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 汶川地震中痛失双腿,她成“无腿舞者”活出精彩!如今帮助更多人走到阳光下……

10年前的汶川地震,

夺去了她10个月大的女儿和婆婆,

还有她跳舞的双腿。

面对残酷,她选择了乐观、坚强。

如今,她正在帮助更多的截肢者走到阳光下。

她说,

“残疾是我们生命当中最大的印记,

我们需要被真实地接纳。”

人物名片

无腿舞者 廖智

本是一位青春靓丽的舞蹈老师,在23岁那年,因汶川大地震痛失了婆婆、女儿,和跳舞的双腿。

面对残酷的现实,她用被截肢的双腿,在一面大鼓上跳起了《鼓舞》,成为一名无腿舞者;

她热心公益,2009年被选为全省“禁毒防艾爱心大使”,雅安庐山地震后又去灾区做志愿者,被网友评为“最美志愿者”;

如今,她有了一个一岁半的女儿,还怀了二宝,幸福向她敞开大门。

汶川地震中痛失双腿,她成“无腿舞者”活出精彩!如今帮助更多人走到阳光下……

装上义肢跑马拉松的廖智

时间表

  • 2008年5月12日,廖智和婆婆、10个月大的女儿被埋进废墟。26个小时后廖智被救出,但永远失去了孩子和婆婆,也失去了双腿。


  • 2013年4月20日,雅安地震后,廖智前往灾区做志愿者,被赞“最美志愿者”。


  • 2014年6月1日,廖智晒出婚礼照片,重新收获了爱情和婚姻。


  • 2016年,女儿熹熹出生。


  • 现在,廖智又有了二宝。

汶川地震中痛失双腿,她成“无腿舞者”活出精彩!如今帮助更多人走到阳光下……

2008年6月10日,成都商报报道了廖智经历地震及截肢的全过程

再次当妈

有一天,我们会和大女儿在天上团聚

廖智的女儿熹熹,现在一岁半了,正是最好奇的时候,会把线头放进嘴巴里拨弄着玩,也会得意地蹦跶到妈妈面前,表演给妈妈看。

尽管不是第一次当妈妈,但对新生命,廖智依然是患得患失,会担心、害怕,也有开心、感动。

“孩子是非常神奇的小生物。”廖智说,生命的成长很奇特,某天睡一觉起来,女儿就会喊“爸爸妈妈”了,“这个过程是很感动的,可以说女儿是很珍贵的礼物。”

汶川地震中痛失双腿,她成“无腿舞者”活出精彩!如今帮助更多人走到阳光下……

家里至今都保留着大女儿的照片,也会把曾经的经历如实告诉小女儿,希望她知道所有的故事。

廖智觉得小女儿的到来并不意味着取代。“我们相信,有一天,我们一家人都会在天堂相见,会和大女儿团聚的。”

最近,廖智又有好消息,肚子里有了二宝。她打算至少陪着两个孩子都读幼儿园了,再考虑自己工作的事。

喜欢文字的廖智会在网络社交账号上记录自己的生活。她说,希望有一天,能够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些关于恋爱、婚姻、育儿的文章和书籍。

拒绝轮椅

能走能跑,义肢就是身体的一部分

廖智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绝大部分时间都不依靠轮椅。跳舞、做志愿者、跑马拉松、攀岩……在日常生活中,义肢,似乎成了廖智身体的一部分,就像长在了她的身上一样。

汶川地震中痛失双腿,她成“无腿舞者”活出精彩!如今帮助更多人走到阳光下……

学习攀岩的廖智

“从一开始我用义肢,就很顺利。”廖智说,如果使用轮椅,确实会轻松一些,但是不自由,这种轻松是“束缚”的、痛苦的,自己不愿意被局限在小小的空间里。

“没有自由,过得再舒服安逸也不行,为了自由,愿意接受痛苦。”

廖智担心孕期脚浮肿戴不上义肢,曾经准备过一个小轮椅,但直到现在都没有用过,放在角落里布满了灰尘。医生建议廖智多运动,所以从孕期30周开始,她就天天爬30层楼梯。

每天早上,熹熹都知道妈妈要“穿”上腿才能走路。廖智说,熹熹开始认识五官的时候,问她眼睛、鼻子、耳朵,她都会指着自己的,唯独学习“腿”的时候,总是会指着妈妈的义肢。

爸爸则用简单的语言告诉女儿,就像人有高矮胖瘦的区别,妈妈的腿也不一样,是钢管、树脂的,而熹熹的腿是骨头和肌肉的。

一岁半的熹熹有22斤了,爱黏着妈妈,爱要抱抱。廖智笑着说,自从抱孩子,手臂粗壮了不少。“不会因为截肢而抱她的时候有犹豫,也不会告诉她你可以帮助妈妈。”

廖智不想让女儿有心理负担,不想让孩子觉得,要小心、要保护妈妈,“希望她是健康的。”

感悟生命

活着比腿重要

截肢后不久,曾是舞蹈老师的廖智重返舞台,一曲《鼓舞》、一身红衣曾震撼一时。

瘦小的身体,在大大的鼓面上舞动,高位截肢后的腿支撑着她完成一个个高难度的舞蹈动作,爆发着骨子里的生命力量。

汶川地震中痛失双腿,她成“无腿舞者”活出精彩!如今帮助更多人走到阳光下……

廖智说,小时候看电视剧《一帘幽梦》,剧中绿萍失去了腿,经过挣扎后仍站在舞台上。当时她13岁,刚刚开始学习舞蹈。那时她觉得,如果有一天自己失去双腿,宁愿死也不要接受这个结果。

但当命运真的夺走了23岁的廖智的腿时,她却突然觉得,活下来,比一双腿更重要。

“在废墟里埋着的时候,觉得可能就此死了,但当我被救出来的时候,那种感觉,很冲击,很震撼——我居然活下来了!死里逃生带来的是对额外的生命的敬重,就想好好地把握住幸存的生命。

地震后,廖智甚至会带朋友返回那片废墟,不断地重复,自己是从哪里、如何被救出来的,告诉他们生命有多脆弱,人才知道该怎么活。

但廖智也说,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是会变化的。地震时,自己只有23岁,凭着四川人特有的乐观走了过来。但如果放在10年后的现在,自己也并不能保证,就一定还是那么坚持。

”廖智说,回望过去,也会被当时的自己所感动,但现在,更多地学会了关注周边的人。

投身公益

芦山地震“最美志愿者”

雅安芦山地震后,廖智第一时间出发抵达地震灾区,成为一名志愿者。“当时我在重庆,震感很强烈,跑下楼很久都不敢回去。”

廖智说,难以想象震中的人会是何等担惊受怕。正好此前认识的一支摩托车志愿者队伍要进灾区,廖智和不放心的妈妈跟着队伍一起出发了。

汶川地震中痛失双腿,她成“无腿舞者”活出精彩!如今帮助更多人走到阳光下……

当时,余震来了,廖智坐在地上休息,妈妈随手拍了一张照片,后来流传到网上。大家称赞她是“最美志愿者”。

对此,廖智挺惊讶的,但也挺感动的,因为这张照片,更多的人关注和思考如何参与到救援中去。

汶川地震中痛失双腿,她成“无腿舞者”活出精彩!如今帮助更多人走到阳光下……

图自东方IC

2008年前,廖智的生活圈很少有义工、社工的身影。从住院开始长期接受帮助、鼓励和安慰,慢慢地接触到一些朋友。“就像是生病的人,久病成医吧。”

廖智开始学习社会公益的知识,参加培训、研讨会、论坛,记了好几个笔记本,“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是有实际操作,也算半个有经验的人吧。”

分享会

让肢残者展示自己的“不完美”

丈夫曾开玩笑地说廖智,如果不是因为在这场全国人民关注的灾难中受伤截肢、备受关注,廖智可能现在还在路边摆地摊谋生,哪里还有可能站起来跳舞?

虽然是玩笑话,却说出了他们担忧的社会现状:廖智是幸运的个案,而其他的8000万残疾人群体呢?

汶川地震中痛失双腿,她成“无腿舞者”活出精彩!如今帮助更多人走到阳光下……

在廖智和丈夫的婚礼上,有一个特别的环节。廖智坐着轮椅出场,丈夫亲手为她穿上义肢,然后再一起共同走过红毯。这是廖智的丈夫特别要求的,“他说,就是要让所有的亲朋好友看到,我娶的就是这样一个人。”

希望不被排斥,希望被尊重,而不是靠煽情、流泪去吸引注意。“残疾是我们生命当中最大的印记,我们需要被真实地接纳。”廖智说。

汶川地震中痛失双腿,她成“无腿舞者”活出精彩!如今帮助更多人走到阳光下……

每个月,廖智和丈夫都会以私人名义发起聚会,邀请使用义肢的朋友们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故事,鼓励他们去参与社会活动,展示自己的“不完美”,传递“你可以很自信、很有尊严地去生活”的信念,也改变社会对所谓弱势群体的思维惯性。

每年,廖智还会去偏远的山区,看望那里因为车祸等意外造成的身体残疾者,“情况比我们预料的复杂,有的人没有条件安装义肢,但是这一种关心和鼓励也是很重要的。”

成都商报记者 于遵素

受访者供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