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泸州:“最多跑一次” 跑出高效与便民

6月6日9时许,李建梅赶到泸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购买二手房手续。出乎她意料的是,从咨询到办完手续,只花了10分钟左右。“第一次来办理业务,感觉很方便也很快。”

这是泸州市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效的一个缩影。

泸州:“最多跑一次” 跑出高效与便民

“一窗受理”让群众少跑路

印发方案 泸州制定“最多跑一次”

目标4月28日,泸州全面梳理了泸州市本级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群众和企业到市本级申请办理事项中能实现“最多跑一次”的事项1101项,其中行政许可791项、公共服务事项310项。

5月16日,市政府印发了《泸州市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造最佳政务服务示范城市工作方案》,明确提出泸州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目标:到今年6月底,在实现市本级、龙马潭区群众和企业到政府申请办理事项“最多跑一次”基础上,实现其他县(区)、园区群众和企业到政府申请办理事项“最多跑一次”,各乡镇(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到今年底,实现数据“全归集、全打通、全共享”,公民个人办事事项就近可办,群众和企业办事事项24小时可办。

推进落实 做好“减法”和“加法”

6月5日,川江都市报记者走进泸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对“最多跑一次”进行了全面了解。一楼的窗口少了,这是记者第一眼看到的感觉。

泸州市社保局局长李蜀博介绍说,在推行“最多跑一次”前,市人社局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置26个服务窗口,现在调整为15个综合服务窗口。原来群众和企业办事存在几个窗口来回跑的情况,而现在办理一件行政审批或公共服务事项,在一个窗口即可完成。

“以办理退休为例,以前需要跑行政审批、社保征收、审核、待遇支付四个窗口,现在这些都在一个窗口就可以办完。”李蜀博告诉记者,其实办理退休的流程没变,但综合窗口受理办件申请后,各环节实行内部流转,办理完由综合窗口统一出件,让群众少跑路。

采访中记者发现,除了社会保障业务设置综合窗口,工商、泸州市不动产登记等也都实现了一窗受理模式。

记者了解到,市政务服务大厅分类设置社会保障、税务服务、不动产登记、建设投资项目、商事登记、交通运输、公积金等七类综合窗口,对其余分散的17个行政审批部门服务事项进行整合,设置了6个集成服务窗口,按综合窗口的运行模式分前后台开展业务办理。

市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林云介绍说,在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中,市政务服务中心主要是做“减法”和“加法”。一方面,为方便企业、群众办事不断做“减法”,减少申请材料,减少办理时间,减少跑路趟数。在服务措施上则做足“加法”,通过开通网上查询通道、设置综合窗口、开设24小时自助服务区、开展双休日延时半天服务、免费邮递证照及审批文书等,方便企业和群众办理。

“最多跑一次”推行的效果究竟如何?群众的满意度是最好的标尺。6月5日,在市政务服务中心一楼,记者碰到正在办理特病报销的蔡教全。他告诉记者,自己这几年不止一次来办理特病报销,“和以前比起来,现在的效率更高,四五分钟就办好了。”

同样对效率提高深有感触的还有房产中介曾先生。从事这一行业三年多来,他没少跑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以前一楼二楼来回跑,现在简便多了,而且拿证时间也缩短了许多。”

6月6日,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完购买二手房手续的李建梅选择了免费邮寄服务。她说,自己家住纳溪,原本以为还要下来一趟拿证,现在连这一环节都省了,真正是“最多跑一次”。

“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以来,泸州市的政务服务通过做加减法,方便了群众,得到了认可。

服务延伸 推进“一次都不跑”

家住白招牌社区的居民刘小琴,6日下午使用泸州市信息公开服务监管平台成功申请了一张住所证明,从填写资料到提交只用了几分钟时间。刘小琴说,以前要办理证明,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材料,一趟趟跑社区、跑街道。如今有了这样的平台,很多证明材料都可以在网上开具。

像刘小琴一样点赞网上办理事项的市民不在少数。自泸州市信息公开服务监管平台投入使用以来,“最多跑一次”的触角延伸到了街道和村社。

为让办事群众“最方便办事、最快速办事、最优质服务”,泸州市不仅将“最多跑一次”向下延伸,还向外拓展,探索推进“一次都不跑”。

据了解,目前全市人社部门的201项公共服务事项中有37项已经开通网上全程办理,其实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缴费、查询等个人业务基本实现了全部网上办理,“一次都不跑”;缴费工资、人员申报等70%单位业务实现了网上办理“一次都不跑”。另外,泸州市公司设立工商登记已实现全程电子化登记“,零见面”办照。

林云告诉记者,下一步,市政务服务中心将不断扩大网上办理事项、实施同城通办、建设智能排号和查询系统等措施,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

川江都市报记者 周菁 摄影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