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江郎才尽”,“江郎”是谁?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舞夜心动--灵魂的主宰者


江郎,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就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的文学家、散文家江淹,江文通,先后在三个王朝做官,“江郎才尽”出自记载他的一个小故事。

《南史·江淹传》里这样讲的:

江淹年轻的时候,是鼎鼎有名的大文豪,诗文都是上品佳作,在当时的文化圈很有名气。江淹做了官以后,年纪渐渐大了,他发现自己写的文字没有以前好了,甚至还有退步的迹象,有灵感了马上提笔写下了,干巴巴的没有一点文采。

于是,就有人开始编了两个传说来解释江淹文采失去的原因:

第一个是说,江淹有一天坐着船在禅灵寺的河边靠岸,忽然很困,就睡着了,梦见一个叫张景阳的人,那人向江淹讨要一匹丝绸,江淹莫名其妙,下意识往自己怀里一掏,真的有丝绸缎子,于是拿出来,给了张景阳,醒过来以后,再也做不出锦绣文章了。

另一个传说也类似,就是江淹还是在外面睡着了,也不知道江淹哪那么缺觉,这次是在冶亭睡着的,忽然梦见一个自称郭璞的人,对他说:“文通兄,我的一支笔在您哪里,现在该还给我了吧?”江淹从怀里(江淹这怀里是百宝囊么,啥都有)掏出一支笔给了郭璞,醒过来,写不出好文章了。

反正无论做的什么梦,江淹是做不出好文章了,所以后世引出一例成语:江郎才尽。

其实我觉得并不是什么托梦让江淹没了文采,而是混迹官场多年后,所有心思都放在了争名夺利上,那个文思如泉涌的年轻人江郎早已不复存在,留下的只是一个投机钻营的老官僚罢了。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明离子


江郎,指江淹(444年—505年),字文通,南北朝时期南朝的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历仕三朝,有《江文通集》传世。历史上确有其人,他的名篇《恨赋》、《别赋》语言清丽,声情婉谐,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至今,堪称千古奇文。


至于“江郎才尽”,指年轻时很有才气,到晚年文思渐渐衰退,不复才情。《南史·江淹传》记载:“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钟嵘《诗品》: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授之。而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淹才尽。


然而,从江淹个人的生平经历来看,他早年仕途不得意,辗转流离,暗合了“文章憎命达”之语,在文学创作上获得极大成功。后来萧道成废宋建齐,江淹被重用,屡屡升迁。此时,他的文学创作进入低谷,所写的大多都是公文、表文,几乎没有名篇。后来萧衍执政后,江淹仕途更加得意,曾不无得意地对弟子说:“吾本素官,不求富贵,今之忝窃遂至于此,平生言止足之事,亦以备矣。”在这种养尊处优的环境下,江淹再也没有写出好的文章。也正因为江淹前期才华横溢,后期沉迷宦海,再无佳作,江淹被人认为文思枯竭,留下“江郎才尽”这个成语。


其实,站在我们后世者的角度来看,并不一定是江淹的才华已经用完了,而是他官运亨通以后,一方面忙于政务,难有闲暇;另一方面也由于仕途得意,没有刻骨铭心的离愁别绪,也无心于此,自然难有佳作。如此久而久之,文章自然会逐渐逊色,缺乏才气。


此外,还有一个因由,萧齐末年,东昏侯即位,朝中大乱,帝王自负才华,嫉妒臣子才名,不少名士无故被诛杀。后来,萧衍获胜称帝,是为梁高祖武皇帝,江淹在梁武帝面前也不敢显山露水,怕遭妒忌,处处小心谨慎,故而推说“才尽”。江淹对外传言,梦中还五色笔,不再有佳作传世,未尝不是官宦之人一种韬光养晦,避祸自保之举。


可惜逝者已矣,千古之后,也只留下只言片语供后世者猜测了。


微言妙义


江郎才尽的意思就是指人的文采衰退。

江郎是指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江淹,郎是对江淹的爱称,就像周瑜被叫周郎一样。江淹自幼勤奋好学,六岁能诗,十八岁己熟背“五经”,所作《恨赋》、《别赋》,更显其才华横溢,被誉为千古奇文。年轻的时候很有名气,才气过人,写的诗和文章都得到了极高的评价。

江郎才尽出自钟嵘的《诗品》,说江淹被罢官以后,在一座亭子中小憩,梦到一个自称叫郭璞的人,对他说,有一支五色笔在江淹处,让他归还。江淹把五色笔还给郭璞后,写的诗或者文章在没有以前那样才华横溢。

在《南史·江淹传》里也记载了这个故事,不仅如此,还有另外一个故事。说江淹有一次乘船在一座寺庙旁停下,然后小睡了一会儿,梦见一个叫张景阳的人问他讨要一匹锦缎,江淹便给了他。之后,他再也写不出之前那样的锦绣文章了。

后来,“江郎才尽”便作为一个成语,形容一个人文思退步,写不出好的东西。


琼林夜话


江郎才尽的江郎有其人。江郎原名叫江淹,是南朝著名的文学家,由于他在儿时便可作诗,是有名的神童,在成年后入朝为官,文学名满天下,直到晚年,他的作品远不如从前,在人前不能触景生情,吟出诗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