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諸葛亮空城計成功的背後讓人感嘆:司馬懿真高人也

諸葛亮空城計成功的背後讓人感嘆:司馬懿真高人也

《三國演義》裡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恐怕是諸葛亮的空城計嚇退司馬懿的橋段了,但歷史值得玩味的,讓我們還原這段故事看看真正的高人司馬懿的高明之處,就在缺兵少將的諸葛亮在城樓撫琴之時,老對手司馬懿也到了城門下,他和兒子司馬昭在城門下轉了兩圈,聽了聽諸葛亮的琴聲,本來司馬昭的意思是殺入城中將諸葛亮生擒,但司馬懿卻下令退軍,作為一名老謀深算的軍事家,司馬懿一定了解諸葛亮的軍事力量,他肯定看出來諸葛亮的無奈之計,但為什麼不生擒諸葛亮而退兵呢?這正是他的高明之處,讓我們慢慢道來。

諸葛亮空城計成功的背後讓人感嘆:司馬懿真高人也

首先體現了雙方的戰略不同,這還得從劉備白帝城託孤說起,劉備是一個深諳人性的高手,在臨死之前環顧四周能威脅自家皇位的臣子只剩下了諸葛亮,於是他給諸葛亮挖了一個坑,說如果自己的兒子沒有能力你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這個預防針還真有效,諸葛亮為了避嫌只能以丞相的身份外出打仗,遠離少主防止給人以口實,授人以柄。但打仗是要錢糧的,他一次次出岐山討伐魏國,早已經將蜀國的經濟掏空,所以他的戰略就是速戰速決,與魏軍決戰,可是天不遂人願,偏偏遇上了戰略定力極高的司馬懿,司馬懿的戰略是消耗,不但消耗諸葛亮,也消耗魏國,只要這樣打下去,他的實力一定會大大增加,他不在乎魏國的財政吃不吃得消,只要這種狀況持續下去自己會受益,實力不斷的發展壯大,為司馬家族鯨吞三國積蓄實力。於是我們就看到了這種現象,諸葛亮不斷的羞辱、刺激司馬懿尋求決戰,司馬懿卻不為所動,任你掛頭盔也好,女人衣服羞辱也好,老老實實的執行既定方針,行事審慎,保存自己的實力,於是就出現了空城計、死諸葛嚇走活仲達的精彩故事,這都體現了司馬懿的謹慎,只要你不消滅我,我就拖死你,諸葛亮面對鐵板一塊的司馬懿最終死在了前線,司馬懿終於實現了拖死諸葛亮的目標,雖然諸葛亮奇計頻出,最終還是敗在仲達手下。

諸葛亮空城計成功的背後讓人感嘆:司馬懿真高人也

其實面對諸葛亮的幾千老兵,司馬懿大軍完全可以一擁而上踏平城門,可司馬懿為什麼不這麼做呢?這裡還有另一層考量,那就是司馬懿深諳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人性規律,滅掉諸葛亮就會功高震主,朝廷會收回軍權,自己的下場可想而知,他需要諸葛亮這個對手幫他鞏固自己的勢力,有了諸葛亮這個威脅,他可以和朝廷要更多的資源增加自己的實力,吳三桂就是搞這種要挾手段的高手,他和朝廷要兵馬錢糧,朝廷不給,於是他就將監獄裡的土匪山賊都放出去,社會治安不好需要他這個雲南王剿匪了,朝廷只得乖乖就範要啥給啥。曹操活著的時候曾說過仲達這個人鷹視狼顧,對司馬懿始終打壓,但這又體現了司馬懿的忍功極高,始終隱忍,包括後來裝病奪權。從歷史功績來看,諸葛亮《隆中對》制定了三分天下的方略,而司馬懿則奠定了三國統一的基礎,他們各自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他們的故事則留給了我們無盡的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