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南北終歸一統:古來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

今天要說的人物是隋文帝楊堅。

題目中有句話,不知各位注意到沒有,“古來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這是後人對楊的評價之一。楊堅即位前,北方突厥,南方陳朝,皆虎視眈眈,而且北周君主宇文邕英明神武,按理說楊堅篡位應該十分困難,那麼究竟發生了什麼,才會讓後人有此評價?接下來就隨在下一起去看看。

唇亡齒寒

公元576年,宇文邕親率大軍再次討伐北齊,數路並進,次年三月,北齊滅亡。這其中的荒唐事在下已然講過,不必再述,北周用短短半年時間,就把高歡創立的北齊王朝打個粉碎,一統北方。那麼在北齊遭遇滅頂之災的這段時間裡,南方的陳朝在幹嘛?是隔岸觀火,還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從史書的記載上看,陳朝竟然什麼都沒有幹!

那可有幾乎半年的時間啊!難道陳頊連唇亡齒寒的道理都不懂麼?三國鼎立才是最安全的!就算不懂,趁火打劫都不會的麼?誰也不知道陳朝在幹嘛。反而,在北周攻滅北齊半年之後,陳宣帝陳頊突然就跟開了竅一樣,走走走,打劫去。不顧大臣勸阻,派吳明徹帶兵攻徐州,搶奪河南一帶,力求從北周那裡拿點好處。

對此,我只想說,真是蠢得可以!無愁天子在的時候你不去,非要挑雄才偉略的宇文邕試手。天下都想握在手裡的宇文邕怎麼可能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結果可想而知,名將吳明徹被俘,步兵盡墨。此役過後,陳朝再也不敢打北周的主意,老老實實龜縮在南方一隅。

講這一段,是為了說明,楊堅篡位時,南方的陳早就臣服北周,哪裡還敢有所行動。

英年早逝

滅了北齊,宇文邕決議北征突厥,可惜,出征前夕突發重病,匆匆去世。在世的時候,許多人早就看出“皇太子非社稷之主,普六茹堅(楊堅)有反相”,比如王軌,宇文孝伯,但是宇文邕只說了句“天命如此吧”,最後還是傳位宇文贇。對於此人,實在不想多說,沉迷酒色,大興土木。將父親重用的大臣們殺得一乾二淨,比如宇文憲,比如王軌,可都是當時的名將啊。宇文贇二十一歲傳位六歲的兒子宇文衍,自封天元皇帝,當了太上皇,二十二歲就因身體惡化去世。宇文邕一代英主,贏了天下卻輸給了兒子。。。。。。

宇文贇病危,七八歲的宇文衍就登上了帝位,各位試想一下,七八歲的時候我們能幹點啥,文治武功?文韜武略?我只記得七八歲打個吊瓶還要哭上好久呢!這樣的小屁孩能坐穩地位才怪呢。

這時候有人站出來了,此人就是宇文贇的寵臣鄭譯。鄭譯雖然政事狗屁不通,但心眼活泛。看看舊在病榻的太上皇,再看看黃毛稚子的皇帝,心中竊喜,我的機會來了,只要做了輔政大臣,天下有何愁之!但是轉眼一想,自己的威望不夠,而且,給太上皇出過那麼多餿主意,宗室王爺怕是會活活剮了自己!怎麼辦呢?得著一個有威望而且有實力的人壓場子,於是,楊堅來了。

南北終歸一統:古來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

隋文帝楊堅

被逼掌權

這一段我用了四個字,被逼掌權,當然這應該是史書的美化,畢竟篡位倆字,擱誰頭上都不舒服。

哈哈,上文說了,奸臣要找一個有威望而且有實力的人,那麼楊堅算麼?我們看一下楊堅的履歷:楊堅是楊忠的兒子,承父爵位隨公。楊忠,西魏十二大將軍,北周時晉大柱國,與達奚武,宇文憲是北周最強名將。楊堅的女兒是宇文贇的皇后,自己又得宇文邕信任。名將之後,皇帝重臣,皇后父親,這幾個身份,足以讓鄭譯看在眼裡。而且楊堅平時還注意討好鄭譯,經常打點東西給他。雖然書中記載,奸臣們找到楊堅,“你來不來,來就趕緊的,不來老子可就來了,到時候你可沒好果子吃”,逼著楊堅走到臺前,但我相信,這應該是美化的,也許楊堅在宇文贇活著的時候就開始準備篡位了。

宇文贇一死,鄭譯和劉昉私寫詔書,命楊堅總管中外兵馬事,雖然有人反對,不好意思,我有詔書和皇帝印信。走到權力中心,那麼楊堅有能力把握朝堂麼?

左膀右臂

楊堅是個極為有遠見的主兒,他很清楚自己掌權雖然能靠鄭譯等人,可是治理國家可不能指望這些背後放箭的傢伙們,於是他挑了兩個人。頭一個,北齊第一才子,李德林。

周武帝宇文邕滅北齊後說了這麼一句話,“平齊之利,唯在於爾。”翻譯過來就是,我滅了齊國,最大的好處就是得到了先生你啊!這裡的先生指的就是李德林。楊堅找到他後,也不廢話,直接挑明,兄弟願不願意跟著我幹。李德林回了一句,“必望以死奉公”。

第二個,是當時默默無聞的高穎。楊堅識人的本事賊毒,看出高穎此人身負大才,於是派楊惠拉他入夥,我楊堅想當皇帝,助我一臂之力如何?高穎想都沒想,“願受驅馳。縱令公事不成,熲亦不辭滅族”。這樣的隊友,真是太靠譜了,有坦有奶有輸出,還有+100的智力光環,想輸都難啊!

就這樣,一文一武算是齊全了,那麼接下來應該對敵人出手了。

南北終歸一統:古來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

高穎

計除宗室,力伐諸侯

楊堅的對手無非兩個,一個是宇文家族的王爺們,一個是傭兵一方的將軍們。楊堅決定先對宗室出手,畢竟自己這是篡逆,宗室皇親要是振臂一呼,那影響力可就大了。雖然宇文贇殺了不少王爺,比如最厲害的宇文憲,可還有五王在外地,實力強大,只要一王與地方勾結,自己的皇位就怕是涼了,那應該怎麼辦呢?

“高祖悉恐其生變,稱趙王招將嫁女於突厥為詞以徵之。”就這樣,北周王室被一網打盡,假使齊王宇文憲還在,哪裡會出現這種局面!

王爺們倒了,接下來輪到地方將領了。

尉遲迥,司馬消難和王謙先後起兵。這三人,只有尉遲迥會用兵,而且聲勢浩大,三州之地都紛紛響應。不過楊堅並不擔心,因為尉遲迥都快老死了,自己的帳下有誰?頭一號,韋孝寬。看到這個名字,我心裡一顫,強如高歡,如斛律光皆因他而死啊,此時的韋孝寬已有七十餘二,但這一點也不影響他的帶兵能力。

宇文邕滅北齊後路過玉璧,對韋孝寬說:“世人皆稱老人多智,善為謀略。然朕只和少年一道,一舉平賊。公以為如何?” 韋孝寬對曰:“臣今日衰老,只有誠心而已。然當年少壯之時,亦盡力效忠先朝,平定關右!” 真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啊!

雖然你尉遲迥很強,可是我韋孝寬可是北周第一名將!可以預料的結局,韋孝寬完勝,是年,去世。

其餘兩人的叛亂,不成氣候很快就平了,就這樣,楊堅徹底坐穩了,登基不過是個時間問題。

終得帝位

公元580年,楊堅發佈詔令,恢復漢姓。這樣我們終於可以叫他楊堅了,此前的叫法都是錯的,此詔發佈之前,他應該叫做普六茹堅。次年,北周靜帝以楊堅眾望有歸下詔宣佈禪讓。“古來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

有了帝位,楊堅開始著手統一南北了。此處的北指突厥人,南指陳朝。

說實話,楊堅本事一般,曾被臣子以典故嘲笑,自嘲不識書,軍功也一般,憑藉父親的功勞得以當上將軍,但是楊堅有一項本領,非常人所及。上面也曾提過,那就是識人之能。

前期結交寵臣,既能保護自己,又可以瞭解皇帝的想法,後期結交賢良,任用他們來治理國家。楊堅一朝,可謂賢臣雲集,良將無數。比如高穎,現在很多人可能對他不熟悉,名字也不出眾,還是通過隋唐演義知道他的,而且沒兩集就死了。但是我想說,此人是真正意義上的文韜武略,文武全才,“出為良將、入為良相”。

論文,修《開皇律》,修大興城,主持改革官制,在財政方面更與管仲齊名;論武,徵突厥,伐遼東,他是實際的主帥,大隋數十萬軍隊滅陳,三軍的參謀事項,都由高熲決斷。蘇威、賀若弼、韓擒虎等人皆為他推薦。

一統天下

現在國泰民安了,楊堅想,突厥人,你們可以歇歇了。挑撥分化加以軍事打擊,突厥人一分為二,楊堅也得到了“聖人莫緣可汗”的尊號,這可是中國歷史上首次漢族皇帝兼突厥名義上的君主,,“自天以下,地以上,日月所照,唯有聖人可汗。今是大日,願聖人可汗千歲萬歲常如今日也”。真是霸氣啊!

北方穩了,楊堅把視野投到了南方。此前,楊堅聽從高穎之謀,對陳朝特別的尊敬,幾乎就是下級對上級那種。此時的陳朝皇帝,就是那位愛唱後庭花的陳叔寶,陳後主了。在他的治理下,陳朝越發的腐敗。

南北終歸一統:古來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

陳後主

陳叔寶非常非常奢侈,又不理朝政,“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天天與小人們吟詩作樂,要不就隔江猶唱後庭花,哪裡會管天下疾苦。陳叔寶跟無愁天子高緯非常像,各種敗家,然後呢,在滅國的時候還做出各種匪夷所思的舉動幫助敵國。比如這次,楊堅派五十萬人渡天險長江,直逼建康,可是長江上竟無一艘陳朝船艦出來阻擋,為何?原來後梁兩位王爺不願投降隋朝,就率兵投陳。陳叔寶為了炫耀國力,就讓長江上所有戰船全部跟著這倆王爺一起來建康,頭是真的鐵,難道長江真的是天險誰都過不來麼?

更關鍵的是,隋朝軍隊都要抵達建康了,他還聽信小人,“王氣在此。齊兵三來,周師二來,無不摧敗。楊堅又能如何?”我只想說,人都是自己作死的!!!!君不知,金陵王氣黯然收麼!

公元589年,陳朝滅亡,590年,嶺南歸附。自西晉八王之亂開始,到楊堅統一南北,中華大地經歷了三百年的分裂,終於再次歸為統一,這意味著盛世就要來了!

大家好,我是方山中人,看完了文章不知道大家有什麼想法,或者想看哪些人物的傳記,歡迎留言評論,一起探討探討,還有開國似楊堅這般的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