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酒泉:王建新的致富經

王建新是肅州區泉湖鎮四壩村一名普通農民,上有75歲的老父親,下有兩個孩子。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他和妻子種地維持。春種秋收,以種糧為主,一年忙到頭,收入只能維持一家人的生活。“父母一年年老了,兒女們也長大了,家庭開支逐漸增大。作為一家之主的我,總想讓父母及妻子兒女過上更加富裕的日子。”王建新說。

2007年,王建新的兒子要上大學了,女兒即將升高中。“這時候我意識到靠傳統的種植模式是不行的,所以就主動到其他村組,學習他們的溫棚蔬菜種植技術。”王建新說,那時候還是竹架拱棚,通過和其他村組的農戶聊天,他了解到設施蔬菜比大田蔬菜上市早,而且能多茬種植,一座60米的標準棚,年收入可達6000元—7000元。所以,當年就下定決心搭建了兩座竹架拱棚。一年下來,兩個棚就收入13000元,比傳統種植的收入翻了一番。嚐到甜頭的王建新信心更足了,通過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種植管理水平。

2009年,鎮、村整體規劃搭建起一個標準化的鋼架大棚小區。看著整齊的大棚和提前出土的菜苗,王建新和其他農戶一樣感到新奇,但更多的是顧慮。“我當時心想那也就是個樣子貨。但是當年種植戶的收入非常可觀,每個棚的收入1萬多元,是我竹架拱棚的2倍,這讓我很是心動。”王建新說。

2010年,村上號召搭建鋼架大棚時,王建新沒有猶豫,立即拿出積蓄,搭建了4座標準設施鋼架大棚。種植第一年,收入不太理想。“我滿懷信心種了3棚香瓜,但因為缺乏經驗,導致其中兩棚香瓜得了疫病,全部死了。但這並沒有讓我放棄種植蔬菜的信心和決心。”王建新說。

看著其他農戶都有好的收入,王建新暗下決心,要把菜種好,把收入搞上去。“所以,我與其他人閒聊的時間少了,看書學習的時間多了,鎮上和村上舉辦的各種農業技術培訓班我都積極參加。為提高自己的種植水平,一有機會我就向臨近組的農戶學習請教。”王建新說。

2011年,王建新響應村委會的號召,又新建了4座標準鋼架大棚。他根據蔬菜生長季節安排好茬口,調整種植品種,錯茬種植了梨瓜、辣椒,多茬種植了香菜、芹菜。由於安排合理,市場銷售順暢,當年8個棚純收入7.5萬元,是他前些年幾年收入的總和。

“從2011年到現在,收入一年比一年多,加上妻子的勤儉持家,現在我們一家人過上了幸福的小日子。我也總結出了一套致富經。我覺得要想奔小康,就要解放思想、勇於創新;要因地制宜、大膽探索;要心懷感恩之情、感激之情;要做到誠信經營、心存善念;要用心、吃苦、堅持,更要好學。”王建新笑著說。

談起未來的發展,王建新信心滿滿。他堅信,不管做什麼事,只要用心去做,踏踏實實去做,虛心學習,不斷努力,就一定能做好。“現在政策這麼好,我覺得在自己不斷努力下,日子會過得更紅火。”王建新說。

記者 孫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