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电磁炮大规模列装后,战列舰会重回海军战斗序列吗?

用户65602858212


应该是不会的。

电磁炮从根本上讲实际上是传统火炮的超级增强版。传统火炮再发展也只是落后思路造就的旧瓶装新酒,而电磁炮也是一样的。无论怎么发展,电磁炮的潜力对于高超声速武器和激光粒子束这类真正的新概念武器还是比较小的。电磁炮虽然可以替代传统火炮但应该不会发展成电磁炮战列舰的模式,而是作为水面舰艇的一种辅助作战手段存在。

高超声速和激光这两种技术是真正可以改变未来战争形态的利器。

高超声速技术如果真的实现了,人类就可以制造出空天飞机之类的梦想中的装备。这时候战争也会由海陆空的三维层面走向海陆空天这样的四维层面,这对人类的意义甚至大于飞机对人类的意义。未来的战争可能会发生在随意进入和跃出大气层的空天战机之间,这时候可能连水面舰艇的存在意义都不是多大了。在一小时可以打遍全球的空天战机可能大规模服役的未来,航母作为前进基地的意义会大大减弱,而驱逐舰这类目标面对空天战机也只是靶子而已,甚至可能发展到只有潜艇还能生存的地步。到这时候真的还要考虑存不存在电磁炮战列舰吗?
空天飞机才是可以改变战争形态的杀手锏


而激光武器正是为空天战争准备的。

以现在的固体火箭技术研制的导弹攻击空天飞机基本上不可能。面对不断进行高超声速机动的空天飞机,现有的导弹很难获得攻击的机会。火箭发动机的比冲远远比不上未来的亚燃冲压超燃冲压组合循环发动机和更强的爆轰发动机。如果导弹想要获得对空天飞机的攻击包线必须装载大量燃料,这时候体积就会非常巨大。就像美国的KEI拦截弹这样为了实现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的能力,体积类似中程弹道导弹,根本就无法由驱逐舰这样的中型水面舰艇携带。实际上未来具有攻击空天飞机能力的防空导弹只能布置在固定的路基发射井内。空天飞机之间想要有相互交战能力只能依靠新概念武器。
可以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的KEI拦截弹,你确定这玩意可以装进驱护舰和空天飞机里吗?

这时候就只能依靠激光武器这样新概念装备了。激光武器在稠密大气层中因为大气对激光有消散作用而效果不佳,在攻击远距离目标时大部分能量将消散在大气中。但空天飞机的作战都是发生在太空或30km以上的超高空上,此时大气层非常稀薄甚至消失,激光武器的效果将非常显著。未来的空天飞机可能会装备兆瓦级以上发射功率的激光器。美国的YAL–1A激光武器系统在波音747飞机上搭载了功率3兆瓦级的化学碘氧激光器,可以在300km外击毁位于上升段的洲际弹道导弹。而空天飞机由于飞行高度更高激光武器的杀伤范围将会更大,甚至可能会达到400千米或者更远的攻击距离。这么远的射程完全可以轻松对付普通战斗机和地面海面目标,面对同类型空天战机也不是毫无应对的方法。
美国的YAL–1A激光系统可以在300km外拦截位于上升段的洲际弹道导弹

可以连续攻击而且弹道速度达到30万千米每秒的激光武器相对于命中率低且携带量少的导弹具有极大的优势。随着激光武器的服役未来战争可能会发展成发现即摧毁的模式,一切被激光武器锁定的目标都免不了死亡的结局,甚至连导弹也可能被激光拦截。激光和高超声速武器一样可以极大的改变未来的战争。

而电磁炮就很一般了。即使是发射能量64兆焦的电磁炮也只有450km的射程,而飞行时间则有足足6分钟。6分钟的时间可以说黄花菜都凉了,如果是高速的战车等目标基本上早就离开了原来的位置。除非未来能研发出可以抵抗超大电流和加速度的炸药和引信否则电磁炮依然只能使用动能攻击,不仅打不到连面杀伤力都不足。作为传统火炮的增强版,电磁炮各方面都不如激光和高超声速武器,甚至连精度还是射程都比不过现在的近程弹道导弹,远谈不上改变未来的战争面貌。未来的高超声速导弹的速度可以轻松达到3km/s,而电磁炮的发射速度也才几千米每秒,根本就不可能用来对付高超声速导弹和空天飞机。电磁炮的实际意义只不过是替换传统火炮增加军舰的对陆攻击能力,为了研制电磁炮战列舰投入大量的资金并不是一个特别好的选择。


电磁炮看似美好实际上性能对于现有的弹道导弹并没有什么优势

所以未来电磁炮战列舰应该是不会存在的。电磁炮的性能决定了其最多是会被用来替代驱护舰上的传统舰炮增强它们的对陆攻击能力,用旧瓶(已经被淘汰的战列舰概念)装新酒(电磁炮)只是异想天开。


超视距天波雷达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磁炮的诞生和应用与战列舰并无太多关系。电磁炮大规模列装后,战列舰会重回海军战斗序列吗? 这种可能性可以说几乎为零。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谈谈战列舰的沉浮兴衰。

提到战列舰,当从巨舰大炮主义谈起——这是美国海军理论家马汉海权理论的代表含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马汉的海权论理论得到欧洲各国高度重视,世界各海军强国纷纷兴建巨型战舰。然而一战的海战经验以及一战后的各国军备发展表明,“巨舰大炮主义”所代表的的海战战略思维仍然停留于建造战列舰所代表的军备竞赛上;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现代海战技术的进步和战争形势质的变化,决定了“巨舰大炮主义”已成为过时观念,如:1941年缺乏空中保护的英国皇家海军“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战列舰都被日军飞机击沉,800余人因此丧生;1945年排水量6万余吨的日本海军“大和”号超级战列舰被美军飞机击沉,都奏响了“巨舰大炮主义”的挽歌。因此可以说早在二战进行当中时,航空母舰就已逐步取代战列舰成为世界海战之王。

那么,电磁炮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又是如何呢?

有报道说,目前美国海军的电磁轨道炮原型已进行过多轮试射,炮弹时速高达8000公里。如果这一能力实用化,完全可以实施精确远程对地火力支援,海上拦截弹道导弹以及进行对海反舰攻击等。我们知道,战列舰退役后,美军一度十分缺乏对岸支援火力。但是随着对陆攻击巡航导弹技术的不断进步,再加上未来电磁炮技术一旦成熟并投入服役,出于对安装空间、动力驱动和信息支援等因素的需要,毫无疑问将装备现役和在建航母、大型导弹驱逐舰等主力水面舰艇上,反过来则不大可能重新启用造价昂贵技术落后数量有限的战列舰。

换句话说,电磁炮大规模列装后,会迎来某种新时期的“巨舰大炮”时代,但这里所指的巨舰,一定是吨位空间充足、网络信息技术强大、作战系统能力全面的包括航母、两栖攻击舰、万吨驱逐舰在内的这类海上独立攻防作战平台,而非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的战列舰。


莱茵船长


肯定不会啦,原因有3点。

第一是电磁炮不能取代飞机的作用。航母的飞行联队不仅仅有投掷炸弹的能力,还能争夺制空权、打击潜艇、提供侦察和预警能力,关键时刻还能投送特种部队,搜救遇险士兵等,航母上的飞机还具有通讯节点能力,是今后网络化作战和联合作战的一环,且航母飞机航程远,打击精度更高。如果一架战斗机作战半径有1000公里,那么他就能再这个范围内实现截击作战、空袭突击作战、巡逻任务等多种任务功能,这些可不是一颗炮弹就能解决的,电磁炮注定是不能成为现代海战场的主角的。

美国设想的电磁炮火力支援舰,最终也没有造出来。

第二个原因是电磁炮目前射程还不够远。反舰导弹诸如YJ18等已经有了上600公里,甚至是800、1000公里的射程,短则也有200多公里,100多公里的就算是非常短了,但是电磁炮的有效射击距离最多也就不超过200公里,这个射程无论如何都比不上反舰导弹,且反舰导弹现在经过改造还能实现对地打击能力,比如缟玛瑙导弹、俱乐部导弹和YJ-18导弹等,都是同一个型号分为反舰和对地打击两个分支,但是发射器都是一部发射器,于是反舰导弹和巡航导弹成为一体的,他们都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了炮弹的能力,导弹取代炮弹只是必然结果而已。

电磁炮不能取代航母和飞机的地位和功能。

第三个原因是导弹也在发展中。电磁炮再先进也是传统的身管火炮一种发展型,不过是改变了发射的动能来源,但是发射的原理不变,这样炮弹还是从炮口里打出去,不过是更远、更准、更快了,而且不会炮管疲劳,射速也有保障,也不需要准备炸药,但是不论如何他也是火炮的发展型。

导弹也一样在发展啊,导弹现在也发展出了高超音速导弹,比如俄罗斯的锆石反舰导弹可以打出5马赫的飞行速度,俄罗斯的匕首空射反舰弹道导弹可以打出5马赫速度,我国的CM-400AKG导弹也能打出5马赫的飞行速度来,即便是速度稍慢的YJ18,但是也是一种亚超结合的反舰导弹,可以打出600公里以上的射程,末端也是蛇形机动和超音速突防,即便不是超音速反舰导弹,那也发展出了隐身、低空突防的型号,比如美国的LARSM导弹,射程高达1000公里。

所以综上所述,在所有的领域,炮弹都不是无可替代的,但是飞机和导弹却仍然是无可替代的,既然是无可替代的,那么电磁炮也不会催生炮战的回归,除非产生比电磁炮更强大的炮来。

图为我国的电磁炮,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将电磁炮装上军舰的国家。

回答者简介:张浩,亚太智库研究员,《舰载武器》杂志评论员,在《兵器》、《舰载武器》等多家军事期刊发表《现代山地战怎么打》、《共和国炮艇小传》、《夺滩奇兵》等文章30余篇,在海军作战理论和海上作战武器装备等领域有独特见解,著有《预警机、电子战机》一书,获得军迷群体一致好评。


海事先锋


这个有啥关系?你的意思是吨位上的考虑吧。前些天网络上流传的电磁炮测试的坦克登陆舰,满载4800吨,承载一门测试就可以了。以后安装在055万吨大驱的后续舰艇上,其上万吨的排水量,安装一到两门,加上其配套设施,包括综合船舶电力系统、储能设备及发射装置,只要其达到1.2万吨,问题不大,不过如果结合上其他高能武器,排水量再次飙升,甚至采用核动力也是可能的。

战列舰?如果不是考虑吨位问题,难道是要用巨炮抗衡电磁炮?这不天方夜谭吗?其总体设计,是二战时候了,用二战的思路指引现在的战争?

说起电磁炮,也不能掉以轻心啊,美军虽然停止了,但其技术水平还在,而且别忘了,他们是很具有忧患意识的,说不定哪天就重启了!


种花家的军事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