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风雅紫砂|不务妍媚,朴雅坚栗

风雅紫砂|不务妍媚,朴雅坚栗

说起茶壶就不得不提

宜茶性能最佳的紫砂壶

紫砂泥世间独一无二

只有宜兴方可出产

紫砂泥烧制的壶

胎体会生成“双重气孔结构”

此结构的产生

使得紫砂壶具有良好的

吸附性能和透气性能

吸收茶之香味

并较长时间地保持茶的味、香、色

用的越久,器身色泽越发光润

沏出的茶也会越发馥郁芬芳

这些特质使得紫砂壶备受茶人青睐

风雅紫砂|不务妍媚,朴雅坚栗

-

紫砂陶起源于何时?

这个问题到目前还没个明确定论

但一般说法是始于北宋

北宋文人梅饶臣

在《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中

“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

其中的“紫泥新品”就被认为是

紫砂陶在茶文化殿堂的最早记录

这虽是紫砂泥所作的器具

但与今日的紫砂壶形式仍存在差别

只能算作紫砂器在宋代起源

风雅紫砂|不务妍媚,朴雅坚栗

-

元代,宜兴紫砂壶未见发展

唯在明代文人蔡司霑的《霁园丛话》记有

“余于白下获一紫砂罐,

有‘且吃茶,清隐’草书五字,

知为孙高士遗物。

每以泡茶,古雅绝伦。”

这是迄今关于元代紫砂壶

唯一文字记录十分珍贵

文中所提的“孙高士”

为孙道明,元、明之际的隐士

风雅紫砂|不务妍媚,朴雅坚栗

早期紫砂残片(宋元时期)

-

到了明代,紫砂壶开始发展兴盛

正德年起,以供春为代表的紫砂壶艺人出现

紫砂壶艺正式走上历史舞台

到了万历年间,紫砂名工辈出

紫砂壶的三大壶式

筋纹型、自然型、几何型具有上佳作品问世

在紫砂壶制作上

沉淀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文人气息

这一时期的紫砂壶

造型浑厚,比例协调

“不务妍媚而朴雅坚栗”

是当时以时大彬为代表的壶艺家所崇尚

风雅紫砂|不务妍媚,朴雅坚栗

-

到了清朝

紫砂壶的发展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康雍乾三朝是紫砂壶发展重要时期

宜兴紫砂受到皇室的极大重视,成为贡品

品种繁多,紫砂壶形制多彩,工艺精湛

泥料配色也丰富起来,以朱泥、紫色仍为主体

雍正对宜兴紫砂壶的美妙造型

泥色天然之美产生浓厚兴趣

乾隆一生嗜茶,讲究品饮

每每出行都随身携带宜兴专门定制的

成套茶壶和茶叶罐

此时最著名的紫砂壶大师是陈鸣远

壶式讲究自然天趣,壶体上镌刻诗铭

是最早在紫砂壶上镌刻诗铭的艺人

风雅紫砂|不务妍媚,朴雅坚栗

嘉庆、道光年间

紫砂壶形制装饰发生了重大变革

这场变革由文人参与紫砂壶设计而引发

首倡者为嘉庆时,溧阳知县陈鸿寿

后继者有道光时,瞿应绍、邓奎、宋坚等文人

紫砂壶的器型变为以几何体为主

壶体上装饰线条简练

光洁面积扩大,以便文人应喜好刻画装饰

风雅紫砂|不务妍媚,朴雅坚栗

清代,紫砂壶发展至巅峰

形成了三大泾渭分明的风格

一是传统文人审美情趣风格

这一风格主要讲究壶的内在气质

二是富丽豪华,明艳精巧的市民风格

这一风格壶面绘有各色山水花鸟

配有各种明艳的釉色搭配,镶金镶银

三为贸易外销风格

随着茶叶对外的贩运

少量紫砂壶也传到国外,引起欧洲人的兴趣

为了满足外贸审美需求

会包金银边,加制金提梁等

风雅紫砂|不务妍媚,朴雅坚栗

-

清末至民国初期,宜兴紫砂壶又一次复兴

这一时期的紫砂壶壶式沿袭清代

较为注重刻画雕饰

饰纹盛行摹刻名画、书法、碑版等

素材多来自《金石索》等古彝器及石刻拓本

这一时期的紫砂艺人,善于仿古

在1911年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

宜兴紫砂陶行业局面繁荣

但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爆发

宜兴紫砂十条龙窑有七条

被日寇和国民党军改筑碉堡

厂房全部被毁

许多老艺人在贫病交困中死去

几乎到了人亡艺绝的地步

风雅紫砂|不务妍媚,朴雅坚栗

-

自20世纪50年代起

宜兴紫砂业开始恢复发展

因战事流散于各地的紫砂艺人

被政府组织起来

于1954年成立蜀山工场紫砂生产合作组

开始招收徒工,紫砂壶艺队伍壮大

“文化大革命”之时国内文化系统无一幸免

茶具属于消费高雅艺术品,自然遭受冷落

风雅紫砂|不务妍媚,朴雅坚栗

-

“四人帮”遭到粉碎后

紫砂壶的外销市场不断恢复

紫砂壶得到空前发展的时机

1976-1981年

紫砂壶迎来明清以来的一个新高峰

恢复了对名人名作精品的珍重和宣传

当代许多紫砂壶大师的作品

被工部及故宫博物院收藏

许多人对宜兴紫砂壶产生浓厚兴趣

以至于在港台、东南亚等地区

出现了紫砂收藏热

风雅紫砂|不务妍媚,朴雅坚栗

现代紫砂陶艺也是一种艺术创作

与传统紫砂的“千人仿一壶”不同

现代有两种艺术表现形式

一为壶形紫砂陶艺

有些壶形紫砂陶艺保留了壶身、壶把等基本结构

器形做了很大变形,更新颖

突破使用功能限制,强调壶形的思想寓意

二是非壶形紫砂陶艺

器形可是瓶罐盘碗,也可是几何形

或为更抽象的形体

越是器形简练的作品其中蕴含的思想文化

及陶艺家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感受越是深厚

在欣赏把玩之余,能有所感所悟

风雅紫砂|不务妍媚,朴雅坚栗

| 互动 |

Hu dong

“你有哪些关于收藏紫砂壶的趣事或知识?

欢迎在下面留言给我们分享交流哦”

•参考书目:《紫砂壶精要图鉴》吴云 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