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0 與患者溝通,有時需要避其“鋒芒”

與患者溝通,有時需要避其“鋒芒”

那天,來了一位從護士接單開始就處處針對護士、出言不遜的患者。接單時護士笑著跟他打招呼,他就用很不友善的口氣:“這裡被承包吧?是醫生包的吧!”護士長意識到科裡護士與此人打交道會有難度,後來至治療室探望,新到科室不久的護士小琴正在謹小慎微地給他打針,所幸穿刺一次成功。與患者溝通,有時需要避其“鋒芒” 見他不好說話,護士長決定自己給他宣教,他直接甩一句:“只要不讓實習生給我扎就好了,我才不要當你們的小白鼠!”護士長告訴他:“放心吧,護士出來工作第一針絕對不是打在患者身上,第一針是紮在自己身上的。”

他呲之以鼻:“那你就給她們做實驗好了,讓她們都打你。”護士長笑了:“是的,您說對了!我們生病都會讓新來的護士扎。家人生病了會選扎最小的血管,自己也給自己扎。因為醫療需要後繼有人!”

與患者溝通,有時需要避其“鋒芒”

回到辦公室,小琴很不解地問護士長:“護士長,他為什麼要這樣?他來看病治療怎麼好像是我們逼著他來的一樣?”護士長一時語塞,不知該如何回答剛從學校到臨床崗位的護士妹妹的問題。初來科室的小琴忐忑不安,因擔心會遭到患者的拒絕,謹小慎微,連扎針都需老護士在場才敢,當很多患者回報給她友好,她開始信心滿滿地行走於患者之間,這種情況她還是第一次遇到吧?友好有時不一定收穫友好,但是仍然得懷著友好的心。

與患者溝通,有時需要避其“鋒芒”

這是一位帶著情緒與護士們溝通的患者,儘管護士長想表達疾病宣教知識,但他言語中透著不滿與不信任,護士長堅持不卑不亢地與他交流,從他的情緒發洩中護士長捕捉到了他對醫生標本採樣方式的不理解,護士長指著解剖圖譜跟他仔仔細細地講解了為什麼得這樣採樣?反之會有什麼弊端。第二日,他來了,沒有了昨日的叫囂,主動地配合了護士的操作,並向護士長道歉表達了他昨日因對醫生標本採樣的不瞭解而有情緒的信息。

與患者溝通,有時需要避其“鋒芒”

這是件值得高興的事,“溝通終會有理解、終會有信任!”因為患者對我們工作的不理解,才會有不滿的情緒,因不敢否定醫生的治療,只有將不滿在治療中對著護士發洩。我們不要因為患者有情緒去置氣,與患者的不良情緒“硬”碰“硬 ”,而應該更沉著冷靜、主動地找尋情緒引起的根源,針對性去解決,就會贏得患者的理解!而醫護人員,做每一項操作,事先應該詳細告知患者,讓患者對自己將面臨的操作有一定了解,方才不至於事後心中不滿。通過此事,年輕的護士妹妹職業生涯也經歷了由懷疑到肯定的這麼一個過程,相信對年輕護士也是一個小小的啟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