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袁绍前期那么厉害,到底是靠谁呢?它有五虎将吗?

小昊天542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诸侯争霸,彼时先有天下三分,后是三家归晋,在那个乱世中笑到最后的人,是并非诸侯的司马懿。在此之前,最为成功的人,则是一统了江北,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而再往前,一家独大的人则是袁绍,毕竟在孙曹刘刚刚崭露头角之时,他便一统了河北四州。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难得知,诸侯纷立之时,刘备麾下有五虎上将,曹操帐下有五子良将、八虎骑,孙权则有江东十二虎臣。那么袁绍能够取得这样大的成就,是否有悍将相辅呢?

  答案是有的,袁绍麾下曾有五员大将,能力不输刘备的五虎将,也不逊色于曹操五子良将,可是他们之中,大多数人都未能大放异彩,而且结局一人比一人惨。他们分别是谁呢?我们一起来了盘点一下。

  五、下落不明的高览

  高览,又名高奂,与颜良、文丑、张郃并称河间四将,张国良的《三国志评话》中,他则与其他三人一起被誉为“河北四庭柱”。因为史料的缺失,他的战绩几乎没有记载,不过既然他能与其他三人并列,其能力应该不弱。官渡之战时,曹操率军奇袭乌巢,他与张郃奉郭图之命攻打曹操的大营。因为郭图之计不合情理,他们并没有完成任务。这个时候郭图不但没有反思自己,反而诬告张郃和高览,说他们不尽力。于是“高览等忿惧,遂焚攻具,率众降于曹操。”与他一起投降曹操的张郃,得到了曹操的重用,被曹操比作“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他却从此在史料中失去了踪影。

  四、死于袁绍之手的麴义

  麴义,原本是冀州韩馥的麾下,后来选择了背叛,并与袁绍一起攻打韩馥,最终成为了袁绍阵营的一员。此人出身西凉地区,手下有一支唤作“先登死士”的精锐。当初袁绍与公孙瓒战于界桥之时,他仅率八百部曲大败公孙瓒军,并全歼了同样是精锐的白马义从,公孙瓒麾下的大将严纲也被他斩于阵前,这些事迹都记载在《英雄记》中。可是这样一位能力颇为卓越的大将,最终却死在了袁绍自己手中。《英雄记》称:“麴义后恃功而骄恣,绍乃杀之。”《后汉书》中则记载道:“麴义自恃有功,骄纵不轨,绍乃杀之,而并其众。”通过这些记载,我们不难得知,麴义不管有没有意图造反,他的死都可以称得上咎由自取,不值得唏嘘。

  三、成为政治斗争牺牲品的张郃

  张郃虽然是曹操麾下的五子良将之一,但他投奔曹操之前,却是袁强手下的大将,只不过为袁绍效命时,他没有什么出彩的表现罢了。所以若要讨论他的实力,我们只能以他在曹操帐下时的表现为依据--汉中争夺战时,主将夏侯渊被斩杀后,他代其统率大军,让刘备忌惮不已;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他大败马谡于街亭,迫得诸葛亮回军;同样是北伐战争,因为他用兵巧变,善于利用地形,“自诸葛亮皆惮之”。可是在蜀汉第四次北伐之时,诸葛亮退兵而去,他认为有埋伏,司马懿却为了铲除曹魏忠义之士,非要让他去追击,结果导致他中箭身亡。

  《三国志》注引《魏略》曰:“亮军退,司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郃不得已,遂进。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郃髀。”

  二、死于乱军之中的文丑

  文丑是袁绍麾下数一数二的大将,孔融曾道:“颜良、文丑勇冠三军”。能够成为最大割据军阀手下最顶尖的将领之一,并得到孔融等人的认可,可见其能。可是史料仅有的记载中,他仅出场过一次,而且结局非常凄惨。官渡之战爆发的时候,他率兵前去攻打曹操,原本他的骑兵实力与数量远胜曹操,击败曹军的希望极大。可是曹操命人在路上丢弃了很多粮草辎重,他的军队便开始哄抢财物,忘了破敌之事。曹操趁势杀回,不但将其击败,还让他死在了乱军之中。一代将星,就这样憋屈的死在了乱刀之下,也可谓凄惨。

  一、被于万军之中取走首级的颜良

  袁绍麾下与文丑齐名的另一顶尖将领,正是颜良。时人对他的武艺非常认可,不但孔融曾言他勇冠三军,沮授和荀彧也认为他骁勇善战。可是他与文丑一样,刚刚出场便战死沙场了。比文丑更为悲惨的是,他被人于万军之中取走了首级,而且毫无反抗之力。《三国志·关羽传》记载:“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一个以骁勇著称的人,在战场上遇上敌人,还不及反抗便已身首异处,这次第,怎一个“惨”字了得?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得不承认,袁绍麾下的这五员虎将,个个实力不弱于蜀汉五虎,或曹魏五子良将,然而他们却个个结局凄惨,而且除了张郃和麴义外,大都没能在历史上,留下属于自己的辉煌,实在令人唏嘘。


图说三国


我是鸡汤,我来答!

袁绍在吞并韩馥后,拥有天下最强的武将集体和谋士集团!可惜,最强的武将没有出现在后来与曹操的争霸战争中。而谋士群体中,郭嘉、荀彧在后来的争霸战争中,反而出现在了曹操阵营中。

后来曹操最优秀的谋士,郭嘉、荀彧,早期都在袁绍阵营

由于四世三公的出身(袁绍比袁术人望还是高得多),门生故吏遍天下,并曾经担任天下诸侯的盟主。早期的袁绍最被人看好,是群雄中人才最多的。就连曹操这样的英雄,早期都仰仗袁绍的庇护!

曹操、刘表这些远方的盟友先不说了。就说袁绍早期的人才库吧:

先说袁绍的五虎将,袁绍手下拥有大家后来都知道的“河北四庭柱”,颜良文丑张合高览,可是,这四位在早期都要往后靠,袁绍早期最仰仗的,是鞠义!如果要评五虎上将的话,鞠义是当仁不让的首位!

什么河北四廷柱?我才是如假包换的河北第一名将!

鞠义,我认为可能是汉末群雄争霸早期最优秀的军事将领了。他是西凉人,后来又来到了幽州前线发展,可以说,当时西凉和幽州是当时战争经验最丰富的地区,鞠义把两个地方的经验都整合起来,可称为早期最强的将领!

袁绍早期,最大的威胁是北方的公孙瓒。东汉的精锐骑兵,主要出自两个地方,西凉和幽州。由于西凉过于混乱,坐拥幽州的公孙瓒,拥有的兵源是当时最好的。200多年前的刘秀,正是仰仗着幽州的渔阳突骑横扫天下的!公孙瓒以此兵源为基础,还打造了白马义从,这算是早期最强悍的力量之一了。他在对外战争中,可以把乌桓、鲜卑打得苦不堪言。

公孙瓒的白马义从,是早期最嚣张的骑兵力量。

如此强大的公孙瓒,在界桥大战中,遇到了克星——鞠义所率领的大戟士。这一战,堪称是中国古代史上,步兵克制骑兵的经典之战。面对骑兵的突击,鞠义令八百步兵持盾伏地,安静从容。等到骑兵靠近,突然喊声大起,射弩投戟,飞身冲出。连杀公孙瓒军数千人,一举击垮了横行天下的公孙瓒军!

大戟士在界桥之战中的表现,看成古代战争中以步制骑的典范。

界桥之战,是袁绍早期的重要胜利,自此,袁绍军摆脱了公孙瓒军骑兵的心理阴影。

早期袁绍帐下最强悍的两支精锐,“先登死士"和"大戟士\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东汉末年,袁绍官拜大将军,封邺候,吞并冀、青、幽、并四州之地,有兵士数十万人,威霸一方,成为最大诸侯。

他没有五虎将,只有河北四大庭柱,分别为颜良、文丑、张郃、高览。这四位猛将为袁绍冲锋陷阵,攻城略地,为他夺下大片地盘。



袁绍前期这么厉害,到底是靠的谁呢?我认为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袁绍家世显赫,礼贤下士,天下人都争着投奔他家。

袁绍出生于四世三公之家,他祖父是司徒袁汤,父亲袁成曾任职五官中郎将,喜欢结交,自大将军梁冀以下的众官,没有不跟他交好的。袁家在朝为官四世,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这些后来都成为了袁绍的资源。

袁绍容貌威武庄重,敬重士人,礼贤下士,又注重自己的名声,待人不分贵贱,皆以平等礼节对待,他结交的贵人与下士,满街满巷。

《后汉书·袁绍列传》记载:绍有姿貌威容,爱士养名。既累世台司,宾客所归,加倾心折节,莫不争赴其庭,士无贵贱,与之抗礼,辎骈柴毂,填接街陌。

这些资源都令袁绍在东汉末年脱颖而出,在民间多有呼声,天下人都争着投奔他家。他趁机收集众多英雄豪杰为自己所用,势力也就越来越大,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二、袁绍是最早起兵讨伐董卓, 在讨伐过程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汉灵帝死后,袁绍劝何进征召董卓等军,用来胁迫何太后诛杀宦官。董卓率兵进京后,迅速控制了朝廷,还欲行废帝之事,引起天下大乱。

东汉末期这场大乱,可以说是由袁绍而起,后来他在朝堂上奋力与董卓抗争,才为他讨回颜面。

初平元年,袁绍便以渤海郡起兵,与袁术、韩馥、孔伷、刘岱、张邈、张超、王匡、袁遗、桥瑁、鲍信等同时起事,每人各有数万人马,以讨伐董卓为名。众军会盟,遥相推举袁绍为盟主,袁绍的名声达到了顶点。

《后汉书·袁绍列传》中记载:是时豪杰既多附绍,且感其家祸,人思为报,州郡蜂起,莫不以袁氏为名。

董卓听到袁绍起兵于山东,便诛杀了袁绍的叔父袁隗,又将袁氏宗族在京师者着全部杀掉。众豪杰感念袁绍一家遭受的人祸,都依附于他,各州郡纷纷起事都以袁绍为名。

袁绍得到众人的拥护,势力越来越大。



三、袁绍兵多将广,很早就与其他诸候争地盘,势力越来越大。

当时冀州还是韩馥的,袁绍用逢纪的计策,令公孙瓒率兵南下袭击韩馥,韩馥害怕,让位给袁绍,袁绍于是做了冀州牧。

绍客逢纪谓绍曰:“夫举大事,非据一州,无以自立。今冀部强实,而韩馥庸才,可密密要公孙瓒将兵南下,馥闻必骇惧。并遣辩士为陈祸福,馥迫于仓卒,必可因据其位。”《后汉书·袁绍列传》

袁绍引用沮授为别驾,用他之计攻打公孙瓒,讨伐黑山军,以声势威胁匈奴,横扫黄河以北,合并冀、青、幽、并四州之地。

在天下大乱,诸侯并起时,袁绍利用自己的名声,是最早建立势力,也是最早开始争夺地盘的诸侯,所以他的势力越来越大。

综上所述:袁绍强大起来,有家世所助,也有他礼贤下士,各方势力为他所用,让他越来越大。东汉末年这场劫难,由袁绍而起,他却收获最大,成为最大的诸候,不过,他也没抓住机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昊阳闲看历史


袁绍能统一河北四州之地,其实也就有了定鼎天下的实力。

在历史上,以河北之地而夺取天下的政权也不少。袁绍能一统河北,说明了其本身也有能力独到之处,我们来看看,袁绍前期他到底为什么那么厉害呢!

袁绍的第一桶金——为勃海太守。

袁绍出身于名门“汝南袁氏”,从他高祖父袁安起,袁氏四代之内有五人位居“三公”之位。


袁绍丰姿威容,爱养士,有贤名,并且对游侠儿也倾心结识。

于是中常待们弹劾袁绍,“袁本初好养死士,不知此意欲作何为!”

他的叔父袁隗听到之后,怕袁绍会连累家族,便好好地劝了他一顿,然而袁绍不改初衷。

于是,袁隗便把他荐给了大将军何进。中平五年,东汉朝庭初置西园八校尉,其中袁绍为佐军校尉,他的好哥们老曹为典军校尉,然而军权却被上军校尉的小黄门蹇硕所把控。


(汉朝十常侍)

中平六年,汉灵帝病重,就在“太子”的问题上,大将军何进与宦官势力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何进当然要立他妹妹何皇后所生的刘辨为太子,而宦官想立的是王美人所生的刘协。

汉灵帝认为刘辨轻佻,想立刘协,但又怕群臣反对他“废嫡立长”,于是这事一直托到了汉灵帝死了都没有解决。

灵帝死了之后,宦官假借议事之名,想先将何进骗入宫中杀死之后,再立刘协。

但何进不上套,他在宫外集结军队以待,最后宦官们迫于压力,不得不立了刘辨为帝,这是外戚与官僚士大夫与宦官争斗的一次胜利。


之后,袁绍劝进董卓招西凉军阀董卓进京,诛杀宦官。然而没有想到的是,宦官势力竟然绝地翻盘,他们在大殿上杀死了何进。

董卓进京之后,他跟宦官势力一样,也想控制“皇统”来扩张自己的权力。

于是,董卓欲行废立之事,他问袁绍“天下之主,当是贤明者居之,天下之事,我欲为之,谁敢不从?”袁绍大怒,“天下兵强马壮之人,也不只是董公一人而已!”

于是拿着宝刀,横在手中,缓缓而退,直奔冀州而去了!

董卓知道袁绍是名门世家之后,也不敢当时就加害于袁绍。

但一想,他又害怕袁绍在冀州搞风搞雨,于是想去把袁绍抓回来。

有人就劝董卓,“废立这种大事,非常人所能参与的。袁绍出逃,不是他有什么异志,应该是他害怕而已。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不宜树敌,不如赦免他的罪行,拜为一郡守,也就安了袁氏的心了!”

董卓听了觉得有理,便拜袁绍为勃海太守。 袁绍的第二桶金——得冀州。



(荀谌劝降韩馥)

初平元年(190年),袁绍在勃海起兵,与十八路诸侯会盟于酸枣,袁绍被推为盟主,老曹为副。

天下豪杰之士,纷纷来投靠袁绍,袁绍一时名满天下。 冀州牧韩馥见人心归绍,非常忌惮他,于是便减少军粮,想让袁绍的军队饿垮饿散。

董卓还未除掉,关东联军的各郡长官开始起了心思,他们互相拆台,袁绍的手下逢纪劝袁绍攻下冀州,袁绍担心攻不下来,逢纪再出一计,联合公孙瓒共击韩馥。

初平二年(191年),韩部将麴义反叛,韩去讨伐他反而失利,恰好公孙瓒又在此时南击韩馥。

在袁绍的运作中,韩馥内忧外患,袁绍便派说客高干、荀谌去见韩馥,荀谌见到到韩馥之后,便对他说,“如今将军内忧外患,不如把冀州让给袁绍吧!袁氏四世三公,仁义之名满天下,他必然会厚待将军,也只有他才能抵挡得住公孙瓒了!”

韩馥得知大势已去,便想把冀州让给了袁绍。 袁绍的第三桶金——得沮授、田丰、审配。


(沮授、田丰、审配)

韩馥从事数十人无不争先恐后地要去投靠袁绍,只有闵纯、沮授、赵浮、程涣反对。

沮授对韩馥说,“冀州带甲数十万,军粮可支用十年,袁绍孤军一支,还得仰仗我们供给军粮,如果断其军粮,他的兵不攻自溃,何必要把冀州献给他呢?”韩馥不听。

袁绍领冀州牧之后,没有杀死沮授,反而用他为别驾,他对沮授说,“今朝中有贼臣作乱,我欲兴复汉室,希望卿能与我同心,共安社稷。”

沮授感其诚,从此之后便一心一意为袁绍出谋划策。 又有魏郡的审配,钜鹿的田丰,这两人都是大才,都因为为人刚直而不得韩馥所喜,袁绍也拜田丰为别驾,审配为治中。一时之间,袁绍帐下,人才济济。

袁绍的第四桶金——打败了公孙瓒,完成了河北四州的统一。


(白马将军公孙瓒)

公孙瓒大破黄巾,威震河北。初平二年(191年)冬,公孙瓒将兵三万,马数万骑,入侵冀州,诸城无不望风响应。

袁绍命令麴义率领精兵八百,强弩千张,为“前登营”,战时,千弩齐发,公孙瓒军大败。麴义追至界桥,公孙瓒结兵再战,麴义又大破之。

袁绍听到公孙瓒军已经被破,他脱离大军在后十数里,帐下唯有强弩数十张,大戟士百许人。恰有公孙瓒的散兵二千余骑攻到,包围袁绍数重,射箭如雨下。田丰扶着袁绍,让他逃脱到安全的地方。

袁绍大喊:“大丈夫当斗死于战场之中,哪有逃跑的道理呢?”

他命令弩弓竞发,射伤敌骑。刚好,麴义来相救,骑乃散退。三年之内,袁绍又打败了公孙瓒一次。从此之后,公孙瓒不敢从幽州来攻了。

兴平二年,袁绍被拜为大将军,名义上兼督冀、青、幽、并河北四州。

四年,袁绍打败了公孙瓒,在实质上完成了河北四州的割据。



(官渡之战打响吞天下示意图)

个人认为,袁绍帐下的有力武将以及精锐兵种,先登营的弩营,战斗力应当排在首位,而大戟士这个兵种应排在第二位;而麴义、张合(合阝)、高览应为河北名将,像文丑、颜良这类将领看似勇猛,其实只适合作先锋之将而已。

袁绍集团在前期表现出一副蒸蒸日上的模样,得力帐下的文武合力,并不能单单说是武将建功的。

袁绍本人的家世与名望,使得他在前期一统河北四州之地表现得一帆风顺,而且那个时候,他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骄傲自满,也有前期敌人太过于“弱”的缘故。

当然,强弱对比并不是绝对的,当他挥军南下时,志向天下,在“官渡之战”中,就碰到了他一生最强大的敌人。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千古


刚日读史


袁绍是东汉末年非常著名的霸主之一,可以说是名震天下。







我觉得袁绍的名气是从镇压黄巾军和诛灭宦官而起的。东汉末年,朝廷中宦官掌权,政治斗争十分严重,虽然袁绍出生名门,但是手上也没有多少权利。黄巾军起义的时候,何进让他统领左右御林军,给了他部分兵权,何进酝酿了一个诛灭宦官的计划,并把这个计划交给袁绍,让袁绍帮助他完成。刚开始计划还很顺利,但后来何进并没有把宦官一网打尽,自己却惨遭宦官的杀害。诛灭宦官的计划在何进手里并没有完全实施,后来袁绍将这个计划继续进行下去,一下诛灭了将近两千个宦官,导致名声大噪。

袁绍手下有八大谋事

田丰,沮授,许攸,郭图,逢纪,审配,辛评,辛毗。

大将有河北四庭柱详细介绍一下:

第一位 颜良,琅琊临忻人,河北名将,深得袁绍喜爱,为河北四庭柱之一。袁绍夺取冀州时,颜良斩杀韩馥手下部将耿武。袁绍和公孙瓒交战时,颜良担任先锋大将。袁绍起兵伐曹操时任将军,袁绍命其领兵进攻白马。白马之战时,颜良出马,连斩宋宪、魏续二将,徐晃出马迎战,也被颜良杀败,曹军败阵而回。后曹操遣关羽出战,斩颜良于马下。






第二位 文丑,河北名将,同颜良二人勇冠三军,为河北四庭柱之一。袁绍夺取冀州时,文丑斩杀韩馥手下部将关纯。袁绍和公孙瓒交战时任先锋,文丑和公孙瓒交战不分胜负,后又和赵云交战也未分胜负。袁绍起兵伐曹操时任将军。因颜良被关羽所杀,文丑向袁绍请命,领兵渡黄河为颜良报仇。乱军之中,张辽、徐晃来战文丑,文丑连发两箭,一箭射中张辽盔缨、一箭射中战马面颊,张辽落地。徐晃赶过来截住厮杀,二人料难敌文丑,拨马而走。文丑赶来,关羽提马举刀飞奔而来,斩文丑于马下。








第三位 张郃,字儁义,河间鄚人,为河北四庭柱之一。官渡之战时,张郃和张辽交战不分胜负。曹操乌巢劫粮时,张郃建议袁绍派兵往救乌巢,郭图却建议袁绍袭取曹操营寨,袁绍听郭图之言派兵往劫曹操营寨。张郃和高览领命而往劫曹营,被曹军四边围住厮杀,袁绍军大败。郭图恐张郃、高览二将回营在袁绍面前对证,便向袁绍进言二人有降曹之意,又派人告知二人,袁绍因其出师不利,要斩二人。于是,张郃和高览引本部人马来投曹操,曹操封张郃为偏将军,都亭候。张郃跟随曹操后南征北战,成为魏之名将,死后谥号壮候。








第四位 高览,又名高奂,为河北四庭柱之一。官渡之战时,高览和许褚交战不分胜负。曹操乌巢劫粮时,袁绍派高览和张郃往劫曹操营寨。袁绍听信郭图谮言,高览和张郃不得已投降曹操,曹操封高览为偏将军,东莱侯。后在跟随曹操进攻汝南时,被赵云所杀。







还有上将淳于琼,麴义,吕旷,吕翔。

四大能臣荀谌,陈琳,王修,崔琰

三子一甥袁谭,袁熙,袁尚,高干


A忧郁的秋裤


对于三国故事所有了解的朋友都会有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在初期那么厉害,感觉他是那种一呼百应一般的神奇人物,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皆因袁绍,袁绍为何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力?

要说袁绍真的依靠了谁,那么他自然是因为依靠了自己家族的势力,袁绍祖上四世三公,他上一辈以及上上一代人很牛,才给他带来了那么好的声望,毕竟在古代社会,个人努力是一方面,家世背景才是决定一个人能否顺利发迹的主要原因。袁绍是名门之后,他的家族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父亲和叔父等人都是高官,而且在当时朝廷用人还不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而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来挑选,所以基本上男子有没有大的作为,在当时出身就决定了这一切,因为名门只会推选名门,他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结盟,抱团的力量很大,也让权势地位更加稳固的掌握在这些名门的手中,而袁绍的出身就是他的依靠,他在发迹的时候这一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然也不能说袁绍这个人没有任何能力,实际上袁绍不仅是名门之后,他自身也有很多优点,而且当时袁绍的做法更加让人佩服。在东汉末年,当时宦官专权,这些宦官争夺权力,并对朝堂上的士大夫进行严厉的打击,士大夫们因为无力抵抗而开始躲避,袁绍当时站出来给士大夫撑腰,后来这些人才有了前途和希望,袁绍当时杀死了很多宦官,让士大夫和百姓们都感到很解气,所以自然都站在了袁绍的一边。袁绍的出身还非常好,也为他增加了更多声誉,所以当时很多有才能的人都希望可以跟随袁绍有一个好的出路。

实际上袁绍当时没有五虎将,但是他有河北四庭柱,这些人在作战的过程中非常的勇猛,也让袁绍很快就统治了北方,虽然按照战斗力来评价这几个人无法和五虎将相媲美,也是乱世之中的翘楚,从这一点上来看,当时的袁绍势如破竹,一切仿佛都无法阻碍他前进。与此同时袁绍手下还有荀彧和许攸等人,可以说当时的袁绍非常的强盛,但是袁绍却有一个致命的性格缺陷,就是嫉妒贤才,他也因为这一性格特点让他慢慢失去了人心,后来在官渡之战中一败涂地。


历史课课代表


袁绍是标准的官N代,从他们家高祖袁安开始,四世皆是三公,门生故吏众多,他叔父袁隗是当朝太傅,而袁绍本人从一出生下来,就是注定要做官的人,他本人也依循着东汉出仕做官的潜规则,即先刷名望,找各种名士给自己点赞,让自己先成为公知。

“势倾天下”的袁绍集团

公知加强大的家世,使得袁绍在东汉末年,成为了政治优势最强的人,没有之一,曹操都只能甘心做袁绍的小弟,在其羽翼下偷偷发展。那么袁绍的政治优势在哪里呢?

当初董卓进京后,诛杀了袁隗和在京袁氏家族成员。在门阀士族为主要政治势力的东汉,像袁氏这样的超级门阀被董卓屠戮了,难免激起世家的强烈反弹。

于是袁绍起兵,几乎就是登高一呼,应者云集,毕竟这个时候,袁氏这样的大家族,也只剩下袁本初比较有名望了,看吧,出名要趁早。

“是时,豪杰既多附绍,且感其家祸,人思为报,州郡蜂起,莫不以袁氏为名。”

袁氏的悲惨遭遇,激起了各地豪杰的悲情,大家奋斗一辈子不就是想成为袁氏这样“

势倾天下”的大家族们,如今一个草根野人董卓也像称王称霸,这不是赤裸裸打世家们的脸么。

袁绍的创业史,实际上起点相当高,他不需要如曹操那样因为身份问题难以号召地方豪强,所以只有退而求其次,放弃世家,转而组建草根精英的创业团队,所谓曹魏五子良将,有哪一个出身好的?

而袁绍不需要自己辛苦建设团队,凭借其家世与名望,自然有大批人来加入他的集团,这种资本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别人羡慕不来的,刘备前面那些年,半生蹉跎,到处逢人便说自己乃“中山靖王”之后,这种动不动就提老祖宗的行为,难道刘备不知道很尴尬么,但是没有办法,不提家世,谁知道你是谁,干嘛要招呼你?

十八路讨董联盟,这个由袁绍发起的活动,一定程度上而言,才是东汉大乱的开始,董卓虽然残暴,但他的残暴只在洛阳,汉室起码还是存在的,但是十八路讨董之后,大家分道扬镳,群雄并起,对汉室朝廷漠不关心,不得不说,跟袁绍不迎汉献帝有很大关系。

袁绍的成功,代表的并不是东汉草根的崛起,像曹操、刘邦、孙坚父子这样的,在当时都是不被待见的草根,曹操好点,算是宦官阵营的暴发户,也不怎么受士族的待见。而在当时,地方郡守州牧这样的一方大员,基本上都是当地士族大族出身,他们的家族在当地势力很大,拥有绝对的权威。一个没有家族支持的武将再怎么厉害,想要出来单干,没有这些士族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支持,基本是走不下去的。

袁绍靠的就是这些个士族,他的崛起,其实有点类似关陇集团的李唐王朝,只是他本人没有李渊父子的能耐。人家只用了5年不到的时间,就一统天下了,而袁绍混了十年,错失了太多的机会,而等他准备干掉偷偷打野发育起来的曹操时,又因为本人的御下能力,搞得个官渡大败。

事实证明,家世名望能够让一个人快速累积积创业资本,大大缩短创业周期,减少许多风险,但是,如果这个人本身就不是干领导的料,最终也只会被别人取而代之。

另外曹魏五子良将、蜀汉五虎将,不也是打了十几年才逐渐成名的么,张郃原也在袁绍帐下。而袁绍集团的崛起,在官渡以前,一路顺风顺水,没打过什么硬仗,而袁绍本人也是一个厉害的战将啊,就是领导水平比较差,在政治上的表现,不如曹操许多。


江畔初见月


很荣幸回答这个问题。

袁绍是东汉末年时期的关东的诸侯,拥有过青州,幽州,冀州和并州,实力是当时诸侯之最,官职为大将军,俨然是个北方的霸主。但是最初的时候袁绍只是个渤海太守,那他是如何走到北方霸主的地位呢?

我认为前期有几个人给予了袁绍最大的帮助。

第一个就是逢纪。诸侯讨董之后,袁绍回到了渤海,但是渤海无法养得起袁绍的兵马,因此十分眼红冀州。而冀州牧韩馥能力一般,幽州公孙瓒也对冀州虎视眈眈。于是逢纪给袁绍出了个主意,利用公孙瓒的心理用冀州作诱饵,引他出兵,而韩馥性格软弱必然会向袁绍求救,然后趁机鸠占鹊巢,夺下冀州。袁绍采纳逢纪的计谋,并成功地得到了冀州,实力大增。因此虽然逢纪在后来有点低调,但是地位一直没有动摇。可以说是袁绍夺下冀州的第一功臣。

第二个就是鞠义。因为冀州问题,袁绍和公孙瓒结下了死仇,两者连续征战。因为公孙瓒的部队身处幽州,常年对外族作战,极其精锐,尤其是白马义从,战斗力超强。袁绍对战公孙瓒打得很艰难。而鞠义训练了一支兵马,名为先登死士。在与公孙瓒对战中大放异彩,在界桥之战中,几乎歼灭了白马义从,公孙瓒由此大败,从此一蹶不振。因此鞠义的存在让袁绍战胜了前期最大的敌人。

我认为这两个人对袁绍前期势力的形成有着最重要的帮助。当然我还觉得袁绍所在的袁家四世三公的名头也是一样重要的,如果没有这个名头,进入冀州不会那么顺利,也就不会有那么多名人志士前来投靠,四世三公为袁绍前期能有那么多的文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袁绍麾下没有五虎将之说,有着河北四庭柱一梁,分别是颜良、文丑、张郃、高览和韩猛。

上述讲解以《三国演义》为基础。


秋心谈历史


袁绍出自东汉未年著名的汝南袁氏家族。袁氏家族四世三公,在朝中威望极大。而袁绍则忠心耿耿,他诛宦官,以军事盟主的身份,组织大军讨伐董卓。因为他反对董卓,使袁家遭受了灭门之灾。

天下豪杰同情他的遭遇,于是纷纷投靠他,袁绍实力迅速增大,随后攻占了翼州、青州、并州、幽州。统一了河北,成时当时势力最大的军阀。

当时曹操还是他的手下,而天下人尚不知有刘玄德。但在这时,他错过了迎取汉献帝的时机,被曹操挟持了汉献帝。这使他失去了号令天下的好机会。

诛宦官、袁绍初露峥嵘

袁绍不到二十岁已出任濮阳县长,他有清正能干的名声。不久,因母亲病故服丧,接着又补服父丧,前后共六年。中平元年(184年),袁绍才应大将军何进的征召,被任命为中军校尉。

由于不听从袁绍的劝告,大将军何进被中常侍段珪等人,斩杀于嘉德殿前。袁绍当机立断,与叔父袁隗佯称奉诏,杀死宦官亲党许相、樊陵,然后列兵朱雀阙下,捕杀没有来得及逃走的宦官赵忠等人,又下令关闭宫门,严禁出入,指挥士兵搜索宫中的宦官,不论老幼皆斩尽杀绝,死者有二千多人。

讨伐董卓,袁本初名动天下

中平六年(189年)九月,董卓自署相国,又自称“贵无上”,他性极残忍。是时,“洛中贵戚室第相望,金帛财产,家家殷积。卓纵放兵士,突其庐舍,淫略妇女,剽虏资物,谓之‘搜牢’”。

董卓的倒行逆施及种种暴行,引起天下共愤。各地讨伐董卓的呼声日益高涨。而讨伐董卓,袁绍是最有号召力的人物,这不仅因为他的家世地位,还因为他有诛灭宦官之功和不与董卓合作的举动。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关东州郡起兵讨董,推举袁绍为盟主。董卓得知袁绍在山东起兵,就把袁绍的叔父袁隗以及在京师的袁氏宗族全部给杀了。此时,豪杰大都归附袁绍,而且因他一家遭难所受感动,人人想着为他报仇,所以州郡蜂拥而起的部队,没有不打袁氏旗号的。

董卓见讨董军势大,就挟持献帝弃洛阳而迁都长安。讨袁军却因各怀异心,都想着保存自己的实力,没能追击董军,只有曹操率本部孤军追击董卓,但被击败了。

统一河北

谋士沮授向袁绍献计:

“将军年少入朝,就扬名海内。废立之际,能发扬忠义;单骑出走,使董卓惊恐。渡河北上,则渤海从命;拥一郡之卒,而聚冀州之众。威声越过河朔,名望重于天下!如今将军如首先兴军东讨,可以定青州黄巾;还讨黑山,可以消灭张燕。然后回师北征,平公孙瓒;震慑戎狄,降服匈奴。您就可拥有黄河以北的四州之地,因之收揽英雄之才,集合百万大军,迎皇上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阳。以此号令天下,诛讨未服,谁抵御得了?”

袁绍大喜,他依计经过一番战斗,建安三年(198年)占据了冀、青、幽、并四州,拥有几十万军队,统一了河北,成为当时势力最强的军阀。

袁绍麾下的“河北四庭柱”,是他统一河北的关键

1、张郃

张郃用兵机变无双,懂得战术变化,擅於安营布阵,根据地形布置战略战术。在街亭之战中,他以闪电战击败马谡,从诸葛亮起的蜀国大将都非常忌惮他。

袁绍攻占翼州后,张郃率部归降。但是官渡之战时,袁绍不听张郃的计策,被曹操偷袭乌巢成功,后又遭小人谗言所害,不得已只能投降曹操。

2、颜良

颜良为袁绍统一河北而立下了汗马功劳。之前韩馥部将耿武准备刺杀袁绍,被颜良一个回合斩在马下。在白马之战中,吕布的旧部宋宪来挑战,三个回合内就被颜良一刀砍死。曹操猛将徐晃曾和颜良只战了二十回合,就被打败了。

此时关羽出战,颜良方欲问时,因赤兔马快,措手不及,被关羽一刀斩于马下而死。

3、文丑

文丑与颜良齐名,孔融曾说过:“颜良、文丑勇冠三军”。能够得到孔融等人的认可,可见其能。 在磐河一战中,文丑连败数将,差点擒获公孙瓒,与赵云大战60回合不分胜负,随后与颜良为先锋,击公孙瓒,平定河北。

颜良被斩后,文丑领军为其报仇,据延津挑战曹操,却中饵敌之计而军乱,文丑挺身独战,射退张辽,与徐晃大战三十合不分胜败,追击中正遇关羽,战不三合,心怯欲走,被关羽赶上斩于马下。

4、高览

他与颜良、文丑、张郃并称“河北四庭柱。”在官渡之战中,他与张郃被派去攻击曹营,但被曹军击败。回军时,郭图诬告他与张郃不尽力迎战,他与张郃被逼投降曹操,其后就下落不了明。

“ 河北四庭柱”解散后,袁绍也一蹶不振了!


扬生解史


公元189年,汉少帝刘辩皇帝位置还未坐热,就被董卓撤换,让刘协继位。在换皇帝前。董卓先跟大臣们做了一番讨论,大臣们畏惧董卓的武力,只得个个打哈哈说赞同,不过有个人却站了出来。董卓大怒,拍着腰间的刀“小子,你以为我的刀不快么?”

谁知那人丝毫未被吓到,反而相激“难道只有董大人的刀快么!”,说完拔出刀,扬长而去。


说起袁绍,让人惊叹的不是他的能力,而是他如何迅速败完自家基业。要知道,汝南袁家可是“四世三公,势倾天下”。东汉时期的三公,什么太尉、司徒、司空他们家都有人,三公的位置相当于宰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至尊荣耀。在那个讲究门第出身的年代,光自报家门,就能吸引一大批粉丝,完全不愁吃穿。


事实上,袁绍起初也是这么干的,袁本初年少的时候,隐居洛阳,只和名士交朋友,其它出身差的想见他一面都难,那些年,袁绍颇有“交尽美女名士”的豪情。甚至朝廷召他做官,他都懒得搭理。中常侍赵忠抱怨说“这个袁本初坐地起价,不应召竟擅自养死士,到底要做什么?”他叔父袁隗知道后,责骂袁绍说“你要害我们家破人亡是不是?”于是袁绍这才有做官的打算。

袁绍逃出洛阳四个月后,就成为了军阀。然后又凭借家族的声望,他做起了“关东联军”的盟主,虽然联军的目标是讨伐董卓,击溃西北军。实际上关东联军各怀鬼胎,以争抢地盘为己任,还没讨伐董卓。自己就先打起来,首先刘岱杀桥瑁;袁绍砍韩馥;接着袁绍与袁术兄弟互殴...董卓无意成为军阀,现在却让无数人成为军阀。


经过几番角逐后,最终北方大地只剩下两股势力,一个是曹操,一个袁绍。几乎没人看好曹操,他手上只有一张牌那就是汉献帝,其它无论是兵力还地盘,他都比不上袁绍。


这似乎是一场毫无悬念的争斗,士族这方无一把宝压在袁绍这边,普遍不看好曹操,于是有董承叛变,刘备叛逃;豫州骚乱;徐州降袁;刘表暗中策反;孙策意图偷袭...

不过曾经做过袁绍幕僚的荀彧却说“此人终不能成器”,果然袁绍不负荀彧厚望;其实袁绍军营中不乏一流的谋士比如田丰,一流的大将比如张郃,但袁绍不听,硬是把一手好牌打成烂牌,可能这就是他的属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