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何评价范文程?

DDDDD哒


范文程早在1618年就投降了清朝,他原本是辽东沈阳人,在1618年努尔哈赤打下抚顺时,他和他的哥哥主动投奔了努尔哈赤,当时后金(清的前身)还是一个部落政权,没有文人更没有汉人的参与,范文程作为一个有文化的汉人加入,对后金影响十分深远,努尔哈赤也对其十分倚重。



1644年初,大明王朝在经过了几十年内忧外患之后,终于颓然倒地,闯王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上吊自杀,眼看中原大地就要换一位新皇帝了。一直对中国虎视眈眈的清朝这个时候也屯兵辽东,蠢蠢欲动。但是此时掌权的摄政王多尔衮也摸不清大顺军的虚实,因为清朝跟明军在东北斗了几十年,也没占到太多便宜,而现在大顺军居然攻破了北京城,多尔衮也不得不对大顺军的战斗力另眼相看。

而范文程则认为清军应该趁着天下大乱之时,果断入关摘取胜利果实。恰巧在这个时候,李自成对吴三桂的招抚出现了问题,导致吴三桂降而复反,吴三桂主动联络多尔衮,向多尔衮求救。于是,清朝来了一个顺水推舟,多尔衮率大军进入山海关,趁着吴三桂与李自成大战之时,突然进攻李自成,李自成猝不及防,大败而逃。

请神容易送神难,吴三桂把满清的八旗兵放了进来,却控制不了局势,于是他只好投降清朝,做了满清的走狗。多尔衮终于实现了他父亲和兄长没能实现的梦想,住进了紫禁城。

在入关之后,范文程又提了一个建议,这个建议让清朝在北京城站稳了脚跟。

范文程向多尔衮建议,以帝王之礼厚葬崇祯皇帝,收买人心。崇祯皇帝是被李自成逼死的,满清虽然占领了北京城,但是一开始明朝的士绅和百姓对他们并不反感,认为他们是吴三桂搬来的救兵。而此时,多尔衮又命令厚葬崇祯皇帝,更让明朝的官民误以为满清入关并没有恶意,纯粹是为了帮助明朝恢复统治。

范文程的这一招非常高明,使得满清在北京的统治有了“正义性”,此后清朝一直表示“国统取自闯,而非明”,意思我们清朝的统治是大败闯王得到的,并非从明朝手上夺过来的,所以呢,你们明朝的遗老遗少们不要对我们清朝心怀怨恨,要怪只能怪李自成。

范文程作为一个文人,虽然不能上阵杀敌,但是他的计策起到的作用甚至远远高于一支军队的作用,他在清灭明的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天涯看点历史号


你是一家企业的小会计,每个月拿着卖白菜的钱却操心着整个菜市场的业绩,那家公司很大,但是财务制度很乱,你心中有很多方案希望能帮他们把流程理顺来,可是你老板却是个志大才疏而且疑神疑鬼的人,你在他下面做的很憋屈。这里没有人认同你,你所做的事情他们都认为你是有一出是一出。


你空有一身本领却无处施展。 有天,你们的一个竞争对手的CEO找到找到你,对你说:只要你过来帮我,直接就是副总裁兼财务总监,对内抓流程建设,对外抓投融资....你的违约金我们帮你付,房子车子都给你配了,你只管安心过来就行。 于是你跳槽了,不单止跳槽了,上一家公司的同事说你忘恩负义,过河拆桥,其实只有你心里最清楚,在新公司人人尊重你,你是公司第一任CFO,而你在原来的公司呢?撑死了只是个总账会计,连财务主管都不是。 现在问题来了,你觉得你有错吗?你不会觉得你有错,因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范文程当时也是这么想的,大明集团不懂珍惜人才为什么还要替他卖命?


晓木曰兮历史系


说起范文程,他的作用就像匈奴伊稚斜的中行说、前秦苻坚的王猛、后赵石勒的张宾、辽国萧太后的韩德让、西夏李元昊的张元、元朝忽必烈的刘秉忠,抛开民族成见的话,命运使然,他们都是极富韬略,有着定国安邦的才华。

范文程,是范仲淹的后人,18岁中秀才,21岁时,努尔哈赤攻下抚顺城(专门是为了安抚女真人而建的,这一次战役是后金反叛明朝第一战),收降李永芳,纪律严明,优待汉人,吸引了他们兄弟俩前去归附,到了皇太极在位时期,他担任内秘书院大学士,参与军国大事,起草宣谕各国的敕书,深受皇太极的宠信,1643年顺治帝即位,这一年遭到遭故主被戮(他曾经是代善第二子硕拓的部下)、爱妻险被欺凌之双重危难,但是为了能实现抱负,忍辱负重,第二年多尔衮听从了他发兵伐明的建议,不久听到李自成攻陷北京城,崇祯皇帝自杀的消息,想退缩时,还是他劝谏多尔衮肯定能打败李自成,这次有了43天后北京城再度易主,刚进北京城时,百务废弛,社会混乱,他不辞辛苦处理京畿复杂事物,稳定都城局势,以皇帝的礼仪安葬了崇祯帝,受到以前明官吏的拥护,满清从此入主中原。随着多尔衮的地位逐渐巩固,渐渐的有称帝的野心,由于他受到皇太极的知遇之恩,对他也是忠心耿耿,自然看不惯多尔衮的做法,托病不参和其中,引起了多尔衮的不满,逐渐被排除在议政之外。多尔衮死后,他被罢了官,此后再也没有受到重用。

就这样对清朝鞍马劳后的有功之臣,乾隆虽然没有把他写入《贰臣传》中,但是对他有着不好的评价:“范文程本明季诸生,臣事我朝,致身通显,虽非如洪承畴身事二朝可比,然与纯儒品节不无遗议。”警示大臣们不要向他学,范文程看到这句话该做什么感想呢?由于他是让清兵入主的关键人物,使得至今仍然受到很多后人的诟病。



好风好梦好歌好地方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林小静

范文程是清朝的主要开国元勋之一,历经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几朝,在皇太极和顺治时期更是权盛一时,为奠定清朝社会政治基础作出了重要贡献。关于范文程,一直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褒扬者称赞范文程是一位“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康熙朝盛世的开启与范文程离不开关系,贬低者将范文程描述为“汉奸与刽子手”,不论是哪种评价都没有否定范文程在清初发挥的重要作用。范文程从天命三年(1618年)开始追随努尔哈赤,从后金时期开始便进入了政治决策中。关于他投金的原因,一般的说法是他审时度势后为求飞黄腾达而主动投奔努尔哈赤,也有学者认为范文程其实是曾在抚顺被俘,为求自保而迫不得已投金。

范文程

努尔哈赤时期,实行的是“诛戮汉人,抚养满洲”的政策,范文程并没有受到重用,因而也无甚建树。天命十一年(1626年)皇太极即位,他上任初便极力调整满汉间的关系,在这一背景下许多汉人知识分子得到重用,范文程便在其中。天聪三年(1629年)四月皇太极设置了文馆,范文程便在此时进入了文馆,文馆的主要职责是“以历代帝王得失为鉴,并以记己躬之得失”。过了几年,即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将文馆改为内三院,范文程任内秘书院大学士,从此变成了皇太极的亲信谋臣,参与了多项重要决策的制定。其中最重要的贡献便是向皇太极献策通过考试制度来选拔人才,皇太极采纳了这一建议,他在任期间曾举行多次考试,选拔了一大批满汉蒙知识分子,其中不乏沈文奎、杨方兴、高士俊等名臣,这些人中有不少对清初的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

皇太极

在随皇太极四处征讨途中,范文程深知明朝文武官员的能力,因此他特别重视招降明朝官员。这一时期,范文程为后金招降了大量的明朝官兵,曾受皇太极委派安抚明降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人,又曾说降洪承畴。这些明朝降将的加入不仅起到了瓦解明朝军队的作用,而且壮大了后金的实力,在日后的征战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范文程也因此成为皇太极时期最受重用的大臣之一,权势显赫。

皇太极去世皇后,范文程曾一度受到多尔衮的重用,他曾审时度势,力主多尔衮迅速入关。在入关途中他向多尔衮进言“国家止欲帝关东,当攻掠兼施;倘思统一区夏,非安百姓不可。”起到了初步稳定民心的作用。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二日,范文程随多尔衮进入北京,随后多尔衮宣布定鼎中原。面对入关后的混乱局势,多尔衮听从了范文程的意见,遵明制,并广罗天下贤良之士,巩固清朝的统治基础。范文程有感于明末赋税日重不得民心的情形,因而力主轻徭薄赋,他提出“明之亡由于酷苛小民,激成流寇之变,岂可复蹈其所为?”因此建议税额应照万历时收取,以安定民生。此外,他还建议仿照明初的军屯和官助民种,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其法有四,设官屯,给牛种,劝积储,议转输,而其要则在严考课,信赏罚。行之,三年兵饷可足,流亡可归,凶荒可备。”这些措施对于恢复凋敝的经济、恢复生产起了很大作用,同时解决了军队的粮饷问题。

网络图

到了顺治三年(1646年)六月,范文程因得罪于多尔衮而被排除在中枢之外,直到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去世,两年后范文程被顺治帝起用为议政大臣,重新参与到最高决策中,这一时期范文程继续为清初恢复生产、选贤任能献言建策。顺治十一年(1654年)范文程加少保兼太子太保,此后功成身退,“以疾乞休”,安度晚年。康熙五年(1666)八月范文程逝世,终年七十岁,死后入贤良祠,康熙皇帝曾御书“元辅高风”,可谓对他有很高的评价了。


参考文献:

金成基:《范文程简论》,《历史研究》1982年第5期。

林明:《简论范文程》,《社会科学》1983年第2期。

王思治:《范文程评议》,《社会科学》1984年第5期。

吴晓枫:《试论范文程》,《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1期。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季我努学社头条号(搜索季我努学社)及季我努学社微信公号(名称季我努学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学社系国内著名的历史学民间学术社团,已出版中国近现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万字,代表作为《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中国抗战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第一辑5卷,第二辑已出1卷)。其创办的季我努沙龙系国内最著名的公共历史讲座。


季我努学社


范文程,是名人范仲淹之后。我们都知道,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入选我国小学语文课本已有很多很多年,其中的一些句子也一直都脍炙人口,比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

范文程作为范仲淹之后,绝对、绝对、绝对从小就知道自己祖宗范仲淹的这篇文章和生平事迹。可是,很讽刺的是,范文程的生平作为刚好相反,他是既不忧其民、也不忧其君。他是明朝子民,反而主动投向明朝的敌人、后金国王野猪皮。这其中他个人的思想根源很是耐人寻味。也许从范文程的行为上我们可以稍作想象,隔着几百年的时光,对当时明朝国家体制的腐败和明朝官场的黑暗略见一斑?以至于这样一个忠臣名宦的后人都能毅然决然背叛国家、投向一个野蛮侵略成性的后金奴隶制国家?

目前我认为,只怕还是范文程这个人“功名”心太大,这辈子一定要立下不世之功、以求得同样的甚至超越其祖先范仲淹的青史留名,方不负老天赐给的安邦定国之大才。而他在昏聩的明朝皇帝那里得不到机会,所以他不愿意一生受“忠孝节义”这些虚言拖累。

因为时间久远、资料有限,我们今天的人无法得知范文程到底怎么想的,但我们比较有幸、有一部曹雪芹留下的《红楼梦》,从这里我们可以大致知道范文程是个什么样的人,也就是贾雨村这个人物形象。

贾雨村先后蒙受甄士隐、林如海、贾政等给予的赏识、指引、资助、提携、容纳、帮助,其中的情谊可谓人生至宝至贵,可以说贾雨村将来怎么报答都不为过。可是到了这些恩人命蹇运衰之时,他丝毫不放在心上,甚至在完全可以很容易、顺手就能办到的情况下,也居然什么都不做。

第一,他受甄士隐之伯乐之恩和衣食之惠,却在能轻易、随手报答之时听从于一个小沙弥的宵小之言,没有救英莲回家团圆、任其落在薛蟠这个粗鲁野蛮人手里受苦、心灵上一生漂泊。第二,他受林如海和贾政之双重恩惠,也知道林黛玉以孤女身份寄居在贾府,贾府那么快被抄,其中倒有他随机踹上一脚之助力。在贾雨村心目中,一定是功名利禄远远重于人世间的情谊和恩惠。

世界上的确有不少这样的人,既聪明又有能力,一辈子能够有所作为,但薄情寡义、轻视人间情谊,也轻易就能忘恩负义。我们无法简单地评说范文程这个人的历史功过,但我想大多数人应该不会喜欢他这样的人吧。


TeaC


当年明月曾说过,每次提到范文程都要先呸一下,呸完了再说。

范文程在万历四十三年中过秀才,本来不出意外他可能再过几年考个举人,在地方当个小官,在地方志留下了了一笔,度过平凡的一生。但是意外发生了,抚顺之战后范文程就被努尔哈赤在抓了当俘虏,按照当时的习俗,范文程的命运应该是直接就分给那个牛录当奴隶,很可能跟其他汉人一样随随便便就死在某一次屠杀中。可是范文程不但没死,还混成了章京,只能猜测此时他为了生存应该帮努尔哈赤出了不少主意,后来史书记载辽阳之战和广宁之战都有他的身影,但没说他具体参与了什么,这时的范文程还很不成熟。

皇太极继位后,一方面需要平衡与其他各旗的关系,另一方面要安抚辽东汉人,范文程开始受到皇太极的重视,积极为皇太极出谋划策,这时他开始逐渐发挥了政务方面的才能,将后金由一个部落联盟变成封建国家,还通过科举和招降笼络大批汉族人才,为日后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当然此时他的战略眼光还是有所不足,认为后金的主攻方向应该是山海关防线。皇太极虽然没听他的意见,却也还是夸奖了他。(据说袁崇焕的反间计也出自他的手笔)

皇太极死后,范文程一度失势,结果正赶上李闯上京,满清跃跃欲试,此时范文程献上了一系列极富战略眼光的良策,成功为满清在混乱时局争取了最有利的战略地位,为满清问鼎中原立下首功,受到多尔衮的重视。如果没有范文程,满清怕是进不了山海关了。

总的来说,范文程能力的确是出类拔萃,所谓运筹帷幄,举贤任能也不过如此,为满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作为一个世代接受大明俸禄的忠良之后(范仲淹的后人),国难之时不能为国分忧也就罢了,身居敌国高位未能从中斡旋也就忍了,反而积极怂恿敌国入侵父母之邦,对满洲主子极尽阿谀奉承之能,被后世唾骂也就是理所应当。

呸!


风林火山


汉奸,民族败类一个

原因:那时满人属于流亡中国的难民不是中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