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邯鄲涉縣10個入選中國傳統村落的村莊,個個都韻味獨特

位於邯鄲西南部的涉縣立縣於西漢初年,東漢時稱涉侯國,南宋時兩次升為崇州。境內多山少水,是邯鄲地區唯一的全山區縣,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的說法。

因歷史悠久,涉縣境內村落眾多,2013年時計有自然村464個。其中,見證了千年歲月、沉澱了時光印記的古村不在少數,用它們特有的方式,記錄敘說著歷史的更替變遷。在中國傳統村落評選中,涉縣有10個村分3批次入選。

邯鄲涉縣10個入選中國傳統村落的村莊,個個都韻味獨特

邯鄲涉縣10個入選中國傳統村落的村莊,個個都韻味獨特

固新鎮固新村

固新村位於涉縣西南方向,距離縣城約12公里。據記載,固新村建村於南北朝時期,初稱臨水縣,北齊年間改為“故縣”。民國時,故縣更名為“固新”,但當地人仍習慣稱為“故縣”,村裡那棵聞名全國的古槐也被稱為“原曲故縣老槐樹”。

固新村類遺留的古建築甚多,如四道券門、南山寺、洞陽觀等,被政府評定為二級以上文物的有60餘處。另有小落子戲、踩蹺(又分高蹺、小蹺)、廟會、大集等傳統文化活動。2010年,固新入選“中國歷史文化明村”。

固新鎮原曲村

原曲村與固新村相鄰,如今兩村早已相連緊密宛若一處。

原曲村史稱“原村”,因周圍山峰環繞,整個村子看起來呈魚狀,又名“源曲村”。據說村人善於經商,世代“商賈雲集”。

原曲村如固新一樣,村內有許多明清古建築,五道券門將村子圍護在中間,其中位於村北的真武閣最為華麗。真武閣始建於明朝正德年間,相鄰的馬寅廟內有一座巨型石槽碾,直徑達6米,保存完好至今仍可使用。

原曲村曾出過一位駙馬,村內有兩處“駙馬府”,分別位於小碾巷口和上灘巷口。除此之外,原曲村的民間文藝也十分豐富,有跑船、耍火彈、打花棍、抬花轎、跑竹馬等。當地的“十樣景”由嗩吶、笛、笙、鑼、鼓、鑔、小鑼等10種樂器組成,不僅見於紅白喜事,也常為“元宵節”的社火節目伴奏。

關防鄉宋家村

宋家村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相傳是一個叫宋馬的人從山西洪洞縣遷來後建立,距今已有600多年曆史。初時因村口有兩棵古槐而叫“槐樹村”,後因村中宋姓人最多改為宋家村。

宋家村中的建築以清代居多,房屋建材多為石頭,街道也用石塊鋪砌。村中最出名的建築為“舉人府”,主人名叫宋士榮,是一名武舉。此外,村中還有佛爺殿、關老爺廟、龍王廟、山神廟等。

邯鄲涉縣10個入選中國傳統村落的村莊,個個都韻味獨特

邯鄲涉縣10個入選中國傳統村落的村莊,個個都韻味獨特

關防鄉嶺底村

嶺底村距離縣城約50公里,因處於鳳凰嶺下而得名,村名已沿用千年。因地勢原因,村內的房屋多處於低谷山間,許多古建築保存完好,如趙家大院、李家大院、郝家大院,3處大院成“鼎足”之勢而立。

據當地一處古碑記載,嶺底村形成於東漢末年,明朝洪武年間屬河南彰德府管轄,清末民初歸為涉縣。嶺底村的鳳凰嶺上有多處古廟宇,平時人影稀疏,但每逢節日,香客絡繹不絕,很多都是從外地趕來。

邯鄲涉縣10個入選中國傳統村落的村莊,個個都韻味獨特

更樂鎮大窪村

山路重重溝幾重。藏於涉縣深山的大窪村因“石頭房子石頭路、石頭碾子石頭磨”而聞名,被稱為是“石頭村”。

大窪村相傳建於明朝嘉靖年間,一張姓在此隱居,隨後繁衍成村,為典型家族式村落。村子三面環山,一面臨河,古稱“鳳凰窩”,又稱“大窩村”。

大窪村面積約25平方公里,僅有117戶,共300餘口人。受地勢影響,村子裡山石最多,村民因地取材,用石頭修建房屋、道路,大多房屋都在數米高的石堰上。村頭有一座石拱橋,村裡人介紹已經有500餘年歷史。曾有攝影師以石橋取景拍攝照片《家鄉的橋》獲得國際大獎。

邯鄲涉縣10個入選中國傳統村落的村莊,個個都韻味獨特

遼城鄉巖上村

巖上村位於涉縣縣城西北約30公里處,村內房屋緊鄰懸崖而建。據說原來屋子都建在岩石上邊,所以得名“巖上村”,素有“涉縣之脊”的美譽。

因同樣位於山中,巖上村中也多石頭街石頭磨等。村內只有150餘口人,卻出過30多名大學生,被稱“風水絕佳”。

村內有4眼泉水,一年四季水湧不斷,水質甘甜,並含有對人身體有益的多種元素,村內人大都長壽健康,故巖上村又稱“長壽之鄉”。

泉水之外,村內還多巖洞。村民修築許多 “巖洞屋”,冬暖夏涼,防火防潮,還極富有鄉土氣息。

鹿頭鄉東鹿頭村

鹿頭鄉位於涉縣縣城西北方向,鄉政府就在東鹿頭村。

東鹿頭村為外人所知,除本地的民俗文化之外,便是建於乾隆年間的江家大院。大院原有50多個院落和東西兩個花園,如今保存較完整的只剩31個。房屋為土木結構,多為明末清初的風格,由四合院、穿堂院、明樓院組成。

抗日戰爭期間,抗日政府曾駐東鹿頭村。1946年,政府在村內建烈士陵園、烈士閣各一處,4通烈士碑上刻有當地所有抗戰陣亡烈士的名字。

1978年,鹿頭烈士陵園被列為縣文物保護單位。

邯鄲涉縣10個入選中國傳統村落的村莊,個個都韻味獨特

邯鄲涉縣10個入選中國傳統村落的村莊,個個都韻味獨特

偏城鎮偏城村

偏城村原分為東崗、西崗和寨子三片,主要村民有牛、馬、王、陳、羅幾大姓。宋末元初,一劉姓家族從山西左權縣遷來,漸漸成為村中旺族。

劉家當時和羅家住在寨子上,有“羅半寨,劉滿寨”的說法。後來羅姓沒落,劉姓便築石成城,並設立東、南、北三個門,像一處小山城,稱為“永安寨”。因地處偏僻,所以又叫“偏城”。村民因“永安寨”為劉姓家城,便稱其為“劉家寨”。

劉家寨的石牆約高10米,寨內分7圪廊(街道)、47個分院,80%的建築為清末民國時期修建,彙集了繪畫、文學、書法、雕刻等。其中以“將軍第”最為氣派,八路軍129師曾在此駐紮7年。

邯鄲涉縣10個入選中國傳統村落的村莊,個個都韻味獨特

邯鄲涉縣10個入選中國傳統村落的村莊,個個都韻味獨特

河南店赤岸村

作為涉縣的紅色旅遊勝地,赤岸村全國聞名。在這裡,走出了兩位元帥,360多位將軍,被譽為“中國第二代領導核心的搖籃”。

129師司令部舊址是來赤岸村必到之地。近年來,赤岸村大力推動古村落文化,將其與紅色旅遊結合,重修了粗布坊、香油坊、豆腐坊、酒坊等。村內的道路曲折蜿蜒,多處“絕境見路”,別有興味。

另外,根據村民回憶和史料記載,修復了129將士當年設置的轉移通道,並建了“太行軍民魚水情”紅色文化牆,新開發紅色景觀10多處。

邯鄲涉縣10個入選中國傳統村落的村莊,個個都韻味獨特

邯鄲涉縣10個入選中國傳統村落的村莊,個個都韻味獨特

井店鎮王金莊村

王金莊最出名的一張照片,就是村人牽驢在水中石階上慢行。這座位於涉縣東部深山的村子其實不小,村民有4500多人,耕地近四千畝。

“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是王金莊舊日給人的印象,但近年來,它的重巒疊嶂、山高溝深、梯田曾疊,反而成為如畫盛景。

王金莊的村名來由,源於“兩村合併”。元朝末年,有王姓、金姓遷來立村。不久之後,村子後又多了名為“黃金莊”的村子。之後,兩個村子逐漸相連,1946年時改名為“王金莊”。

王金莊除了山水、梯田,家家養驢也是村子特色。據村民講述,村裡的驢常養在一起,一驢高歌、群驢相合,著實熱鬧非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