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靠猛燒補貼搶市場,滴滴外賣能否將模式複製到全國?

近日,多家媒體報道稱,滴滴外賣無錫市場份額進一步下挫,單日訂單量已下跌至高峰期的1/4,第三方數據機構DCCI發佈的無錫外賣市場調研報告顯示,在無錫市場份額方面,滴滴外賣只有6.9%,而美團外賣和餓了麼分別為51.6%和34.8%,不少餐飲老闆感慨,“

滴滴外賣真是一場風,來得快,去得快。”

那麼,滴滴外賣“高補貼搶用戶、高補貼引流量”的模式是否能夠持續?滴滴在出行業務的“補貼大法”在外賣行業能否行得通?我們且來看看下面的分析。

1

長期以來,燒錢是大多數互聯網O2O企業的主要業務發展模式,誠然,在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初期,無一例外都是先投入再回報。

用海量資金投入市場,快速形成用戶習慣和市場佔有率,對消費者來說,消費者也樂於薅羊毛,樂見各種平臺之間的商業競爭,最後均讓消費者幸福感滿滿,獲利的永遠是用戶。

在通過燒錢取得業務優勢,乃至於問鼎江湖的企業中,滴滴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自2012年滴滴面市至今,其經歷了一場曠日持久的網約車燒錢大戰,2014年1月,滴滴和快的同時推出了打車大戰,讓網約車模式在中國快速普及開來,憑藉著雄厚的資本實力,滴滴在2015年2月吞併了快的打車,實現了市場老大與老二的合併。2016年8月,燒錢大戰持續的過程中,滴滴再次出手拿下了優步中國,徹底實現了自己從無到有,再到稱霸行業的目的。

靠猛燒補貼搶市場,滴滴外賣能否將模式複製到全國?

如今,嚐到了燒錢成果的滴滴再次將在網約車行業的燒錢模式轉移到了外賣行業,在無錫掀起了外賣的燒錢大戰,滴滴能否在無錫複製自己網約車的成功?外賣產業會是滴滴的下一個網約車市場嗎?

2

我們再把目光轉移到無錫,滴滴在無錫掀起的這場外賣大戰,滴滴外賣的補貼力度很大,外賣佔比的市場份額數據上滴滴一路高歌,通過滴滴外賣訂餐的訂單數量短期驟然大增。

其實,究其根源我們會發現:

註冊滴滴外賣的訂餐用戶,大部分是為了享受滴滴外賣近期所謂的開業大酬賓。

這紅火的生意景象,特別像線下剛剛開業的小餐館為了招徠顧客開展的促銷活動。

比如,縣城老家,經常有小餐館開張第一個月:所有菜品均打5折,免費試吃,多買多送……等活動。

開業一個月內,此類餐館生意必定極其火爆。

雖然,這種火爆很不錯,但是作為一家商業公司,沒有盈利模式的方式真的合適嗎?一直到目前為止,滴滴外賣沒有任何的盈利數據,也沒有任何的成型盈利模式。

滴滴在文化基因裡並不具備從事外賣行業的秉賦。

滴滴品牌本身屬於“出行文化”的範疇,而非“御宅一族”的外賣文化。

靠猛燒補貼搶市場,滴滴外賣能否將模式複製到全國?

所以,把外賣送到家並不屬於滴滴文化領域的延伸:一個是把餐飲送到家,一個是把個人送出家門。這就決定了滴滴在做外賣的時候在騎手、加盟商戶方面存在短板。

入駐滴滴外賣平臺的餐飲店鋪許多都是街邊的攤販餐館,滴滴外賣還未形成對於優質餐飲平臺的虹吸效應,品牌的號召力與聚合力仍需要努力改進,吸引更多優質餐飲品牌入駐該平臺。

外賣行業屬於燒錢極兇的行業,而在燒錢過後到底可否俘獲客戶,留住流量,仍然需要類似於美團外賣這樣長期的客戶積累與品牌凝聚。

通過滴滴與其他外賣平臺在對外公佈數據中,同樣不難看出:補貼率較高也是其價格超低的重要原因。

在無錫外賣市場當中,滴滴外賣每一單會給商家、用戶和騎手補貼共計44元,而消費者在平臺上的訂單價格僅有25元左右。

一個生意總價只有25元,補貼44元,所以滴滴每一單至少虧損19元。按照滴滴外賣4月10日公佈的數據來看,當日訂單33.4萬單。滴滴外賣每天要補貼用戶、騎手、商家共計634.6萬元。

這樣瘋狂的燒錢金額,的確是如今滴滴在短時間內獲得極大流量的關鍵。

3

那麼,很多人都會問了,滴滴如此燒錢的外賣方式,是可以複製到全國的嗎?我們不妨來做一個計算,滴滴這場外賣大戰的主要戰場是三國古戰場無錫,無錫是一個位於長三角,人口486萬,面積4628平方公里的一個二線中型城市,滴滴在無錫的發展有著很多較好的先天優勢。

其一,長三角地區地狹人稠,人口非常集中,這樣讓外賣的配送成本得到了較好地降低;其二,無錫作為中國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域,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率較高,打車和外賣的市場重合率也較高;,無錫作為中型城市,相對而言成本較為容易控制,遠比在一線城市的管理難度低很多。

根據《第一財經週刊》的統計數據顯示,在中國除了北上廣深這四大一線城市之外,經濟體量與人口體量與無錫基本一致的二線城市有35個,僅僅比無錫略低的三線城市有73個。

那麼,根據行業慣例你要佔據一個產業,形成較為良好的用戶習慣,那麼你對一個城市的補貼需要持續半年以上,那麼以無錫為例,滴滴如果要進行半年的補貼大戰的話,僅無錫一地需要支付的成本為:634.6萬元乘以180天,也就是11.42億元,假設所有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全部要推廣開來的話,那麼滴滴所需要補貼的金額是445.38億元,假設再加上三線城市的話,這個成本將會高達1279.04億元。

再加上大多數中西部城市先天條件都比不上無錫,一線城市的人口和成本更是無錫這樣二線城市的十倍以上的話,那麼這個1279.04億的成本僅僅是一個下線,而不是一個上線。那麼,即使是實力再雄厚的投資人,也難以承受如此高昂卻沒有明確盈利模式的燒錢成本。

因此,滴滴外賣目前瘋狂用戶補貼只是為了不斷持續引入用戶,但是俘獲無錫一個城市用戶,並不足以證明這種大量補貼獲取用戶的方式可以持續。

在2017年陣亡的互聯網平臺企業名單中,有共享充電寶、共享單車、在線教育、在線家政、在線電商、互聯網穿衣諮詢、互聯網殯葬平臺眾多品牌公司。

這此企業有的也是背靠大平臺、獨角獸,但他們也均是被時代追捧卻又被時代拋棄的幸運兒。

在陣亡原因當中,毫無疑問:資金鍊斷鏈是罪魁禍首之一。

靠猛燒補貼搶市場,滴滴外賣能否將模式複製到全國?

補貼作為滴滴外賣的第一個商業手段,但是這個手段僅僅用簡單的數學計算我們就能證明其是一個難以全國複製的商業手段, 但外賣平臺的整個產業必然要全國推廣的,那麼滴滴如何能找到那麼願意燒錢的風險投資人呢?

那麼,一旦錢已燒完、風口已過,未來將走向何方?

時代把一個又一個行業吹上風口,又將他們拉下神壇。

資本造就了行業的明星,也帶來了一地雞毛。

多數創業公司無論大小都經歷過盲目擴張,燒錢引流,大規模補貼的時期。

而對滴滴來說,加入到外賣這一本身競爭就較為激烈的行業當中,又採用燒錢補貼的方式來獲得短期用戶支持和暫時的捷報,意義何在?

切勿被一時、一城、一點的勝利衝昏了頭腦。

中國互聯網野蠻粗放的生長期早已過去,放棄不屬於自己本職主業的業務當是明智之舉。

盲目的畫大餅,鋪攤子,並不利於互聯網企業的穩健、永續發展。

IDyingtonghuo5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