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9 三起高校學生自殺事件,三點思考

三起高校學生自殺事件,三點思考

三起高校學生自殺事件,三點思考

文/丁是丁 公號/丁是丁(dsd555555)

下午去臨大聽“六根故鄉行”報告會。

聽眾絕大多數是文學院的學生,青春洋溢。

坐在我旁邊的一位男士頭戴棒球帽,以為他也是學生,後來與臺上嘉賓互動提問,才知道是教世界文學的老師。

置身大學校園,感受著學術的氛圍,感慨著年輕真好,也不自覺地聯想到近日沸沸揚揚的三起高校自殺事件。

先是西安交大博士研究生楊寶德溺水身亡,後是武漢理工大學研究生陶崇園跳樓自殺。導致這兩位男生自殺的原因,共同指向他們的導師。

另一起北大中文系女學生高巖自殺事件發生在20年前,因她的同學實名舉報,時任職北大中文系主任、現在南大任教的“長江學者”瀋陽,近日才被推到公眾視野。他被指對高巖性侵犯、散佈高巖有精神病的謠言而致其自殺。

這三起高校學生自殺事件並無直接聯繫,因集中在近期爆發,所以引發了廣泛關注。

據楊寶德與其導師的聊天記錄顯示,楊寶德除了要陪她吃飯、擋酒之外,還要到她家裡幫忙澆花、打掃辦公室、拎包、陪逛超市、去家裡面裝窗簾等等。

陶崇園跳樓自殺後,其家人也曝光了他和導師王攀的聊天記錄。記錄顯示陶崇園要幫導師做的家務就更多了,包括:上門洗衣、買飯、叫早、找眼鏡……簡直可以說“事無鉅細”。

楊寶德事件剛曝光時,我看到有人用了“家奴”兩字,覺得特別刺眼。陶崇園事件曝光,特別是看到他的導師甚至要求陶崇園稱呼他為“爸爸”,讓他說“爸我永遠愛你”這種話,簡直就驚呆了!

如果把師生之間的關係也比喻成一種生態,我覺得這種生態環境真是太差了!

一個人選擇離職、離婚都可能需要深思熟慮、考慮再三,何況是離開人世?

楊寶德、陶崇園和高巖這三個20出頭的青年人,在決定放棄自己生命的時刻,曾經歷過怎樣的痛苦掙扎,誰又能“感同”誰人曾“身受”呢?

連想象一下都覺得——太難過了!

站在學生、學生家長的立場看這三起“高校學生自殺事件”,有三點思考:

一、要學會“識人”。

即便是在大學在名校、即便是教授是導師,也有好人有壞人,有善人有惡人。要知道這是人性使然。

壞人有文化更可怕。

“道德能夠彌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無法彌補道德的缺陷”的道理,適用於“選人”,也適用於“識人”。

所謂識人,並不是“一眼看盡你的骨髓”,而是可以通過對方的為人處事、言行舉止進行判斷,是狐狸總會露出尾巴的,是狼總會顯露兇相。

晚上八、九點鐘還單獨叫女生到家裡到辦公室的男導師,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深更半夜還發騷擾女生信息的男導師,一定不是好東西。好導師應該知道,單獨和女生談話房間的門要敞開著,會懂得避嫌。

大學不是“象牙塔”,社會上有的醜惡現象,大學裡也有。

高曉松從小在清華長大,曾在節目裡談過:覺得單純美好,看似一個象牙塔,長大了才發現其實啊通姦,扒灰,叔嫂,教授學生等等噁心事兒一樣都不缺,而看似藏汙納垢的娛樂圈,也有真的愛情真的仗義真的追求……

二、要學會拒絕。

單純地幫導師做點力所能及的私事甚至是家務事,其實也無可厚非。前提是:你自己願意。

有些小事即便導師不要求,有“眼力勁兒”的學生大概也許很可能會主動幫著去做,甚至會有學生以能為導師效力而為榮為樂吧?(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現在的90後、00後,大概是不會這麼想的。)

可以肯定的是:有涵養修為的導師,一定不會把私事跟教學扯在一起,他們應該知道師生之間的界限。

扯遠一點兒。有次我女兒回家說過一件事:老師搬家,班上幾個身強力壯的男同學被老師叫到家裡幫忙抬東西,是炎熱的夏天,同學回到教室每個人都是一身臭汗,言辭中對老師多有不滿,說老師“真差勁兒”,說老師“連個冰棍都沒給同學買”……等等。

我覺得這個老師可真的“得不償失”。找班裡學生幫忙可能省了錢,卻失去了同學們的信任和師道尊嚴。找個搬家公司不過只需要幾百塊錢,能用錢解決的事,為什麼要用自己的學生?用學生也會欠下人情,可能一輩子都被還不起。

對於不想做、不該做的事,可以想辦法拒絕。拒絕的次數多了,老師大概也知道你不好“支使”,就不再麻煩你了。

你有資格不那麼“聽話”。你也可以藐視“權威”。

好老師不會輕易麻煩學生。經常讓你做沒有任何“技術含量”跟學習無關的小事的導師,不值得追隨。

三、無論怎樣,要活著。

“內心強大”這四個字,對無望、失望到極點、想自殺的人可能很蒼白。但無論如何,要活著。

只有活著,才有可能能找到比放棄自己的生命更好的、更有智慧的方法,才有可能討回你想要的公平正義和公道,才可能在將來的某一天慶幸自己——幸虧選擇了“活著”。

死是最可怕的。連死都不怕的人,還有什麼可怕的呢?

何況現在是法制社會。何況現在是互聯網時代。

你一死了之,惡人難道會“良心受到譴責”嗎?看看這三起學生自殺事件發生後,導師們的回應就知道了。王攀說陶崇園有抑鬱症,瀋陽被北大南大上師大先後“表態”後依然死不認賬,楊寶德的女導師也不承認學生的自殺跟她有什麼關係……

三起高校学生自杀事件,三点思考

瀋陽給記者的短信

你一走了之,只會令“白髮人送黑髮人”的人間慘劇發生在父母身上,令至愛親朋無法釋懷。

20年後的清明節,在網上看到高巖白髮蒼蒼的父母為女兒掃墓,倍感悽慘。這20年,他們是怎麼過來的?以後越來越老的歲月,他們將度過怎樣的晚年?

死,是所有人的歸宿。活著,是一種責任。

如果“可以全生”,還是好好活著吧,為了“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願逝者安息。

願活著的人好好地、智慧地活著。

最新文章

丁是丁,專欄作者,書評人。新書《你與更好僅一步之遙》在全網熱銷中,感謝支持。

微博@小丁是丁,豆瓣@丁是丁。

三起高校学生自杀事件,三点思考

喜歡請點贊 分享朋友圈 也是一種打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