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合肥為什麼一下大雨就容易內澇?

智能安個家


近期強降雨鎖定長江中下游

近期影響我國降水的系統,主要有東北的冷渦、副熱帶高壓、西南季風氣流。

冷渦主要給東北帶來陣雨雷陣雨,需要警惕短時雷雨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而冷渦甩出來的冷空氣和副熱帶高壓北側暖溼結合,導致安徽-江蘇中部一帶出現大雨-暴雨。

所以,雨勢強,合肥就自然容易出現內澇!!!

此外,地形關係也很重要。

合肥的地形,讓積水不容易排掉。

近期天氣

明天,隨著副高東撤南退,一方面四川盆地降雨明顯減弱,另一方面主雨帶呈現繼續穩步南落的趨勢,從江淮逐漸推進到江南東北部。湖北北部、安徽中部、江蘇中南部一帶可能有大雨-暴雨。

29日以後,強降水落區不確定性較大,一個是冷暖氣流的強度、位置預報,存在一定分歧,大致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或者說江淮到江南北部。另外,雨帶形狀很狹長,無雨-小雨-暴雨-小雨-無雨在南北方向上,可能呈現突變的狀態,因此導致預報和實際容易出現一些偏差,比如報了暴雨,但雨帶稍微往北或往南偏了100-200公里,可能就成了小雨甚至沒雨。總之,從大趨勢看,今天到週日,主雨帶從淮河流域緩慢南壓至江南北部;7月3日之後,環流形勢有變化,副高有所西伸北抬,對應主雨帶再次北抬,主要降雨區位於華北南部、黃淮、江淮、西南地區東部等地。

從防範角度來說,西南地區尤其是山區,需要警惕地質災害發生。而江淮到江南北部,地勢低窪地區,需要警惕內澇的出現。

所以,合肥近期降水壓力有所緩解~


不哈韓的小韓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其實不只是合肥,很多城市都面臨著一下大雨就內澇的問題。

一旦出現城市內澇,影響交通是必然的,容易出現積水的城市低窪地帶,分分鐘讓底盤低的車熄火。而且還帶來很多安全隱患,比如在積水嚴重,完全看不清路況的地段,誰能保證每個下水道井蓋都還在原來的位置呢……

出現城市內澇,一方面和降水的效率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城市的地理位置和規劃有關。

先來說降水效率。

比起單純的看24個小時下了多少毫米的雨,還應該看看雨是怎麼下的。同樣是50毫米的暴雨,不慌不忙均勻的下一天,和集中在幾十分鐘裡下完,對於城市的影響可以說是天差地別。

雨水的下滲是需要時間的,如果每個小時的降雨量不大,雨水就能有充足的時間下滲,即便是下上一天一夜,對於很多路段來說也不會出現嚴重的積水問題。但是如果出現短時強降雨,幾十分鐘裡激烈迅速的下個幾十毫米,雨水根本來不及排入地下,反而會更容易出現內澇——這種情況在夏天可以說是非常常見了。

另外就是城市本身的位置和規劃了。

地勢比較低的城市,城市裡相對低窪的路段,確實更容易在強降雨的時候出現內澇,畢竟水往低處流啊。

另外城市對於排水系統的規劃也非常重要。如果一座城市排水口比較少,排水系統效率比較低,排水趕不上降水,那麼在強降雨到來的時候也無法迅速的把雨水排入地下,就會造成內澇。

我們國家東部地區夏季受到季風影響明顯,雨季的降水量還是非常可觀的,加上又會出現短時強降雨,所以城市內澇也經常會出現。

對於城市建設來說,不能只注重地上的部分,也要根據當地的降水量,設計合理地下排水系統,另外城市當中的河道啊、湖泊啊、綠地啊這些天然的滲水區域,對於迅速排掉積水也是非常有幫助的~現在國家提倡建設海綿城市,其實也可以降低出現城市內澇的風險啦。


不吃腸的大腸



合肥一下大雨就撈,我站在一個比較高角度分析一下,主要是整體的協調能力,外加許多客觀因素。

1,城市的規劃不持續,通病,規劃的隨意調整,結果是配套調整沒有跟上,當然就會出現毛病了,各自為政,只是抓住了大的業績指標,其他的沒有考慮,隨意性強,一個功能區多少人,配套要跟上,結果人口大面積增加,配套設施卻沒有改變,比如政務區,土地幾乎都是住宅了,原來就是規劃20萬人口,現在達到50萬,嚴重跟不上,這個其實就是主要原因,根治的代價太大,所以年年暴雨年年淹。


2,合肥大建設,真牛啊,地鐵,高架,路網,一修基本是成片,據瞭解,合肥長江路大約修了15年,火車站修了有10年,翡翠路幾乎建成後年年修,賭點,各施工隊各自為政,很難協調,經常路下沉,塌陷等等,施工中堵塞下水管道就不值得一提,淹不足為奇。

3昨天的雨特別猛,人們都沒有適應,第一次大暴雨,可以理解。

4,被淹的地方集中在政務區,修路的區域。



後知後覺者


我想說,對於城市的內澇問題,我想很多城市都會存在這樣的情況,也不止是合肥一個城市有內澇的情況出現。只是近段時間合肥的暴雨天氣比較多,內澇情況就出現的比較頻繁,因為多次登上頭條而得到很多朋友們的廣泛關注。城市出現內澇,我想這一定是排水系統存在缺陷,因為雨下的大而急,再加上排水系統的問題就導致雨水無法及時排掉,時間久了也就出現內澇了。至於城市排水系統的問題,我想可能是因為合肥市的排水口太小或者是太少了,這也是城市建設中存在的不合理現象。但是也不得不說,一個城市的排水系統還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說雨水不能及時地排出的話,那麼這就給我們的交通帶來不便,甚至會給出行的車輛帶來損失。所以,我希望相關部門能夠重視起來城市的排水問題,對不合理的城市排水系統進行及時地改造,儘快解決合肥市的內澇問題。


六安事兒



季風氣候影響下的東部城市

有地理常識的朋友都清楚,合肥處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因此在春夏季季風一來,很容易出現暴雨,過大的降雨量導致城市無法“消化”,就出現了內澇。

同樣的道理,我們也經常看到處於亞熱季風區的南京、南昌、武漢等城市也會發生內澇。

城市規劃和預防措施是重要原因

雖然都是季風區,我們看到上海發生內澇的情況就少多了,就是得益於合理的規劃。


具體而言,首先是城市的建設,合肥城市的地面不平整,多窪地,這些窪地容易成為天然的“蓄水池”,一到大雨就內澇;

其次是排水口的設計太少或者太小,以及很多排水口被垃圾、雜物堵塞,導致雨水無法在短時間排下去;

還有就是排洪水泵安裝過少或沒有及時運作,水泵開啟後可以迅速將雨水排放到河裡,減少積水發生;

最後就是城市綠地過少,城市的“海綿體”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綠地、花園、可滲透路面這樣的城市配套設施。雨水通過這些“海綿體”下滲。

城市內澇關乎國計民生,會對人們的生命財產造成威脅,最常見的就是店面被淹,汽車被淹,損失慘重,因此應該引起重視。


新知新青年


答:





暴雨導致下穿橋嚴重積水;

可能是由於小區內下水管道老化,長期處於堵塞狀態,或斷裂,無法正常排水。

氣象專家介紹:降雨量大於或等於,接近,稍大於100mm為大暴雨。

屬於局部地區的強對流天氣。主要有雷雨大風,冰雹,龍捲風,局部強降雨等。

大雨或暴雨的突降都是導致合肥市區內澇之因。


mmd美美噠


合肥市地處皖中平原地勢比較平坦,有的地方地形呈鍋底狀自然排水功能先天不足。城南有巢湖水系如果汍期巢湖水上漲會更加影響合肥排水流速,合肥市排水慢也是一個天生的老大難問題。 這幾年合肥發展非常快城市面積大幅增長,作為省會合肥市的整體設計規劃肯定考慮到排水功能。從整體情況看,目前有的項目已建成有的尚在建設中。由於工程不能同步完成其功能作用沒有完全得到充分發揮,強暴雨造成內澇暫時肯怕一時還難以避免,待整體排水系統建好後我想這個問題自然就解決了。


金龍銀鳯


各位朋友大家好!對於這個問題,我想,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說法。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我們先來了解下什麼是內澇。所謂內澇,是指連續性降雨或者強降雨超過排水能力導致積水的自然災害現象。

如果是下水道剛好處於修工狀態的時候下了大暴雨,或者連續性降雨。我覺得,不單單是合肥而已,全國各地在這時候都有可能形成內澇。之前有段時間,我在過一片區域,那裡下水道剛好在施工的時候遇到了大雨,下水道迴流,附近一帶短期內都處於積水階段。看來,下水道施工也得會點天文地理才行咯!要不然,剛好在下水道施工的時候來了雨,還沒排水就積水了。

如果排水排不過大雨,那自然會內澇咯!儘管合肥各項排水措施任然在進行中,但是,雨大或者連續性時間過長,排水措施會顯得很無力。排水有排水的缺陷,對於短期性降雨可能比較湊效,對於長期性大降雨,排水措施顯得有點無力。

況且,很多排水道最終都是把水排到低窪處的為主,如果遇到低窪處水勢不穩定,會形成下水道迴流。你試著含一口水,通過一支吸管排到瓶子裡,在瓶子裡施加一定的壓力,看看你的水是往回走,還是往瓶子裡罐咯!至於什麼原因導致下水道迴流,這很值得我們去關注。

內澇無情人有情,只要我們一起稍微對內澇多用點心,我們一定會戰勝它們。


有一種幸福叫尷尬


近年來,多地城市遭受暴雨“侵襲”,水位升高導致河水倒灌,縣城低窪處出現了嚴重的城市內澇,給市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嚴重影響,災情嚴重,造成人口受災數百萬,低窪房子被淹數萬棟,群眾財產未能及時轉移,暴雨災害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幾百億元。

為了提高城市內澇信息監測預警,對洪澇災害進行全方位的監測、應急處理及指揮管理,為指揮決策部門提供現代化技術支持,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減少洪澇災害帶來的損失,四創科技與渠道客戶共同努力,在湖南某智慧城市項目建設了內澇監測預警系統,助力城市內澇防災減災。

內容鏈接:http://www.linksmartiot.com/solution/shownews.php?id=86

zlin


全國各地城市都會下雨,為什麼合肥一下雨就發生內澇?一句話:排水管道設施不行,沒有任何理由。。簡短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