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锡金的面积有多大?

黄炎之帝


锡金(原称哲孟雄),现在是印度的一个邦。面积7710平方公里,人口60余万。历史上的锡金和现在的尼泊尔、不丹一样原先都是大清国的藩属国,只不过尼泊尔和不丹作为独立国家完整地保存下来,而锡金已经在1975年被强行划入印度版图,成为印度在中印边境地区一个最偏远的小邦。

历史上,大清国像尼泊尔、不丹、锡金这样的藩属国很多。锡金还叫哲孟雄的时候,就一直受到大清国这个老大哥的多方照顾。锡金是大清国最小的藩属国。乾隆爷当政的时候,英国势力逐渐开始在亚洲渗透,1788年,锡金国的邻居尼泊尔在英国的支持下发动了侵略战争,对锡金实现了军事占领。势单力孤的锡金国国王被迫带领随从流亡到了西藏,早已经对英国心怀不满的乾隆皇帝派兵攻打侵略锡金并趁机占领西藏一部分土地的尼泊尔,重压之下,小国尼泊尔被迫投降。锡金得以作为独立国家得到保全。

处于康乾盛世时期的大清国国富民丰,广有四海。乾隆皇帝对所有的藩属国都施以仁治和德政,不仅在军事上保护他们,而且对他们的称臣纳贡也是象征性地收取。尽管英国的势力已经渗透到喜马拉雅山脉,大清国仍然保持着对这一地区的实际控制。

英国在尼泊尔侵占锡金的过程中发现了尼泊尔的弱点,后来趁着鸦片战争以后大清国国力衰退自顾不暇之机,借机侵占了尼泊尔、不丹和锡金,打开了通过中国西藏的通道。1861年锡金再次被吞并后与英国签订了托管条约,将锡金置于英国控制之下。然而,再次面对锡金国王的求助,正忙于同太平天国决战的大清国已经再也没有能力出兵作战了。

不过后来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在英国占领锡金50多年以后,随着英国在东方殖民势力的削弱,英国自行放弃了对锡金的控制。1918年,英国将主权移交给了锡金国王塔希·纳姆迦尔,锡金国重新成为主权国家。

1975年5月16日,锡金王国第12任却嘉顿珠南嘉(左二)被废黜

英国势力退出亚洲之后,随之独立的印度开始了对锡金的实际控制。通过鼓动锡金国内的反对派势力等一系列高压手段,1950年,印度强迫锡金签订了《印度和锡金和平条约》。规定锡金为印度的保护国,印度控制锡金的国防、外交、经济大权。

1975年,在锡金国内的“亲印派”支持下印度废黜了锡金国王、解散了国民卫队,4月14日,又强行在锡金举行非法操控的锡金“全民投票”决定锡金的未来。随后印度议会通过表决将锡金强行并入印度,成立了“锡金邦”。

2003年以后,建国333年的锡金王国彻底从世界各国地图上消失了。

历史有故事,我来告诉你。我是今日头条作者徒步说史,感谢您的阅读。原创不易,敬请关注。


徒步说史


锡金,曾经是一个南亚小国,坐落在喜马拉雅山南麓。还记得2003年,我上初中学地理时,背诵我们国家周边邻国,说是有15个邻国,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其中15个邻国就有锡金,因为这个国家是我们周边邻国最小的国家,离青藏高原很近,所以我经常看地图的时候非常注意到这个国家。



当然本人十分喜欢看地图,几乎能够背诵出世界所有的国家名称,对于地图十分敏感,然而在06年到县城上高中时,在学校旁边的新华书店中看到新出版的世界地图,竟然没有锡金这个国家,那一块变成印度的领土,一度让我搞得很郁闷,怎么回事?难道我之前学的不对吗?

我特意到网吧上网查一下相关资料,在百度知道里给出了答案,原来我们国家在2003年6月23日就承认锡金被印度吞并的事实,而我学的教科书是老版,那时候我们的地图中还把锡金当成一个国家,之后出版的地图都没用锡金这个国家了,消息比较滞后,毕竟在上高中之前不会上网,新闻中也不会特殊报道这个。



以上都是闲扯,言归正传。锡金现在已经是印度所属的一个邦,面积7096平方公里,也就比我国上海市面积大出一个新加坡(上海市6340平方公里,新加坡719平方公里。),人口61万,锡金居民信奉婆罗门教和佛教,信奉婆罗门教大部分移居过来的印度人,锡金人信奉的是藏传佛教。历史上锡金是一个王国,也曾是我们的属国,不过那是不叫锡金,而是叫哲孟雄,挺好听的名字。

在清朝乾隆年间,哲孟雄一度被邻国廓尔喀(尼泊尔)侵略,哲孟雄王室不得不逃往西藏,廓尔喀立即入侵西藏,西藏求援清廷,乾隆皇帝派大将福康安统帅2万大军反击廓尔喀人的侵略,最终打到廓尔喀的首都加德满都,廓尔喀人投降清军,也正式成为清廷藩属国之一,也拯救了哲孟雄和西藏。这一次战争胜利也成为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之一”。



不过到近代,西方殖民势力的扩张,英国逐步占领了印度,锡金自然成为英国的囊中之物,1890年,锡金成为英国的保护国。1947年,印度脱离英国殖民者独立,但继承了英国在锡金的特权,锡金成为印度保护国。1973年印度出兵锡金,攻占锡金首都甘托克,1975年,印度军队解散锡金王国的宫廷卫队,软禁了锡金国王,随后废黜锡金国王,正式吞并锡金,成为印度的一个邦。



也就是说锡金作为一个国家,已经消失了40多年。


大正看世界


锡金王国,原本是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部的一个高原王国。历史上的锡金称作“哲孟雄”,是古吐蕃帝国的一部分,后来成为独立大部落。

1975年,锡金被废,成为印度的一个邦。

锡金概况

锡金的面积超过7000平方公里,历史上的锡金前身哲孟雄面积要更大,只不过近代因为英国的入侵,锡金面积锐减。

整个锡金的人口不过几十万,全境大部分都是高原山地,平均海拔都在1500米以上。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就位于锡金与尼泊尔的边境地区。因为地形与气候原因,锡金降水量非常丰富,年降水量超过4000毫米。

经济落后的高原之境

锡金面积不大,人口不多,虽然战略地位重要却交通不便,所以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锡金的经济来源主要来自水电开发、森林与农业。

从独立王国沦为印度一邦

原本的锡金王国,是臣服于西藏的部落王国。清朝时期,被尼泊尔入侵还受到了清帝国的保护。

随着英国入侵殖民南亚次大陆,锡金成为了英国的保护国。印巴分治后,好不容易摆脱英国的锡金又成为了印度的保护国。

独立后的印度,继承了英国的“唯我独尊”思想,曾经作为受害者的印度反而继承了殖民思想。在印度的管制下,锡金进行了所谓的公投。当时的印度给锡金人两个选择:第一种选择民主制度,第二种选择君主制度。锡金人以为选择第一种,锡金只不过是废除君主制,没想到成了印度的一个邦,彻底亡国。


澹奕


锡金,中国古代称为哲孟雄(Dremojong),现在是印度的一个邦,面积7096平方公里,人口约61万。面积与中国上海市差不多,但在锡金最强盛时期的1700年左右,锡金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与中国北京市差不多。

锡金,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是中国和印度边境的一个交通要道,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洞朗事件

2017年6月18日,印度边防军,在中印边界锡金段进入中国境内,阻挠中国在亚东县洞朗地区的道路建设活动。

1890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其第一款规定:“藏、哲之界,以自布坦交界之支莫挚山起,至廓尔喀边界止,分哲属梯斯塔及近山南流诸小河,藏属莫竹及近山北流诸小河,分水流之一带山顶为界”(注:支莫挚山即今吉姆马珍山)。

吉姆马珍山属于洞朗地区,也是中国、锡金、不丹的三方交界处。

洞朗事件与印占藏南地区密切相关。

1962年,中国虽然暂时占领了藏南地区,但很快就主动撤军。主要原因之一是后勤困难。藏南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地形严峻,没有良好的道路系统,中方后勤保障非常困难。

而藏南靠近印度东部的阿萨姆邦,后勤方便。

但印度在藏南有一个致命的弱点:西孟加拉邦的库奇比哈尔走廊。此处是印度腹地通往阿萨姆邦和藏南地区的咽喉要地。是尼泊尔、不丹、孟加拉之间的一个狭窄陆地走廊,而印度阿萨姆邦地区没有出海口。

在军事战略上,中国凭借道路条件较优的亚东-锡金公路,可以快速南下切断库奇比哈尔走廊,使阿萨姆邦和藏南地区的印度军队陷入孤立。

锡金的古代

早在赞普吐蕃时代,锡金地区就是西藏的属地。锡金最早的居民,藏缅语族的雷布查族就生活在这个地区,至今仍有13%的锡金人口是雷布查族。

到了13世纪,蒙古帝国入侵西藏时,西藏东部康区菩提亚族,逐步搬迁到锡金、不丹一带,逐渐征服了土著雷布查族。至今仍有16%的锡金人口是菩提亚族,不丹的主体人口是菩提亚族。

菩提亚族和雷布查族均信奉藏传佛教的宁玛派(红教)。

锡金王国

1642年,三名西藏的宁玛派僧人,根据莲花生的预言,推举蓬楚格·纳姆加尔(Phuntsog Namgyal)为法王,正式成立锡金王国,并在甘托克附近的诺尔布岗举行了登基仪式。

锡金王国是西藏的藩属,锡金国王要取得达 赖喇嘛的封赠。

1700年,因为锡金内乱,不丹趁虚而入,很长时间锡金的大部分地区都被不丹占领。锡金国王逃亡拉萨。最后在西藏军队的支持下,锡金打败了不丹,收复了大部分领土。

1788年,尼泊尔的廓尔喀王国入侵锡金,并攻占其首都。锡金国王逃往西藏亚东,在春丕河谷避难。西藏将亚东这块土地赐给丹增,作为采邑,但所有权仍然属于中国。廓尔喀继续入侵西藏,一直攻打到日喀则地区,最后被清朝击败,是乾隆的“十大武功”之一。廓尔喀向清朝称藩属进贡。但不丹军队却在背后捅了锡金一刀子。锡金的东部被不丹占据,西部被尼泊尔占据,锡金面积缩水了近一半。

181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向尼泊尔宣战,史称“廓尔喀战争”。尼泊尔的盟友有不丹、阿萨姆。英国人利用锡金与尼泊尔的矛盾,挑唆锡金加入东印度公司的联盟作战。

181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同锡金签署了提塔利亚条约,归还了许多锡金领土,但也是锡金沦为英国的半殖民地,内政外交受东印度公司指导。随后锡金发生内乱。

锡金沦为殖民地并被印度吞并

1835年,东印度公司骗买了锡金大吉岭地区,并把大吉岭建设为茶园和印度英国人的避暑胜地,英国人称茶园雇佣锡金反叛的雷布查人,他们就不会去袭击锡金。

1849年,大吉岭掌管坎贝尔医生和著名的植物学家约瑟夫·胡克爵士非法入境锡金与西藏边境地区,被锡金关入监狱。1850年、1860年、1861年,英国人相继入侵锡金。

1888年,第一次英藏战争爆发,清朝失败,最后签订《中印会议藏印专条》,清政府承认锡金由英国保护。从此锡金沦为英国殖民地的土邦。

英国人招募尼泊尔人到锡金工作,导致今天锡金总人口的70%以上都是尼泊尔人。

1918年,英国殖民者把政权交还给锡金国王。

1947年,印度独立后与锡金签订《维持现状协定》,继续往锡金派驻专员,并鼓动锡金国大党反对锡金国王。

1975年,印度军队解散锡金军队,废黜锡金国王。4月14日,锡金举行了“全民投票”(锡金国大党的尼泊尔人已占人口多数),把锡金变为印度的一个邦。

2003年,中国承认锡金为印度的一个邦。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沂蓝书院赵月光


锡金,这曾经熟悉的名字,如今却慢慢变得陌生,或许再过不了多久,人们就会忘记那个曾经的锡金王国,而只会记住印度有个锡金邦!

锡金总面积7096平方公里,中国古代称其为哲孟雄,曾经是西藏的附属国,其国王家族乃是来自于西藏的贵族。


吐蕃时期,哲孟雄乃是吐蕃帝国的领土,后在9世纪,成为一个独立的部落;1700年尼锡战争爆发,尼泊尔的廓尔喀军队入侵锡金,并向西藏进犯。

乾隆皇帝两次派兵于1791年将廓尔喀人全部逐出西藏,并越境追击至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城郊。

十九世纪,锡金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950年成为印度的被保护国,1973年4月,印度开进锡金,接管了锡金政府的一切权力。

次年四月,锡金成为印度的一个邦!我国在2003年,正式承认了锡金为印度领土这一既成事实。



2005年版人民日报出版社的初中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教材也把中国的陆上邻国从原来的15个改为14个,删去了锡金。

由此,印度就真的把锡金给吃了,怕是不会再吐出来了的那种!


Mr种茶家


锡金目前是印度国内一个邦,又称“锡金邦”。不过,锡金在1975年以前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并且采用世袭君主制,拥有自己的王室。锡金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南部,北面与我国西藏接壤,东面与不丹接壤,西面与尼泊尔接壤,南面与印度的西孟加拉邦接壤。当地面积为0.7096万平方公里,全国人口约61万人。



在清代,锡金的名字叫做“哲孟雄王国”,是一个曾经依附于西藏的小王国,所以也算得上是大清王朝的附属国之一。在乾隆年间,清军还曾经翻越喜马拉雅山帮助哲孟雄王国击退尼泊尔人的入侵。


不过在近代历史上,失去了清朝庇护后的锡金完全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才独立。不过好景不长,印度总理尼赫鲁在1950年又将锡金圈定为了印度保护国,开始了强行干涉其内政的进程。

当年,印度逼迫锡金政府签订了《印度锡金和平条约》,实际上是将其变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并一步一步完成对锡金的包围和吞食。尽管锡金人进行了抵抗,但在印度强大的实力面前还是只能低头认错。

20世纪70年代,印度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击败了宿敌巴基斯坦,解除了自己后顾之忧。随后,便在1975年公然软禁了锡金国王,废除其王国制,将其变成自己的一个邦,也就是印度的“锡金邦”。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是最后一个承认印度对锡金拥有主权的国家。自2003年以后,锡金已经不被国际上任何国家承认,这标志着印度吞并锡金已经完全合法化。


世界人文通史


锡金在喜脉山的南麓,和中国西藏,尼泊尔,不丹接壤,曾经是一个世袭的君主国,但是在1975年被印度吞并,03年我国也承认了对锡金的主权,锡金面积不大,只有7096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60万,即便现在并入到印度,也是印度人口最少的邦。

其实锡金这块土地,在古代大约七世纪到十九世纪,这期间的一千两百多年时间其实一直都是西藏的领地,在古代这里被称为哲孟雄,后来西尼泊尔人和西藏人开始移居到这里。到了17世纪才锡金才成立了第一个王国,到了18世纪锡金多次和尼泊尔和不丹的侵犯,19世纪中叶被英军所占。英军占领了锡金后,开始大量鼓励尼泊尔人迁入。1918年还政锡金国王。

之后英国开始撤出了亚洲,但是锡金却没能借此机会独立,仍然受制于印度虽然1947年,签订了维持现状条约,但是印度仍然对锡金虎视眈眈,之后锡金爆发了反印活动,印度在1973年驻军甘托克接管了锡金政权,在这过程中开始削弱了锡金国王的权力,开始逐渐同化锡金。1975年4月14日锡金全民投票,半数人同意并入印度。


玄坤文史


锡金王国,历史上也曾经是个比较大的王国,不过因为军力不强,在1791年前后被尼泊尔和不丹两国先后夹击,大部分国土被尼泊尔和不丹瓜分,以至于后来锡金也就剩下了7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说起锡金最近200多年的历史,真是一把血泪史,就从来就没有过真正独立自主的时候和机会,这也不能怪它,就我们一个县的体量的小山国,又穷又小,最可怜的是,连不丹也经常欺负它,对了,锡金就是小虾米,小鱼也敢吃。

目前锡金(如今的印度锡金邦)面积也就7096平方公里,人口60万左右,在历史上,它的人口更是少的可怜,现有的人口大多是最近200年来陆续移民过去的尼泊尔人后裔,大约占75%,而先前在此生活了几百年的菩提亚族以及雷布查族都只占1成多的人口,印度最近几十年也大量移民锡金,进一步稀释了本土民族的比例。

理论上,还会怀念昔日的“王国时代”的锡金人放大了说也不会超过两成,大多数都是希望维持现状的尼泊尔族和印度人,再加上印度在锡金驻扎有大量军队,在经济民生等方面印度对锡金也有所倾斜,总体来说,锡金要复国是不可能了。

当然,作为我们的一个邻国,很多朋友对锡金的命运不胜唏嘘,甚至怒发冲冠,但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一个弱小民族或国家的衰亡只是历史大河里的一点小涟漪罢了,过去了也就过去了。

差不多从1814年开始,英国人开始渗透锡金,到了1887年,英国人完全控制了锡金,随后逐渐把锡金列为印度帝国下属的一个土邦,并允许尼泊尔等殖民地人民移居锡金,从此,锡金本地人的比例开始不断被稀释。

二战之后,英国人决意退出南亚,临走前,锡金国王恳求英国人在决定印度帝国的未来政治命运时不要把锡金拉在里面,希望锡金能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独立,不要和印度扯上什么关系,但英国人当时早就因为全世界的殖民地的运动忙的焦头烂额,哪里还管得了一个小王国的申诉,就没搭理锡金国王,把一摊子事情都留给未来的印度政府处理。

印度独立后,学着宗主国的模样,继续向锡金派驻专员,控制锡金的内政外交、军事国防等大权,就这样,锡金继续成为印度的保护国。

又过了20几年,忍无可忍的锡金本地人终于发起反对印度的抗议,自然,抗议活动被镇压了,国王也被软禁了。

最后,印度人索性搞了个全民公投,决定是否让锡金成为印度的一个邦,当时尼泊尔族裔已经占锡金人口的四分之三,参加投票的人里,尼泊尔人占了四分之三,其他的大多是印度移民等,这个公投的结果可想而知。

结果,锡金就这么成了印度锡金邦。

然后,锡金王室只能常年流亡在美国,但也只能流亡了。


云中史记


锡金是一个曾经存在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国家,其北面与中国接壤,东面与不丹接壤,南面与印度接壤,西面与尼泊尔接壤,总面积7096平方公里,不到北京市面积的一半,是一个内陆小国。

(锡金地理位置)

锡金虽然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坡,但在历史上一直处于青藏高原政权的控制范围,属于藏文化区域。

锡金作为一个国家出现在明末清初,中国史书称之为“孟哲雄”。在建国初期,锡金的面积要比今天大很多。但是在1700年尼泊尔的廓尔喀人入侵锡金,锡金国王逃亡西藏。1788年和1791年廓尔喀两次入侵西藏,西藏地方政府不低,于是紧急向清政府求救。

1791年清军将廓尔喀人全部逐出西藏,锡金也得以复国。但此时锡金东面的不丹则落井下石,趁机占领了锡金大片领土,导致锡金面积锐减。

(锡金受到藏文化影响巨大,其建筑样式与西藏无异)

19世纪初期,占领印度的英国人开始入侵锡金,到1835年英国人割占锡金大吉岭和兰吉德河以南的地区,锡金面积进一步缩水。1887年,锡金成为英国保护国。次年,清政府承认英国在锡金的权益。

1890年2月,清政府与英国在印度加尔各答签订了《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在条约中清廷正式承认锡金归英国保护,但锡金仍旧维持独立,并不属于英属印度。1918年英国人将行政权交还给锡金国王塔希·纳姆伽尔,锡金政府开始了近代化改革。

二战结束后,印度从英国的殖民统治下获得独立。而刚刚独立的印度立即就开始谋求地区霸权,对于弱小的锡金,印度则更是想要将其吞并之。

1947年印度与锡金签订《维持现状协定》,印度代替英国继续往锡金派驻专员。到1949年6月印度悍然出兵进驻锡金,掌控锡金政府。在印度政府的威胁下,锡金被迫与印度签署《印度和锡金和平条约》,锡金的国防和外交全面被印度接管。

在此后的十五年时间里,锡金都一直处于印度的控制之下,而由于当时正值美苏争霸,印度是美苏两国正想拉拢的对象,因此美苏都不愿意为了锡金去得罪印度

1974年6月20日在印度的操控下,锡金议会通过了由印度拟定的锡金宪法,锡金政府完全被印度所接管。同年9月双方又签订了《印度宪法修正案》,规定锡金为印度的“联系邦”,在印度两院各为锡金设一个议席。

1975年2月3日印度军队解散锡金国王军权,将其软禁。4月14日,锡金又为此举行了“全民公决”,同意加入印度,至此锡金成为印度的一个邦。到2003年6月23日,中国政府正式承认锡金为印度领土,是世界上最后一个承认锡金属于印度的国家,此后锡金的主权归属再无争议。

(锡金第13代国王纳姆加尔和王后,他于1982年1月29日在美国纽约市继承逝世锡金王位。但随着中国政府放弃放弃对锡金的承认,其王位目前已无任何国家承认)


千佛山车神


锡金王国现在已经不存在了,这个古老的君主制国家早在四十多年前就已经被印度吞并,沦为印度的一个邦了。


(锡金邦位置图)

锡金在没有被印度吞并之前,是南亚地区面积最小的国家之一,面积7096平方公里,总人口60.7万。仅比马尔代夫略大,是南亚面积和人口第二小国。


锡金虽小,但大部分都是高原地貌。锡金位于世界第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的东段南坡,分别与五个国家接壤:东南毗邻不丹、西面和尼泊尔接壤、北面和中国西藏交界、南面与印度西孟加拉邦相邻。不到一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却与五个国家接壤,实属罕见。


锡金还有个中国名称叫“哲孟雄”,大约在公元七世纪成为中国吐蕃王朝的一部分。1642年,锡金获得独立,第一代锡金国王为蓬楚格·纳姆伽尔,其曾祖父是中国西藏的贵族古鲁·塔希。


(末代锡金国王巴登顿珠南嘉一家,他的第二任王妃是美国人库克)

1700年爆发了锡尼战争,尼泊尔的廓尔喀军队入侵锡金,国王逃入西藏避难,向清朝求援。清高宗乾隆皇帝两次出兵,最后于1791年在福康安和海兰查统帅的清军穷追不舍下,彻底将廓尔喀人赶出西藏,此后,锡金本欲乘胜收复失地,不料不丹在此时趁火打劫,锡金腹背受敌溃不成军,大片领土为尼泊尔和不丹所占领。




1835年起锡金遭到英国的控制,从十九世纪开始,在英国的支持下,大量尼泊尔人开始向锡金移民。1918年深陷一战泥潭的英国无暇东顾,将锡金还政于塔希国王。1949年6月印度出兵锡金,1950年12月强迫锡金签订《印度和锡金和平条约》,锡金至此沦为印度的保护国。1973年4月早就志在吞并锡金的印度军队在锡金人的强烈抗议下开进首都甘托克。宣布接管锡金政府的一切权利,至此锡金王国已经名存实亡。




(末代锡金国王巴登顿珠南嘉与他的第一任西藏贵族王后)

1974年9月印度政府通过《印度宪法修正案》决定将锡金变更为印度的“联系邦”。1975年2月3日,印度军队开进王宫解散了锡金国王的宫廷卫队,软禁了锡金国王。同年4月10日,锡金议会通过决议废黜国王,把锡金变为印度的一个邦。4月14日,锡金在印度的操纵下举行了所谓的“全民投票”,以决定锡金的未来,过后印度议会通过决议,正式把锡金变为印度的一个邦,锡金至此宣告亡国。


印度非法吞并锡金是当时的一件国际大事,为了吞并锡金印度可谓是想尽了一切办法,其中最有效的一个办法就是对锡金进行移民,改变锡金的人口结构,锡金目前75%的人口为尼泊尔族移民,其余人口为锡金本土民族雷布查族和锡金族等。中国是最后一个承认锡金作为印度一个邦的国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