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手握军权,为何还要躲避黄皓而去屯田?

金宏云


姜维虽然是蜀汉大将军,手握军权,但不是绝对的军权,特别是姜维在沓中屯田之时,已经是整个蜀汉北伐最后一次,强弩之末了。而姜维时代的北伐,前受费祎的制约,后被黄皓,诸葛瞻,廖化等人诟病,当然这里面各人目的不同,诸葛瞻,廖化等是从蜀汉国家考虑,黄皓则是从个人利益出发。所以,在各种势力的制约下,姜维最后一次北伐,能得到多少军队?姜维为什么一改魏延时期的汉中层层防守的防务体制呢?就是为了抽出一些机动部队来充实北伐军。



其实换成魏延,这会这么做的。因为,魏延的层层防守是汉中之战结束之后,针对抗拒曹操的。如果要并吞曹魏偏将之十万,也需要如姜维一样退守二城和阳平,放敌人入小平原,再聚而歼之,这些大飞熊分析过,这里顺便一提。总之,姜维的军事能力没有问题,问题是蜀汉的底子太薄,也经不起折腾,越到后期越不可能给姜维充足的兵力去北伐,蜀汉输不起呀。蜀汉灭亡后,根据《蜀记》,蜀汉“领户二十八万,男女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所以,蜀汉这十万二千士兵还要分给成都(中央),汉中,南中,永安四个军区。



因此,姜维最后一次北伐以及后来在沓中屯田,军队成分属于成都军区中央军的一部分和从汉中防务抽调出来的一部分。就在第二年,钟会治军关中,朝廷在姜维的强烈要求下,才派右车骑廖化支援沓中,左车骑张翼和辅国大将军董阙,支援阳安关口。所以,廖化,张翼,董阙都属于沓中姜维的管辖,在沓中的姜维最多拥有一部分军权,连手握重兵只怕都很勉强。至于姜维为什么选择沓中一地屯田,主要是姜维北伐路径一直是绕道秦岭,出陇右,羌氐之地为主,进可攻。曹魏如果从阴平小路来袭,也要经过沓中,退可守。当然,无论怎么守,曹魏和蜀汉的实力差距太大,最后还是灭亡了。



可是,姜维为何如此惧怕黄皓,搞得不得不选择在外屯田呢?这其实和当时的蜀汉朝廷环境,以及姜维早期经历有关。上文说了,黄皓针对姜维,是因为要让阎宇取代姜维,而且姜维要求杀黄皓一事又被刘禅拒绝。诸葛瞻等人想制约姜维,是怕把蜀汉不多的本钱丢了。两派都不支持,成都的政治环境对姜维很恶劣。再看当年姜维是怎么归降蜀汉的呢?就是因为当年姜维的曹魏上司,天水太守马遵,猜忌姜维,梁绪等人,将他们抛下,不让他们进卤城,后回冀城又被拒绝驱逐。所以,姜维等人成了没娘的孩子,只好归投了诸葛亮。有了这种早年的经历,姜维又不想再次易主失节,只能屯田沓中避祸了。


大飞熊骑士


姜维,字伯约,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大臣,本来姜维开始的时候并非为蜀汉效力,是后来诸葛亮北伐时,姜维才投向了蜀汉。姜维颇有才智胆略,因此受到诸葛亮的器重。


诸葛亮在去世后,姜维被封为辅汉将军,封平襄侯,后又升为卫将军,和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到费祎去世后,姜维也开始正式掌握军权。

姜维因为曾受诸葛亮的器重和任重,而诸葛亮北伐多次却一直没有成功,所以姜维要实现诸葛亮北伐曹魏的遗愿,于是姜维也多次伐魏。

然而姜维虽然勇气可嘉,却还是没能实现恢复汉室的遗愿,并且蜀汉本来相对曹魏就弱。又经过姜维数次北伐战争之时,所以蜀汉的国力也颇为消耗。姜维北伐也遭到反对。

而当时蜀汉朝廷有宦官黄皓弄权、乱朝廷。黄皓也要废掉姜维,然后要培养别的将军,以便于他专权。姜维知道黄皓弄权,所以请求后主刘禅杀了黄皓。


黄皓既然弄权,那就说明他颇受刘禅的信任,所以虽然有姜维请求杀黄皓,但是刘禅却不愿意杀黄皓。只说黄皓就是一个小人,没有必要太在意。而只是让黄皓向姜维请罪。

姜维见后主刘禅不肯杀皇黄皓,同时黄皓在朝廷里的势力关系又颇大,姜维担心对自己不利,所以姜维就请求在沓中屯田,不敢回到成都。

那姜维手握重兵,为何还要躲避去屯田呢?

首先,姜维虽然手握重兵,但是他和诸葛亮一样,都对蜀汉忠心耿耿,不愿做有违圣命之事,姜维虽然有重兵,但这却是蜀汉的兵,他是蜀汉的将。


既然后主刘禅不肯杀黄皓,他又怎么能私自动手呢!刘禅不肯杀黄皓,换句话说,就是在保黄皓,姜维又怎么违背圣意呢!

其次,黄皓既然能在蜀汉朝廷中弄权,就说明他在朝中还是有一定的势力,黄皓是小人,此次姜维请求杀黄皓,但刘禅却不肯杀。

黄皓没被杀,那黄皓心里是深恨姜维的,若之后黄皓再在后主刘禅身边进谗言,说姜维的坏话,那时姜维的处境是非常危险的。不要说实现恢复汉室的遗愿,就连保住性命就难。


最后,姜维身负重任,不仅有诸葛亮对他的厚望,而且姜维当时可谓是蜀汉军事方面的支撑,抵抗曹魏还是要靠姜维。姜维知道自己的重任,他不能以身犯险,那样不仅对他自己不利,而且对蜀汉也不利。他要留得有用之身为蜀汉效力,所以姜维虽然手握重兵,却躲避黄皓去屯田。


中孚鉴


其实当时姜维的处境已经很危险了,朝堂之上的排挤已经让他几乎无法在蜀汉立足。


在古代王朝中,我们往往认为具有统兵之权的将军们一般不会容易被帝王制衡,但是这种人往往都视朝内外都是他的势力,这样一来才能确保自己势力的延续和巩固,可是在三国中姜维虽然贵为蜀汉的大将军,可是在朝堂之上的姜维可是没有自己的势力的。


或者说,姜维的蜀汉政权体系之中已经成为了众矢之的。


而在侍中陈祗病逝之后,宦官黄皓完全掌握了中央的权力,有好几次想要合谋将姜维搞掉,可是就姜维碍于宦官黄皓的势力跑到沓中屯田去了,黄皓无法找到合适的理由整治他。


而姜维的权力又是寄生于皇权之中的,一旦皇权覆灭或者刘禅不喜欢他,对于朝堂之中没有势力的姜维而言,着实是十分危险的处境。


我们所知道的权臣司马懿,它不仅拥有统兵之权,更是在朝堂之中遍布了眼线,甚至都是他的人想要扳倒这样的权臣是一件极其不容易的事情,可是姜维的弱点正是在朝堂之中。


蜀汉后期的刘禅,没有了蜀汉四相的扶持和帮助,在宦官黄皓的后忽悠下,已经对这个小宦官言听计从,甚至国家都要将要灭亡了,还相信宦官黄皓所说的胡话,姜维之所以跑到沓中屯田其实并不是害怕黄皓会弄死他。


恰恰相反,他知道自己斗不过朝堂之上的那些臣子和宦官,可是如果姜维在外面的话,黄皓也没有办法将他的职位给突然卸掉,做事情总得有一个师出有名的由头。


更何况作为统军大将,也不可能率军逼近成都让刘禅将黄皓搞掉,姜维不会这样去做,也不可能这样做。沓中屯田也恰恰展现了姜维聪明的一面,在朝堂黄皓可以找到千百种理由利用刘禅给与的皇权来整治他,可以姜维一旦在朝堂之外,黄皓压根就没有办法整治姜维。


为什么?


因为刘禅不是傻子,再次之前姜维曾经上书说刘禅搞死那个黄皓,可是刘禅没有,但是刘禅却让黄皓给姜维道歉了,这也恰恰证明,刘禅不会轻易的撤掉姜维的统兵之权。有了刘禅的这一层相对薄弱的袒护,即便是宦官黄皓的朝堂势力有多么强大,他也无法染指到朝堂之外。


所以沓中屯田其实并不是姜维害怕,而是一种求生存的方式。


历史总探长


姜维虚火上升

一、姜维此人在三国演义中的大肆渲染,仿佛如同诸葛亮的关门弟子,其实不论三国志还是其他历史典籍中,不过是其着力培养的年轻干部之一而已。因其生于天水,陇西有名望,可以替代马超身死的空档而已。比较之下,罗宪凭藉一己之力,能够抗衡整个东吴的波浪性进攻,他不过尔尔。

二、作为降将,他在蜀汉的政治版图中能够崛起,无非是靠诸葛亮留下的政治遗产,不过那点资历,也就是能在军中服众。在内政上,主要还是依靠刘禅对他的信任。刘叔一生气,后果就很严重。他不跑,等着刘叔生气吗?况且诸葛瞻还在那边看他不顺眼,成都自然是一口大火锅。罗贯中没办法,实在给他找不到好朋友,只好配了个夏侯霸。

三、屯田所在也很有讲究的。沓中之地,不但远离蜀汉,而且还靠近魏国边境。另外,更重要时,诸葛亮收姜维时期,从他老家迁来了一千多户居民,都是乡党。同时,作为陇西人士,与同样从魏国来到此地居住的羌氐部落,也是关系匪浅。如果成都方面要杀姜维,必定投鼠忌器。一是汉中是益州的门户,钟会就是从这里开始进击的。二、姜维的选择忒多,要么自立投魏,要么带兵投魏,都是祸害。

所以,姜维的小脑袋瓜聪明的紧,保命第一。


江琯


那不是为了躲避黄皓,那是为了不跟刘禅出现正面冲突,毕竟刘禅是君主。黄皓作为一个刘禅的代言人,得罪了他,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姜维深受诸葛亮影响,不可能干出来拥兵自重的事情的。这点人品还是有的,起码诸葛亮没有看错他。九伐中原虽然说是无功而返,最后自杀身亡,但是对蜀国刘禅的忠心,绝对无可挑剔。宁可不要性命,也要克复中原。这是武侯和姜维品质的亮点。


用户50262224736


毕竟是蜀国降将,如锋芒太露。必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