾政的态度,已经跟他夫妻二三十年的王夫人怎么会不知道?她想着瞒人,很可能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瞒着丈夫。


在王夫人的左右为难之中,她想要求助的当然是体贴的外甥女宝钗,而不是“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的黛玉。所谓“忌讳”也好,“三灾八难”也好,都只是托辞。事实是,王夫人的隐秘,不能让黛玉与闻,不能让黛玉接近,更不会去向黛玉要衣服做妆裹了。


栖鸿看红楼


要借衣服这件事,黛玉知道吗?

不知道。所以王夫人是在黛玉不知道的情况下,说黛玉是个多心的,定不会将新衣服拿给死去的金钏做殓服,我个人认为恰恰相反,黛玉是一个不物质的人,说不定她会把衣服给了金钏。

在这个场景中,我们看到两个层次的内涵,一方面是王夫人的糊涂与主观臆断,二方面是从侧面呈现宝钗的圆融以及懂事。在红楼梦的行文中,我们每次看到王夫人,都是一个很糊涂的角色,是一个典型的护犊子的母亲,将护犊子的要义阐释的清清白白的。逼死金钏,是她糊涂,赶走晴雯,是她糊涂,而在贾府上下各种事的处理中,都听不到她的声音。而另一个特点是主观臆断,先入为主。她不了解黛玉的秉性,仅以自己理解的东西来判断黛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此来设定了在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中她的站位,她肯定偏向于懂事的宝钗,自己的外甥女。

另一方面,宝钗是一个不太注重外在的女孩子,她不带花,不穿华丽的衣服,给人的感觉是成熟稳重,所以当姨妈王夫人给她提出要求时,她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我想这是她秉性使然,但多半被解读为,她的心机很深。

再此,也是宝钗和黛玉的一次对比,红楼梦中处处是对比,这次也是。


大野泽的风


王夫人主观认为林黛玉不会将新衣服给死去的金钏儿在于她从来没想过要好好了解下林黛玉,,所以做出的结论很武断!

谁知凤丫头说可巧都没什么新做的衣服,只有你林妹妹作生日的两套。我想你林妹妹那个孩子素日是个有心的,况且她也三灾八难的,既说了给她过生日,这会子又给人妆裹去,岂不忌讳?



王夫人这句话有二个意思。第一,林黛玉小心眼;第二,林黛玉身体不好,更会多想。王夫人这么主观的认定林黛玉不给,就在于王夫人从来没想过主动了解林黛玉,她所认识的林黛玉,要么是她看到的片面的林黛玉,要么是耳闻的林黛玉。关于这个认识,林黛玉和贾宝玉两人要负全责。

一,林黛玉目不留尘被王夫人看到。

林黛玉的性格太率真,不太会虚以逶迤,所以很多时候难免会显露出来。

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林黛玉冷笑道:“我为什么助他?我也不犯着劝他。你这妈妈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一口,料也不妨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的也未可定。”



林黛玉对周瑞家的和李嬷嬷不假辞色固然爽快。但这两人都是王夫人的人,有她们经常在王夫人面前说三道四,王夫人会如何想林黛玉?而赵姨娘对林黛玉显然也是印象糟糕。对她来说,谁给他东西谁是好人,所以她也会助纣为虐。林黛玉每常在这些人的环峙之下,自然没人替她说好话。

最主要林黛玉每常和贾宝玉之间经常迸发一些吵闹。对于贾宝玉和林黛玉来说是他俩的日常相处方式。但对于王夫人则恰恰相反。林黛玉在王夫人眼中就变成了敏感,小性,动辄生气奴役她儿子的可恶小姑娘。贾宝玉越对林黛玉低声下气,王夫人越讨厌林黛玉。自己的宝贝儿子被人呼来喝去,做牛做马,王夫人忍受不了。

二,贾宝玉旁若无人的宣传被王夫人听到。

贾宝玉最爱说的一句话:“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若她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她生分了。”

这句话就足够林黛玉被大部分所有关心所讨厌的了。对于贾宝玉的不务正业,我认为林黛玉一定劝过的。但就是深知贾宝玉却也没用,所以干脆就不再劝了。林黛玉从没有放任贾宝玉。十九回,林黛玉看到贾宝玉脖子上有一块血渍,就说他:你又弄这个了……结果呢?林黛玉说了一堆,贾宝玉表现如何?



宝玉总未听见这些话,只闻得一股幽香,一把便将黛玉的袖子拉住,要瞧笼着何物。

这就是贾宝玉,你的劝说他不听,劝还有什么用?徒增讨厌而已。可这事到了贾宝玉口中就变成:林姑娘从来不说这些混账话…这样的话连袭人都不满意,对林黛玉有看法,何况王夫人?自己辛苦养大的儿子,指望他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却被你挑唆的不务正业。王夫人怎么说晴雯的她们的?“难道我统共一个宝玉,就白放心凭你们勾引坏了不成!”这不正也是对林黛玉说的?这样的林黛玉,王夫人怎么会喜欢?又如何了解她?只怕一开始就彻底讨厌了。

综上,我们看王夫人根本不了解也不想了解林黛玉。林黛玉自己不小心,贾宝玉更推波助澜,让林黛玉在王夫人心中就留下了小气,敏感,多心的性格。这样的林黛玉自然不会将新衣服给死了的金钏儿穿了。王夫人就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根本不会去询问林黛玉的意见!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欢迎收藏转发。非常感谢 !


君笺雅侃红楼


我去看了原文,原文说的是这样的。“刚才我赏了他娘五十两银子,原要还把你妹妹们的新衣服拿两套给他妆裹。”这里是王夫人说的要把妹妹们的衣服给金钏。但是这里说话是有技巧的,那就是已经给了五十两银子了,给不给衣服都无所谓,当然给衣服是更好的。这里不过是王夫人要把金钏的死因岔开话题来说的,是引开宝钗的注意力的。毕竟金钏是因为她认为勾引了宝玉,撵了出去想不开跳的井,而不是她说的打坏了东西。



“谁知凤丫头说可巧都没什么新做的衣服,只有你林妹妹作生日的两套。”这里说林妹妹的生日的两套衣服,显然又是随口一说的,因为黛玉是花朝节生的,现在已经是夏天了,怎么作生日的衣服还没送去?或者是说,这时节就给她预备生日衣服了?这里王夫人是故意说的,为的是叫人知道她不偏心,非常疼惜黛玉,连她的衣服都舍不得拿去给丫头穿。这里是标榜自己善良的,比如金钏就像她的女儿一样,黛玉也是她非常仔细的照顾着。


“我想你林妹妹那个孩子素日是个有心的,况且他也三灾八难的,既说了给她过生日,这会子又给人妆裹去,岂不忌讳。”所以这里明明是王夫人猜度黛玉心细,敏感,她这样说,也是拿黛玉当借口的,她既不会去问黛玉,更不敢克扣黛玉的任何东西,确实是因为黛玉是老太太的心尖儿,她不敢得罪,恐怕老太太生气。

再有,她这样讲,是故意的又引开一层话题,“因为这么样,我现叫裁缝赶两套给她。要是别的丫头,赏他几两银子也就完了,只是金钏儿虽然是个丫头,素日在我跟前比我的女儿也差不多。”这里只是故意的一种艺术,意思是她把金钏儿看的非常重,除了赏银之外,一定要给她作新衣服,让她体面下葬,这就把自己善人的形象完美表现出来了。



实际上,要是真的要赏衣服,哪里不能拿衣服来呢?不过是她们随口聊天,让林妹妹背上个小气多心的名声了。如果是真的要借黛玉的衣服给金钏,黛玉也是不会生气的,黛玉在钱财上从来没有计较过,比如黛玉的纱窗儿旧了,她都不曾主动提起,更何况是克扣她两身衣服呢。

这里铺陈这些细节,不过是为了对比宝钗的善解人意,温柔大方。果然宝钗听了王夫人一番话,马上就说自己有新做的衣服,送两套过来就完了,不必要赶做新的了。


荷唯洛之恋


这个问题以前谈到过,首先是林黛玉有没有新衣服呢?当王夫人问凤姐,想要拿她们(迎探惜等人)姐妹们的新衣服给金钏,王熙凤却说都没有做,只给林黛玉做了。

当我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我觉得王夫人真是老实人,太好糊弄了。王熙凤根本就没有给林黛玉做新衣服,王熙凤的话本身就是一个矛盾。林黛玉是二月十二生日,而金钏跳井是端午期间,离端午最近生日的人是探春,三月初三。所以即便是有做生日的两套衣服也该是贾探春的,而不是林黛玉。如果凤姐要是对王夫人说,只有探春做了衣服。那么王夫人会立马命令拿来。到时候才发现并没有做,凤姐的脸面岂不丢尽了,而且这也是失职的行为。

但是王熙凤偏偏说林黛玉做了新衣服,因为她算定王夫人不敢去找林黛玉拿衣服。因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万一自己拿了林黛玉的衣服给金钏陪葬,会引起贾母的不满的。那么自己的脸面也是丢尽了。所以说王夫人虽然老实,却也不笨,起码她知道不会招惹贾母。

所以王夫人不去找林黛玉要衣服,反而说出了一番替林黛玉考虑的话,只能说话讲的很漂亮但不是她的本意,王夫人不是不想要,而是不敢要。

假如林黛玉真的有新衣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王夫人说明原委,林黛玉未必会小心眼,未必会觉得的委屈。所以林黛玉在王夫人眼中,始终是一个客,一个连自己都要看她脸色的贵客,因为有贾母溺爱。

我为什么认为王熙凤撒谎了呢,因为在林黛玉刚进入贾府的时候,王夫人就对凤姐说要给林黛玉准备两件衣服,凤姐当时就说已经准备过了,然后脂批说,阿凤并没有提前准备好。但是王熙凤回答已经准备好了,无非是表现自己比较精明,领导还未交待的事,自己都已经做好了。这也是现在职场中经常有的事。


青埂峰下的鬼话


其实宝钗一进门,王夫人就做了跟宝钗要新衣服的打算,一来宝钗身形与金钏相似,金钏曾穿过宝钗的旧衣;二来宝钗不喜新衣,必定有所储存;三来宝钗穿着素雅,适合过世的金钏。本想编个谎做个幌子,结果不甚高明。

王夫人道:“刚才我赏了他娘五十两银子,原要还把你妹妹们的新衣服拿两套给他妆裹。谁知凤丫头说可巧都没什么新做的衣服,只有你林妹妹作生日的两套。我想你林妹妹那个孩子素日是个有心的,况且他也三灾八难的,既说了给他过生日,这会子又给人妆裹去,岂不忌讳。

首先,林妹妹的生日是农历二月份,金钏跳井时已是端午,林妹妹生日作的衣服怕早已穿旧了;



其次,黛玉的身材“弱柳扶风”,而金钏的身行与丰莹的宝钗相似,属于发育成熟型。再经井水泡过,怕是有三个黛玉的体积了。

这种漏洞百出的谎言明显不是凤姐编的。

当然,王夫人的初衷并非为了诽谤黛玉,一来黛玉作为贾母的心头肉,王夫人纵然没有好感,也不会轻易得罪婆婆的外孙女;二来贾政对这个外甥女还算赏识和维护,王夫人没必要跟自己丈夫过不去。

那王夫人为何非要选择黛玉做幌子呢?

时间紧迫,口不择言。



宝钗进来时,王夫人还沉浸在金钏跳井的恐惧与自责里,转眼看到宝钗,才想起金钏裹妆的事,一时找不到借口,又想起林妹妹身体孱弱,多灾多难的,老祖宗又极其疼爱,怕是谁也不敢跟黛玉开口提这种事,用来作为借口最为合适。

至于提及林妹妹有心,想来黛玉的小脾气在贾府无人不知,连怡红院丫头小红都知道的事,王夫人宝钗焉能不知?毕竟各种场合两人多数在场,大家心知肚明也能予以谅解,王夫人这里点过一句,不过为了更有效的达到跟宝钗要衣服的效果罢了。

当然,聪敏的宝钗必定一听就知道姨妈在说谎,但也明白其用意,未经考虑便一口应承了。如此善解人意,焉能不得王夫人疼爱?


微影悼红


原文:王夫人道:“刚才我赏了他娘五十两银子,原要还把你妹妹们的新衣服拿两套给他妆裹。谁知凤丫头说可巧都没什么新做的衣裳,只有你林妹妹做生日的两套。我想你林妹妹那个孩子素日是个有心的,况且他也三灾八难的,既说了给他过生日,这会子又给人妆裹去,岂不忌讳,……”


读了以上原文,大家都会觉得莫名其妙。

贾府有那么多的姊妹与金钏的年龄、身材差不多,无论哪个姊妹的衣服给金钏穿,应该基本能合金钏的身。再则,贾府有几百个女孩子,这些女孩子衣服的供给,都该有个专业的机构以及仓储仓库。

象平儿、袭人、鸳鸯、彩云等众多丫鬟,往日与金钏相处都很不错,这些丫鬟都应该存放着几套没穿过的衣服,王夫人要弄几套衣服给金钏妆裹,简直就是易如反掌的事。

金钏只不过是王夫人房里的丫鬟,王夫人为何非要拿姑娘们的衣服给金钏妆裹不可呢?本人认为,作者是以两套姑娘们穿的衣服为金钏妆裹,意在露出金钏原型人物的身份与姑娘们相当。因此,作者特将金钏的生日与凤姐的生日设置为同一天,白玉钏不仅领上了双份工资坐上了姐姐之位,还成了作品里唯一亲尝莲叶羹的丫鬟。

金钏投井而亡是五月端午节期间。林妹妹生日是二月十二日,宝钗生日是正月二十一日,探春生日是三月初三日,凤姐生日是九月初二日。金钏投井时,林妹妹生日已过。贾府要是给姊妹们提前备下过生日的衣服,应该先备下本年度生日还没过的凤姐等主子以及来年生日在林妹妹之前的宝钗等姑娘,这才合乎情理。但是,贾府主子并没备下凤姐、宝钗等主子以及姑娘们过生日的衣服,却单单只给林妹妹备了两套过生日的衣服,王夫人非得将给林妹妹过生日备下的两套衣服与为金钏妆裹的两套衣服扯在一起不可!

王夫人之所以不叫“贾夫人”,因该称呼还隐“帝王夫人;死亡夫人”之意。王夫人硬是将给林妹妹过生日备下的衣服与给金钏妆裹的衣服扯到一块意在暗示:金钏的原型人物去世之时,林妹妹的原型人物早已夭亡了。

作品将林妹妹与金钏之死扯到一起,不单只是在两套妆裹衣服之事上面。“白玉钏亲尝莲叶羹”一回,作品最后一回与下回开头,两回之间接不上而出现断片现象,作者再次刻意暗示:白玉钏亲尝莲叶羹以及黄金莺巧结梅花络的时候,林妹妹的原型人物已经夭亡了。

退一步而言,贾府主子即便为林妹妹真的已备下两套过生日的衣服,王夫人命王熙凤先送去给金钏作为妆裹衣服,后又给林妹妹再做两套,林妹妹也不可能知道这样的事。因此,作者特写这一笔,除透露林妹妹、金钏的身份之外,还透露两人死于不同的时期。


夜舞风花雪夜


闻听金钏跳进死了,宝钗便去安慰王夫人,说金钏或是失足落井的呢,不过多赏些银子发送了,也尽了主仆之谊了。一番话,真真让有几分愧悔意的王夫人宽下心来,又说到装裹衣裳道:



"谁知凤丫头说可巧都没什么新做的衣服,只有你林妹妹作生日的两套。我想你林妹妹那个孩子素日是个有心的,况且她也三灾八难的,既说了给她过生日,这会子又给人妆裹去,岂不忌讳?”

王夫人说这话,其实并非只为证明她不喜欢黛玉,当然对其小心眼印象不佳也很正常,她这几话说的在情在理,目的是让宝钗不好拒绝。


首先金钏是跳井死的,非正常死亡,因王夫人而起心中有愧,又吃斋念佛,忌讳鬼魂来寻仇,有心弥补一下过失,除了补偿家人银子,送两套装敛的新衣,以示主仆之情深。只是天热,尸体搁不得现做来不及,见到宝钗有心要,又不好明说,婉转表明其意罢了。

其二她也许问过王熙凤了,正好没有,除了林妹妹,园子还有迎春探春等姑娘,大小丫头也不少,一定没有都问过,但凡有总属于谁的,也不好明要,拿去给死人穿多半忌讳的,这也是王夫人不直接说,问宝钗有没有的原因。


其三,林妹妹体弱多病,旧人迷信怕冤死鬼阴气太重,来纠缠,倘因借衣服而生病不好起来,怕贾母也怪罪她。林妹妹生日也早过了,所以王夫人根本就没去跟她说,完全是拿林妹妹来背锅。

其四,宝钗乃薛家嫡女,家中富足母亲疼爱,平日里又喜穿新衣服,想来应有富余。宝钗有心于自己的儿子,定会开口应下。别看贾母口中王夫人木讷少语,可侄女从姑姑,想当初王家二小姐在刘姥姥印象中也是"快响”凤丫头似的人物。若论才智当不弱的,只是不肯得罪人,这番话看得出情商很高,在她心中宝玉是命根子,也许是看见宝钗才有的借衣想法,趁机考验一下她。


其五因忌讳,夫人说话滴水不漏,在情在理,坑都挖好了,言下之意给宝钗一个机会。而宝钗一直想讨王夫人的欢心,好比领导遇到个小麻烦,暗示要手下人帮个忙,宝钗倘若说没有,或假作不知其意,等于是在领导面前放弃了表现的机会。实在是太不会做人了。

果然宝钗心领神会的说有,还竭力安慰王夫人不必上心,也许从这件事后,发现宝钗是最适合做儿媳的人选,太可心了!

一🌸一世界。元元,金沙江边的小鱼🐠儿,期待您的关注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