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天龙八部”是哪八部?

用户62736742947


金庸的武侠小说,名字通常都比较直观,一眼望去,多多少少都能猜到点书里的情节、主角或者武器,如《碧血剑》《连城诀》《倚天屠龙记》《雪山飞狐》《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等,几乎没有理解障碍。

说起来,《天龙八部》是金庸小说里标题画风明显不一样的一本,也可以说是唯一一本。如果对佛教用语缺乏相对深入的了解的话,的确get不到何谓天龙,何谓八部。

大概是预料到读者会有此一问,金庸老爷子在《天龙八部》的序言中,对此做过明确的解释——“天龙八部”,指的是佛经中描述的八种神道怪物: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和摩呼罗伽。这八种神道怪物有什么性格特质,回答的人已经很多,答主就不再复制粘贴了。稍微提一下,因为“天”和“龙”最重要,番位毫无争议,一个第一,一个第二,所以“八部”冠以“天龙”这两个字。

对剧情非常熟稔的我们都知道,《天龙八部》是一部典型的群像小说。论时代背景,是宋哲宗赵煦当政的时代,新旧党争严重,边陲交兵频繁,宋、辽、大理、西夏、吐蕃、女真,虚构的武林恩怨被融入到真实的权力纷争、民族矛盾、家国情怀之中,可谓荡气回肠;论小说主角,塑造了乔峰、段誉、虚竹、慕容复、阿朱、阿紫、王语嫣、天山童姥、四大恶人等一系列性格丰满、经历迥异、悲欣交集、让人读之难忘的角色。

答主在搜资料的时候,看到过一篇分析文章,对“天龙八部”对应的人物做了详实的分析,得出结论——

天众是指堪称中原武林中流砥柱、但身世复杂、引发民族纷争的丐帮帮主萧峰;

龙众指的是天赋卓然、最后成为大理皇帝的段誉;

夜叉指的是好坏难以一言以蔽之的四大恶人;

乾闼婆指的是擅长易容术、娇俏灵动、最后死于爱人之手的阿朱;

阿修罗指的一腔鸿志却在江湖、理想、爱情上全方面败北的慕容复;

迦楼罗指的是宝象庄严但最后走火入魔的鸠摩智;

紧那罗指的是狠毒狡诈但又单纯痴情的阿紫;

摩呼罗伽指的是原本资质平庸却因机缘巧合、脱胎换骨的虚竹。

如同对照星座特质来分析人物的性格,总有那么几分相似之处,这种分析,听起来也不是没有道理,甚至是,挺有道理!

但答主觉得,金庸老爷子在动笔创作这本史诗级巨著的时候,可能并没有如此精准地借用“天龙八部”这八种神道怪物的性格、命运,来一一对指书中的角色,暗示他们的生命轨迹。“天龙八部”更多是指向他们的共同点——这些江湖中人固然各有奇特的个性和神通,但无论他们如何选择与挣扎,都逃脱不了尘世的欢喜和悲苦。

如此看来,“天龙八部”更像是书中人物群像的总体象征,象征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无人不冤,有情皆孽”。可以说是画龙点睛般,呈现出了全书的格局、主旨,以及悲壮的底色。


饮水君


《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意思就是说天神鬼怪,芸芸众生都看到娑竭罗龙王女顿悟修成正果,修炼成佛。

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大意指的就是比喻人世间的众生如同形态各异的神仙、鬼怪、妖魔与人。

佛向菩萨、比丘说法的时候常有天龙八部在旁听法,说明天龙八部不是人类,不是众生,应该算是尚未修成正果的神怪类生物。

天龙八部指的是八个不同种类的神道中生物,包括:天众、龙众、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加。

1,天众,是天龙八部中修为最高的,指的是天神,但还不能超脱生死,还未修成正果。天神虽得更大福报,但也不能长生不死,比如帝释天、大梵天、四大天王等等,这些都是天神,即天众类。

2,龙众,指的是水域中的众生。“龙王”则指统治龙众之王,水域众生之王。

3,夜叉,指鬼、妖怪,穷凶丑恶,过得很痛苦。

4,乾达婆,天界及众神宫殿中的奏乐之神。比如说敦煌壁画里的“飞天”。

5,阿修罗,欲界的力士之神,半人半神,性格易怒,好战,但是尊奉佛法。六道轮回的六道里就有阿修罗道,算是善道,但阿修罗好勇斗狠,有福无德。

6,迦楼罗,神鸟类,也叫金翅鸟。在印度神话里迦楼罗是毗湿奴的作骑,长得也是半人半鸟。

7,紧那罗,被称为“人非人”,因为他们头上长角,而且其男性是马头,女性则是端庄的女子。紧张罗有美妙之音而且能歌善舞。

8,摩睺罗伽,人身蛇首之神,有点类似于乐神。


沅汰


""天龙八部""是哪八部?有书君先说一下""天龙八部""吧。《天龙八部》是金庸的一部武侠小说,但""天龙八部""具体指什么呢?

来来来,请先听有书君慢慢道出""天龙八部""的由来以及是哪八部来。

1、""天龙八部""的名称由何而来

《天龙八部》的构思来自于大理国,你肯定会说:知道,那不就是金庸先生笔下的段氏大理国吗?你说的也对,也不对。

大理国不只笔下有,它可是如假包换的真实历史。

大理国时期佛教盛行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当时的白族画师张胜温所绘著名画卷《大理国梵画卷》的重要题材即是天龙八部众神。

许多人甚至都不知道书名""天龙八部""是什么意思。于是金庸先生在《天龙八部》单行本""三联版""的序后,专门写了一篇《释名》的文章。

他说:""天龙八部""这名词出于佛经。许多讲大乘佛经的佛向诸菩萨、比丘等说法时,常有天龙八部参与听法。

据""法华经·提婆达多品""解释:""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

""非人""是形容似人而实际不是人的众生。""天龙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只是因为以""天""及""龙""两部为首,所以称为《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有八种神道精怪,各有奇特个性和神道,虽是人间之外的众生,却也有尘世的欢喜和悲哀。小说里并没有神道精怪,只是借用这个佛教名词,以象征一些现世人物。

所以""天龙八部""显然与之有对应的各方各面的一些人物。

2、""天龙八部""是哪八部

""天龙八部""又叫""八部众"",是佛教八类天神。

八部众:古印度社会存在着严重的宗教等级制度,祭司被人们仰视如神,称为""婆罗门""。

婆罗门神话中有八种不同部类的神,是佛教八类护法天神。其中以天上的神和水里的龙最受关注,故称""天龙八部"",也称""八部众""。

在日本动画片《圣传》中,主要角色皆出自天龙八部, 在正义阵营里的主力""八部众"",就是佛经里的""天龙八部"",称号和形象都是一字不变,不只是小说《天龙八部》里抽象比拟的象征。

八部:一诸天(天众)、二龙(龙众、娜迦)、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睺罗伽。

天众(天王) ,天即神,著名的大梵天(原为婆罗门教的创世神)、帝释天(原为雷雨神兼战神)等等属于天众。

龙众(龙王),梵语称为那迦,是护卫佛法的有功之臣,专司兴云降雨。在佛经里,龙拥有大量的珠宝,是海里的富豪。

夜叉,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能啖鬼""、""捷疾鬼""、""勇健""、""轻捷""等。佛教中,北方毗沙门天王即率领夜叉八大将,护众生界。

乾达婆,又称为""香神"",是一种不吃酒肉、只寻香气作为滋养的神,也是服侍帝释天的专管奏乐演唱的乐神之一,身上发出浓冽的香气,其体态丰腴,凌空舞乐,极其优雅,常以女性的形象出现。

阿修罗,则有男有女,他们就像佛教中的战神,易怒好斗,擅长战斗。

迦楼罗,是一种神鸟,个头很大,以大蛇为食。

紧那罗,是一种人面马身或者人身马面的神,也是音乐家,是佛教中的音乐之神。

摩睺罗伽,是一种长得像蟒蛇的神,通常是人身蛇首,也有头顶几条蛇的人形模样,不过它好吃酒肉,经常破戒。

除此之外,""天龙八部""也代表佛教的八种护法神,是八个种族,或者说是被佛祖降伏后,被任命为守护佛教的八个被奴役的种族。

3、金庸先生及《天龙八部》里的人物都与佛有缘

金老先生被誉为""不会武功的大侠""。《天龙八部》体现了那个笑嘻嘻的老先生对人的悲悯情怀。

《天龙八部》的世界,是一个冤冤相报、冤冤相连,连环轮回,无穷无尽的""非人""世界。

整部小说中人物形象特征鲜明,段誉、萧峰、虚竹、慕容复、鸠摩智、游坦之、丁春秋、段正淳等,每个人物都有着鲜明的个性,既有皇族的天和龙,也有世间的芸芸众生。

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欲求和思想,人生路也各有不同。段誉之苦在于情孽,萧峰之苦在于身世,虚竹之苦在于心慈,慕容复复国无望之后疯掉。

《天龙八部》将人性中贪、嗔、痴及其所引发的人性中的其它弱点集中一处,加以放大、显微,使人深切地感受到人世间隐伏的种种险恶,种种疯狂。

有的人活得轰轰烈烈无怨无悔,有的人瞻前顾后难以自持,有的人机关算尽损人利己,有的人随遇而安逍遥自在。

金庸先生用佛缘来讲故事,而他是经过长期的思索、查考、质疑、继续研学等等过程之后,才终于诚心诚意、全心全意地接受了佛法的一切皆有缘。

有书君觉得有佛的人都知道世间有生、老、病、死,一切皆有因果循环、报应轮回,佛以慈悲为怀。但进入佛法的世界需要有机缘,参悟佛法也需要时机。

遇到一些事情之后,因为痛苦才会去寻找能够帮助自己解脱的方法,最后才使自己精神上得以转变,像""天龙八部""中一样众生平等、修行得法。

如果在这个世界上,不知佛法的人一辈子想不清楚遇到的事,会导致欲求太多戾气横生,一生过不好。

正如有人对万州公交车坠江做的总结:撒泼妇人:本来只错过一站,结果错过了一生。愤怒司机:都说冲动是魔鬼,这下真去见鬼了。无关乘客:个个觉得事不关己,最后遗像高高挂起...

多么希望没有发生此事,多么希望逝者为大,不出现这么苛刻的评价。如果知道了佛法,就会知道人要有敬畏之心,心平气和少点戾气,就不会为某件事而感到无法忍受。

要感恩遇见,遇见生活中的艰难困苦,经受磨难,从磨难中开解、放下、释怀之后就能包容一切。就能做到金庸先生一样包容同情他人:""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天龙八部,八部天龙,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佛教中的八部神怪护法,八部者,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呼罗迦。

一、“天”影射萧峰。乔峰天人,当为八部之“天”。




二、“龙”影射段誉。段誉出身龙脉,当为八部之“龙”。



三、“夜叉”影射虚竹。虚竹“夜叉”“夜叉”者,捉鬼之神,实鬼王也。




四、“阿修罗”影射王语嫣。“阿修罗”王语嫣 “阿修罗”是八部众最特别的神道,男的极丑陋,女的却极美丽,天姿绝色,不染纤尘,恰如惊世脱俗,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姐姐”。



五、“乾达婆”影射的人是两人的结合,是阿朱和阿碧。“乾达婆”为香神及帝释乐神,当为女子。但书中精音律者唯阿碧矣。





六、“紧那罗”影射木婉清 。“紧那罗”在梵语中为“人非人”之意。他形状和人一样,但头上生一只角,善于歌舞,是帝释的乐神,木婉清论香无人过之,正得其所。




七、“伽楼罗”影射鸠摩智。此君际遇之惨,容貌之丑,性情之怪,武功之毒,皆令人思之蛇蟒。



八、“摩呼罗伽”影射阿紫 。“摩呼罗迦”人身而蛇头,是八部众中的大蟒神。阿紫虽容貌可人,对乔峰一往情深,但她性情之怪、用心之毒,皆令人直思蛇蟒。


影剧星播客


我是长安视界,我来回答:

“八部天龙”,又称为天龙八部、龙神八部、八部众,这些名词出于佛经。天龙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为"天众"及"龙众"最为重要,所以称为"天龙八部"。八部包括:

一天众

即二十诸天以及其他天神,天众中的天神,著名的如大梵天、帝释天、四大天王、韦陀、阎王等。一般供奉在大雄宝殿的两侧。开除“天”籍,落入“三恶道”的可能。佛教认为一切事物无常,六道众生处于轮回之中,所以尽管天人的福报大,但他们的寿命终了之后,还是要死的。天人临终之前有五种征状:衣裳垢腻、头上花萎、身体臭秽、腋下汗出、不乐本座(第五个征状或说是“玉子离散”),这就是所谓“天人五衰”,是天人最大的悲哀。帝释是众天人的领袖。

二龙众

职掌兴云布雨的龙王。“龙众”中的“龙”,跟我国传说中的“龙王”或“龙”大致差不多,不过没有脚,主要生活在水中。我国“龙”的历 天龙八部——护法神像石刻史已经被推到8000年前,就时间来说,应该是我国的龙文化被印度吸收,佛经中有五龙王、七龙王、八龙王等等名称,古印度人对龙非常尊敬,认为水中生物以龙的力气最大,因此尊称德行崇高的人为“龙象”,如“西来龙”指从西方来的高僧。古印度人以为下雨是龙从天海中取水而洒下人间,这点也和我国古代文化中的龙很相近。历书上注明几龙取水,表示该年雨量的多寡。龙王之中,有一位叫做沙竭罗(意为海)龙王,他的幼女八岁时到释迦牟尼说法的灵鹫山前,听释迦牟尼讲说《妙法莲华经》之后,向释迦牟尼佛进献宝珠,即刻转为男身,腾空而起驾祥云往南方无垢世界示现成佛度众。这一罕见盛况,为天龙八部所见。

三夜叉

“夜叉”是佛经中的一种鬼神,其中首领有“夜叉八大将”、“十六大夜叉将”等。“夜叉”本义是能吃鬼的神,又有敏捷、勇健、轻灵、秘密等意思。“维摩经”注:“什曰:‘夜叉有三种:一、在地,二、在空虚,三、天夜叉也。’”现在人们说到“夜叉”常指恶鬼。但在佛经中,很多夜叉受佛教化转为护法善神,夜叉八大将的任务是“维护众生界”。

四乾达婆

“乾达婆”又称为“香神”,是一种不吃酒肉、只寻香气作为滋养的神,是服侍帝释天的专管奏乐演唱的乐神之一,身上发出浓冽的香气,“乾达婆”在梵语中有“变幻莫测”的意思,魔术师也叫“乾达婆”,海市蜃楼叫做“乾达婆城”。香气和音乐都是隐约缥缈,难以捉摸。

五阿修罗

又称“阿须罗”、“阿苏罗”,是一种非神、非人亦非鬼的丑陋之极的怪物。阿修罗为“六道”之一,意为“不编正”、“非天”等,据说阿修罗曾与帝释天发生过一场极其惨烈的战争,所以佛家常以“阿修罗”代称战场。在中国许多石窟迦楼罗(Garuda)的门两侧,都雕有阿修罗的造像,一般都是三头六臂,双手持日月刀。

六迦楼罗

居住在四大洲大树上的金翅鸟神,双翅展开有三百多万公里。在古印度神话中是大神毗湿奴的坐骑。

七紧那罗

即“二十四诸天”中新增补的天神。因其头上长角,又叫“人非人”。紧那罗是奏法乐的天神,普陀山普济寺中所塑紧那罗形象为马面和鹿面,半裸体,持乐器。

八摩睺罗伽

即大蟒神。普济寺中摩睺罗迦的塑像为头顶条蛇的贵族,或是蛇面,手持笙或腰系花鼓,手持鼓槌。

欢迎关注长安视界。更多纪录片、知识推送给您


长安视界


记得小的时候,家里没有电视。想要看电视,还得跑到邻居家去看,而且还是黑白电视。即使是这样,还是会有很多小伙伴一起去看。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天龙八部》当时知道这个名字时,傻傻的认为,这部电视剧总共拍了八部,而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当时自然也不知道,这是金庸先生的小说《天龙八部》改编而来的。


《天龙八部》在很多佛经中曾出现过。如《地藏经》、《法华经》、《华严经》、《楞严经》中都出现过。当然还有一些经典作品如《太平广记》等。

天龙八部是指天众、龙众、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

天众:天众指的是众天神。修为虽然很高,却仍然不能达到超越生死的境界。释迦摩尼佛,修成丈六金身,已达到正等正觉心的最高境界。超越生死、不入轮回、无生无灭。

龙众:众龙非指中国图腾,而是指水产物,如龙虾、蛇、蟹等生物。这些水产生物,以龙为尊。龙统治各部水域,权利最大。

夜叉:为佛教的护法神之一。

乾达婆:一种以香气滋养自身的神。佛教护法之一。其性本善。

阿修罗:佛教六道之一。阿修罗其性易怒,却骁勇善战,为佛教护法之一。

六道指:天人道、人道、阿修罗道、恶鬼道、地狱道。

迦楼罗:印度神话中的一种巨型神鸟,在佛教中位列天龙八部之一。

紧那罗:被人们成为“凝神”他们头上长角,似人非人,似天妃天。让人疑惑、不变区分,所以成为凝神。

摩侯罗伽:蛇首人身,为天龙八部之一。

谢谢大家的支持,喜欢帮忙点赞、转发、评论!

参考意见:《地藏经》、《法华经》、《华严经》、《楞严经》。


小刘侃西游


整部书就是比谁更惨:爹造了孽,儿女偿还 萧远山 带头大哥 慕容博 段延庆 游冀 段正淳 武功没有最牛只有更牛,剑神卓不凡一招被秒,说明拿武器的在这部书里数二流级别,乔峰好像没用过打狗棍儿。


好奇de奇


在金庸的武侠中不仅有侠义云天,也有情义绵长,更是暗含佛法道义。《天龙八部》正是这么一部经典著作。它以宋哲宗时代为背景,通过描述宋,辽,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审视和描写,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古代生活画卷。

所谓“天龙八部”,出自佛经,也叫“八部众”,许多讲大乘佛经的佛对菩萨、比丘等说法时,八部也往往会聆听学习。这八部天龙在佛教中,代表的是巴中护法神,指的是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呼罗迦。

《天龙八部》这部小说,出现了很多佛家经典,如《法华经》、《地持经》,又描述了如少林藏经阁扫地僧那样一个超然的存在,三个主角更是与寺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乔峰是少林玄苦大师的徒弟,虚竹是少林寺的僧人,更是方丈之子,段誉也与皇家寺院天龙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是在那里练就了六脉神剑。


天龙八部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而这些人物与八部天龙也有联系,分别代表其中的一部,下面一一介绍下:


“天”,梵语deva,又称提婆族,包括三界的诸天,佛家道“三界二十八天”,“三界”分别指欲界、色界、无色界。著名的有婆罗门教的创世神大梵天,天帝帝释天。对应的是乔峰,他行侠仗义,义薄云天,颇具领袖风范,只是仍有很多不明事,难逃轮回之苦。

“龙”,Naga(那伽)众,虽然被翻译为龙,不过实际上并非中国古代的龙,而是一种蛇神。naga这个词本身就有眼镜蛇的含义。对应的是段誉,作为大理世子,他出身显赫,对应于龙,彰显身份。

“夜叉”,是梵语音译词,在古印度神话,是一种半神,属于乐善好施,对人类态度友善的神。对应的是虚竹,出身少林的虚竹,心怀善念,终得善报。

“乾达婆”,以香气为食,能凌空作乐,无私豁达,多被描述为少女形象。书中对应的是阿朱,为了父亲不惜牺牲性命,临终还将唯一放不下的妹妹阿紫托付给乔峰照顾。

“阿修罗”,本是古印度神话中的恶神,他与天帝“帝释天”是冤家对头,争斗不休,是与天神队里的最高恶魔。书中对应的自是与北乔峰总是相提并论的南慕容,慕容复,他为了个人私欲,不惜与天下为敌,辜负王语嫣的一番深情。

“迦楼罗”,是四大洲大树上居住的金翅神鸟,因为捕食的龙太多太杂,中毒而死。与之对应的是鸠摩智,他练功导致内力混乱,被段誉吸了内力后,反而开悟,回吐蕃宣扬佛法,成为得到高僧。

“紧那罗”,是歌神,头上有角,有说是人躯马首,也有说是马躯人首。对应的是玄慈方丈,虽有犯错,却也护寺有功。

“摩呼罗迦”,人身蛇首,是蟒神,毁戒邪谄,对应游坦之,只因心生杂念,虽然武艺高强,却被人不齿。


《天龙八部》人物形象众多,历史背景宽泛,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书中“无人不冤,有情皆孽”的主旨,写出众生皆苦的事态人情。


谦钟素


天龙八部我是看金庸小说才知道的这个词语,后来看完了《天龙八部》的电视,真是精彩,当时还小,只是感觉武侠世界真的是精彩。后来《天龙八部》又翻拍了几次也是跟着剧情看,对天龙八部真的以为就是金庸起的小说名字,后来在大学期间遇到了一个家传佛教的同学,才真正的明白什么是天龙八部。

大学开始完游戏,当时有一款武侠同款游戏就是《天龙八部》由于大学时光的无聊,就玩起了游戏,同班同学有一个听说是家传佛教的同学,后来他来我们寝室串门,看到我在玩游戏,当时应该是几个人组队打怪,就一起聊天,他说天龙八部看的人挺多,可真正能看懂的人不多。哎呀小伙子,哥哥看这天龙八部长大的,现在又在玩天龙游戏,随有我对天龙八部了解的深。当时我们两根本就不在一个频道上啊。

天龙八部亦是八部天龙,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八部者,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呼罗迦。

天众又称提婆族包括三界的诸天,像什么大梵天、帝释天、四大天王和阎王等搜是诸天神众。

龙众这个在印度一般是蛇神,和中国的龙神一样,到中国后被翻译成了龙,也就是蛇神崇拜里 的一些蛇神。

夜叉,我们知道的应该就是小鬼的意思,在佛教中夜叉是属于半神,夜叉通常和罗刹一起提起,但夜叉和罗刹通常相互为敌。

乾达婆这个就是印度的香神或乐神,相传是帝释天的乐队呵呵,也有说敦煌石窟内的飞天画的就是他们。

阿修罗,这个我们听的比较多,我们理解应该就是个杀人魔王,在印度应该是个恶神,又说是非人、非神、非鬼的怪物,据佛法上说阿修罗和帝释天为敌,最后战败逐出天界。

迦楼罗在我们的印象中的鸟人,鸟头人身的家伙,这印度的确是这样的,神话中大神毗湿奴的坐骑,众鸟之王。其形象为半人半鸟,生有鹰首、利爪和喙,身躯和四肢则与人无异。也就是中国的金翅大鹏鸟,以龙为食物。

紧那罗,也被称为歌神、歌乐神、音乐天。原为印度神话中的神仙,后被佛教吸收为天龙八部中的歌神。紧那罗外形像人,但头顶长一角,人见人疑,故也称为疑人、疑神。紧那罗拥有美妙的歌喉,还善于舞蹈,是帝释天的执法乐神。佛教画作中,紧那罗通常膝上安放横鼓或两个竖鼓,作击鼓演奏法乐之势。

摩呼罗迦,大蟒神,人身蛇头.善于演奏乐器,同时也力大无比。


糖心可人


“天龙八部”是一个佛教属于,但是普通人接触这个词,多半是从金庸先生的小说中知道的。其实,只要看过小说《天龙八部》原著,就不会有这个疑问,因为在小说开始之前,金庸先生就专门写了一章《释名》,来解释天龙八部的含义。

天龙八部

《法华经》中有云:“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

非人,就是长得像人实际上不是人的众生,天龙八部就是八部众,是8种神道怪物,以天众和龙种为首,故称天龙。这8种怪物都是非人。相传在佛陀像诸菩萨、比丘尼说法时,天龙八部就会参与听法。

八部分别是:一天、二龙、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呼罗迦。

八部

一天:简单来说,天就是天神。但这里的天神和人们日常理解那至高无上的天神不一样,八部众的天神,也有生老病死,只不过比普通人能享受到更多的福报而已。所谓“天人五衰”,就是天神死前的五种症状。供奉在大雄宝殿两侧的护法天神,以帝释天为首。

佛教来源于印度,在梵语中,天是deva,也称提婆族,而提婆的本意就是天空、天神。


二龙:佛经中的龙,和中国人心中的龙有所不同,更像是一种蛇,梵语为Naga(那伽),这个词有眼镜蛇的意思。蛇神被翻译为龙神,大概是翻译错误。古印度人崇拜龙,认为水生动物中龙力气最大,所以龙是掌管雨水的神,传到中国后,也采用了这种说法。

三夜叉:夜叉是一种鬼神,他们的特征是敏捷、轻灵、勇猛,且脾气暴戾,夜叉以恶鬼和“好酒色”的人为食,但对好人十分友善,所以也被称为真诚者。

夜叉和罗刹一起诞生,但罗刹是真正的恶鬼,与夜叉敌对。后来在民间流传中,夜叉也变成了和罗刹一样的恶鬼,十分冤枉。

四乾达婆:意为“寻香”,是香神,因为他们不吃酒肉,以香气为滋养,身上散发着香气,日常工作是服侍帝释天,为帝释的乐神。不管香气还是音乐,都是缥缈难以捉摸的,所以梵语中乾达婆,又有变幻莫测之意,比如魔术师也被称为乾达婆、海市蜃楼被称为乾达婆城。

五阿修罗:阿修罗的意思是“非天”,玩过游戏《暗黑破坏神》的同学都知道里面有奈非天,其实就是阿修罗。他们奉佛法,却是恶神,有事没事就跟帝释打架,原因也让人哭笑不得——传说阿修罗这种神,男神丑得哭,女神极其美丽,帝释天就很不爽啊,因为帝释有美食而无美女,要去抢夺,正巧,阿修罗有美女而无美食,也要抢夺。两方打架,打得尸横遍野,故有“修罗场”之称。

互赢合作这种事,神族似乎永远不懂。

六迦楼罗:这是一种大鸟,叫大鹏金翅鸟,以龙为食。生活在四大洲的大树上,双翅展开三百万公里,是古印度神话中毗湿奴的坐骑。

由于大鹏金翅鸟以龙为食,搞得龙十分不安,就去找佛陀帮忙,佛陀把自己的袈裟赐给龙,大鹏金翅鸟就不敢吃龙了。但在小说《西游记》中,大鹏金翅曾经把佛陀吃进肚子里,而《精忠岳传》中,岳飞就是大鹏金翅鸟转世投胎。

七紧那罗:在梵语中是“人非人”之意,长得跟人一样,但头上长了一个犄角,是帝释天下属的歌神,经常唱道:“我头上有犄角……”也有记载说他们的形象是人身马首或马首人身,又或者是鸟身人首,总之就是像人而不是人。

据说在少林寺中,紧那罗被尊为护法迦蓝,称为监斋菩萨。

八摩呼罗迦:这是人身蛇头的大蟒蛇神,脾气暴戾,喜欢惹事,又十分小气,是恶声,喜欢吃人间酒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