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中醫來告訴你為什麼我們體內會有溼

上一篇文章為大家介紹了外邪溼邪來源和致病特點,下面我們就繼續帶大家瞭解什麼是內生五邪。

中醫來告訴你為什麼我們體內會有溼

內生五邪,則是指臟腑陰陽氣血失調所產生的內風、內寒、內溼、內燥、內熱(火)等五種病理變化,屬病機學範疇。內生五邪的臨床表現雖與風、寒、溼、燥、火等六淫致病特點及其病理反應相似,但為區別於六淫之外風、外寒、外溼、外燥、外火(熱),故冠以“內”字,稱為“內生五邪”。瞭解內生五邪是什麼之後,你也許會有疑問人體為什麼會內生五邪那,下面我們就單就溼來說一下內生溼邪的原因。

中醫來告訴你為什麼我們體內會有溼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中醫對人體水冶代謝的認識,在《素問·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就有:“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中醫認為水液代謝與肺、脾胃、腎密切相關。人將水由口飲入到胃,再由胃遊溢精氣將水液轉輸於脾,脾主運化、升清,水或食物中的水經運化、升清,其中的精微物質上輸於肺,經肺的宣發、肅降輸布充養全身,外澤皮毛。 水液中濁者或糟粕部分,一方面經胃的降濁隨大便排出;另一方面,肺氣宣發,不但將津液佈散於周身,而且主司腠理的開合,調節汗液的排洩,使汗液的排出正常。肺氣肅降,可將體內的水液不斷地向下輸送,經腎和膀胱的氣化作用,生成尿液而排出體外。此外肺主呼吸,吸入自然界的清氣,呼出體內的濁氣,這種濁氣也應該包括水液中濁的部分。

中醫來告訴你為什麼我們體內會有溼

所以,中醫認為水液通過呼吸、汗液、尿液、糞便而排洩,這是水液排洩的四條途徑。脾氣健運,運化水液功能健旺,水液代謝得以正常進行,就能防止水液在體內發生不正常的停滯,從而也就能防止溼、痰、飲等病理產物的生成,反之,如果脾虛健運失職,運化水液功能減退,則必然會導致水液在體內的停滯,從而產生溼、痰、飲等病理產物,甚則導致水腫的發生,《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諸溼腫滿,皆屬於脾。”腎中精氣的蒸騰氣化,實際上主宰著整個的水液代謝,肺、脾等內臟對水液的氣化,均依賴於腎中精氣的蒸騰氣化。腎的氣化作用,對於肺、脾的功能活動也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腎陽為一身陽氣的根本,是各臟腑生理活動的動力,只有在腎中陽氣的溫煦推動下,脾的運化水液,肺的通調水道方能並行不悖,協調一致,共同維持著水液代謝的平衡。如果腎中精氣的蒸騰氣化失常,則既可以引起關門不利,水液代謝障礙,從而發生尿少、小便不利、水腫等病症,又可引起氣不化水,從而發生小便清長或多尿失禁等病症。

中醫來告訴你為什麼我們體內會有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