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4 焦作经典史话(37):司马昭怒火难消废曹髦

焦作经典史话(37):司马昭怒火难消废曹髦

司马昭怒火难消废曹髦

画外音:根据有关史料记载,司马昭作为司马懿次子,生于建安16年(211),智勇双全,以博学多才入仕,29岁为洛阳典农中郎将,类似现在北京市市长。在职期间,因推行免除各种苛捐杂税,深受百姓喜欢,不久转为皇帝身边散骑常侍,与司马师走的同一样升迁之路,后因能征善战,屡立战功,先后任安西将军、安东将军、征西将军、卫将军等职。司马师病死许昌期间,曹髦为了摆脱司马氏集团掌控,欲令司马昭镇守许昌。司马昭看出曹髦用意,采取钟会计谋,亲率大军屯驻洛阳城外,与曹髦等人斗智斗勇,迫使曹髦册封自己以大将军、侍中身份辅佐朝政,不久又晋升为大都督,即全国最高军事统帅。司马昭掌控朝政以后,为了早日实现父子三人平定天下的风愿,一方面加快了平定内忧外患步伐,一方面着手建造晋王城,以测试天下人心向背,适时灭魏称帝。下面,让我们打开历史的画卷,看看司马昭是如何运筹帷幄,平内乱、灭蜀国,适时建城测人心的?

根据有关史料记载,甘露二年(257),司马昭怀疑驻扎在淮南的征东将军诸葛诞发生事变,采取明升暗降手法,让其进入朝担任司空一职。

诸葛诞接得诏命,担心回朝遭到司马昭暗算,于是杀死扬州刺史乐綝,征集淮南将士发动政变,固守寿春。同时,指派心腹吴纲带领儿子诸葛靓 前往东吴请求支援。

消息传到洛阳,司马昭通过一番分析,认为对方会联络东吴对抗魏国,于是说服曹髦亲征前往项县,指令王基与安东将军陈骞率军围困寿春;自己则率领一支征伐大军,也直奔寿春而来。

东吴派出文钦、全怿、全端等领兵救援,同时也进入了寿春城。

双方经过长时间对峙,城内由于粮食日益短缺,诸葛诞与文钦两人,由于在如何节省粮食方面产生分歧,诸葛诞一怒之下杀死了文钦。

文钦之子文鸯、文虎见此,连忙投降了魏军。

司马昭见城内军心已经涣散,粮食即将断绝,下令攻打寿春。

诸葛诞抵挡不住,率领着一支敢死队杀出城池,向着东吴方向逃去,结果被大将军胡奋手下士兵杀死。

寿春城破,史称“寿春之战”。

寿春之战,不仅体现了司马昭的军事才能,同时通过寿春之战,司马昭成功铲除了一些拥护皇室的势力,为全面掌控朝政奠定了基础。

大军班师回朝,司马昭开始着手谋划攻打吴蜀两国事宜:一是上奏录用名臣、元勋子孙,量才任职,储备人才;二是上奏将荆州一分为二,设置两位都督,令战将王基镇守新野,州泰镇守襄阳。同时调整石苞督扬州,陈骞督豫州,钟毓督徐州,宋均监青州诸军事。

甘露五年(260)一天夜里,20岁的曹髦皇帝,如同前任曹芳皇帝一样,凭着一时心血来潮,见自己登基6年有余,军国大事全是司马昭等人说了算,担心哪一天会被司马昭抢去皇位,于是连夜召集侍卫主官李昭、黄门从官焦伯等人,在宫中陵云台部署好一些禁兵,然后令人将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司隶校尉、尚书王经3人召之跟前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朕身为大魏皇帝,岂能坐受被废之辱?现如今,我要亲自率领你们去讨伐他。

王沈,系事实上的宰相;王业,系皇帝侍从;王经,系监督京师和地方的监察官及负责掌管朝廷文书奏章。

尚书王经见此说:陛下,你开什么玩笑啊?就凭这些禁兵及家奴,那不是以卵击石,自取灭亡吗?陛下若是真想除掉司马昭,还需重新加以详细研究才是。

此时此刻,曹髦作为一位热血青年皇帝,只想一刀杀了司马昭,至于王经之说,他不但听不进去,反而从怀中拿出黄绢诏书,一把将其扔在地上说:朕就这样决定了,纵使一死也不可怕?何况不一定会死呢!

曹髦话落,拔剑登上皇帝辇车,率领着身边一些武士、家奴等,一路高喊着“杀死罪臣司马昭,杀死罪臣司马昭”口号出了皇宫,直奔司马昭府邸冲去。

王沈、王业见此,想叫上王经一同去向司马昭禀报,后见王经一口拒绝,两人连忙跑出皇宫,抄近路直奔司马昭府邸而去。

司马昭问清缘由,显得十分的愤怒,但凭着对曹髦的了解及对朝野的掌控,一方面吩咐手下做好充分戒备;一方面令人通知五弟屯骑校尉司马伷,火速率领手下700骑兵进行应对。

司马伷接到指令,连忙集合手下部队迎战,结果在东止车门与曹髦大批人马遭遇。混战之中,太子舍人成济用长戈将曹髦刺死于辇车上。

当日,司马昭怒火难消,以“教唆圣上”、“离间重臣”等罪状,杀死了司隶校尉、尚书王经。接着,又召集众臣商议,列举出曹髦种种过错,剥夺了曹髦皇帝封号。

曹髦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焦作经典史话(37):司马昭怒火难消废曹髦

焦作经典史话(37):司马昭怒火难消废曹髦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焦作——城市文化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