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这所京城小学的孩子每年都做高考题,背后的秘密原来是这个


这两天正是一年一度的高考。大家都说高考是高中和大学的事儿,和小学基本没啥关系。但在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校长刘飞看来,高考和小学的关系也很密切。

每年9月份开学第一周,芳草地国际学校都会尝试着让小学生做一做当年的中、高考题。而且,每次在做完这些试卷后,孩子们还会开展研讨,说一说做这些考题的感受,并且以此为基础,还给老师今后的教学提出合理建议。

为啥小学生就能做中高考试题,而且还感悟到试题中的信号?这也北京近年来中高考命题改革的方向有关,比如考宽考活,把学生九到十二年的积累考出来;还和这所小学名校对于考试和教育、课程、课堂以及课业的独到理解有关,也和当前社会广为关注的“减负”问题有关。

“京城教育圈”和大伙分享的是刘飞校长近日在北京教育学会以“新时代北京基础教育的坚守与展望”为主题的座谈会的发言,他在发言中对小学生做高考题的缘由以及减负新思路进行了回应和解读。



这所京城小学的孩子每年都做高考题,背后的秘密原来是这个

⬆ 芳草地国际学校校长刘飞


减负的问题必须整体思考,如果一味地减减减,恐怕效果也不大。既然不好减,我们就换一种思维方式——“增”和“变”。要想消除一块地的荒草,最好的方法就是种上庄稼,就这么简单。

首先,把作业变成课业,你这么一变的话,作业的范围就扩大了。把一时变成多时,把一地变成多地,把一人变成多人,把一科变成多科,从一维变成多维,作业的形式、内容和主体不一样了,课业负担就可能就会减轻一些。

其次,把封闭的课堂变成一个开放的课堂。尊重学生的思维表达,紧紧抓住关键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科的价值。芳草地国际学校在学科价值方面尤其关注以下四点:爱不爱学习,会不会合作,能不能发现(创新),有没有用处。以此为着力点,我想结果会更好。

第三,在课程方面要着力。我们要把学校课程建构好、实施好。学校课程的建构,不一定打破学科界限就好一一只要有分科考试,分科教学就不会取消。无论是ACT,还是SAT,抑或是A-level考试,都没有放弃分科考试,“芬兰将成为第一个取消分科教学的国家,代之以现象教学"同样被证失实。我们不能放弃白已的优势,要努力把握住学科课程的本质,同时要借鉴国外主题教学方式,软化学科边界。北京市提出了学科综合实践教学,让学生在主题课程学习中把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把各学科的学习联系起来,这非常有意义。变三级课程为学校课程,完成整体建构,不失为一条减负的路子。

最后一点就是考试一定要变。 考试永远不会过时,关键是考什么、怎么考。所以,要想减负,用好考试这个指挥棒将十分关键。

北京考试进行的改革,现在说非常成功、领先可能为时尚早,但是作为一线校长、教师,我们感觉到它对北京的教育方式的转变起到了很大的导向作用。

高考方案发布之后,很多人都说这是高中和大学的事儿,在我看来,高考和小学的关系也很密切。每年9月份开学第一周,芳草地国际学校都会尝试着让小学生做一做当年的中、高考题。比如,“我们教室的灯管有多长?”“唱一遍国歌大概需要用多长时间?”“天安门广场国旗有多宽?”……每次在做完这些试卷后,我们都会组织孩子们开展研讨,说一说做这些考题的感受。有的孩子说,“这种试题模式很好,考试科目综合化”;有的孩子说,“这种试题考察的知识面广泛,接近生活,让我们对知识活学活用、考宽了、考活了……”在这些基础上,孩子们还给老师今后的教学提出合理的建议。

面对这种新颖的考试形式,我们小学的教育怎么办?结合中高考试题的变化,我们学校也尝试着改造自己的试题。每年的期末考试试题中都会有10%的新题。通过这些新题让孩子体会到学科之间的融合,体会到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关系。比如,让学生阅读小儿感冒颗粒的说明书,根据说明回答问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理解能力。甚至“学校举行网络联欢会的主题及节目”也会出现在试卷中。这种灵活的试题,看似是在考查学校德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其实意在传递一个信号:重视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推动学校发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这种新颖的考试形式,让学生从死记硬背、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从“考宽考活”到“教宽教活”,最终到学生的“学宽学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了,也促进了学校课程形式的变革,有利于推进学校的教学。考试不变,课程、课堂、课业都变不了,负担也很难降下来。


文/刘飞(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校长)

图片来源| 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