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江東流:緬甸刀兵再起,和談前景幾何?

江東流:緬甸刀兵再起,和談前景幾何?

緬北地區的武裝衝突已造成3名中方在緬人員死亡,並有3枚火箭彈和一些流彈落入中方境內。緬甸刀兵再起,和談前景幾何?原定5月底召開的第三屆“21世紀彬龍會議”能否如期舉行。

一拖再拖的第三次“彬龍會議”

為了實現民族和解,從2013年11月到2015年10月15日,緬甸政府和民族武裝進行了近2年9輪會談之後,21支少數民族武裝中的8支武裝組織在《全國停火協議》上簽字。

全國民主聯盟(民盟)領導的緬甸新政府2016年4月上臺執政後,昂山素季親自擔任聯邦和平對話聯合委員會主席,並提出舉行一次類似於“彬龍會議”的民族大會,旨在推動緬甸國內各民族和解。

“彬龍會議”於1947年2月在緬甸撣邦的彬龍鎮召開,由昂山素季的父親昂山將軍主持,與會的緬族、撣族、克欽族和欽族領導人同意建立統一的緬甸聯邦,共同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並簽署了《彬龍協議》。

在民盟執政的兩年時間裡,聯邦和平對話聯合委員會召開了200多次和平協商會議;同樣是在民盟執政的兩年時間裡,在軍方“以打促和”的行動中,全國範圍內共計發生了557次武裝衝突。

“彬龍會議”雖然己舉辦了兩屆,武裝衝突的硝煙和民族和解背道而馳,使得原定每6個月召開一次的“彬龍會議”,一改再改,一拖再拖。直到四改會議日期後,才決定於5月的第四周召開第三屆“彬龍會議”。

不歡而散的第二次“彬龍會議”

在內比都舉行的第二次“21世紀彬龍大會”,有15支民族武裝組織與會,除8支已簽署全國停火協議以外,果敢同盟軍、德昂民族解放軍、若開軍等7支尚未簽署和平協議的民族地方武裝組織參加會議。

在安排住宿時,會議組織方以賓館床位緊張為由,將若開軍、德昂民族解放軍和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安排到距離會場有40分鐘車程的賓館。在發放彬龍大會出席證件時,違背給7支民族武裝代表發放“正式代表證件”的承諾,改發非正式代表證件,並規定持非正式代表證件不能在大會上發言。

經過連夜緊急交涉,24日凌晨1時,7支民族武裝代表拿才到正式代表證件,但是沒有獲得大會發言權。只是利用與昂山素季見面的機會,遞交了由佤邦牽頭起草的針對《全國停火協議》的一份修正草案。修正草案的主要內容包括:修改 2008 年憲法,去除軍隊在議會中 25% 的保留席位,並將這些席位按比例分給少數民族代表。

但緬軍總司令敏昂萊強硬表示:“堅定六項和平原則,維護《全國停火協議》,堅決抵制除《全國停火協議》以外的談判方式,如果不簽署《全國停火協議》,將淪為不愛好和平者。”

“唯一軍隊”是民族和解的死結

緬甸有多達135個民族,民族衝突長期不斷,境內有民族地方武裝組織21家。從2013年11月開始到2015年10月15日,緬甸政府和民族武裝組織進行了近兩年的9輪和談之後,8支少數民族武裝才在《全國停火協議》上簽字。

至今尚未在《全國停火協議》上簽字的 7 支少數民族武裝所擁有的兵力佔緬甸 21餘支民族武裝總兵力的 80% 左右,沒有這7支武裝參加的和平進程,任何全國停火協議都不過是一紙空文。

但針對未來聯邦制的國家只能有 " 唯一一支軍隊 " 的討論,遭到了的各少數民族武裝代表的強烈反對。在 " 唯一一支軍隊 " 的原則之下,少數民族武裝必須全部上交手中的所有武器。在嚴重缺乏互信的緬甸各族之間,少數民族武裝擔心 " 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 。

另一個爭議的核心內容則是,少數民族武裝代表不同意在基本原則中加入 " 不能從聯邦分裂出去 "之類的條款。1947 年在“彬龍會議”上籤署的《彬龍協議》,“允許少數民族在加入聯邦 10 年後,自行決定是否繼續留在緬甸聯邦體制之中”。

這意味著當年的《彬龍協議》明確賦予了部分少數民族的 " 國家分離權 "。而當今緬甸,無論是執政的昂山素季還是軍方,都拒絕賦予少數民族原《彬龍協議》的權利。

“以打促談” 逼緬北戰火升級

緬甸和平監測委員會發布了一組數據,在第二屆“21世紀彬隆大會”結束後,緬北地區在5個月共150天的時間裡,共發生大小武裝衝突86次。

今年4月底才調任到北部軍區的司令特扎覺少將,5月11日對緬甸官方媒體發表談話說:“我們的目的是維護國家的穩定、和平與法制。一切地區都必須處於政府的控制之下。……我們說過,要讓這裡穩定與和平。我們要在克欽邦確保法制。有任何因素與此相牴觸,我們就消滅之。克欽軍必須回到《全國停火協議》路線上來。若不,他們便將被視為進行武裝叛亂的叛匪,我們就要將他們消滅!”

緬甸政府軍的進攻,主要是為迫使克欽獨立軍按照政府軍的要求來簽署和平協議,“以打促談”。但武力解決不了緬甸的民族問題,緬甸政府和各個民族地方武裝只有秉持互諒互讓的態度,通過和談才能解決分歧。

5月8日,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德昂民族解放軍、若開軍發表聯合聲明,譴責緬軍在克欽地區發動大規模戰爭。同時 從被動挨打,到主動進攻,就是要告訴世界,沒有他們這7支尚未簽訂和平協議的民族武裝參與,緬甸的民族和解只要能是紙上談兵。

和平需要付出,更需要妥協。緬甸的和平進程,只有通過政治途徑,才能解決民族武裝問題,才能實現持久和平。兵戎相見,葬送的絕不僅是原定5月底召開的第三屆“21世紀彬龍會議”。

作者:江東流,察哈爾學會研究員、廣西東南亞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文章來源:亞太日報,2018-5-2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