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假如没有日本动漫,日本会在中国有那么多关注吗?为什么?

Avril--aili


显然不会。动漫等文化产业的输出,构成了日本对中国影响的主要方式,而且这种影响已经持续了20~30年,日本动漫中的人物、性格、价值观也部分影响了现在中国年轻人的想法和思维方式。战后日本的文化产业,对整个东亚都有深远的辐射作用。80年代以来的我们的对外开放,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对美国和日本开放,当时引入了大量的日本动漫、电视剧、电影,构成了中国两代人、三代人的共同历史记忆。

《哆啦A梦》、《七龙珠》、《灌篮高手》、《追捕》、《排球女将》,到近期的《犬夜叉》、《火影忍者》、《海贼王》等等,日本的文化产业,以它天马行空的想象,对于当时看看向外看世界的中国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营养和艺术想象。无论对日本的评价如何,对日本文化的这一贡献不应该忽视。即使是当前中国动漫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仍少不了对日本动漫作品的借鉴,和与日本动漫企业的合作。《十万个冷笑话》、《万万没想到》等脍炙人口的动画和短剧作品,其中的日本元素并不鲜见。对我们来说,日本的生活、街道、发展变化都在动漫中展现无疑,我们对现代日本的理解往往就是一种对动漫内容的直接映射。

除了动漫之外,我们与日本的经济交往也有很多很多,80年代以来日本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贷款,以及大量的技术援助(当然不是无代价的),还与中国有大量的合资企业。几十年来,我们许多日常使用的产品都有日本的痕迹。但“日货”这个词在中国有太多不好的记忆,因此我们对这方面的记忆不是很深刻,甚至故意淡化。随着国产品牌的日益崛起,自主品牌慢慢成为我们的首选,但松下、东芝、丰田、本田、索尼等等品牌,确是这几十年来我们不能回避的真实记忆。

其实这些东西放在日本也是一样,目前的日本市场也充斥了made in China,日本一遍讽刺我们的产品质量,一遍用脚投票购买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这种身体与心灵的“分裂症”,我们两国都很严重。一些不愉快的记忆、一些战略的较量,让我们都选择性地记忆、选择性地看待对方。等到有一天,我们可以彼此赞美对方的优点,客观承认自己的不足,那时候可能是亚洲真正繁荣的到来。


稻门YAO


会的,毕竟是邻国,文化互相的输出输入肯定比西方国家多的,也更容易接受的,但肯定没有现在这么关注了,看看国内对韩国的态度,2000年出头的时候笔者记得很多人哈韩的,现在,繁华的街区可能会有韩式料理,但是果然还是没有现在日料店多,你叫外卖,要叫到日式的(不管正宗不正宗)餐,但是要叫到韩式的就不这么容易。

日本动漫影响,主要还是80-90这一辈,因为那个时代,电视台里是允许播放日本动画片的,到2006年后,电视台就明令禁止播放外国的动画在黄金时间播出,于是想在电视里看到日本动画,就不太容易了,一些付费节目可能可以看到,普通的电视台有线信号就看不到了;但是毕竟那个时代,网络还没这么发达,电视台里看的节目依然是受众非常多,而又因为电视台的节目的特殊性,(播什么看什么),选择性较少,所以很多80-90后都是看日本动画长大的,日本动画画面相对更好,表现力更出色,想象力更丰富,确实比同期的国产动画更加吸引孩子。这对他们影响是非常大的,就像到现在,笔者发一些《柯南》啊,《宠物小精灵》啊这类国民级动漫,甚至是《奥特曼》系列的特摄(准确说不属于动漫,当然是日本拍的),都会有非常多的朋友进行回帖,讨论,这都已经成为了他们那一代的人的回忆,情怀,是成功的文化输入。

如果没有了日本动漫,孩子们不会这么关注这个邻国的文化,但是目前互联网这么发达,文化要输入手段是比较多的,所以也显得不会这么闭塞,但肯定没有电视台里都播出日本动画片带来的影响大。

很多人是看了日本的动漫,开始对日本的文化感兴趣,比如动漫里经常出现的“XX祭”,就是日本的过节,可以看到很多民俗的东西和日本的传统习俗,因此从中摄取异国文化,开始对日本文化感兴趣,久而久之,发现日本虽然有过军国主义的那些蛮狠一面,但文化方面,确实和中国有着不少相似之处,也容易被国人接受。日本动画,动漫,可以说是一座桥梁,就像很多西方人是从中国的功夫武打片里了解中国的文化,看到功夫派里的中国的传统建筑,园林,中式的服装,然后开始对古老的中国感兴趣,这是一样的,很多老外都崇拜李小龙,这就是文化的一种跨界输出,你看的是电影,动画,但是汲取的其实是文化本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