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年度盘点|2017年度大生态产业的10大关键词有哪些?

年度盘点|2017年度大生态产业的10大关键词有哪些?

走过了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2017年,我们一起见证了生态产业的狂飙突进,精彩纷呈。

2017年,随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成为社会共识,矿山修复、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推进;

2017年,“十三五”规划、环保税、垃圾分类、蓝天保卫战、生态保护红线、PPP模式等各项政策相继出台,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投资加速增长,不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本期,我们一起来盘点盘点2017年度大生态产业的10大关键词,一窥大生态产业的精彩历程……

田园综合体火爆

事件:

2017年2月5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原文如下: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5月24日,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办〔2017〕29号);

5月31日,财政部、农业部联合下发《关于深入推进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意见》;

6月5日,财政部又印发了《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实施方案》(财农〔2017〕53号),并发布了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的通知,决定从2017年起在有关省份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田园综合体试点。

年度盘点|2017年度大生态产业的10大关键词有哪些?

点评:

田园综合体是以农业、农村用地为载体,融合“生产、生活、生态”功能,集农业全产业链目标的整合、农业科技体系的支撑、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优化、多种类型农业园区的结合、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型复合载体,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是“六次产业”创新理念的一种新体现。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事件:

2017年2月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2017年年底前,京津冀区域、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直辖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018年年底前,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勘界定标,基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国土生态空间得到优化和有效保护,生态功能保持稳定,国家生态安全格局更加完善。到2030年,生态保护红线布局进一步优化,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有效实施,生态功能显著提升,国家生态安全得到全面保障。

年度盘点|2017年度大生态产业的10大关键词有哪些?

点评:

近年来我国生态空间仍不断遭受挤占,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形势严峻。同时,保护地存在空间界线不清,交叉重叠,管理效率低等问题,亟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严格监督和管理,实现一条红线管控所有重要生态空间。

生态保护红线,从功能定位看,对于维持生态平衡、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从用地性质看,是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生态用地,必须严格用途管制;从保护要求看,是保障和维护生态安全的临界值和最基本要求,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关键物种、生态系统存续的最小面积,必须实施严格保护,以确保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十三五”发展规划

事件:

2017年4月10日,环保部印发《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三五”发展规划》。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环境保护部将全力推动约900项环保标准制修订工作。同时,将发布约800项环保标准,包括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约100项,环境监测类标准约400项,环境基础类标准和管理规范类标准约300 项,支持环境管理重点工作。

年度盘点|2017年度大生态产业的10大关键词有哪些?

点评:环境保护标准是依法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技术依据,是实现污染物减排、改善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等环境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截至“十二五”末期,累计发布环保标准1941项,现行标准1697项,有力地支撑了环境管理各项工作。

随着“气十条”“水十条”和“土十条”的发布,各领域的环保工作不断深入,我国环境管理工作开始从以控制环境污染为目标导向,向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导向转变,并将逐步建立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制度。为适应这一转变,满足新的环境管理需求,为环境监管执法提供依据,我们开展了《规划》的编制工作,明确“十三五”期间环保标准工作的方向和任务。

取消园林绿化企业资质核准

事件:

2017年4月1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下发《关于做好取消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核准行政许可事项相关工作的通知》(建办城[2017]27号),该通知如下:

1.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园林绿化)主管部门不再受理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核准的相关申请;

2.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园林绿化)主管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要求将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或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等资质作为承包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业务的条件。

点评:

美丽中国的逐步深入为园林企业描绘了“青山、绿水、蓝天”的大好前景,而PPP 项目、特色小镇建设以及“2020 年实现城市双修初见成效”的目标又让行业看到了未来甚至几十年内将会分享到的巨型蛋糕。在建筑业改革“放管服”的大背景下,对建筑业企业资质做“减法”是大势所趋。

取消项目环评单位资质管理

事件:

2017年6月21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修改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决定》对现行条例进行了修改,简化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事项和流程,删去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的资质管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审批规定;取消行业主管部门预审等环境影响评价的前置审批程序,并将环境影响评价和工商登记脱钩,并明确审核、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及备案环境影响登记表,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年度盘点|2017年度大生态产业的10大关键词有哪些?

点评:

此次条例修改,简化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事项和流程,比如将环境影响登记表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这既是新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也是顺应市场需求的一种改革。这将使环评管理重点聚焦到环境影响较大的项目上,强化环评源头预防作用,使环境管理从粗放式走向精细化,进一步提升环评有效性,同时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和项目建设成本,释放企业的经济活力。

环保税来了

事件:

2017年6月26日,财政部、税务总局、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自正式发布之日起实行。

2016年1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2018年1月1日起,我国首个以环境保护为目标的绿色税种——环境保护税正式施行,以此取代了施行近40年的排污收费制度。环保税按季申报缴纳,2018年4月1日至15日将迎来首个征期。

年度盘点|2017年度大生态产业的10大关键词有哪些?

  点评:

从排污费到环保税,绝不是简单的名称变化,而是从制度设计到具体执行的全方位转变。此前,对企业排污费谎报瞒报、拒不缴纳等情况,《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仅规定了3倍以下的罚款、责令停产停业整顿等措施,在实际执行中威慑力明显不足。

环保税法最大的意义在于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污染者付费”的原则,税务部门依据法律条款严格执法,多排放多缴税成为企业生产刚性的制约因素。

污染防治攻坚战

事件:

9月,环保部等10部门联合京津冀、山东、山西、河南等6省市政府公布了“1+6”的治理秋冬大气污染“组合拳”方案,包括《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和强化督查、巡查、专项督察等6个配套方案。

  方案提出,“2+26”城市将实施更加严格的措施,包括燃煤、工业、机动车、扬尘、重污染天气应对等方面共11大项、32小项措施。

年度盘点|2017年度大生态产业的10大关键词有哪些?

  点评:

要围绕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解决突出大气环境问题,理顺整合大气环境管理职责,探索建立跨地区环保机构,深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污染联防联控协作机制。

与往年相比,这是我国首次针对秋冬季制定专门的治理方案,并第一次提出秋冬季大气质量改善目标,即“2+26”城市PM2.5平均浓度和重污染天数双双同比下降15%以上;第一次为“2+26”城市“量身定做”了量化任务,以往任务是原则性的多,这次量化具体到区、县层面。

十九大报告

事件: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开幕。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十九大”报告勾画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和实现美丽中国的战略路径,要求到2035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出一系列新目标、新部署、新要求,进一步“推进绿色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成为全党全国的共识和抉择。


报告指出了实现美丽中国的“四大举措”:一是要推进绿色发展;二是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三是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四是要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点评:

专家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浓墨重彩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目标和新部署。这些新理念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新时代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对环保系统而言,最重要的是把党的十九大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路线图落实为施工图,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在环保系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严格PPP项目入库

事件:

2017年11月16日 ,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提出严格新项目入库标准 、集中清理已入库项目等规定。要求各级财政部门统一认识、分类施策、严格管理。对新申请纳入项目管理库的项目进行严格把关,优先支持存量项目,审慎开展政府付费类项目,确保入库项目质量。

年度盘点|2017年度大生态产业的10大关键词有哪些?

点评:

《通知》的出台,旨在纠正当前PPP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走偏、变异问题,进一步提高项目库入库项目质量和信息公开有效性,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一些本不适宜采用PPP模式实施的项目退库,有利于正本清源,促进PPP项目的有序推进和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一些项目按照要求完善后,将更加规范、更加透明,有助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长远看,项目库有进有退,将促使各参与方更加注重规范运作和项目管理,有利于防范和控制风险,增强市场信心,促进PPP事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

事件:

12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

意见表示,不能把特色小镇当成筐、什么都往里装,要严防政府债务风险,严控房地产化倾向,严格节约集约用地,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意见》指出,各地区要准确理解特色小镇内涵特质,不能盲目把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体育基地、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以及行政建制镇戴上特色小镇“帽子”。

年度盘点|2017年度大生态产业的10大关键词有哪些?

点评:

四部委“出手”规范特色小镇是应时而生的必然措施。此前短短几年时间,官方已经公布了两批次全国特色小镇名单,与之相较,各式各样的省级特色小镇更是不胜枚举。可以说,特色小镇建设正在经历一个野蛮生长、快速扩张的过程。面对这种显而易见的过热情绪,相关职能部门发布指导意见、调高监管定调,可谓及时而必要。此举在确保特色小镇短期降温的同时,也必将从长远上推动其有序发展。

年度盘点|2017年度大生态产业的10大关键词有哪些?

墨泉生态

让世界因我们更美丽!

生态修复 | 农旅开发 | 小镇规划设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