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1800%的高利息背后,是“现金贷”玩家们的生死挣扎!

最近几个月,现金贷玩家们开始不安分,花样翻新再变“套路贷”重回江湖。罔顾监管底线的做法,离死也不远了……

1800%的高利息背后,是“现金贷”玩家们的生死挣扎!

回想去年至今,现金贷和暴力催收频频被金融监管层叫停。

2017年12月1日,央行联合银监会下发《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对现金贷为代表的网络小额贷款乱象展开了卓见成效的清理整顿。今年1月中央层面的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对网贷行业变相放贷、催收的打击,紧接着今年3月催收自律公约上台,暴力催收被严厉打击。

但是,以上却防不住各级玩家们绕过监管。今年5月底,互金协会就盯上了变相现金贷,昨天(6月12日)正式下发了关于防范变相“现金贷”业务风险的提示。

1800%的高利息背后,是“现金贷”玩家们的生死挣扎!

互金协会重点提到,现仍有部分机构或平台“换穿马甲”,以手机回租、虚假购物再转卖等形式变相继续发放贷款,有的还在贷款过程中通过强行搭售会员服务和商品方式变相抬高利率。特别恶劣的是,发现有少数平台故意致使借款人形成逾期以收取高额逾期费用,严重地侵害了金融消费者的权益。

变相现金贷如何套人心?

重回江湖的现金贷主要套路如图所示:

1800%的高利息背后,是“现金贷”玩家们的生死挣扎!

别小看这类变相现金贷,其丧心病狂的程度,比去年遭重点打击的现金贷更厉害。它以变相砍头息和高额利息的方式回归,其中以回购和回租最为典型。

就拿手机回租来说,其年化利率居然可以高达1800%。小金去搜索了下手机应用里推荐的各种涉及回租、回购相关的APP,就有上百家之多。业内人士透露,“回租贷”相关平台已超过100个,注册客户数百万人,大多数目标客户锁定为大学生,利率畸高,一般年化利率在300%以上,个别甚至超过1000%。

最早的回租模式,是一些尝试做信用租赁的平台。

其模式是,用户不再需要分期购买一部手机,只要每个月付一点租金,就可以租用一部新手机。一年之后,用户可以考虑支付尾款,将手机买下来,也可以选择不租了,再换一部新手机。

早期这个模式很火,不少行业从业者甚至认为,这将打败“分期模式”,成为新的消费形式

但很快,“回租”这个模式就被现金贷玩家利用,彻底玩坏。

那么,这种猖獗的手机回租形式到底是怎么一个操作过程呢?

第一步,卖手机。

回租平台为用户提供手机回收服务。当用户下载平台APP之后,平台就会自动识别用户的手机型号。

点击“马上评估,立即回收”字样,平台就会对手机进行评估。

但是,据内部人员称:这根本不是对用户手机价值的评估,而是正常的、申请现金贷的流程。

用户需要提交的,还是身份证信息、工作信息、运营商数据、紧急联系人等借贷数据,这些数据就会进入后台,进行风控审核,通过审核,就会显示一个手机回收的价格,一般是1000元到3000元不等。

平台对手机进行估价后,会将价格打到用户的账户里。

届时,用户与平台会签署“所有权转移”协定,也就是说,此时手机的所有权,已经转移给了平台。

第二步,租手机。

与平台约定租金与利息,平台为用户提供手机租赁服务。

据内部人员称:手机估价1000元,再回租回来一周的租金就是1200,再给平台1200,相当于1000是借款,200就是借款利息。

一卖一租,这么一来,其实手机并没有离开用户,只不过从所有权变成了使用权。

事实证明,能不能赚到钱还真的是个智商问题。总的来说,手机回租模式其实就是个幌子,而现金贷才是本质。这种方式,既可以挣钱、又可以巧妙回避监管问题。

卷土重来为何不怕死?

俗话说:树大招风。小金疑惑的是,现金贷行业有90%以上的平台已开始暂停放贷,他们这么高调进入视线,不怕整个现金贷行业彻底连根拔起?

小金发现,在去年底相关部门出台现金贷整顿政策后,市场出两大景象,一方面是力求合规备案的互金平台纷纷削减存量现金贷业务规模,另一方面是不少平台干脆“无视”政策规定,变本加厉地扩大现金贷业务规模,甚至将年化利率提高至200%以上。

这些并不打算整改备案的互金平台,更大的可能是想趁着备案制度正式落地前,最后大赚一笔。怀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这些现金贷们抛开对行业的伤害,只想来一场最后的疯狂。

为什么不合规的现金贷出现各种变异?

业内分析,与传统民间金融相比,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新特征是马甲现金贷寻找目标借款人的成本降低了,这些马甲现金贷可以在问题平台倒闭后继续接触之前的现金贷用户。

现金贷的变异表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网络借贷平台发展过程中良莠不齐,我国网络借贷已经走到一个关键关口。如果上述现金贷的各种变异可以谋得暴利、大行其道,并且可以公然规避监管,那么规范经营的平台将会因为获利太慢而被迫退出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会更加严重。

由于网络借贷的变异层出不穷,而监管力量有限,对于包装成购物、租赁等形式的活动,发现一桩打击一桩的策略会使监管者处于疲于应付的境地。

提醒:现金贷和P2P并非一回事

如今,现金贷存在于多个领域,就连互联网金融行业也能看到现金带的身影,不过大家不要混淆,现金贷和P2P并非一回事。

1800%的高利息背后,是“现金贷”玩家们的生死挣扎!

现金贷的资金来源于小额贷款机构而非个人投资者,对借款人无抵押要求;网贷则不同,它的只是撮合借款人和出借人的中介,借款人可以是个人或企业、机构。不过这不妨碍一些不正规的网贷平台会发布小额消费贷标的,这类贷款消费场景无依托,只是填写了消费用途,这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和现金贷没差别。

当下互联网金融行业迅速崛起,只要在选择平台和投资时加以留意,如果真的遇到平台涉及到现金贷业务,大家可以选择其它较为正规的投资平台进行投资。

总之网贷套路深,随着个人征信不断被完善,老赖将无所遁形。面对这种放贷方式,消费需求旺盛的年轻人不要贪图一时的小便宜,毕竟个人信用且用且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